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对联平仄格式(七字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_平仄_平平_对联

本文目录

  • 七字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 楹联的平仄有几种格式
  • 对联平仄有哪些呀
  • 七言句式对联的基本平仄
  • 对联平仄规则及押韵
  • 对联的格式和7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七字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七字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七字联也可称七言联,七言联的格律一共有两组。
第一组: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组: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论在哪组里的上联,还是下联,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不论,也就是说,是自由字,格律里的“”平“”可以“”仄“”,“”仄“”也可以“”平“”。
但是,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必须要走格律。格律里的二和六是平等的,中间第四个字是单独的。也就是说,二和六如果是平,中间的第四字就是仄,反过来也是这样,二和六是仄的,中间四就是平。绝对不可以二和六不对趁,必须要一样。请记住:中间的第四个字与二、六,是相反的,否则就是出律。
关于上下联的尾字,也就是七个字中的最后的那个字。上联尾字要仄,下联尾字要平。是上联还是下联,一看尾字便知。
七言对联三要点:(1)词性相对,词意相应;(2)仄入平收:即上联末尾一个字须是仄声,下联末尾一字须是平声;(3)二、四、六平仄相对,要符合马蹄韵,即上联二、四、六要么是“平、仄平”,要么是“仄、平、仄”,下联在与上联平仄相对的基础上,同此。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是在对联中要体现平仄相谐,也称为平仄协调,从对联的音调上分析,可将其分为平仄相对和平仄交替。
平仄相对指的是上下联的音布,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中的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也就是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得是仄声,反过来也是如此。但实际上并不是要求整个音布都要平仄相对,也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平仄相替,因此只要能在音步位平仄相对即可。
对联为诗中诗,所以这种文学式样具备诗的一切点。不过由于对联的随意性,较诗有很大的宽范。按七言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此交替进行,禁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楹联的平仄有几种格式

楹联的平仄对仗,是为了声调的和谐悦耳,是为了在声韵方面完善楹联的美学境界,使其具有一种声韵上的谐调美,进而对联意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无形中会增添一份喜爱。

如果你花费了半斤脑汁写出来的联,结果被人读起来别别扭扭的舌头和牙齿总打架,谁还有兴趣去看你的联意是什么?被一眼瞥之,又被一手扔之,那何苦呢。遵守好联的平仄规则,是做好楹联最基本的一步,千万不可忽视。

楹联这种体裁,与诗词同出一脉,律诗里的律句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平仄谱,同样适用于楹联。

近体诗的句子之平仄关系都离不开这四个。它们是: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看,(1)和(2)自然就构成了一付联的平仄形式: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样,(3)和(4)也构成了一付联的平仄形式: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还说过,七言律句去掉前两个字,就是标准的五言律句。

那么,就成了: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

这样几种平仄格式,就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的正格,也是七言及五言联律的正格。

短句楹联中,以五言句和七言句为最多,而短句联对格律要求又最严。五言句只是七言句的减前两字,所以,我们以七言为标准来说一下。

律句是需要有“纪律”的,不能违规。律句的规矩是什么?

很重要的二条是:

1、不能形成“孤平”,

2、不能形成“三仄尾”和“三平尾”。

我们注意上面这几个句式,我们要注意的是它们的第二第四第六字,必然会构成“平-仄-平”或“仄-平-仄”这样的关系,也只能构成这样的关系。否则就不是律句了,也就是拗了。

因为,所谓律句的律,就是以两个字为一个声韵节奏点的,这第二、四、六字,都是在节奏点上,所以平仄在这里一定要间隔开。也就构成了声韵的起伏效果。

我们还知道一句话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的也是这意思,强调在这第二四六句上要使平仄错落开。

楹联的句子,我习惯用七言句来举例说明。这不仅仅因为它被使用的多,更因为,其他所有的句子,都可以被看做是从七言句化来的。知道了七言的格律,五言的格律自然就知道了,所以,说七言也就等于在说五言。

而楹联的格律,也就是所谓的联律,其源泉就来自近体诗,那么,七言的律句如何认识,也决定了其他字数句子的理解和认识。

一二字句的且不说了,三字句,完全就可以看成七言句的后三字。四言句,则可以看成是七言句的前四字。

那么,再多字数的句子,也都可以通过这些组合就可以了。

下面简单说一下不同字数联句平仄的主要形式:

一字句,仄-平。这个简单,没什么可说的。一字不论平仄次序,先平后仄也无所谓。

二字句,仄仄-平平。这是正格。重音节在后一字上,所以,第一字有时是可宽的。如,“作赋-观书”“眼底-眉尖”“落絮-游丝”“白鹤-青鸾”等等。

三字句,平仄仄-仄平平。这是常用的,也有如平平仄-仄仄平。这三字句就相当与七言律句的后三字,其变化也不外如此。就三字而言,第一字也是可宽的。如“星拱北-月流西”“横醉眼-捻吟须”“山不断-水无涯”“花有艳-竹成文”。

四字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七言的前四个字。有些变化,也如“平平平仄-仄仄仄平”或“仄平平仄-平仄仄平”,把他放在七言句上看,也属于一三不拘的变化范畴,简单。

六言句,常用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八言句,则可以看成三五组合。

九言句,则可以看成四五组合。

十字可由三七句组成。

十一言句,那就常被组合成四七句式。

通过这样的分组结构分析,则可以看出,七言句的平仄句式,既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根本的。

对联平仄有哪些呀

对联平仄要求如下:

1、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因此贴对联时一定要将上联贴在右手边。

2、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

3、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采用曾国藩说的“调马蹄”手法。所谓调马蹄,是从骈文学来的技巧,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顺序,再长也是如此。

平仄工整的对联有:

1、上联: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下联: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2、上联:或默或语或出或处;下联:知柔知刚知微知章。

3、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下联:来匆匆去匆匆饮酒几杯各西东。

4、上联: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下联:相马以舆相士以居。

5、上联:白眼观天下;下联:丹心报国家。

七言句式对联的基本平仄

七言句式对联的基本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平仄规则及押韵

对联很有讲究,除字词意工整相对外,还讲究读音的抑扬顿挫、琅琅上口。bai这就出来了平仄问题。 对对子如果忽视用词的平仄,其他再好,仍会被行家笑话为“对联盲”。其实对联平仄很容易掌握。 一,什么是平仄 平仄以普通话的四声为标准。就是:阴平仄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四,句中平仄规则举例 旧(仄),新(平),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看水(仄仄),听泉(平平),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五,句脚平仄规则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对联的格式和7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对联笼统的说是1,3,5不论,2,4,6分明--即平仄相对
上联必须以仄音收尾,而且不能出现三仄尾,下联必须以平音收尾,不能以三平尾结束
七绝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