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评价(美国名将巴顿去世后为何要安葬在欧洲西部的卢森堡)_巴顿_将军_艾森豪威尔

本文目录

  • 美国名将巴顿去世后为何要安葬在欧洲西部的卢森堡
  • 关于巴顿将军的评价
  • 巴顿的战绩高于麦克阿瑟,为何其军衔竟然比麦克阿瑟还低
  • 巴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
  • 乔治·巴顿的人物评价

美国名将巴顿去世后为何要安葬在欧洲西部的卢森堡

因为卢森堡美军公墓里还安葬着5000多第三集团军将士;

当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在1944年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去世时,它的遗愿是“生与军人同在、死与军人同葬”,而作为对巴顿将军有重要影响和感情的部队,巴顿将军的遗孀选择了安葬美国第三集团军将士的卢森堡美军公墓作为这位将军的最后安息之地。

▲美军在海外共建有25个公墓,20个在欧洲,而卢森堡美军公墓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墓始建于1944年阿登战役期间,主要安葬在阿登战役期间牺牲的5000多美国第三集团军将士,和美军二战著名指挥官巴顿将军。

最初巴顿将军墓地的位置和墓前十字架与其他官兵一样,后来前来纪念的各界人士较多,美国当局将其墓地挪到了所有墓地的最前方,使其背靠山坡,面向部下。

巴顿将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人个性鲜明,性格粗鲁、野蛮,极度讨厌俄国人,但是比较同情德国,个人演讲极富煽动性,其在对美国第三集团军的演讲,经有电影《巴顿将军》的改编传向世界,曾一度被誉为美国精神的象征。

但是对其个人的评价往往呈现两个极端,喜欢他的人认为其具有骑士精神,是真正的军人,甚至被美誉为二战拿破仑。但是不喜欢他的人则认为他就是个狂妄自大的大老粗,只不过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国家需要其自信的形象提振部队士气而已。

所以潘兴认为其是“美军中的土匪”,而艾森豪威尔则认为其是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但是不论两方对巴顿如何评价,其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还是得到肯定的。

关于巴顿将军的评价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巴顿 生于1885年11月11日。他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为二战的胜利作出卓越的。我们回顾他辉煌的一生,品评其中成功与失败,纪念巴顿将军诞辰120周年。

解析:

一个为战争而生、视和平为地狱的男人,他有幸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一个士兵的天才领袖,在战斗中勇猛而残酷无情;用他那极富特性的粗俗语言激发士兵的斗志,屡建奇功。

一个“美军中的匪徒”,对他的妻子却有着另一种深情。

巴顿的战绩高于麦克阿瑟,为何其军衔竟然比麦克阿瑟还低

巴顿将军的战绩虽然比麦克阿瑟高,但是由于他的性格急躁粗鲁,即便是他的军事才能再卓著,在为人处世、还有性格方面的缺陷也是导致他不能晋升为五星上将的致命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当初设立五星上将的时候,有三位候选人都符合要求,但是他们都来自于陆军,所以为了制衡海军和空军也要相应级别的五星上将,这样分配的结果只能给予巴顿四星上将!

我个人认为巴顿将军没有晋升五星上将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比较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虽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将领,但是巴顿将军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艾森豪威尔将军是这样评价巴顿将军的: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这说明巴顿将军的军事指挥才能是相当出众的。

巴顿将军治军非常严厉,平时巴顿是很爱惜士兵的,但是他在执行纪律时也是一点都不徇私情的,而且态度专横,对违反军纪和玩忽职守的行为毫不留情。 为了赢得胜利,巴顿将军狠抓高强度训练,长途急行军、坦克实战演习、挖掘战壕、野外生存训练 ,虽然屡立战功 ,这些对于士兵们还是很残忍的 。

最主要的是他还经常顶撞上司,不服从命令 ,为了赢得胜利他会不择手段,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私下里说过:在任何情况下,我不会把巴顿提升到集团军司令以上的职务 。上级用人是有标准的,而像巴顿将军这样脾气暴躁 ,傲慢无礼的人是很难得到重用的。所以说巴顿将军军衔低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巴顿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

