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里
- 问世间情为何物是谁写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原文
-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于哪个诗人
- “问世间情为何物”是谁的诗句 – 手机爱问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谁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首诗是谁写的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一身相许!这首诗是谁写的
- 问世间情为何物原词写的是 作者是谁
-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里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首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里
1、“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中的第一句,也是最为有名、最被世人所熟知的一句诗词。
2、这首词是诗人为殉情之人所感动而作,词名为咏物,实则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殉情者的哀思。
3、作品原文:《摸鱼儿·雁丘词》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是谁写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原文
1、问世间情为何物作者: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
2、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3、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等作品传世。
4、作品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于哪个诗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于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此诗名叫《摸鱼儿雁丘词》。
原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解释:敢问世间情是何物,竟能让人付之死生!冬去春来,情便无限,翅已先老。相守越是欢乐,相离就越是凄苦,但世间仍有痴男怨女沉醉其中。告诉我!层云延万里、暮雪覆千山,形单影只,今后该往何处去。
作品赏析:
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时,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是谁的诗句 – 手机爱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
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谁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意思是:问世间的人们,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人以生死来相对待?
一、出处
出自金代元好问的一首词《摸鱼儿·雁丘词》。
二、原文节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三、原文节选翻译
叩问世间:爱情到底是什么,竟然值得以死相报?
天涯共飞,恩爱依偎,你们双双度过了多少个寒来暑到。
有过欢乐,离别更苦,如此痴情的儿女,世上哪里去寻找?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元好问进京赶考之时,在并州遇到了一个捕雁的人,听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捕雁人捕到了一只雁,另一只脱网而逃,可是当它看到网里的雁已死后,悲鸣哀啼,盘旋上空不忍离去,旋即竟用力投地而死,以此殉情。
这给元好问以极大的刺激,由此,年仅16岁的元好问深切地懂得了两只大雁之间生死不离弃的情感。他将两只雁买来,葬在汾水岸边,垒石头以为记号,名为“雁丘”。故而这首词又名为《雁丘词》。
二、赏析
诗人以驰骋丰富的想象,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首诗是谁写的
这句话是金朝末年的诗人元好问写的,是一篇名为《摸鱼儿·雁丘词》词作中的其中一句。元好问从小便有“神童”之名,年仅十一岁便获得翰林侍读学士的青睐。可惜颇有才情的他并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16岁与19岁时前后两次参加科举均名落孙山。虽未能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但是元好问却在第一次赶考途中创作了一篇名作。这篇名作便就是《摸鱼儿·雁丘词》。
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从陵川前往并州参加府试,途中他偶遇一位捕雁人。由于二人同路,于是这捕雁人便主动与元好问搭讪,一来二去之下这捕雁人就说起了他手中两只大雁的来历。他说他一开始就只打中其中一只大雁,另一只侥幸躲过捕杀的大雁却久久不肯离去,而是一直盘旋在空中。这捕雁人本以为这只大雁没一会儿便会离去,不曾想它在哀嚎了一阵之后便飞速撞向地面。
元好问听捕雁人说了这个故事之后觉得大雁原来如此重情,甚至不惜以死相随。深受感动的元好问出钱买下这一对大雁,并将它们妥善埋葬了起来。不仅如此,由此受到启发的元好问还创作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名句。后来金庸在《神雕侠侣》这一作品中也引用了这句话,随着该作品的广泛传播这句话也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话说元好问在两次参加科举均未中的情况下,他在23岁那年又再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不过依旧未能高中。后来直到过了而立之年元好问才进士及第,可惜没多久便又因牵扯入科场纠纷而放弃选任。三年之后元好问再次参加科举并获得优异成绩,此次高中之后他便留在了汴京任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一身相许!这首诗是谁写的
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译文:
敢问世间情是何物?竟能让人付之死生!冬去春来,情便无限,翅已先老。相守越是欢乐,相离就越是凄苦,但世间仍有痴男怨女沉醉其中。告诉我!层云延万里、暮雪覆千山,形单影只,今后该往何处去?
扩资资料: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问世间情为何物原词写的是 作者是谁
问世间情为何物,原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摸鱼儿·雁丘词》。作者是金朝文学家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原文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成就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哪里
问世间情为何物出自《摸鱼儿·雁丘词》,作者金朝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翻译: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摸鱼儿·雁丘词》作品简介与赏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
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
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