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在欧洲战场的糗事?巴顿将军是战神吗_巴顿_艾森豪威尔_三星

巴顿将军在欧洲战场的糗事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1885年11月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巴顿从1909年6月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到1945年12月受伤不治在德国海德堡去世,在美国陆军服役36年,军衔陆军四星上将。

巴顿从1944年1月开始在欧洲指挥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解放法国和进攻德国本土的一系列作战行动,占领德国以后,出任巴伐利亚州军事行政长官,后因政见不和辞职。

巴顿将军脾气率直,性格浪漫,以敢说敢做闻名。在欧洲战场上巴顿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糗事”就是在战场上纵容部队“偷油”。

盟军登陆诺曼底以后,盟军的计划是南北两线实施“两路突破”,北线以蒙哥马利指挥的21集团军群为主,南线以布莱德利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为主。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蒙哥马利提出了“一线突破”的作战方案,也就是主要兵力集中于北线,南线只负责牵制德军。对这个方案,当时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既没有采纳,也没有拒绝,而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从南线抽出1个集团军划归北线蒙哥马利指挥,南线巴顿的第3集团军则获准继续东进。不过艾森豪威尔在抽调南线美军的同时,也削减了南线美军的后勤供应,优先保障北线需要。本来此时盟军的后勤供应就因港口运转不灵而困难重重,如此再被降低保障级别,巴顿部队的油料供应立刻出现巨大缺口。巴顿万般无奈,便让部队四处“偷油”,比如派出部队到油库偷油,或者在半路抢油料运输车队,甚至冒充友邻部队去油库领油,等等,一时间巴顿的恶名被广为传播。

偷油并不能改善形势,不久,巴顿的第3集团军就因油料供应不足,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转为防御。

巴顿将军是战神吗

三十年后,当你坐在壁炉边,你膝盖上的孙子问你:“你在那场伟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干了什么?” 你可以直视他的眼睛说:“孩子,你爷爷当时正和伟大的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乔治·巴顿演讲

对于乔治·巴顿是没法下准确定义的,他不是一个可以用类型划分的家伙。在二战中美军将领大多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比如麦克阿瑟,那玉米芯烟斗、硕大的墨镜、逼格满满的演讲都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只是老麦的个人风格现在看起来实在中二到让人羞耻,作为偶像剧演员,他的话剧风格太强,表演痕迹太重。而且在朝鲜被彭老总两记耳光抽回华盛顿“逐渐凋零”去了,算是晚节不保,虽然我一直觉得这货并没有节操可言。

巴顿没有老麦的偶像包袱,他没有任何逼格可言,有的只是贱格。如果麦克阿瑟演的是《流星花园》,那巴顿演的一定是《乡村爱情》,在二战中他饰演的是一个山炮,当然,如果巴顿是一个纯山炮,那么今天不会有人记得他,当时的士兵也不会拥戴他。巴顿的可怕在于他是山炮里最能喷的,是喷子里最能打的,是打手里最会耍流氓的,也是流氓里最山炮的,总之这哥们的综合素质强的一塌糊涂。更难能可贵的是,综合素质强到如此丧心病狂地步的人还没有任何形象包袱,以自己身为一个山炮为荣。

如果我们看透那老头满嘴脏话、四处吹逼并且不分场合喷黄段子的表象后(好吧,或者这些才是那老头的本质),就会发现这家伙简直是天生赢家,只是每次他都用极其无厘头的方式把伟光正变成车祸现场。

比如他青年时参加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拿了现代五项全能的综合第五名,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而非运动员,这样的成绩可以说牛的飞起。也许是他觉得自己作为军人射击只拿第二十一名太过羞耻,于是强行吹逼挽尊,声称自己枪法如神,一颗子弹穿过之前的弹孔而过,只是裁判瞎掉狗眼,居然说我脱靶一枪云云。然后裁判先生轻轻用一句维持原判就把巴枪神打发回弗吉尼亚继续骑马,堪称史上最牛黑哨。

2

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就二战中的美国陆军将领来说,可能是打仗最出色的一个。

在打仗这一块,个人认为他要比麦克阿瑟要好得多,麦克阿瑟都被日军从菲律宾赶到澳大利亚去了,但巴顿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并且,德军的战斗力要强过日军很多,巴顿敢于在西线战场和德军硬碰硬的干,确实是有不俗的本领。

但是巴顿这老家伙狂妄的很,在他的眼里没有一个人比他强。

英国的蒙哥马利不如他,布莱德雷将军也不如他,至于艾森豪威尔将军,要不是在职务上高过他一头,他大概也不会不他放在眼里。

3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巴顿?这个老爷子厉害,给小编的感觉,可比什么麦克阿瑟要强好几倍。

按照他曾经的部下,后来的上级,布雷德利将军说的话:“我之所以打仗,那是因为他们训练我去打仗,而你巴顿打仗是因为你喜欢打仗!”

