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实验题(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必考实验题有哪些)_实验_凸透镜_蜡烛

本文目录

  •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必考实验题有哪些
  • 八年级物理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有哪些实验
  • 初中物理实验题怎么答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必考实验题有哪些

《机械运动》的实验题,比如: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停表    和 刻度尺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v = s /t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为了 便于计时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5)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40.0 cm; tBC= 1 s; VAC= 0.300 m/s.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或“小”)

(7)实验中测得路程AB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BC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AC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v1<v3<v2   .(选填>、<、=)

《物态变化》的实验题,比如: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石棉网作用: 使烧杯受热均匀 。

2.水浴法加热好处: ①使物体受热均匀,②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 。

3.搅拌器作用:使海波受热均匀 。

4.减慢海波熔化速度方法 在试管中多加海波 或在烧杯中多加些冷水 。

5.海波温度变化情况:熔化前 温度不断升高 ;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后 温度不断升高。

《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器材:酒精灯、石棉网、__温度计__铁架台、烧杯、__火柴_水、_秒表 带孔硬纸板

(2)石棉网作用 _____使烧杯受热均匀_____

带孔硬纸板作用 ___减少热量散失_____固定温度计_____

(3)水沸腾前温度变化情况 __温度不断升高__水沸腾时温度变化情况 __温度保持不变__

(4)水沸腾前气泡变化情况 _上升时由大变小______________水沸腾时气泡变化情况 __上升由小变大_

(5)水沸腾现象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时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沸腾时温度不变

(6)水沸腾特点 _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7)若沸点为98摄氏度而不是100摄氏度可能原因 当地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中有杂质,温度计不准确_

(8)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应采取哪些措施_适当减少水量 提高水的初温 、给烧杯加盖子、增大酒精灯火焰

(9)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由此可知沸腾条件__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光现象》的实验题,比如: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可转动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 显现光的传播路径 ;

②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2)由图甲可得到的信息是: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由图乙可得到的信息是: 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甲图中让一束光沿BO入射,则反射光线沿 OA射出,该实验说明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刻度尺作用 测量物体到镜面距离和像到镜面距离 。

(2)大白纸作用 标记像和物的位置 。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____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__________

(4)使用等大蜡烛烛目的: _______便于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__

(5)蜡烛烛与像完全重合说明 _________像与物大小相等_____

(6)光屏承接不到像说明 __________平面镜成的是虚像_______

(7)蜡烛烛与像无法完全重合可能原因 _____玻璃板没竖直放置_____

(8)成两个像原因 _________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光成像__

(9)从玻璃板上看到蜡烛的像是__反射__现象,通过玻璃板看到后面蜡烛是____折射___现象。

(10)当镜前蜡烛靠近玻璃板其像大小将_______不变___

(11)若用棋子代替蜡烛做实验,像不清晰该 _____用手电筒照亮棋子__

(12)使点燃的蜡烛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

“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不合理____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13).实验结论:

像与物大小 ________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对应点连线 ________垂直镜面________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 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__

平面镜成 ______正立__ __等大__ __虚_像

14)我们做这一实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_ _ 。

《透镜及其应用》的实验题,比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何区分凸凹透镜?_①将镜面正对太阳光能使光会聚于一点的是凸透镜②借助纸巾触摸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_③透过镜面观察近处物体(比如书上的字),有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_④透过镜面观察远处景物,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凸透镜

(2)如何测焦距?__让镜面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白纸,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得到最小最亮光斑,量出光斑到透镜距离即为焦距_

(3)调节_蜡烛、凸透镜_、光屏的高度__使_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__在同_一高度______上,目的是:_使像成在光屏中间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倒立缩小__的,若将蜡烛与光屏互换光屏将得到倒立、放大 的像,原因是 光路可逆 若只移动透镜,镜向__左______移动光屏上还可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倒立放大____的。若蜡烛远离凸透镜,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光屏应__靠近__透镜,像将变__小。

(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变短,则像将 _上升_(上升、下降),将透镜向_下__(上或下)移动或将蜡烛向上 (上、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 (上、下)移动才能使像回到光屏中心。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若凸透镜上沾了几滴蜡烛油光屏上是否也有蜡烛油的像?__没有_

