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什么叫排律诗_排律_律诗_平仄

本文目录

  •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 什么叫排律诗
  •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 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问题: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前言

七律和七绝,最大的区别是,一个八句,一个四句。除此以外,还有些细小的区别。

老街试着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这两种诗体的区别。

一、八句与四句

这是最明显的区别,例如杜甫的《登楼》是一首七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律八句,七绝四句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二、对仗的区别

标准的七律,中间二联必须对仗,例如上面的《登楼》中间二联: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而七言绝句,对仗不作硬性的要求,可以不对仗,也可以四句都对仗,例如《江南逢李龟年》中,前两句对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少年行》这首七绝,就整首都不对仗: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绝句四首(其一)》中,四句都对仗: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三、格律的区别

一般七绝,大多都是格律诗,不过还有很多也成为七绝的诗,其实是古体诗,例如李白的《结袜子》 ,犯三平调: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又如曾巩的《游麻姑山 七星杉》:

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

这是七言绝句都是古体诗,而不是格律诗。

七律,几乎都是格律诗,不过也有一些不太标准的七律,例如崔颢《黄鹤楼》,上半首是古体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失粘的格律诗。

相对来说,五律七律七绝,基本都是格律诗。但是五绝中,古体诗有很多。

结束语

旧体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七绝的四句,分别承担起承转合的作用。

不过七言律诗中,常常把转算作颈联,往往是情和景的转变。而七绝的转,是整首诗中意的转变,这种转变,常常体现在七律的第七句。

@老街味道

什么叫排律诗

什么叫排律诗?

“排律”在旧时科举考场上,如同“金科玉律”一般。是法定的“试帖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尊。当时在诗坛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随着科举考试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又因为“排律”比较难写,“排律”习作者渐少,而逐渐暗淡了下来。现简介如下:

格律诗从句数上划分共有三种,每首四句的称之为绝句,每首八句的称之为律诗,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从字数上划分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排律是一种延长了的律诗,因按照格式不断地铺排延展而来故名,又称之为长律。每句五字的简称为五排,每句七字的简称为七排。排律以十句为基点,根据选用韵部文字的多少,在不换韵的规则下可随意延长。古人习惯以押韵句数来命名,如六韵、十韵、二十韵、五十韵、百韵等。排律与律诗除了在句数上不同之外,在平仄格式、粘对、押韵、对仗等所有的格律规则都是一样的,并无特别之处,会写律诗就会写排律。从诗体发展过程来看 , 排律早于律诗。最初的律诗,是属于五言四韵的“短律”,因其诗体短小、偶对精工、声律顺畅,而且只有中间两联需要对偶,比较占“便宜”,故深受诗者欢迎而逐渐形成定式,最后脱颖而出成为主流诗体。“排律”这个名称是后世才有的,以前五律、七律等不论长短统称为律诗,至元代才将“排律”单列出来,“排律”这个名称被沿用至今。排律的篇幅宏大能够容纳游记、杂记、赠序、传状、书简,甚至祭诔等散文内容,其功用非常多所以兴盛一时。同时还因为其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整齐,又具有一定写作难度,而且还具有评审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被採用为“试帖诗”,各朝各代都竞相选用五言的六韵或八韵排律用于科举考试。题目多用古人诗句或成语,并限定韵脚。在题目上大多都冠以“赋得”二字,这种六、八韵的排律也叫“赋得体”。排律旧时是所有应试考生,必须选学的重点诗体。

       杜甫排律写的最好,成就最高。杜甫诗作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中五言排律就有一百二十七首 ,还有四首七言排律,几乎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如果按字数统计比例恐要更高,杜甫对排律一直钟爱有加,尤其在晚年写作的五言排律数量更多,他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也是用五言排律写成的。白居易、元稹等也有大量的作品传世。排律是格律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非常完美的诗体,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排律篇幅较长,要想做到偶对精工,声律谐畅有一定难度。我的经验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笔者不才曾写过十几首“五排”,其中一首长篇“桑梓百韵”(一百韵、二百句,一千字)用了三年时间写成,欢迎评阅指正。今日随稿再发二首“六韵五排”与各位交流,请多多关注指正。

【排律•探乡】(一)

古树老屯边,晚霜柴草烟。

车迎南岭后,人接北桥前。

十载探乡梦,今朝访友圆。

新风虽在变,旧俗尚流传。

烫酒陈年味,炖鸡原汁鲜。

苍头互调侃,热泪笑当年。

【排律•探乡】(二)

三间茅草房,合住两同窗。

秫秸篱笆院,石头猪圈墙。

老猫卧南炕,小燕歇前堂。

淡饭无须请,佳肴共品尝。

邻儿如已子,伯母似亲娘。

滴水常思念,海枯难以忘。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你说的七律诗,也称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其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律较少见。其次是对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除每句字数相同外,通常以八句成篇的规格为准,尚须具备以下条件:(1)对偶:全诗两句为一联,即分首,颔,颈,尾四联,四联中,中间两联,即颔联与颈联必须是对偶联。(2)押韵: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除首句可押不可押外,其余单数句均不押韵,双数句必须押韵。(3)平仄:根据律诗字句结构的特点,平仄安排有如下规律:一句之中,除尾句一字外,以两字为一声音节奏,所以前两字与后两字的平声与仄声必须变换,称为“相间”,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联的两句,平仄必须相反,称为“相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的起句必须和上联的对句平仄相同(除韵脚字外),称“相粘”。一首律诗的平仄结构,不论是仄起,平起,或者是首句入韵,不入韵,均可按“相间”,“相对”,“相粘”的基本原则依此类推。

律诗在发展过程中,诗人有时并不完全按照正格写作,所以常有变例,如“拗句”,“拗律”,“吴体”等就是。如出现“拗”的情况,必须在同句或对句中加以补救;但有时诗人为力矫音韵的过于圆熟,也有拗而不救的。

好啦,今天这么用心详细的给你解答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七绝七律、五绝五律

本人学诗不多,见识有限。就我的理解、体会来回答这个问题。

七绝是指七言绝句,每句七字,全诗四句共二十八字。

七律是指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全诗八句共五十六字。

五绝是指五言绝句,每句五字,全诗四句共二十字。

五律是指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全诗八句共四十字。

七绝、五绝、七律、五律有古绝、古律和律绝、律诗之分。

古绝、古律多见于唐朝之前,唐朝以后则逐渐规范,后人称为近体诗。

古绝、古律不拘泥于平仄,用韵也比较自由,不须对仗。

近体诗则比较严格,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全诗八句,分首联、颌联、颈联、尾联组成,其中颌联、颈联必须对仗工整。一般只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整诗讲究平仄交替、粘连。意境分明,难度极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