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有什么别称吗
- 10岁到100岁的寿称分别是什么
- 各种寿的雅称是什么
- 各种岁寿怎么称呼
- 60岁70岁80岁90岁都叫什么寿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年龄阶段分别称为什么寿
- 60岁称为满寿.那90岁称为
- 七十岁称为什么寿 各种寿岁
- 各年龄段大寿怎样称呼
-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举例
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有什么别称吗
以下别称对象均为男子。
1、五十:知命之年
2、六十:花甲之年
3、七十:古稀之年
4、八十:杖朝。耄耋之年:80~90岁。
5、弱冠之年:男子20岁
6、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7、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8、米寿:男子88岁
9、鲐背之年:90 岁
10、白寿:男子99岁
11、期颐之年:男子100
12、茶寿:男子108岁
扩展资料:
一、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黄口:十岁以下。
7、幼学:十岁。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0、及笄:女子十五岁。
11、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二八年华:16岁
12、弱冠:男子二十岁。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二、古代亡称:
1、0——20岁为夭折或殇
2、21——30岁为短寿/福
3、31——40岁为强寿/福
4、41——50岁为艾寿/福
5、51——60岁为周寿/福
6、61——70岁为稀寿/福
7、71——80岁为耄寿/福
8、81——90岁为耋寿/福
9、91——100岁为期颐寿/福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10岁到100岁的寿称分别是什么
古代10岁到100岁的称呼:
1、外傅:10岁,出外就学。
2、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3、舞勺:13岁。
4、及笄:指女子15岁。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5、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7、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8、而立:指30岁。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9、不惑:指40岁。“不惑”作40岁的代称。
10、强壮:指四十。
11、艾:指50岁。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12、花甲(耳顺):指60岁。
13、古稀:指70岁。亦作“古希”。
14、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15、耄耋:指八九十岁
16、黄发:指长寿老人。
17、鲐背:指长寿老人。
18、期颐:指百岁。
19、期颐:百岁之人。
扩展资料: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各种寿的雅称是什么
各种寿的雅称以及意义如下:
1、喜寿代表77岁
喜寿:是七十七岁的雅称,“喜”的草书就非常象竖写的“七十七”,所以喜寿就代表了七十七岁。
2、伞寿代表80岁
伞寿:八十岁雅称,因为“伞”字的草体形状好象八十,所以称伞寿。
3、米寿代表88岁
米寿:八十八岁的雅称,把“米”字拆开,上下正是两个八,而中间是个十,读作八十八。
4、白寿代表99岁
白寿:九十九岁雅称,“百”字上面去掉一是就是个“白”字。“百”减去一是九十九。九十九岁雅称“白寿”。
5、茶寿代表108岁
茶寿:108岁的雅称,把“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就是“八”,底下的“木”即“十”和“八”。中部和底部连在一起就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共“一百零八”,所以称茶寿。
各种寿说法的由来
1、花甲之年
花甲之年,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2、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指70岁。古稀亦作“古希”,出自杜甫古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3、耄耋之年
耄耋之年,指80岁,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耄指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指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出自《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各种岁寿怎么称呼
一、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二、初度:周岁。
三、生小:幼年。
四、总角:意为收发结之,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五、垂髫:指童年。
六、始龀:龀,儿童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七、教数:9岁。
八、外傅:10岁,出外就学。
九、束发: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十、舞勺:13岁。
十一、及笄:指女子15岁。
十二、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十三、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十四、弱冠:指男子20岁。
十五、而立:指30岁。
十六、不惑:指40岁。
十七、强壮:指四十。
十八、艾:指50岁。
十九、花甲:指60岁。
二十、古稀:指70岁。
二十一、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二十二、耄耋:指八九十岁。
二十三、黄发:指长寿老人。
二十四、鲐背:指长寿老人。
二十五、期颐:指百岁。
60岁70岁80岁90岁都叫什么寿
60岁叫作花甲寿,70岁叫作古稀寿,80岁叫作耄寿,90岁都叫耆寿。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庆寿”。
做寿时注意事项:
在为老人做寿时,民间有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岁)的习俗。也就是说遇到50、60、70和80等整十岁寿辰时,要将其提前到虚岁49、59、69、79岁时来举行。
到了整十生日时,反而无所表示。因为民间认为“十”有到头、到顶的意思,“十全为满,满则招损”,这当然是不吉利的。所以人们将整十的寿辰提前到虚岁逢九的寿辰来做,“九”与“久”谐音,以表示寿还没有尽头。
主办庆寿时需准备柬帖、寿桃、寿面、寿联、寿幛等,还要设立“寿堂”,这些将在明天继续分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年龄阶段分别称为什么寿
30是岁以前称夭折,30岁称英年,40岁称强,40岁称壮,50岁为艾寿,60岁为耆寿,70岁称稀寿,80岁称髦寿,90岁称耋寿,百岁以上称期颐
60岁称为满寿.那90岁称为
90岁称为善寿,也称上寿(60岁以下为“下寿”)。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所以60周岁(还历寿前一年)的寿辰也有满寿的说法,即一个60年的轮回。
还有一些称呼如下: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之岁:指百岁高寿。
做寿由来:人诞生的那一天为“生日”,即“寿诞”,也叫“寿辰”。“生日”是人生旅途的起点,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此,人们习惯于在生日这一天举行庆贺活动,是谓“过生日”、“做寿”。
提示:民间素以进入60岁为寿年,50岁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称寿,只以称作过生日。
七十岁称为什么寿 各种寿岁
1、七十岁生日称为古稀寿、整寿、大寿。老人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又因十岁为一旬,所以七十岁人也可叫“七旬老人”。《曲江》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名由此得来。除此之外,八十岁称为“上寿”,九十岁称为“老寿”,一百岁称为“期颐”。
2、各种寿岁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各年龄段大寿怎样称呼
过寿是从六十岁开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过寿啊。 民间把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过大生日锯之为“过寿”,又叫“做寿”。也就是每到老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生日,儿孙们都要隆重地庆贺活动,祝福其长寿。 老人过寿有条俗规:过九不过十。老百姓认为“十”是满数,寿满即到头了,不吉利。所以,做寿时用的都是虚岁,即把五十九岁当六十岁过,六十九岁当七十岁过,以此类推。一般在六十岁以下不能叫“过寿”,只能称为“过生日”。如果叫过寿,不仅会遭到人们的指责甚至唾骂,而且还要“折寿”。俗话说:“尊亲在不敢言老”,只要父母健在,即使超过六十岁,也不能在家过寿,只能是过生日。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举例
1、年龄段为童年: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幼年泛称——总角;童年——垂髫;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青少年——束发。
2、年龄段为少年: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
3、年龄段为中年: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4、年龄段为老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5、百岁以上:
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