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侯蒙传》的翻译)_武安_丞相_太后

本文目录

  • 《宋史·侯蒙传》的翻译
  • 翻译: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文言文翻译
  •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翻译(节选)
  • 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几句话的具体点的翻译~
  • 魏其武安侯列传
  • 文言文中皆亡其奴的意思
  • 文言句子翻译
  • 文言文--灌夫有服,过丞相.丞相从容曰:“这篇文言文的题目以及翻译谢谢灌

《宋史·侯蒙传》的翻译

一、译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成年时,有好名声,急义好施,有时一天挥霍千金。考中进士后,调任宝鸡尉、柏乡知县。百姓诉讼都在县衙判决,受罚者没有怨意。转运使黄听说他的名声,准备推荐他,召他到转运司陈述政事,侯蒙因为要出县境不肯前往,黄湜大怒。

后来巡视各县,检阅文书,想找岔治他的罪;后来没有一处可以指责,就以宾客之礼相见,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官吏啊。”黄湜率领诸使联合推荐他。徙任襄邑知县,升为监察御史,进升殿中侍御史。

崇宁年间星象变异皇上征求政事建议,侯蒙上书条陈十件事,分别是: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外戚不要干预政事,宦官不得掌权。徽宗予以采纳,有重用他之意,升任侍御史。

西边将领高永年死在羌地,徽宗大怒,亲自书写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令侯蒙前往秦州逮捕审讯。将出发时,任命他为给事中。

侯蒙到秦州,仲武等人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告诉他们说“:你们都是侯伯,不能让狱吏污辱你们,依次讲出实情吧。”案件还未上报,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侯蒙上奏说:“汉武帝杀死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被缢杀而晋侯高兴,孔明死而蜀国被轻视。现在羌人杀死我国一个都护,而让十八位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毁坏自己的肢体啊。要想身体不得病,可能吗?”徽宗醒悟过来,赦免他们不予追问。

侯蒙升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尚书。这年郊祭朝廷预先办理,尚书主管政事。这时,皇帝秘密告诉他。侯蒙回答说:“用财利讨好君主而进升,我不敢这样做。”遭母丧,守孝期满,恢复旧官,于是任同知枢密院。进升尚书左丞、中书侍郎。

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鑊大力诋毁张商英的私事,皇帝下旨命令举行廷辩。侯蒙说“:商英虽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鑊大力诋毁,虽是言官,但他是从臣。让他们廷辩,岂不有伤国体?”皇上认为是这样。

一天,皇上从容问侯蒙说:“蔡京这人怎么样?”侯蒙回答说“:假如蔡京能心术端正,即使古代贤相也无法比拟。”皇上点头称是,而且让他秘密侦察蔡京的行为。蔡京听说后怨恨他。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把大钱拿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诏令下达。

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罢贬他为知亳州,不久加任资政殿学士。

宋江在京东作乱,侯蒙上书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他的才能一定过人,现在青溪贼人作乱,不如赦免宋江,让他讨伐方腊来自赎。”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文穆。

二、原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崇宁星变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徽宗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既行,拜给事中。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母丧,服除,归故官,遂同知枢密院。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

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诋张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虽有罪,宰相也;蔡薿虽言官,从臣也。使之廷辨,岂不伤国体乎?”帝以为然。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旋加资政殿学士。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三、出处

选自《宋史》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

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

二、作品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

三、作者简介

1、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

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

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2、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