艾森豪威尔给巴顿下结论说,他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英国亚历山大元帅评论说:巴顿是一个推进器,随时准备去冒险,他应该生活在拿破仑战争年代——他会成为拿破仑手下一位杰出的元帅。

德军的布卢特里特将军(担任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的参谋长)写道:“我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一个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性和雷厉风行的人。他和我们自己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

大概是由于他最接近于我们对古典军事统帅的概念,因而他的作战指挥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甚至进一步提高了拿破仑的基本教义——兵贵神速。”

扩展资料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上将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引起世人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

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

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乔治·巴顿的人物评价

艾森豪威尔在1946年为《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中说:“乔治·巴顿是我们或其他任何部队中最优秀的野战集团军指挥官,但他的集团军也是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就像他的行动也是一个更大行动的一部分”。艾森豪威尔认为欧洲战场上军事行动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包括布拉德利在内其他将领的规划,而巴顿则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艾森豪威尔曾私下写道:“巴顿对这场战争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是我们胜利的一个保证。”助理战争部长约翰·J·麦克洛伊也告诉艾森豪威尔:“我不能调走这个人,他能打。”巴顿去世后,艾森豪威尔所写下的致词中说:“那是那种生来就是要作战的人,一个理想的战斗领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巴顿的名字会在敌人的心中形成一种恐惧。”
英国指挥官大多对巴顿的评价不高。艾伦·布鲁克元帅在1943年1月指出:“我听说过他,但我得承认他那虚张声势的个性远超过我的想像。我对他没有什么好评价,我也没有在将来改变这一看法的理由。一个同时具备潇洒、勇敢、野性等特质的不稳定指挥官对需要进取心和冲进的行动或许有益,但在要求技巧和判断的行动中必然会失败。”不过,蒙哥马利对巴顿有正面的评价,虽然他与巴顿之间有着众所周知的竞争,但蒙哥马利似乎很钦佩巴顿在野外对部队的领导能力,在战略的判断上则不以为然。其他盟国将领对于巴顿有更好的印象,特别是自由法国。亨利·吉罗将军1945年底听说艾森豪威尔解除了巴顿职务时深表怀疑,并邀请后者到巴黎出席国宴,还接受了总统夏尔·戴高乐的授勋。国宴上,戴高乐总统在演讲中把巴顿的成就与拿破仑相提并论。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显然是巴顿的崇拜者,表示红军无论是在计划还是执行上,都无法像巴顿那样快速地让一个装甲集团军跨越法国。
盟军领袖对巴顿的能力褒贬不一,不过德军高层指挥官自1943年后倒是敬重巴顿胜过其他任何一位盟军将领。有报告显示阿道夫·希特勒称他是“那个疯狂的牛仔将军”。随着战事的发展,许多德军战地指挥官都大方地称赞巴顿的领导才能,德国第277国民掷弹兵师作战官霍斯特·冯·旺根海姆男爵(Horst Freiherr von Wangenheim)中校表示“巴顿将军是整个前线最可怕的将军。(他的)战术大胆而又无法预测……他是最现代的将军,也是(联合)装甲和步兵部队最优秀的指挥官”。曾与苏联红军和英美坦克指挥官交手的哈索·冯·曼陀菲尔也有同样看法:“巴顿!毫无疑问。他是一位辉煌的装甲集团军指挥官。”。许多最高级别指挥官也对巴顿的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如埃尔温·隆美尔认为巴顿达成了“机动战中最震撼人心的成就”。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处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大将则认为巴顿“是美国的古德里安。他胆量十足,而且喜欢搞大动作。他敢冒大险而获大胜”。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指出:“巴顿已经把坦克战发展成了一种艺术,他知道如何在战场完美地指挥坦克。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他和隆美尔元帅进行比较,后者同样也是坦克战的大师。两人都对这种战斗有着相当敏锐的洞察力”。非洲军参谋长弗里茨·拜尔莱因(Fritz Bayerlein)在谈到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后德军撤退时说:“我不认为巴顿将军会让我们这么轻易逃脱的”。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元帅被俘后面对采访时只简单地表示:“(巴顿)他是你们中最好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