是的,巴顿喜欢打仗,他会研究各种和战争有关的东西,甚至西点军校上学的时候,你可以考察他的地形,考察他的体能,考察他训练,总之关于战斗有关的所有事情,他不能说第一吧,但名列前茅总是有他的。

这其实也不算啥,还有军校规定,学员睡觉的时候不能穿有皱褶的衣服,他为这事买了熨斗,天天睡觉的时候熨一下衣服。

4

乔治·史密斯·巴顿,虽然只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但是,他却比美国绝大多数五星上将更为知名,他是二战时期著名的“血胆将军”,这位将军作战勇猛、性情幽默,是美国将领中赫赫有名的天才军事家,同时,他又以蛮横无理的火爆脾气而闻名世界。

在巴顿将军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为美国创造了不少“第一”,美国第1支坦克部队是由他创建的,他还有着美国第一勇士之称。只可惜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将军,最后没有战死沙场,反而在车祸中死亡。这个为战争而生的将军,到底经历过怎样的传奇一生?

巴顿

5

6

“败退是懦夫,也是要命的,在我们的军队里不要胆小鬼!”

“美国人喜欢搏斗,喜欢战斗的刺激和兵刃交锋的叮当声!”

“战争就是杀人的买卖,你不放他的血,他就会宰了你。划破对手的肚皮,要不就打穿他们的肠子。”

以上这些听起来就令人热血沸腾的话语,全部出自巴顿对部队的训话,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巴顿是一位以脾气暴躁而闻名的二战名将。但实际上相对于德军三大名将或是苏军的朱可夫、崔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这些功勋元帅来说,巴顿打过的漂亮仗并不多,创造的战绩也并不大,之所以非常出名,一方面是因为他出自美国,而美国在二战期间以海战为主,参与的大规模陆战并不多,作为美军中最为出色的陆战指挥官,巴顿也就在二战名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性格太突出,雷人的话语和出格的行为太多,这样的人容易制造“新闻”,而有“新闻”的人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容易出名的,所以巴顿的出名与这方面就多少有很大关系了。

7

8

如何去评价美国第二次射大战期间的优秀将领巴顿,我这里有一句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用最少的士兵伤亡,攻下最多的土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巴顿指挥的美国集团军在西线盟军的作战序列里面所达到的一项其他人没有达到的成绩。

在巴顿的眼里面,你别跟我提有没有燃料,你也别跟我提,你到底有多累多苦,你也别跟我提你部队有多少伤亡,我命令你上的时候,你就必须要上,我要你攻占哪一寸土地,你必须把那寸土地给攻占了,如果你不完成我的任务,什么鬼话我都敢骂你身上,当然你如果完成了我的任务,按照我的规定六处去走,那就可以得到我上面所说那句话。

性格决定命运,形式住到英雄,这一点,放在美国将军巴顿身上,简直再恰当不过,你要是按照其他的时候,美国将军巴顿的这一个性格就足够让她掩埋在黄沙里面,就算你是真金,你也发不出你的光芒,但是正好面对了装甲兵改革的时代,也正好遇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将军巴顿,依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及对战争的理解,开始在战场上面发光发热。

巴顿和装甲车可以说有着不解之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就把自己部队里面的车辆披上装甲,然后开到前线负责突击作战,这点是很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名将所无法做到的一件事情,因为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可以说,如果把巴顿扔在纳粹德国,他或许会成为第二个隆美尔,或者橙就更高一点,第二个古德里安都有可能。

他在美国,在这个陆军当时不受重视的时代,美国人缺乏优秀的陆军军事将领,所以虽然巴顿这个人嘴是脏了点,手是有点不干净,可是耐不住人家能耐比较厉害,对战场的认知比较强,所以即便是这货再怎么缺德,美国前线指挥官艾森豪威尔还是捏着鼻子扔了这货。

9

在人类战争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将领,他们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使残酷的战争闪烁出人类智慧与勇气的光芒。在这些优秀将领中间,有一位绰号叫“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战争场面,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二战中美国杰出的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息。

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巴顿功勋卓著。尤其是二战中,由于巴顿在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屡建战功,威震敌胆,此时他已经是四星上将了。

他曾说:“赢得战争靠两样东西,那就是胆量与鲜血。”因而又被誉为“血胆将军”。欧洲战争结束后,他因反对肃清纳粹余孽而引起轩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到有名无实的15集团军当司令官。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战史写作任务

巴顿作为四星上将,为什么感觉比五星上将还出名

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得知道美国在1944年首批晋升了多少位五星上将,当时总共有四名“陆军五星上将”和四名“海军五星上将”。海军的事情不用管它,陆军的四位五星上将都是谁呢?根据排名分别是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和阿诺德,注意到了吗,真正身处欧洲战场的只有艾森豪威尔一人。

