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下一句是什么(30而立 40不惑 50… 60… 谁知道后面是什么)_之年_而立之年_而立

本文目录

  • 30而立 40不惑 50… 60… 谁知道后面是什么
  • 劝君珍惜而立之年下一句
  • 而立之年人生之秋什么意思
  • 而立之年 后接词语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往下是什么
  • 而立之年不期而遇遇下一句是什么
  •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 而立之年后半句是什么
  • 二十弱冠之年,三十而立之年、、后面还有什么
  • 俗话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全句是怎么说的

30而立 40不惑 50… 60… 谁知道后面是什么

三十而立:三十岁,知道规矩,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四十不惑:四十岁,知识较丰富,听各种不同议论,不致迷惑;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知道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命运;

六十耳顺: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能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扩展资料: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劝君珍惜而立之年下一句

下一句是不惑之年如约而来。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而立之年指的就是三十岁。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
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过得飞快,如果不珍惜而立之年,把握好时间,那么不惑之年很快就到来了。

而立之年人生之秋什么意思

而立之年人生之秋的意思: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就该自立,就像人生的秋天,有点苍凉。

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

注意

而立之年,人生之秋,再也没有二十而已的洒脱,历尽沧桑话苍凉。

三十多年的岁月,带着几分憧憬,带着几分无奈,在理性的框架里感性的活着。

有温度,有情趣,有思考,和历经岁月沉淀。

而立之年 后接词语

词语接龙示例如下:
而立之年——年年有余——余音绕梁——梁上君子——子承父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拙嘴笨舌——舌灿莲花——花好月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往下是什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全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扩展资料:

三十而立的含义理解:

对于“三十而立”这句评语,后人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比较受认同的说法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初二年级语文书:30岁做事和于礼。简单一句话,30岁,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

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公元2017年,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承担崇高的人生使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不能理解为“成家立业”。子曰:“不知礼,无以立”。因此三十而立应该理解为“三十而知礼”。

而立之年不期而遇遇下一句是什么

  • 而立之年不期而遇,
    (下一句)
    不惑之年如约而来。

  • 上一句:而立之年不期而遇
    下一句:强壮之岁难得强求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1、古时男子在20岁要束发立冠,以表示成年,所以20岁的男子称为弱冠之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出自《论语》,孔子说他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体,到四十岁的时候用成为知者,无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 ,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

3、六十在中国天干地支里刚好是一个甲子,所以花甲之年指60岁的时候 。

4、古有语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古稀之年指七十岁的老人。

出自:《论语》

扩展资料:

不满周岁——襁褓; 

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而立之年后半句是什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孔子的原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十弱冠之年,三十而立之年、、后面还有什么

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俗话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全句是怎么说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是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整句是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比较著名,孔子给出了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修养。十五要好好学习,三十岁时候自立起来,四十岁就不迷惑了,五十岁知道自己来这一世的使命,能干的就干,不能干就不要勉强,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锐气,六十岁时候就更加通透,听什么都能听下去,七十岁时候就能随心所欲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