《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翻译: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原文】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
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1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2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3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4而用财5欲泰6:夫是之谓五权7。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8。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9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圹10,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注释】1.号:《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周礼·春官·大祝》:“辨六号。”郑玄注:“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又《夏官·大司马》:“读书契,辨名号之用。”郑玄注:“号名者,徽识所以相别也。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这里用为名称、称谓之意,实指为国家之名称。
2.处:《左传·文公十八年》:“德以处事。”《孟子·公孙丑下》:“则未有处也。”《荀子·臣道》:“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这里用为治理、办理之意。
3.恶:(wù务)《诗·郑风·遵大路》:“无我恶兮,不寁故也!”《老子·二十章》:“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孟子·公孙丑上》:“无盖恶之心,非人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集韵·莫韵》:“恶,耻也。”这里用为羞耻、羞愧之意。
4.孰:《礼记·内则》:“宁孰谏。”《荀子·不苟》:“兼权之,孰计之。”《战国策·齐策》:“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商君书·更法》:“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里用为缜密,仔细,周详之意。
5.财:《易·泰·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孟子·公孙丑下》:“无财,不可以为悦。”《荀子·非十二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荀子·天论》:“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杨倞注:“财,与裁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财,假借为裁。”这里用为“裁”之意。〔裁〕:《淮南子·主术》:“取民则不裁其力。”高诱注:“裁,度。”《楚辞·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王逸注:“裁,制。”《尔雅·释言》:“裁,节也。”郝懿行义疏:“裁者,制也。”《国语·吴语》:“王曰:‘越国之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予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这里用为节制、节度、度量之意。
6.泰:《易·泰·辞》:“泰,小往大来,吉,亨。”《诗·小雅·巧言》:“昊天泰幠,予慎无辜。”《管子·事语》:“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阳云:“女事,女工也,一曰女红。泰,通也。”《论语·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广雅·释诂》:“泰,通也。”这里用为通畅、通达之意。
7.权:《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班固《东都赋》:“萧公权宜从拓其制。”这里用为权宜、变通之意。
8.至:《逸周书》:“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孟子·离娄上》:“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荀子·不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荀子·正论》:“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是王者之制也。”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9.申:《书·太甲》:“伊尹申告于王。”《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尔雅·释诂下》:“申,重也。”这里用为重复,一再之意。
10.圹:通“旷”。《管子·七法》:“不失天时,毋圹地利。”《汉书·韦玄成传》:“五世圹僚,自我节候。”这里用为荒废之意。
【译文】孝成王、临武君说:“好,请问怎样当将领?”
荀子说:“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成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制定称谓政令,要严密并有威慑力;庆贺奖赏刑罚,要必然地讲信用;办理馆舍收藏财物,要周密并牢固;迁徙举事进退,要安全并稳重,要迅疾并快速;侦察敌人观察变化,要秘密并深入,要分析并验证;遇到敌人决定战斗,必然要用自己所明了的情况来定,不要用自己所怀疑的情况来定。这就称之为六种方法。没有想要将领而又羞愧于废止的,没有急于胜利而又忘记失败的,没有威慑内部而又轻视外面的,没有只见到利益而又不顾其危害的,凡考虑事情想要周详而且用裁度并想要通达,这就称之为五种权宜变通的方法。所以不接受领导命令的情况有三种: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坚守不完备的阵地;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攻击不能取胜的敌人;可以杀死他,但不可以使他去欺侮百姓。这就称之为三种准则。凡是接受领导的命令而统率三军,三军得到安定,百官得到安排,各种事物都走上正轨,那么领导的夸奖不能使他喜悦,敌人的行动不能使他发怒,这就称之为是有准则的将领。思虑必然先要在事情发生以前重复地以恭敬的态度,慎重地对待结局如同对待开始一样,结局与开始都一样慎重,这就称之为最大的吉祥。凡百事的成功,必然在于恭敬地对待;而百事的失败,必然在于轻慢地对待。所以,恭敬胜过怠慢那就吉祥,怠慢胜过恭敬那就灭亡;计划胜过欲望那就顺利,欲望胜过计划那就凶险。作战如同守卫,行动如同作战,有功劳就如同侥幸。敬重谋略不荒废,敬重事业不荒废,敬重办事人员不荒废,敬重大众不荒废,敬重敌人不荒废。这就称之为五种不荒废。慎重地行为于这六种方法、五种权宜变通、三种准则,而且对待处置以恭敬不荒废的态度,这就称之为天下无敌的将领,那就会通达于神明了。”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文言文翻译

