怎样把握宋词格式规律?怎样写好宋词比现代诗更难吗_宋词_词牌_的是

本文目录

  • 怎样把握宋词格式规律
  • 怎样写好宋词比现代诗更难吗
  • 宋词一般分有几个字的句子,最长的是几个字
  • 当代中国的诗坛领袖是谁,会写格律诗吗
  • 为什么读宋词会觉得很美
  • 宋词很美,怎么样学填词

怎样把握宋词格式规律

从诗词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我谈谈自己多年来研习诗词的一些心得。

我是从唐诗入手学习的,所接触的第一书就是(诗词格律入门),以前因为爱好,也曾试着写。学习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之前写的都不能算诗算词哈,只是字数合上了,一排平仄韵,就泄气了。用现在的语言,是一二声为平,三四为仄,可由于年代关系,好多现在读一声的汉字,过去是在仄声的序列之之中。写着写着,头就大了,不知道该用的字是平还是仄,如:缺,黑,雪,蝶等等,只好又翻书,一一对照,差点学不下去,几乎已语句不通了。后看书中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才松口气,就这样,难度还大得很呐!还要注意孤平,三仄尾,三平尾,出格后的补救措施。总之,头三年不是人过的日子,想写好一句完全符合格式的句子都难,偶有合乎格律了,也就是一句大白话,是不能用诗来称呼的。这时候,再咏读唐诗宋词,感受完全不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唐诗五言七言,五绝七绝,都有其固定的格律模式,其它古风类柏梁体类,并不适合初学者,初学者应该严格要求合乎规律才对,开好老解放,啥车都敢上!

宋词由唐诗演变过去,每首词都有他的词牌名,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遵守它的平仄规律就行。词牌之所以成为词牌,皆因有一个此类填词广为传唱,加以支撑,才为大众所熟知。因此,只要熟读宋词,牢记名篇,几乎一般的词牌格式也就掌握了,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除了熟读多练,好像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吧,如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辛弃疾的(永遇乐)等。

回过头来看,最初以为格式难,是错误的,熟能生巧,难的是意境。没有意境的诗词不能算是意义上的诗词,最多就是毛胚房,半成品。掌握诗,宋词的格律规律,是初学者的入门功课而已,要写出意境,则需要有更成熟的思考和感悟和技巧了,勤奋执爱之外,好像也没什么规律吧,因为,我也很想知道,要写一首岳飞式的宋词(满江红)分几步走。

怎样写好宋词比现代诗更难吗

(1)形式上宋词更难。不讲境界而直言形式的话,宋词要比现代诗要难得多,尤其是中调、长调。要填作一首宋词,首先要选定词牌词谱,依据内容来确定是小令、中调还是长词。内容字幅确定之后,还要根据词的色彩(轻快、缓沉,忧伤、欢喜)来最终敲定所用的词牌。其次,要照谱填作。宋词词韵略宽,用词林正韵,但声格甚严,每字皆有其平仄要求。再次,虽有领字可攒连词句,但宋词毕竟是旧体诗,还要十分注重诗家语。至于铺陈、转接、炼字、化句的功夫,更对填作者的文字功夫提出很高的要求。

【三殊媚】梅时 词/抱庸喜香尘淡失。便梅阴、輕鎖一簾空寂。頋往芳春,纵乱紅穿眼,莫如丹碧。溪草煙舟,更重揀、舊時風笛。信漁樵、淺橹深搖,須有水雲山色。惶极。詞穷韻窄。亦難盡別來,人事幽积。笑與芙蓉,仗紅菡翠梗,為誰漂涤?夢已不堪拾。漫回首、萍蹤狼藉。認此生、走轉天涯,只应倦客。

(2)艺术境界上宋词与现代诗没有高下之分。现代诗流派很多,体式也各不尽同,总体上在于诗意而非形式,当然,所有的意味境界都是以文字为表现载体。优秀现代诗虽无声韵的格律,但一样需要精彩冼练的语言,同时还渗透了抽象、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因此,写现代诗容易,写好一首现代诗,并不简单。

