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指的是哪一年(古稀之年是多大年纪为什么说人到七十古来稀)_古稀之年_之年_古代

本文目录

  • 古稀之年是多大年纪为什么说人到七十古来稀
  • 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多少岁
  • 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序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是多大年纪为什么说人到七十古来稀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到了几岁都不会直接说,如果60岁,很多人都会说是花甲之年,80岁就会说是仗朝之年,这算是对人一种尊重,也是古代一种文化,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含蓄民族,那平时所说古稀之年是多少岁,一起来看一下。

一、古稀之年是指七十

古稀之年一般指七十岁,有句古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意思就是说古代很少有七十岁,到七十岁就要好好孝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人到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放现在是不成立,古代医疗技术不科学,导致很多人生病就死,没能及时治疗。

古代卫生条件不好,瘟疫灾害很容易夺走一个人的命,古代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现在人寿命就不一样,轻轻松松就可以活到七十岁,现在生活好,吃的都很健康,卫生也干净,医疗技术越来越好,不仅可以活到七十岁,甚至达到百岁。

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左右。六十岁叫花甲之年、耳顺之年;七十岁叫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八十岁叫杖朝之年;九十岁叫鲐背之年;八十到九十岁也合称耄耋之年;一百岁叫期颐又可称为人瑞,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独特称谓。

二、年过七十的文人雅士

杜诗后在自己过七十之后特意写一首诗,用来感叹自己已经活七十年,没想到时间竟然那么快,转眼间到七十岁,自己竟然到传说中的古稀之年,他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仍然感叹人生几何。自己受尽太多奔波受尽太多烦恼。

千年前实在找不到年过七十的文人雅士,数百年前还能找到几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只不过也只是在少数,比如《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还有书画家郑板桥,年龄都过古稀之年,现在的例子就很多,袁隆平爷爷已经到耄耋之年。

古稀之年,及笄之年,弱冠之年,期颐之年,不惑之年,分别代表多少岁

古稀之年:70岁,
及笄之年:15岁(女子),
弱冠之年:20岁(古人二十岁成年,行冠礼,男子),
期颐之年:100岁,
不惑之年:40岁。

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序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这样的年纪形容相信很多人都是听过的。那么,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序,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古稀之年指的就是现在的70岁,这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诗中曾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另外我也将其他年纪的不同古代叫法整理出来了,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一下。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70岁

唐代的杜甫曾在《曲江二首》中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要是能够活到七十岁,从古至今也是很少的。这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一种感情抒发和真实情况写照,当时杜甫自己生活艰苦,很多时候想喝酒都没有钱去买。因此诗人才有了这样的一句感情抒发。看完了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和来由之后我们再来其他年纪的古代称呼和出处吧。

古代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序

1、 10岁(外傅之年)出自《礼记·内则》

2、 20岁(弱冠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

3、 30岁(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

4、 40岁(不惑之年)出自《论语·为政》

5、 50岁(知命之年)出自《论语·为政》

6、 60岁(花甲之年)出自《唐诗纪事》

7、 80岁(耄耋之年)出自《对酒》

8、 90岁(鲐背之年)出自《诗经·大雅·行苇》

9、 100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

在古代的生活质量普遍都不高,而且医疗环境也很差,因此大部分的寿命都比较短,基本上在古代的话40岁就是平均年龄了。要是一个人可以活到70岁那的确算是十分少见的了,而要是活到了90岁或者100岁那一定可以引起一场不小的轰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很多都很早就去世的原因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