【原句】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翻译】 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2、到这时,皇帝私下告诉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拿财货要挟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我敢做的事。” 附录: 宋史侯蒙传 【原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中国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 崇宁星变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徽宗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既行,拜给事中。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母丧,服除,归故官,遂同知枢密院。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诋张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虽有罪,宰相也;蔡薿虽言官,从臣也。使之廷辨,岂不伤国体乎?”帝以为然。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旋加资政殿学士。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节选自《宋史·侯蒙》) 【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中国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一天巡视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后来(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能干的吏员啊。”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调任他为襄邑县知县,又升任监察御史,再次晋升为殿中侍御史。 崇宁年间星象有异常变化,徽宗让朝臣进言,侯蒙上疏十件事,分别是:除去冗杂官员,容纳谏臣进谏,明确嫡庶之别,分别贤佞好坏,杜绝臣下侥幸之求和非分奢望,戒除君王过度恩赏,宽缓疲惫的百姓,节约不当的花费,外戚不得干预政事,太监不能授给他们权力。徽宗接受侯蒙的奏议,有要重用他的意思,于是提升(侯蒙)为侍御史。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泰州逮捕(他们)治罪。已经出发了,又授予(他)给事中职衔。(侯蒙)到了泰州,刘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肢体,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升任刑部尚书,又改任户部尚书。近年来郊祀祭祀天地(都是)提前办理,尚书常常执掌此事。到这时,皇帝私下告诉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拿财货讨好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我敢做的事。”(他的)母亲去世,服丧结束,官复原职,于是共同执掌枢密院。晋升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薿诋毁张商英办私事很努力,(于是皇帝)有旨意命令朝臣在朝堂上议论(此事)。侯蒙说:“张商英虽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薿虽然是谏官,(但他是)侍从之臣。拿这件事来让朝臣在朝堂上议论,岂不是有损国体吗?”皇帝认为(他的意见)是对的。有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使自己的心术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而且派人暗中侦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以后就忌恨他。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把大钱拿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中国?”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诏令下达。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罢贬他为亳州知州,不久加任资政殿学士。 宋江劫掠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68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文穆。 参考:中国so.gushiwen.org/guwen/bfanyi_7368.aspx 【注释】 1、推毂: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后因以称任命将帅之礼。唐崔日用《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去当推毂送,来伫出郊迎。”《花月痕》第51回:“正看着皇上亲行拜将推毂之礼,何等热闹!”后引申指荐举;援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宋司马光《送祖择之守陕》诗:“俊德争推毂,荣涂易建瓴。”明归有光《与徐子与书》:“实赖吾丈雅故推毂之。”清方文《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郎》诗:“群公极推毂,玄币争相持。” 2、行台: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这里指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宋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辔都城风露秋,行台无妾护衣篝。”《官场现形记》第18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 3、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史记·天官书论》:“日变修德,月恋省刑,星变结和。”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王安礼以名位自许》:“神宗以星变祗惧,许人上封事言得失。”《清史稿·高宗纪一》:“丁卯,以星变示儆,诏修省。”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一:“朱元璋假托有星变,应杀大臣应灾。” 4、王恢:汉将。元光元年设谋于雁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5、孟明:通称孟明视,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在秦晋崤之战中战败,秦穆公赦免了他。 6、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7、比岁:近年。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沈遘《上殿札子》:“臣伏见朝廷比岁置官遣使,自京师达于天下,凡征赋之重、力役之众,有所病于民者,悉宽除之。” 8、郊祭: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孔颖达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灵官》:“居数年,每至郊祭时,辄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 9、廷辨:即“廷辩”。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锐身为救灌夫……窃出上书。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执政中有论不同者,臣请与之廷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准入对,帝语及冯拯事,准抗辩,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之体。’”《新唐书·李义琰传》:“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 10、从臣:随从之臣下;侍从之臣。《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唐宋之问《松山岭应制》诗:“尘销清跸路,云溼从臣衣。”宋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从臣沙苑马,卫士羽林枪。”明刘基《赠杜安道》诗:“当时从臣皆俊良,近侍共推徐与杜。”清沈初《西清笔记·文献纪》:“先是内廷三品以上皆穿红衣,仿御前从臣之例。” 11、辇:用车运;载运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翻译(节选)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武安侯答应了。灌夫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武安侯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您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丞相一直喝到天黑,尽欢才离去。