【忧伤是一种深刻】 抱庸诗

爱情总不缺眼泪又在为自己痛哭树梢上没了蝴蝶美丽虚脱成一阵风
爱情和工作表一样沉重总有一茬心事等待收割我拼命寻找失落的章节上帝劝诫我不是主角
从古罗马角斗场浪到家门口同处在太阳的怀抱中拿什么支撑起告慰被桎梏的囚徒反复重申在这段异常艰苦的岁月里我依然为你写诗
情歌低回忧伤其实是一种深刻………………

抱庸浅谈。

宋词一般分有几个字的句子,最长的是几个字

谢邀

关于宋词

我们都知道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也是新体诗歌之一,一说到这我们都会想到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在宋代宋词就是当时的最高文学成就有长有短的。宋词跟音律有关系也是便于歌唱的在当时。他和唐诗一直以来就被称为双绝。

宋词种类

其实宋词比唐诗要复杂的的很多的,讲究格律还有格调,词的调和词牌。还有小令,中,长调之分。还有单调和双调之分,这主要是宋词在当时是可唱的。与音律紧密的联系。

宋词的长短

宋词讲究平仄和押韵,这也是和字数有关系的。一般的句子最短的只有一个字,最长的有十一个字。

谢谢您的关注交流,我们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开启智慧的大门!

图片来源网络

当代中国的诗坛领袖是谁,会写格律诗吗

当代中国的诗坛领袖是谁?。。。恕我直言,别提领,也别提袖,连个布口袋你都不好找,找块抹布你都费劲。估计很多诗友听到我这么一说,肺都气炸了。在这里,我劝大家消消气,听我把依据慢慢道来,一会儿您再生气来的及。。。先说说别的行业,比如画坛,徐悲鸿,张大千等,众人耳闻目详。一幅画,成百万上千万,有人买。但诗歌呢?你给我说说,有谁能把一首诗卖到几百上千万?别说几百上千万,一首一万都没人出。那个陕西文人贾平凹,脑瓜就比较好使,见势不妙,早早就客串写几个字,收入还比主业好。。。再谈谈歌坛,一提起明星,那是张学友,刘德华,周杰伦,凤凰传奇。。。群英荟萃,很多歌友对这些歌星如数家珍。是谁唱得那首歌好,是谁适合唱哪种类型的歌,是如数家珍。你现在给我找几个当代诗人,说说其擅长写作什么?短板是什么?有什么代表作?估计很多文学爱好者也一头雾水,说不出来。即诗作不服众,水平极一般。所以歌星唱一首歌几十上百万有人请,诗人写一首诗最多有人出三五百。甚至部直接就扔进废纸篓,还不如工地搬砖民工。。。那么,什么是诗坛领袖呢?个人认为,必须开一代先河,且有自己的独门秘笈。一出手,万人臣服,一挥毫,锦绣满天,能引起众人共鸣。并且,其所作诗篇,久久流传,任何时候,都让人浮想联翩,绕梁三日。大家看看现在的诗人,有几个人今天你拜读完明天还能记住?没有吧。。。如今,中国是人人是诗人,但重量级大材罕有。说句不好听的话,随便在这《今日头条》找个文笔俱佳的小年轻,都能胜任中国诗词协会主席一职。不信,叫两人比比。。。什么时候中国出现真正诗坛巨匠?这人一定是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并洛阳纸贵的一人。当今没有。。。

为什么读宋词会觉得很美

为什么读宋词很美,要知道原因,就必须了解什么是词及其构成。

宋词很美,因为词是由诗歌演变而出的一种韵文文体。在唐、五代时称曲子词、曲词、歌词。曲指的就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至宋代,词自行单称,而减掉了曲、曲子、哥等,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渐渐地脱离了音乐;但它仍然是可以配乐的,所以又称为乐府、近体乐府,如《东坡乐府》、《东山寓声乐府》等。根据词在形式方面的句子长短不齐的特点,又称为长短句。词之所以采用长短句,正是由于音乐上的需要,这个名称也反映了词的形式特点之一。词的格式因音乐的要求而有一、二千种,总归其类有两种分法,最初分为令、引、近、慢等四类,后来有人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三类。

