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阅读理解及答案(半截蜡烛阅读答案)_蜡烛_我会_夫人

本文目录

  •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 半截蜡烛课文,这两个分句,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 )又( )的复杂心理,同时也写出了德军的( )
  • 半截蜡烛阅读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描写了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
  • 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 鲁迅与时间阅读答案
  •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答案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一)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画出来。
厉 hè è fu 曳 sì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你不用蜡烛肯定行。
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哪一句?
4、厄运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的是什么?

半截蜡烛课文,这两个分句,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 )又( )的复杂心理,同时也写出了德军的( )

不好意思,刚看到你的求助

既( 夸张 )又( 紧张 或 担忧 或 害怕   )的复杂心理,

同时也写出了德军的(  憎恨 或 仇恨)。

 

参考答案来源于:第25题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5VP296Xq4Lhl1QB9VCrtakuaqJvkkl0sfdl8HYYz4PKcjZvX7Ip1X_FYn47q65M9BA3Pe9_Cz72ni7FMnqwr50an2EXCXpUUNOniHVLnz5y

半截蜡烛阅读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描写了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

对句子的理解。
①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这是伯诺德夫人对两个孩子说的话。一个“守”字和“不惜代价”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秘密共存亡的决心,也可见保住秘密这一任务的艰巨。守住蜡烛,守住秘密,就是守住自己深深眷恋的祖国,从中可以看出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誓死赶走侵略者的决心。正是这朴素、坚定的话,使两个孩子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在敌人面前,才表现得那样镇定自若。
②“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我们不能忽视课文关于蜡烛的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在这种时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危险的存在,他们心急如焚。正是这种对危急的描写,有力地衬托出了他们的沉着、机智和勇敢。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小杰克想出了去柴房抱柴的借口,并且“若无其事”地端起蜡烛,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帮助杰克,但依然没能成功;杰克的计策失败,保住蜡烛的重任就落到了杰奎琳身上。小小的杰奎琳充分施展出她的智慧,动作上是那样漫不经心,“打了个懒懒的哈欠”“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一点慌张的痕迹也没有;表情是那样天真可爱,“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理由是那样的不露破绽,“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的语言最有特色,她叫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极大地满足了德国少校的虚荣心,顺利地拿到了蜡烛。愚蠢的侵略者做梦也不会想到,柔弱的妇女,天真烂漫似乎不谙世事的孩子,在不动声色中,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战斗啊!而这战斗,又是以他们的失败告终!
无疑,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勇敢的,这种勇敢来源于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爱,对和平生活的爱。这在文中字里行间都能找到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1、草原
我会读:xuàn shuāi měng shù bō yū
我会写:羞涩 勾勒 翠色欲流 礼貌 天涯 襟飘带舞 我理解:
1、(1)一碧千里;(2)渲染;(3)勾勒;(4)翠色欲流 2、(1)③;(2)①
我会找:1、草原 羊群 2、河 清澈明亮 我判断:1、√;2、√
我诊断:1、去掉“送进了”;2、把“柔软”改成“柔美”;3、把“尽管”改成“只要”;4、把“不但”改成“既” 2、丝绸之路
我会读:xiá níng rïng bï mï qiān yù chù bǐ
我会补:栩 栩 计 数 富彩 崇 峻 彩纷轮 奂 丝 绸 饱 满 我会填: 1、矗立 2、屹立 3、挺立 我会改:
1、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欧亚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而且是促进欧亚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
3、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情况。 我判断:1、×2、√3、√
我概括:1、栩栩如生 2、不计其数 3、崇山峻岭
我理解:2、B 3、白杨
我会写:边疆 抚摸 陷入 清晰 介绍
我会填: 介意 中介 简介 介词 新疆 边疆 疆界 我会做:1、深思 清楚 挺拔 2、出现 脆弱 坚定 我会换:1、浑黄一体 2、分辩 3、抚摸 4、挺拔秀丽
我会选: 1、挺秀 2、挺拔 3、分辨 4、分辩 5、坚强 6、顽强
我会改:1、旅客望着卫士出神。2、爸爸的思路杯小小的争论打断了。3、把“、鸡、鹅的”去掉。4、没有这么大的伞。5、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我阅读:1、(1)不管 不管 总是(2)3 直随处都能生长 坚强 (3)表达自己要像白杨树那样扎根边疆的愿望
2、(1)由小树联想到自己即将到边疆生活、学习的孩子,心中感到欣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我会填:分 外 继 狂 及 昂 废 食 装 裹 翼 杯以 我会读:ráo jǐ níng xiâ chěng záo
我会选:1、不是„„而是 2、尽管„„还是 3、观测 4、观察
我会改:1、隧道贯通了。 2、一夜之间大风把刚刚搭好的 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撕扯得七零八落。3、突击队员制服了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 八、1.因为„„所以„„2.如果„„就„„
九、1.楚国是个下等国家 2.不中用 激怒 上钩 尊严 攻击 贬损了楚国,反击了楚王的侮辱
十、1.琢磨 陪衬 2.(1)认真、严肃 锲而不舍 (2)“敲”门表明贾岛有礼貌 “敲”字更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读起来响亮