(四星上将巴顿)

按照美军五星上将的授予条件,最基础的门槛是至少担任过“盟军战区指挥官职务”,因为它等同于元帅军衔。其中马歇尔是陆军参谋长坐镇华盛顿,麦克阿瑟是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阿诺德是陆军航空兵司令。艾森豪威尔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同时也是欧洲战区美军总司令,但是他肯定不会冲杀在战场一线,老实说艾克的政治水平远高于他的军事能力,而欧洲大陆上的美军地面部队主要指挥官,也就是布莱德雷了。

当1941年巴顿成为美军第一个装甲师少将师长时,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这俩师弟才是中校,当巴顿受命在火炬行动(北非)中担任第10军军长时,布莱德雷是他的副军长,当巴顿在集团军司令任上攻打西西里岛时,布莱德雷是他手下的第2军军长,那得算他的老部下。

(三星中将巴顿)

然而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成为了美军总司令,布莱德雷则升任美军抢滩部队第1集团军司令官,巴顿却被雪藏起来看热闹,要注意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他们俩比巴顿整整低了六届!

简单点说,巴顿的这俩西点师弟之所以晋升迅速,艾森豪威尔靠的是马歇尔的欣赏,而布莱德雷凭借的是艾森豪威尔的提携,美帝的人情也很厉害。但是就军界资历而言,巴顿仍然是欧洲战场最深厚的一个,这是他名声在外的第一个原因,当然,在军队里不是资历老就一定职务和军衔高的,至于名声盖过布莱德雷等人,实在是美军将领在欧洲没几个能打的。

(巴顿在北非)

美军主力深入法国后的1944年8月,扩编为拥有40万兵力的第12“集团军群”,布莱德雷水涨船高成为首任总司令,下辖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第3集团军,巴顿就此沦为布莱德雷的下级。而从布莱德雷到霍奇斯,乃至于后来增编的三个集团军司令辛普森等人,都是巴顿的军界晚辈,很多时候新闻界也是鸣不平的,因为布莱德雷虽无明显的错误,也无明显的出色表现。

这就是原因之二的能力问题,作为美军装甲部队的创始人,巴顿在北非、西西里战场均有不俗的表现,深得装甲作战精髓,成为美军最富能力的机械化兵团指挥官,在北非战场已晋升三星中将。尤其是在西西里战役中,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抢在英军之前攻进首府巴勒莫,风头明显盖过了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早已是美国国内的明星加“网红”。

(艾森豪威尔为巴顿授勋)

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地面部队虽然在海岸线站稳了脚跟,但隆美尔指挥包括七个装甲师在内的德军拼死抵抗和反击,实际上盟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无法完成纵深突破,战局处于僵持状态。

此时的巴顿,却正在加莱的对面坐着冷板凳看热闹,担任根本不存在的“第1集团军群”总司令。这是盟军战略欺骗计划“刚毅行动”的一部分,为了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的目光吸引在加莱,盟军在海峡对面组建了一个只有司令部的集团军群,作为影子部队来掩护诺曼底登陆。

可惜前线将领不长脸,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于8月1日命令巴顿新组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从德军防线的侧翼完成突破,从而一举改变战场形势。客观的说,在美军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后勤补给能力下,一干将领打得并不咋的,阿登战役更是灰头土脸,给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师解围的,还是人家巴顿,完全可以说,巴顿是这批人中唯一的亮点,也是美国新闻界值得吹嘘的代表人物,是以名声在外不足为奇。

可惜巴顿有着跋扈的性格以及一张啥话都敢说的“大嘴巴”,多次被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惩戒,最严重的一次“殴打伤兵”事件,几乎终止了他的军旅生涯。所以这也是巴顿名声在外的第三个原因,爱惹事和瞎说话,通常来讲这样的八卦将军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好奇心,诚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比如在公开场合信口评论战后政治格局,以及盟军和苏军会师后的口无遮拦。

(沃克就是巴顿的部下)

某种意义上,巴顿强烈的反苏情绪也是美国人刻意包装他的理由,算是第三个半原因吧,因为这符合战后美国的政治立场和全球利益。捋一下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晋升四星上将的时间,便知道巴顿是有多么“生的伟大,死的憋屈”:艾森豪威尔1942年连续晋升中将和四星上将,1944年12月升五星上将,布莱德雷1945年3月晋四星上将(1950年获授五星上将)。

而可怜的巴顿比曾经的部下布莱德雷还晚了一个月,直到1945年4月才晋升四星上将,此时距离欧战结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当年12月便因车祸离世。事实上就算巴顿没有过早死去,将来也没有可能佩上五颗将星,他只是一员善战的骁将,却是一个不懂政治的武夫,难以成为陆军参谋长或者参联会主席这样的军政大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