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几句话的具体点的翻译~

1、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膏、腴都是肥肉的意思,“膏腴”指土地肥沃。市:商品买卖。属:连接,继续。)
2、不能再继续前进了,又飞马返回汉军营地,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了,只有他一人回来。(“皆亡其奴”也就是“其奴皆亡”的意思,你说是不是主谓倒置句。
3、彼此情投意合,没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厌”是互相猜疑嫉妒的意思)
4、等到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宴上就用话讽刺他。(夫:灌夫。从:在。坐:酒宴,古人习惯用“坐”表示当场的那摊饭局、宴席等。语:以语言的方式。侵:侵犯。之:他,那人。“以语侵之”就是“讽刺他”的意思。)
5、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灌夫扛着戈戟冲入到强大的吴军阵营中。(荷,念第四声,作动词,用肩扛或担的意思,如“荷枪实弹”也一样用法。)
6、要是像这样,皇上则必定会称赞您有谦让的美德,不会罢免您。(“多”是以……为多,也就是赞赏的意思。)

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右病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索隐案:地理志观津县属信都。以言其累叶在观津,故云“父世”也。□正义观津城在冀州武邑县东南二十五里。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正义百官表云“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也。知
爱之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驩。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集解律,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请。□正义才性反。古
:谓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索隐案:谓宗室之中及诸窦之宗室也。又姚氏案:酷吏传“周阳由,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侯周阳,故因改氏。由以宗室任为郎”。则似是与国有亲戚属籍者,亦得呼为宗室也。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集解汉书曰:“窦婴字王孙。”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集解苏林曰:“令自裁度取为用也。”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正义监音甲衫反。吴王濞传云“窦婴屯荥阳,监齐赵兵”也。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主
感找孝景四年,立栗太子,□正义栗姬之子,后废之,故书母姓也。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正义上音闲,下昌汝反。而不朝。相提而论,◇集解徐广曰:“提音徒抵反。”○索隐提音弟,又音啼。相提犹相抵也。论音路顿反。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集解张晏曰:“两宫,太后、景帝也。螫,怒也。毒虫怒必螫人。又火各反。”○索隐螫音释。谓怒也,毒虫怒必螫人。又音火各反。汉书作“奭”,奭即螫也。□正义两宫,太子、景帝也。则妻子毋类矣。”○索隐谓见诛灭无遗类。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斋
P⒕桃侯免相,◇集解服虔曰:“刘舍也。”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索隐爱犹惜也。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集解徐广曰:“沾,一作‘怗’。又昌兼反,又当牒反。”自喜耳,多易。◇集解张晏曰:“沾沾,言自整顿也。多易,多轻易之行也。或曰沾音幨也。”○索隐沾音襜,又音当牒反。小颜音他兼反。幨音如字,又天牒反。幨音尺占反。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知
弟也武安侯田蚡○索隐扶粉反。如“蚡鼠”之“蚡”,音坟。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集解徐广曰:“一云‘诸卿’。时人相号长老老者为‘诸公’,年少者为‘诸卿’,如今人相号为‘士大夫’也。”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索隐按:谓晚年也。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集解应劭曰:“黄帝史孔甲所作铭也。凡二十九篇,书盘盂中,所为法戒。诸书,诸子文书也。”孟康曰:“孔甲盘盂二十六篇,杂家书,兼儒、墨、名、法。”王太后贤之。◇集解徐广曰:“即蚡同母姊者。”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集解徐广曰:“孝景后三年即是孝武初嗣位之年也。”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正义绛州闻喜县东二十里周阳故城也。主
