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蔡邕:三国时期被冤杀的旷世奇才?中国古代名琴“焦尾琴”名字的来源是什么_蔡邕_桐木_书法

本文目录

  • 文人蔡邕:三国时期被冤杀的旷世奇才
  • 中国古代名琴“焦尾琴”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 蔡氏五弄作者名字怎么读
  • 古代焦尾琴得名源于
  • 游春的作者叫蔡什么
  • 著名文人蔡邕:三国时期的一个旷世奇才

文人蔡邕:三国时期被冤杀的旷世奇才

三国里不被人注意的次要人物,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事实上的文化巨人一个被现代人忘却的人,他就是蔡邕,蔡中郎。

蔡中郎是陈留人,他是大学者,大书法家,大音乐家,他是着名才女蔡文姬之父。还是儒家的身体力行者,在年少是就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一生际遇坎坷,在灵帝时他入朝。校书东观时他整理经籍,亲自立书册于碑,立于太学,给社会做了个范本。碑始成,便每天有千余乘往观,填街塞巷。他感于朝 *** 败直言上书批评朝政,患罪几乎被杀。

流放边地。一年后遇赦,又得罪宦官,逃往东南的吴会,这一流亡就是十二年,在这几年里他制作了有名的焦尾琴,直到灵帝大辟董卓当政,需要他装点门面才征他入朝。他知道董卓不好,便称病不去,谁知董卓一句话,他才没办法:我能灭人家族。只好前去,这一去便飞黄腾达,人云: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做到尚书,最后做到左中朗将,这是他被称为蔡中郎的由来。

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他得到了董卓的特殊待遇,埋头着述,为中国的古文化做了大大的贡献。故在董卓被杀王允当政时,他感于董卓的知遇之恩,而在宴席上叹息,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

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并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

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着,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马日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岁(《后汉书》误作六十一岁)。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着名经学家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

所以说蔡邕的死是中国文化的损失,他主修的续汉书并没有最后完成。不然,我们今天看的将不是范晔的后汉书了!

中国古代名琴“焦尾琴”名字的来源是什么

焦尾琴即为“尾部烧焦的琴”。鼎鼎有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琴”来自于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蔡京的典故。

这个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用了一个“灶下桐”的典故为焦尾琴取名。灶下桐就是焦尾琴。东汉时期的一个大音乐家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去做客,朋友家正在用桐母烧火做饭,桐木烧火时发出了劈里啪啦炸裂的声音,他一听见桐木炸裂的声音就知道这个正在燃烧的桐木绝不是一般的木料,绝对是非常的珍贵难得的,所以立即叫人就把这个木料从火里面拽出来,拔出来等灭了火以后,发现已经烧焦了一块了,但是由于这个桐木非常的好,他仍然请人仔细琢磨后用这个桐木木料做了一把七弦古琴,由于这把琴尾部被烧焦了,取名焦尾琴也叫做烧槽琵琶。这把琴琴声优美,余音袅袅,琴声呜呜然,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堥妇,它也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古琴之一。

焦尾琴从东汉的后期传到了五代南唐时期,这中间跨越了800年后传到了南唐宗主李璟的手里,又从李璟传给了南唐后主李煜,又从南唐后主李煜传到了宋代的宫廷。宋代的宋徽宗用这把焦尾琴弹奏了一副绝妙的音乐。

其实从中国人追求九九归一、讲究否极泰来、认为万事万物负阴抱阳的文化来说,焦尾琴符合中国的这种审美追求。其实不完美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就像焦尾琴,虽然稍显残缺,但是因为它音色优美,琴声悦耳,余音袅袅流传千年,世间少有匹敌,所以成为了与“号钟”“绕梁”“绿绮”齐名的四大古代名琴之一。

蔡氏五弄作者名字怎么读

蔡氏五弄的作者是东汉音乐家蔡邕。

蔡邕拼音:cài yōng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所谓弄,就是指的吹奏,演奏之类的意思。事实上,梅花三弄成为一个成熟的曲子,最早是出现于《神奇秘谱》这个曲谱是公元1425年出撰写的,说起来已经是明朝宣德年间的事情啦。

古代焦尾琴得名源于

中国古代名琴“焦尾琴”的得名源于琴尾有焦痕。

焦尾琴的起源就是它是用一块经火烧过的梧桐木制作而成的一张琴,因该琴的琴尾部分正好留有一块烧焦痕迹,从而得名“焦尾琴”。焦尾琴的制作者名叫蔡邕,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蔡邕自少年时期开始便十分博学且见识颇广,他除了文学、数术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之外在音乐方面亦是颇具天赋。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 (133-192)亲手制作的一张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讲的是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音质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焦尾” 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扬名四海。

游春的作者叫蔡什么

  《游春》的作者叫蔡邕。“邕”读作yōng。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创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游春》即是五弄之一。《蔡氏五弄》除了《游春》之外,还包括《渌水》《幽居》《坐愁》《秋思》等琴曲。

  蔡邕的介绍

  蔡邕不仅精通音律,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蔡邕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主要作品有《述行赋》、《青衣赋》等。

  蔡氏五弄是什么

  蔡氏五弄指的是五首琴曲,分别是:《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蔡氏五弄与三国魏末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通说为《长清》《短青》《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

著名文人蔡邕:三国时期的一个旷世奇才

三国时期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他名叫蔡邕。在三国时期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在三国时期贡献中,蔡邕的功劳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在音乐著作方面,还是书法方面,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够欣赏到蔡邕的作品。对于三国时期的蔡邕,他的人生经历是非常复杂的。

