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饴弄孙七律诗词(老干体诗书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_平仄_律诗_格律

本文目录

  • 老干体诗书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怎样写好七律诗
  • 七律诗平仄和押韵都合格,就是多音有几个,第一句和第三句有一个重字,出律了吗

老干体诗书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什么是老干体?请不要给以这种冠称。老了,写写画画,这是自娱自乐,休闲养老的方式。也不出书,也不获利,也不去影响別人,也不打算流传百世,总比屎尿诗强吧,总比那什么乱书好吧。

各有所好,思维方式认知不同,也别无事自扰,讨论什么利弊了。无所谓什么利弊,爱好就行,不影响社会,不影他人,起到颐养夭年就行。管他什么体,动笔动手就好,健脑防痴,延年益寿。不去费那劲讨论那无聊之题!

怎样写好七律诗

七律的全称是七言律诗,是近体诗中的一种形式。和所有近体诗一样,七律也有着特定的体制,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构章方法、对仗句式等等。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题目,我是不敢作答的。我自己都写不好,又凭什么回答怎样才能写好呢?今人和唐人写的律绝,差距不在于技法,而在于气象。盛唐气象的雄浑两字,就足可以将今人拉开千年的距离。而观今人写七律,能做到工典雅正的尚有不少。能称“雄”者则屈指可数。

所以我们还是先回归基本,说说怎样写七律。

很多人说近体诗要比新体诗容易学,这是因为近体诗经历代诗人的发展,已有了成熟的创作体系和创作方法,而有法可依一定是比无法可循容易掌握,所以要了解七律应该怎样写?就可以先从七律的创作方法上进行学习。

学习近体诗的写作,通常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训练,二是构章成诗,基础训练部分不论七绝、七律还是排律都是一致的,包括平仄声律、句法字法、对仗修辞、意象运用等。

在完成基础训练后,习诗者多会从七绝入手,同时加强对仗训练,成熟后再进行七律的创作。很多人觉得,从写七绝到写七律是一道很大的槛,其一是因为七律和七绝在气象上有所不同,七绝可以大开大合,七律则要求工典正雅。其二就是对七律的构章方法缺乏了解,不知如何铺排。

事实上,七律的成制要比七绝晚,因此,我们可以将七律看作是在七绝的基础上扩展而成,不论声律上和构章上,我们都可以从七律中,看到七绝之影,以下我分两部分进行简述,希望通过这篇答文,大家能对七律的创作有更深的了解。

一、制式

1、平仄格律和用韵

我们知道七绝在格律上是由四句七言律句依粘和对的规则构建,那么在格律上,七律可看作是七绝的扩展,也就是在七绝的基础上,继续以粘和对的规则增加四句七言律句,在用韵上也可看成是七绝的延续,依然是要求用相同的韵部,不可换韵。例如:

七律的其余三种平仄格律也是如此类推。

2、诗句与联句

在七绝中,我们习惯上以句为单位,依起承转合,将四句律句分为起句、承句、转句、合句(结句)。而七律,习惯上会用联作为单位,每两句为一联,由于七律在构章上不似七绝般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因此习惯上将四联分为起联、颔联、颈联和结联,起联和结联没有规定要对仗,对不对仗全由作者依主题自己把握,而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所以学好对仗,是学写七律的前题。

以上的叫法我们是要稍加注意的,其意味着七律的构章方式,不一定是按起联、承联、转联、合联进行铺排,下面我说说七律的构章形式,这是在众多诗词教科书中鲜有讲述的,建议大家收藏起来,方便以后学习七律创作时阅读。

二、七律的构章

1、七绝扩展法

如上所述,七律是在七绝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因此初学写七律,建议先按这种构章方法进行。

我们先读一首七绝:

这首七绝是我从一首七律上裁出来的,但不论平仄押韵,还是起承转合,都完全符合七绝的要求,而且也很完整。现在我们再看看原作:

我们可以这样看,杜甫写的这首七律是由一首七绝扩展而成的。这种构章方式,颔联和颈联这两组对仗句式,通常用作对主题进行扩展和补述。

现在,有兴趣的,不妨拿自己过往写的一首七绝,试试以这种构章方法,扩展成一首七律。

2、起承转合法

起承转合构章法,是从七绝的构章方法直接移植过来,只不过单位从七绝的句改为七律的联,也就是说七律的四联,依次承担起、承、转、合的作用,这也是七律中一种很常见的构章方法,仍然以杜甫的诗作为例:

以上两种都是七律的基本构章方法,但此两种方法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明代诗人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就说道:

“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柱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可之余,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秒,是不可以强致也。若并而废之,亦奚以律为哉?”

因此,学写七律仍应以古法为本,待熟练后,再寻求变化。写七律,中间两联的对仗句,是重中之重,要写好七律,对仗训练不能断。

至于七律要求写得工典雅正,气象雄浑则是另一个层面的事了,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七律诗平仄和押韵都合格,就是多音有几个,第一句和第三句有一个重字,出律了吗

问题:七律诗平仄和押韵都合格,就是多音有几个,第一句和第三句有一个重字,出律了吗?

.....

前言

律诗的出律是指押韵与平仄、粘连、对仗不能出错,这四项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样出问题都不行。下面这首五言排律就是唐朝的试贴诗:

省试湘灵鼓瑟_作者: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二、多音字有问题吗?

诗中有多音字很正常,例如下面这首七律: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按照平水韵多音字有:难 、干、殷、为、探、看

1、多因同义字 没有关系

多音字中有平仄两用但是意义相同的,例如:看。这种字随便用,没有任何问题。

2、平仄两用意义不同 看位置

多音字有平仄两用意义不同的,例如:为。在上平四支是“施为、作为”的意思,在去声四寘是“因为”的意思。青鸟殷勤为探看,中仄平平中仄平,为所处的这个位置可平可仄,因此这个“为”多音也无妨格律。从词义上来说是否合适另当别论。

注: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仄平平中仄平,难的位置是“四、六”必须是平,俗话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这个意思。这里如果是“灾难”的“难”就是出律了。这里李商隐用的是困难的难,平声,符合格律要求。

三、重字出律吗?重字跟出律没有任何关系。

另外有很多诗故意重字,例如“相见时难别亦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又如: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第二句和第七句有两个“山”字,这种情况是要避免的。但是这首诗的问题不是这里,重字跟出律没有关系。

这首诗按照平水韵来说是出律的,因为押的韵不对,【难丸寒:十四寒】、【闲、颜:十五删】 。两个韵部的字混用,用古韵的格律诗不能这样押韵 ,新韵无妨。

@老街味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