新欲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斋
术,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索隐案:推毂谓自卑下之,如为之推车毂也。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索隐谓除关门之税也。以礼为服制,○索隐案:其时礼度逾侈,多不依礼,今令吉凶服制皆法於礼也。以兴太平。举适诸窦○索隐适音直革反。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集解韦昭曰:“欲夺其政也。”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知
太后武安侯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索隐按:谓仕诸郡及仕诸侯王国者,犹言仕郡国也。知
。又武安者,貌侵,◇集解韦昭曰:“侵音寝,短小也。又云丑恶也,刻确也。音核。”○索隐案:服虔云“侵,短小也”。韦昭云“刻确也”。按:确音刻。又孔文祥“侵,丑恶也。音寝”。生贵甚。○索隐按:小颜云“生贵谓自尊高示贵宠”,其说疏也。按:生谓蚡自生尊贵之势特甚,故下云“又以诸侯王多长年,蚡以肺腑为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则天下不肃”者也。又以为诸侯王多长,◇集解张晏曰:“多长年。”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索隐腑音府。肺音废。言如肝肺之相附。又云柿,木札,附木皮也。诗云“如涂涂附”,以言如皮之附木也。正义颜师古曰:“旧解云肺附,如肝肺之相附著也。一说柿,斫木札也,喻其轻薄附著大材。”按:颜此说并是疏谬。又改“腑”为“附”就其义,重谬矣。八十一难云:“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吕广云:“太阴者,肺之脉也。肺为诸藏之主,通阴阳,故十二经脉皆会乎太阴,所以决吉凶者。十二经有病皆寸口,知其何经之动浮沈濇滑,春秋逆顺,知其死生。”顾野王云:“肺腑,腹心也。”案:说田蚡为相,若人之肺,知阴阳逆顺,又为帝之腹心亲戚也。非痛折节以礼诎之,天下不肃。○索隐案:痛,甚也。欲令士折节屈下於己;不然,天下不肃。或解以为蚡欲折节下士,非也。案:下文不让其兄盖侯,知或说为非也。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少府有考工室。如淳曰:“官名也。”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集解徐广曰:“王后兄王信也。泰山有盖县,乐安有益县也。”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集解徐广曰:“为诸第之上也。”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集解如淳曰:“旌旗之名。通帛曰旃。曲旃,僭也。”苏林曰:“礼,大夫建旃。曲旃,柄上曲也。”○索隐按:曲旃,旌旃柄上曲,僭礼也。通帛曰旃。说文云曲旃者,所以招士也。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斋
,唯魏其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将军独不失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独厚遇灌将军。知
之至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索隐案:何是婴子,汉书作“婴”,误也。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集解汉书音义曰“官主千人,如候司马”。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集解张晏曰:“自奋励也。”“原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原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正义谓大将之旗。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知
莫弗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集解晋灼曰:“饮酒轻重不得其平也。”夫醉,搏甫。○索隐搏音博,谓击也。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斋
士在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知
幌参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索隐已音以。谓已许诺,必使副其前言也。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於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知
,然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衰。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集解苏林曰:“二人相倚,引绳直之,意批根宾客也。弃之者,不与交通。”孟康曰:“根,根括。引绳以持弹。”索隐案:刘氏云“二人相倚,事如合绳共相依引也”。批音步结反。批者,排也。汉书作“排”。排根者,苏林云“宾客去之者不与通也”。孟康云“音根格,谓引绳排弹其根格,平生慕婴交而弃者令不得通也。小颜根音痕,格音下各反。骃谓引绳,排弹绳根括以退之者也”。持弹,案汉书本作“抨弹”,音普耕反。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集解张晏曰:“相荐达为声势。”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古