词谱就是词牌的格式。有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格式,也就有多少词谱。填词,就是依谱填写,即按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又指集合词调各种形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的人作依据的书。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指词所配的乐调,而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的内容,与词牌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在词牌下还要写上词题,以概括说明词的内容。也有一部分词,词牌就是词题,其中有的在词牌下写上“本意”二字。随着词脱离音乐而独立,各个词牌不在代表词的曲调名,而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

以上所述,词一开始即是要配合音乐歌唱的,宋代的乐府(词)到元代变成更复杂的歌曲--有散曲、散套等种类,它和别的诗体最主要、最显著的不同是:一、它的句子长短不齐,又称为“长短句”;二、它是配合乐调的歌词,所以,又称为“乐府”或“乐章”。总之,这两个特点使任何一首词必须属于某一个词调,每一个词调又有特定的格律。用错了,就配合不上乐谱,不能唱了。当然不能唱,就体会不出宋词的美了。

宋词很美,怎么样学填词

词是一种诗歌体裁,萌芽于南北朝,经隋唐五代到宋朝盛行,所以有唐诗宋词的说法,不光宋词很美,唐朝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白居易的《忆江南》到五代南唐李煜词都很美。宋以后清朝的纳兰性德的词也是可圈可点的。近代毛泽东的词也是登堂入室之作。

若想学填词,有两条不可或缺。

其一是要多读,每一种词牌都要熟读背诵最少三五首。不要妄图背词牌平仄,背不下来,也没有用。从小令入手,《十六字令》、《如梦令》、《菩萨蛮》《渔歌子》都是很好入手的词牌。渐渐到中调《定风波》《沁园春》《念奴娇》《水调歌头》《满江红》等等。长调没有功力不主张去写。

学习古词要掌握几点:

一是掌握古人的音韵、节奏,力争熟悉格律,其中平仄,平仄五言七言基本和律诗相同,其他句子也要做到平仄相间,读多了,自然就懂了。要注意的是入声字,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字,要仔细分析。

还有句式,有的词句式不固定,如《念奴娇》下阕几句,苏轼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毛泽东的是“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还有《水调歌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还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似乎都可。

押韵。有的词是一韵到底的,如《采桑子》《渔歌子》,有的词是中途换韵的如《菩萨蛮》,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举个例子,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加【】的是仄声韵,加〖〗的是平声韵。(下同)

有的词是中间夹其他韵的如《定风波》,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包孕三换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个性突出。举例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是了解意境,意境是有意象表达的,意象有象征意义,一般来讲,就植物类来说,

树木类。黄叶:凋零。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往事如烟,兴亡之感。红叶:传情之物,思念。松柏:坚强,傲岸。梧桐:凄凉,凄苦,悲情。

花草类。花落:凋零,人生失意,生活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卑微。禾黍:黍离之悲指国家昔盛今衰。兰:清高,自傲,高洁。菊:高洁品格,隐逸。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人生逆境。红豆:爱情,友情。

当然诗词的意象有许多许多,不能一一列举了。

三是了解抒情方式。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不再啰嗦。

除了多读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要有自己的诗意。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前面讲的读诗词就是找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了诗词的底蕴,到一处美丽的风景,那些美的诗句就从心底飞出来了。这样的经历多了,心底的诗句就会变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语言经过组织整理就成了诗词。

千万不要隔靴挠痒,更不能无病呻吟。郭沫若写《女神》的时候,情绪激荡,夜不能寐,控制不住自己,在宣泄内心激荡涌动的情感时写下了这段威武猛烈的诗句:“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呦!”“打着在,吹着在,叫着在……”,排比手法的运用,铿锵有力,节奏明快,如同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和情感,激荡在文字脉络之中,似惊涛的波浪打碎了几千年来传统诗歌形式的局限性,为这个崭新的时代奏起了新的赞歌。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诗词。

平常人写诗词要有平常心,仔细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身边的景物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都会从中找出诗意的。想学写词,要先读诗,掌握诗的语言,要坚持不懈,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