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行路难·其一》翻译及赏析?《行路难》朗读节奏如何划分,全文的_行路难_停顿_的人

本文目录

  • 李白诗《行路难·其一》翻译及赏析
  • 《行路难》朗读节奏如何划分,全文的
  • 行路难,行路难
  • 初三14课诗词三首的节奏划分
  • 行路难停顿
  • 文言文讲读
  • 行路难停顿 停顿划分其一谢谢
  • 李白 <行路难> 本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划分依据是什麼
  • 行路难的韵律平仄 李白
  • 李白<行路难>平仄读音停顿

李白诗《行路难·其一》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字词解释:

  (1)行路难:选自《李太白全集》,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4)塞:堵塞。太行:太行(hang)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6)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安:哪里。

  (7)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过。

  行路难原文翻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值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行路难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

  行路难 主旨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行路难 赏析

  诗开头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描绘了一个豪华盛大的饯行宴饮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姜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表达了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距离,尽管诗人内心痛苦,但还是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心,重新鼓起了沧海扬帆的勇气。

  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行路难 艺术评价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行路难》朗读节奏如何划分,全文的

用四三节奏来读
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木有全的

行路难,行路难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原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就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⑺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
⑻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初三14课诗词三首的节奏划分

初三14课诗词三首的节奏划分:行路难其一节奏划分: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朗读节奏划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水调歌头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行路难停顿

《行路难》的朗读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作品赏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

文言文讲读

1. 求初中语文16篇讲读文言文原文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2分,各1分)(1)慢;(2)看。

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4、(1)有人(2)凭 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一牛且数万斤。

募能出之者。 徐去其土。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四、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可办粗饭几日 何必图好吃好着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五。

2. 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讲读课文是哪几首

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讲读课文是: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3. 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讲读课

第六单元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细柳营(司马迁) 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峰火通于甘泉、长安。

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昔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月余,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乃拜周亚夫为中尉。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23、* 公输《墨子》 采薇(昔我往矣)《诗经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送别(无名氏)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陶渊明) 一、文章内容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三、语音 四、通假字 1、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五、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1、志 (1)处之志之 (作标记) (2)寻向所志 (标记,)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欲穷其林 穷:穷尽 2、具答之 具:详尽 3、悉如外人 悉:全部、完全。

4、咸来问讯 咸,都 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6、并怡然自乐 并:都。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

4. 初一人教版下册 需要讲读的文言文 的全部本文 和全部翻译

5 伤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0.木兰诗(MS这几句就行)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15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 *** 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

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 *** 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湖阳公主的男仆杀人藏入主子家府,官吏抓不着。有一。

5. 文言文朗读节奏怎么划分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翻译: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

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翻译:喜欢宴请客人,他的俸禄微薄,常常不使(俸禄)有剩余。

这些句子停顿是根据上面节奏划分规律之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和规律之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A.余幼时/即嗜学

翻译: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B.断句应改为:益慕/圣贤之道

翻译:二十岁成人以后,我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C.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D.烨然/若神人

翻译:光彩照人的样子,如同神人。

这些句子停顿是根据上面节奏划分规律之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这里A项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 ”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是对的;D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烨然”后停顿是对的。

行路难停顿 停顿划分其一谢谢

李白 《行路难》 停顿划分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行路难> 本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划分依据是什麼

  全诗可分三层,每层四句。
  第一层,诗人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这样精美的食馔,却因心中充满着难以排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他“拔剑击柱”(诸本均作“四顾”,一作“击柱”,误)心意茫然。“停杯”二句,自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化出,却有青胜于蓝之妙。“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无所适从之感,与下文“多岐路”遥相呼应。
  第二层紧承上层诗意,对“行路难”作正面描写,写出“四顾茫然”的政治原因。前二句,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明人朱谏说:“黄河与太行,水陆之要冲,天下之达道也。将欲渡黄河与?则冰塞而不可渡;将欲登太行与?则雪满而不可登。”(《李诗选注》卷二)确实,本诗以水陆之道途难行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寓意很清楚。后二句,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闲来”句,用姜尚典,姜尚未遇周文王以前曾在渭水滨磻溪垂钓,事见《水经注》卷十七;“忽复”句,用伊尹典,据《宋书·符瑞志上》载:伊尹未遇商汤以前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后来被商汤重用。
  第三层,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回应上文“击柱心茫然”的诗句。毕竟诗人对未来还存有一线希望,因此,最后二句笔锋一转,檃括宗悫的话,表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唐宋诗醇》以为本诗“尚未决志於去也”,因而推断它作於“被放之初”,即是天宝三年初离长安之时。细绎全诗思路,这种说法是合乎情理的。
  本诗篇幅虽然不长,却具有长诗气势即跳荡、波澜起伏的特色。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诗人将自己的失望和希望,抑郁和奋发,急遽地迭相交替、变换,再间以长短句,适当运用感叹词,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情感迭变的心理历程,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

行路难的韵律平仄 李白

xíng lù nán
行/ 路/ 难
lǐ bái
李 白
jīn zūn qīng jiǔ dòu shí qiān ,
金 樽 /清 酒 /斗 /十 千 ,
yù pán zhēn xiū zhí wàn qián 。
玉 盘 / 珍 羞 /直 /万 钱 。
tíng bēi tóu zhù bù néng shí ,
停 杯 /投 箸/ 不 能 /食 ,
bá jiàn sì gù xīn máng rán 。
拔 剑 /四 顾 /心 / 茫 然 。
yù dù huáng hé bīng sāi chuān ,
欲 渡 / 黄 河 /冰 /塞 川 ,
jiāng dēng tài háng xuě mǎn shān 。
将 / 登 /太 行 /雪 满 山 。
xián lái chuí diào bì xī shàng ,
闲 来 / 垂 钓 /碧 溪 / 上 ,
hū fù chéng zhōu mèng rì biān 。
忽 复 / 乘 舟 / 梦 日 边 。
xíng lù nán ,xíng lù nán ,
行 /路 /难 , 行 路/ 难 ,
duō qí lù ,jīn ān zài 。
多/ 歧 路 ,今 安/ 在 。
cháng fēng pò làng huì yǒu shí ,
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 ,
zhí guà yún fān jì cāng hǎi 。
直 挂/ 云 帆/ 济/ 沧 海 。

李白<行路难>平仄读音停顿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