曰:灌夫有服,过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集解汉书曰:“灌夫字仲孺。”会仲孺有服。”○索隐案:服谓期功之服也。故应璩书曰“仲孺不辞同生之服”是也。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集解徐广曰:“一云‘以服请,不宜往’。”○索隐案:徐广云“以服请,不宜往”,其说非也。正言夫请不以服为解,蚡不宜忘,故驾自往迎也。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於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鄂◇集解徐广曰:“一作‘悟’。”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索隐属音之欲反。属犹委也,付也。小颜云“若今之舞讫相劝也”。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极驩而去。主
笸�丞相尝使籍福请魏其城南田。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不许。灌夫闻,怒,骂籍福。籍福恶两人有郄,乃谩自好谢丞相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已而武安闻魏其、灌夫实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蚡事魏其无所不可,何爱数顷田?且灌夫何与也?吾不敢复求田。”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知
当是元光四年春,◇集解徐广曰:“疑此当是三年也。其说在后。”丞相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上曰:“此丞相事,何请。”灌夫亦持丞相阴事,为奸利,受淮南王金与语言。宾客居间,遂止,俱解。主
�病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索隐案:蚡娶燕王刘泽子康王嘉之女也。有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强与俱。饮酒酣,武安起为寿,◇集解如淳曰:“上酒为称寿,非大行酒。”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馀半膝席。◇集解苏林曰:“下席而膝半在席上。”如淳曰:“以膝跪席上也。”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集解徐广曰:“属,一作‘毕’。”○索隐案:汉书作“毕”。毕,尽也。时武安不肯。行酒次至临汝侯,◇集解徐广曰:“灌婴孙,名贤也。”○索隐案:汉书云临汝侯灌贤,则贤是婴之孙,临汝是改封也。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集解韦昭曰:“呫嗫,附耳小语声。”○索隐女儿犹云儿女也。汉书作“女曹儿”。曹,辈也,犹言儿女辈。呫,邹氏音蚩辄反。嗫音女辄反。说文“附耳小语也”。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集解汉书音义曰:“李广为东宫,程不识为西宫。”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集解如淳曰:“李将军,李广也。犹今人言为除地也。”○索隐案:小颜云“言今既毁程,令李何地自安处也”。灌夫曰:“今日斩头陷匈,○索隐韦昭云:“言不避死亡也。”汉书作“穴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乃令骑留灌夫。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夫愈怒,不肯谢。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召长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诏。”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集解如淳曰:“百官表居室为保宫,今守宫也。”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魏其侯大愧,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集解如淳曰:“为出资费,使人为夫言。”武安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阴事。知
可救魏其锐身为救灌夫。夫人谏魏其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忤,宁可救邪?”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乃匿其家,◇集解晋灼曰:“恐其夫人复谏止也。”窃出上书。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集解如淳曰:“东朝,太后朝。”古