鲁迅与时间阅读答案

鲁迅与时间》用一系列具体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鲁迅是一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而时间带给他的是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课文第2、3小节从熬夜工作和除夕工作两方面来写的,都采用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方法。
重点句子: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含义:海绵里能不断挤出水,繁忙中也能挤出时间。时间是掌握在人的手里的,一个人只要抓紧,再忙也会有时间。
(2)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含义:时间,每人得到的都一样,但勤勉的人能做很多事情,为人类作出贡献,而懒散的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最后一事无成。
(3)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含义:鲁迅一生写了640万字,为人类作出很大的饿贡献。他的巨大贡献是跟他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分不开的。
3、《找到“神奇子弹”的人》记叙了欧立希发明制造只杀死传染病菌而不伤害人体的药品“606”的事迹,赞扬了欧立希解救人类疾苦的坚强信念和对科学试验百折不挠的勇气。全文重点突出,重点内容围绕中心词展开,条理清晰。(第4~9节围绕“废寝忘食”和“百折不挠”两个中心词展开。)课文主要写作方法是用事实说明。
引号作用:
“神奇子弹”—表示特殊含义“606”—特定称谓“幻想医生”—特定称谓
4、《火烧云》作者萧红,写景抒情散文,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火烧云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在观看火烧云时无比喜悦的心情。课文按火烧云
的出现、变化和消失的顺序,紧扣颜色和形状变化来写。
作者萧红作品: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纪念鲁迅先生写了《民族魂》、《回忆鲁迅先生》
5、《蝴蝶泉》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共4句句子,写了泉清、树奇、蝶美、游人多。徐霞客是我国明代地理学家。
6、《荷兰的花》介绍了荷兰人迷恋国花郁金香,他们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7、《叙利亚的卖水人》作者尤今,带有浓郁异国风情,记叙了叙利亚的卖水人为了招揽生意使出浑身解数,让人不得不“破财而饮”,同时,他们又有着浓厚的人情味。领略叙利亚淳朴的民风,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
从叙利亚的景物自然过渡到人,全文景、人、情三者的统一达到了完美与和谐。
叙利亚卖水人的特点:
卖水人做生意的招数奇特;吹笛子的卖水人非常可爱;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
8、《慈母情深》作者梁晓声,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生活,记叙了贫穷辛劳的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全文重点是“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不顾劝阻给钱让“我”买书,描写了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环境描写对表达慈母情深起了烘托作用。
9、《母亲的谎言》按时间顺序写的,从“幼儿园”“儿子上小学了”“孩子上了初中”,一直到“高中毕业了”,脉络清晰,让人体会到深沉的母爱。
10、《科林的圣诞蜡烛》是爱尔兰作家芭芭拉·拉夫特里的小说,讲述了少年科林在圣诞前夜,千方百计重新点亮为船只导航的灯塔,使他父亲所在的那条在浓雾里飘荡了一个星期的帆船顺利进港的故事,赞扬了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
11、《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和妻子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人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通过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人物勤劳、善良的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12、《《长江之歌》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长江的源远流长、雄伟博大、力量无穷、贡献巨大,抒发了对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从地理特点和时空角度描写长江,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13、《登泰山观日出》记叙了“我”登泰山观看日出的过程,描绘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分为“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情景交融。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云雾形状的变化和天空的颜色、光亮的变化。
14、《别了,我爱的中国》是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描述了“我”离开祖国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抒发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
中心句“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出现三次,统领和总结课文内容。
15、《半截蜡烛》记叙了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子女保护藏在蜡烛中的绝密情报的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作者成功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细腻,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继续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答案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生死攸关的烛光 阅读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死攸关的烛光

A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B

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C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③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一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抱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下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抱回一捆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⑤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⑥正当她踏上最后的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下面这段文字是从 文章 中抽出来的,应把它放回文中A、B、C哪一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2.“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这两个“秘密”的用法相同吗?

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 句子 ,分别运用了 和比喻的修辞 方法 ,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 又 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

4.根据情节发展,按顺序概括出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5.你觉得文章这样结尾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处。这段文字是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骗过德军的搜查。这个交待引出了下文的 故事 ,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2.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形容词。

3.夸张 紧张 仇恨 残暴

4.大儿子杰克借口抱柴,拿起烛台往外走;小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端走烛台。

5.好。这种结尾使文章在高潮中自然收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生死攸关的烛光 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文章《生死攸关的烛光》。

这里面共有五个角色: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林和两位德军。其中,我最喜欢伯瑙德夫人,她身为一名母亲,在德军闯入时,她带头镇定,不慌不忙,看到两个幼小的孩子,脸上苍白,她尽力想办法,虽然只获得了短短的几分钟,但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让儿子和女儿学一学自己是怎么做的,用另一个方法模仿她。还给了两个孩子勇气和胆量。

仅有十岁的杰奎林令我特别佩服她。在母亲和哥哥的“帮助”下,她竟然镇定地把灯拿回,并不受德军的任何怀疑,而且,她仅有十岁,是这一家人里最小的一名,但她却可以把灯顺利拿回。这么小,就有这惊人的表现,真是不容易呀。我今年11岁,但如果我是杰奎林,我可能躲在一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妈妈和哥怎么拿回蜡烛,看着那个微亮的小火苗慢慢烧下去,渐渐地接近那根小金属管。我会慌张得不得了,不知所措。而雅克也有出色的表现,虽然也有想办法把烛台端走,但德军不允许,不过,他能有这样的表现也是很难得的。

毕竟,那是一次在生死边缘最后的挣扎。二位德军也真是可恶,不过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也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好,将来能过好一点,这也没错。谁会希望自己的祖国失败呢?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的胆量真的太小了。还不如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还真佩服她。这个故事也挺令人惊险的,完全让我进入这个故事中,身临其境。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林这三个人的机智、勇敢,我永远不会忘记!

生死攸关的烛光中心思想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题目大全及答案

★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大全

★ 阅读理解题目大全及答案

★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案

★ 《读书》阅读答案

★ 读书阅读答案现代文

★ 雁门胡人歌阅读答案

★ 《磨》及阅读答案

★ 吴船录阅读练习及答案

★ 小学1-6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考题练习(有答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