大家自己翻阅史书,就能够更多地了解到,三国蔡邕当时所处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到最后他却不幸被小人陷害,让人发出深深的感叹,无不遗憾这么有才华的人被淹没。蔡邕作为三国时期不能被忽视的一个人物,在灵帝掌朝期间,蔡邕遭到小人的迫害,而导致自己多年都逃亡在外。

直到自己遇到董卓,才重新被任命为官。帮助董卓修建了很多著名史书,当时的蔡邕也是一个非常有理想抱负的人,因此当他遇到董卓之后,董卓给他很高的职位。董卓也特别的看重蔡邕,经常对他毫不吝啬称赞。蔡邕在外流放了那么多年,日子过得非常辛苦,当他遇到董卓之后,日子自然是变好了。对于董卓的相遇之恩,蔡邕也时常的记在心中。

蔡邕兢兢业业地帮助董卓完成他的大业,但是不料世事多变,董卓又被王允等人杀害。看着自己的恩人被杀害了,蔡邕的内心虽然十分痛苦,但毫无惧怕王允等势力,在董卓死后抱着董卓的尸体大哭。这样一来王允等人认为蔡邕不能留,于是便将蔡邕杀害了。三国时期的蔡邕一生虽然都是在贡献,但是最后命运还是极其悲剧的,令人嘘唏。

蔡邕书法

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各个时期所出现的书法家是层出不穷的。每个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书法,有很多被流传了下来,成为我们学习的经典。对于蔡邕书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识过,说不定有时候我们在练写书法的时候,其中就包含有蔡邕的书法作品。

如果大家根据相关资料去查阅蔡邕的历史,就会发现蔡邕确实是了不起的书法家,他在当时那个时期的艺术中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世人对蔡邕书法的评论是非常的高的,并且在当时的书法力作当中,蔡邕选择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使自己的书法自成一体。蔡邕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来的书法字面是非常漂亮的。大家也可以让自己去搜看一些蔡邕书法,让自己去揣摩一下其中的深厚功力,相信是有所收获的。

在大家欣赏蔡邕书法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其中的字体是妙不可言的。如果大家想要临摹他这种字迹,只能让自己多下功夫了。这也就说明蔡邕的书法,确实是写的非常有特点的。对后人来说,蔡邕书法真迹是非常宝贵的。

对于蔡邕书法的真迹,我们现在是非常不容易见到的。因为他本身流传下来的真迹就不多。蔡邕在他的书法创作当中,字体中的精气神都表现得特别到位,如果大家想让自己去欣赏他的书法话,只能让自己通过欣赏一些拍下来的图片这一途径来得到。

蔡邕救琴

“蔡邕救琴”这一故事出自于《后汉书蔡邕传》,讲述了蔡邕的人生故事。汉灵帝时期,蔡邕在朝廷为官,因他屡次正直谏言而惹怒了汉灵帝。蔡邕担心自己被杀害,便偷偷地逃离了京城,辗转之下来到了吴地。蔡邕精通音乐,在他烦躁苦闷之时,常常以弹琴缓解自己的惆怅。

一天,蔡邕正在家中弹琴,隔壁的女房东正厨房烧火做饭。随后,蔡邕听见厨房灶膛中发出清脆的噼啪声。这声音引起了蔡邕的注意,他便聚精会神地倾听了木柴的声音。突然,蔡邕冲进了厨房,不顾灶膛的火势,急忙将这根桐木拽了出来。蔡邕的手被大火烧伤了,他的反常举动也引来女房东的诧异。蔡邕不顾手伤和他人异样的眼光,急忙扑灭了桐木上的火苗。幸亏蔡邕抢救桐木及时,它只被烧破了一块,桐木的主体还未被损坏。蔡邕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并如视珍宝地将桐木进行了一番抚摸。随后,蔡邕便将这块桐木买了回去。蔡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桐木制作成了一把音质上乘,外表精美的古琴。蔡邕拨动琴弦,桐木琴发出清脆动听的声音。通过它弹奏的乐曲,也十分动听婉转,成为一把绝世好琴。

后来,这把琴流传于世间,被人们称为“焦尾琴”。通过“蔡邕救琴”的故事,世人了解了蔡邕在音乐方面超高的造诣和水平,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

蔡邕女儿

蔡邕的女儿是蔡琰,字文姬,人称蔡文姬。蔡文姬被誉为东汉末年三大才女之一,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相关历史书籍没有记载蔡文姬的出生年月和死亡年月,只知道蔡文姬是陈留郡圉县人。蔡文姬在父亲蔡邕的影响和熏陶下,擅长音乐、文学和书法,并有相关作品流世,比如《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蔡文姬早年间嫁给了卫仲道,不久之后,卫仲道英年早逝,蔡文姬便回到了娘家。公元195年,东汉朝廷外忧内患,董卓手握朝廷大权残害百姓,匈奴乘机进攻东汉领土,常常 *** 烧百姓房屋和财产。当时,匈奴攻击东汉时,匈奴左贤王乘机将蔡文姬掳走。随后,蔡文姬便在匈奴部落生活,并育有两子。曹操不但是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还是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曹操十分欣赏蔡邕的文学才情,俩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歌和书法。曹操知道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被匈奴掳走十年有余,感慨蔡邕年迈却没有子女。公元207年,曹操花费了重金将蔡文姬从匈奴处赎出来。后来,曹操还让董祀娶蔡文姬为妻。董祀因犯死罪即将被处斩,蔡文姬便向曹操求情,希望能饶董祀一命。当时,曹操正在宴请百官,听说蔡文姬在门外候见,便让侍卫带蔡文姬来到大厅。蔡文姬说话条理清楚,言辞之间流露真情实感,曹操和在座的大臣们都大为感动。随后,曹操便赦免了董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