之善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集解张晏曰:“视天,占三光也。画地,知分野所在也。画地谕欲作反事。”辟倪两宫间,◇集解徐广曰:“辟音芳细反。倪音诣。”张晏曰:“占太后与帝吉凶之期。”○索隐辟普系反。倪,五系反。埤仓云:“睥睨,邪视也。”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集解张晏曰:“幸为反者,当得为大将立功也。”瓒曰:“天下有变谓天子崩,因变难之际得立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於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披’,索隐案:包恺音疋彼反。□正义铺被反。披,分析也。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馀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集解张晏曰:“俯头於车辕下,随母而已。”瓒曰:“小马在辕下。”□正义应劭云:“驹马加著辕。局趣,纤小之貌。”按:应说为长也。吾并斩若属矣。”即罢起入,上食太后。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索隐案:晋灼云“藉,蹈也。以言蹂藉之”。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正义颜师古云:“言徒有人形耳,不知好恶。”按:今俗云人不辨事,骂云杌杌若木人也。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后,○索隐案:设者,脱也。是属宁有可信者乎?”上谢曰:“俱宗室外家,□正义婴,景帝从舅。蚡,太后同母弟。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别言两人事。斋
反蠓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集解汉书音义曰:“秃老翁,言婴无官位扳援也。首鼠,一前一却也。”○索隐案:谓共治一老秃翁,指窦婴也。服虔云“首鼠,一前一却也”。韩御史良久谓丞相曰:“君何不自喜?◇集解苏林曰:“何不自解释为喜乐邪?”○索隐案:小颜云“何不自谦逊为可喜之事”。音许既反。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索隐案:说文云“齰,啮也”。音侧革反。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武安谢罪曰:“争时急,不知出此。”主
乓魩於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正义雠音巿周反,对也。言簿责魏其所言灌夫实颍川事,故魏其不对为欺谩者也。欺谩。劾系都司空。索隐案:百官表云宗正属官,主诏狱也。□正义如淳云:“律,司空主水及罪人。”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集解如淳曰:“大行,主诸侯官也。”○索隐案:尚书无此景帝崩时大行遗诏,乃魏其家臣印封之。如淳说非也。□正义天子崩曰大行也。按:尚书之中,景帝崩时无遗诏赐魏其也。百官表云诸受尚书事也。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集解汉书音义曰:“以家臣印封遗诏。”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集解徐广曰:“疑非五年,亦非十月。”○索隐徐氏云疑非者,案武纪四年三月蚡薨,窦婴死在前,今云五年,故疑非也。□正义汉书云元光四年冬,魏其侯婴有罪弃巿。春三月乙卯,丞相蚡薨。按:五年者,误也。悉论灌夫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索隐痱音肥,又音扶味反,风病也。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集解张晏曰:“蚡伪作飞扬诽谤之语。”故以十二月晦◇集解徐广曰:“疑非十二月也。”骃案:张晏曰“月晦者,春垂至也”。○索隐著日月者,见春垂至,恐遇赦赎也。论弃市渭城。□正义故咸阳也。古
巿。其春,武安侯病,□正义其春,即四年春也。元光四年十月,灌夫弃巿。十二月末,魏其弃巿。至三月乙卯,田蚡薨。则三人死同在一年明矣。汉以十月为岁首故也。秦楚之际表云,十一月,十二月,端月,二月,三月,至九为终。周建子为正月,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二月,正月为三月,二月为四月,至十月为岁终。汉初至武帝太初以前,并依秦法,以后改用夏正月,至今不改。然夫子作春秋依夏正。专呼服谢罪。◇集解汉书音义曰:“言蚡号呼谢服罪也。”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竟死。子恬嗣。◇集解徐广曰:“蚡疾,见魏其、灌夫鬼杀之,则其共在一春内邪?武帝本纪‘四年三月乙卯,田蚡薨’,婴死在蚡薨之前,何复云五年十二月邪?疑十二月当为二月也。”案侯表,蚡事武帝九年而卒,元光四年侯恬之元年,建元元年讫元光三年而九年。大臣表蚡以元光四年卒,亦云婴四年弃巿,未详此正安在。然蚡薨在婴死后分明。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正义尔雅云“衣蔽前谓之襜”。郭璞云“蔽膝也”。说文、字林并谓之短衣。入宫,不敬。◇集解徐广曰:“表云坐衣不敬,国除。”○索隐襜,尺占反。褕音逾。谓非正朝衣,若妇人服也。表云恬坐衣不敬,国除。知
��淮南王安谋反觉,治。王前朝,◇集解徐广曰:“建元二年。”武安侯为太尉,时迎王至霸上,谓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淮南王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特为太后故耳。○索隐案:武帝以魏其、灌夫事为枉,於武安侯为不直,特为太后故耳。及闻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古
史公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古
索隐○索隐述赞窦婴、田蚡,势利相雄。咸倚外戚,或恃军功。灌夫自喜,引重其中。意气杯酒,�辟睨两宫。事竟不直,冤哉二公!