原因是___蜡烛油到镜面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光屏承接不到对光屏承接到的像有何影响?___像变暗_____

(7)若发光体为F则光屏承接到的像的形状为______(左右上下均颠倒)

(8)光屏上得承接到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_实像_为什么?因为该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光屏可以承接到__

(9)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_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恰好在焦点上;3、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4、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导致像距太大,光屏无法移动到能接收像的位置。

(10)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与光屏的距离至少为多少? __4倍焦距

(11)如何证明像是左右对称的_______对烛焰吹风使其偏向左侧,观察像是否偏向右侧

(12)若凸透镜破损像将发生怎样变化?_____仍然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13)若将近视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像将不清晰,向_远离透镜方向_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的到清晰的像。该实验说明____近视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4)说出凸透镜三个区域两个点成像情况_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_成倒立缩小的实像_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__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f) 不成像_

物距等于两倍焦距(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_。

(15)凸透镜成像:成实像条件为__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___。虚实像分界点___焦点处_____。实像大小分界点___二倍焦距处___。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 越__大___;成虚像是物距越大像距越___大___;总之,无论成什么样的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____大___。

《声现象》的实验题,比如:《质量与密度》的实验题,比如:

《测量液体的密度》

用天平、量筒、烧杯测盐水的密度

A、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的质量,记为m1

B、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体积为V

C、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D、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测量固体的密度》

用天平、量筒、水、细线、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A 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B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C 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把小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和石块总体积V2

D 小石块的密度表达式:

够详细了吧?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很简单的,实验题能耍什么花样,猜都猜得出。整个初中物理的难点不在八上,而在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和九年级的电学。

生活处处皆物理,悟空问答签约作者“物理小金鱼”是毕业班老司机,门下每年都培养出中考状元,不时分享专业的中考物理备考资料、有趣的日常生活科普内容,觉得这篇实验题总结还行的,欢迎关注和转发。

八年级物理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有哪些实验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最常见的实验探究方法,而在苏科版的物理中直到九年级上册的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中才真正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定义,所以在八年级的物理中虽然多处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但是很多同学不明白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直白的说就是要探究的物理量只要与两个及以上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中就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这样就好判断了吧。

下面依次列出八年级的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最早接触到的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种类、温度、表面积大小、空气流动速度

3、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因素,这儿物体的形变程度除了和外力有关以外,还和发生弹性形变的材料有关,弹簧的发生弹性形变还有个前提条件: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这一条件也是控制变量

4、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条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同一物体

6、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释放,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7、力的作用效果中,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8、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9、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10、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这是八年级物理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在实际考试中,有时候题目会根据物理量改编,判断的方法如下:先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猜想的因素,只要影响因素是两个以上,实验探究中就需要用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题怎么答

说实在的,二楼的有些观念不是很认同,考试实验题要胆大?要敢于创新?。。。我更相信他想表达的是不要以惯性思维去轻易认为这道题是自己以前做过的而掉以轻心,或许其中部分内容改变了,而自己踩了坑。 回到楼主所问的问题,初中物理实验题在正规试卷中,每份试卷书本实验与新实验的比例基本保持在四比一,书本实验,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倘若将你放到实验室里去具体操作这个实验的话,从准备器材到实验的每个步骤,以及你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步骤,当你观察到某个现象后又该得到什么结论?把这些通通都搞清楚的话,说明你彻底吃透了这个实验了。当然试卷中往往会有一道非书本实验,但是咱们已经熟悉了书本上的那么多实验,接触到了各种实验方法,只要按照题目所描述的部分步骤,理清逻辑,解答并非难事。 另外我想说的是,实验题很多地方会由于自己的语言组织不到位而丢分,每道实验题总就这么丢一分,整份试卷也有五六分了,所以书上的实验,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下,该去死记硬背的套句还是要去背,不要过度相信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其次。物理实验题追求:可多说点尽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但是要保证不要错说,那么长的横线,只四五个字,你心里慌不慌?你怕不怕自己没切到得分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