文言文中皆亡其奴的意思

  1、指(灌夫带去的属下)奴仆都已战死。
  2、将这句文言的词换个顺序:其奴皆亡,变成述说句,就容易理解多了。
  3、句子出自《史记》中《魏其武安侯列传》一篇,是西汉时期关于灌夫将军的一段故事。
  【原文】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与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彊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以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馀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月,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译文】:
  灌将军夫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是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灌婴的宠信,便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所以冒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
  灌孟年纪已经老了,颍阴侯极力推荐他,所以灌孟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强阵地,因而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来。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以替父亲报仇。”
  于是灌夫披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素来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灌夫属下的奴仆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几十人。不能再继续前进了,又飞马返回汉军营地,所带去的奴仆全都战死了,只有他一人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恰好有名贵的良药,所以才得不死。灌夫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曲折,请您让我再回去。”
  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地阻止了他。等到吴军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文言句子翻译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窦太后怒气冲冲 就罢免放逐了赵绾、王臧等人
《汉书•贡禹传》:“免官削爵。”-免去官职剥夺爵位
《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晋公要罢黜太子申生然后立奚齐为太子
《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使者就逮捕了太守 威逼其认罪罢免了其官职
《史记•陈丞相世家》:“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今天大王您却尊他为官 领都尉之职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fú)縌(nì),朱轮车,即军中拜授。”-派使者带着黄金印信 朱衣玉佩 朱轮车 前去军中拜其为官授其官职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yù)荐嘉。”-荀彧向曹操举荐郭嘉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chóu)也。”-不如从魏国征召甘茂 从韩国征召公孙显 从本国征召樗里子,这三个人都是张仪的仇人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但是(魏收)提拔奖励后辈 首先看重的是其人的名声和德行 轻浮油滑奸险之辈 即使有才能 也不托付重任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孙权的老婆步夫人死了 被追赠皇后的封号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
《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由于这样田忌把孙膑举荐给齐威王
《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孝文帝很喜欢他 越级提拔 一年的功夫就官至太中大夫
《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官迁职
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不知道社会是稳定的还是混乱的 也听不到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的消息
《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这个时候选拔博士谏大夫通晓政治事物的补官郡国守相 望之被委派到平原当太守
《宋书•范晔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 -范晔为父亲服丧结束,做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 兼任新蔡太守的官职
《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鲋摄司马。”羊舌鲋代理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由在京的官员代掌该官职 三年轮换一次
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观文殿学士(职)特进(散阶)代理兵部尚书

文言文--灌夫有服,过丞相.丞相从容曰:“这篇文言文的题目以及翻译谢谢灌

--灌夫有服,过丞相.丞相从容曰

此文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原文】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彊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 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於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衰。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灌夫有服,过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於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极驩而去。
【翻译】       灌将军夫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是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灌婴的宠信,便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所以冒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了,颍阴侯勉强推荐他,所以灌孟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强阵地,因而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来。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披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素来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灌夫属下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几十人。不能再继续前进了,又飞马返回汉军营地,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了,只有他一人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恰好有名贵的良药,所以才得不死。灌夫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曲折,请您让我再回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地阻止了他。等到吴军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就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过了几个月,因为犯法而丢了官。后来到长安安了家,长安城中的许多显贵没有不称赞他的。汉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景帝去世,当今皇上武帝刚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又把灌夫内调为太仆。二年,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皇上恐怕窦太后杀灌夫,调派他担任了燕国国相。几年以后,又因犯法丢官,闲居在长安家中。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凌辱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恭敬,跟他们平等相待。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奖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也因此而推重他。
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凡和他交往的那些人,无不是杰出人士或大奸巨猾。他家中职累的资产有几千万,每天的食客少则几十,多则近百。为了在田园中修筑堤塘,灌溉农田,他的宗族和宾客扩张权势,垄断利益,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颍川的儿童于是作歌唱道:“颍水清清,灌氏安宁;颍水浑浊,灌氏灭族。”
灌夫闲居在家虽然富有,但失去了权势,达官贵人及一般宾客逐渐减少。等到魏其侯失去权势,也想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人。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声。两人互相援引借重,他们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间那样密切。彼此情投意合,没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武安侯答应了。灌夫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武安侯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您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丞相一直喝到天黑,尽欢才离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