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师长、二野司令员刘帅,建国后为何不活跃了_军事学院_苏联_国防部

陈毅元帅评价刘伯承:论兵新孙吴,守土古韩范

十大元帅中,有擅长军事,有擅长政务,刘帅属于前者。刘帅排在十大元帅中第四位,从排名来看,足可以证明他的能力。论军事素养,刘帅在我军高级将领中名列前茅,在军事教育方面,从苏联名校毕业的刘帅,有着系统化学习的经历。

从红军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期间,这二十余年里,刘帅在我军中存在感很高,一直都是军中高级干部,能力突出,对党忠诚,堪当大任。新中国成立后,刘帅为何渐渐淡出视野,表现不活跃了,很少报道与他有关的消息,仿佛“销声匿迹”了。

岁数大,身体不佳

刘帅的年龄较大,十大元帅中仅次于朱老总。1955年授衔时,刘帅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初期平均寿命并不高,不像现在一个人六十几岁看起来还很年轻,有活力。放在那个年代,生活、医疗、社会条件差,人容易衰老。

刘帅的眼疾陪伴了他半辈子,1916年,他回到四川组建义军起义,在前线指挥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刘帅亲临一线指挥,在敌人机枪疯狂扫射下,他中了两颗子弹,险些要了他的命。

展开全文

由于身体和年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刘帅主动退居二线,不担任如总参谋长,国防部部长这样职权重,工作繁忙的岗位。刘帅来到南京建立军事学院,担任院长一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受到错误批评

前面说刘帅在建国后长达七年时间里,将心血付出在军事学院上,那七年之后呢?刘帅当时还健在,他之后去了哪里?

1958年,对全国的军事学院来说影响很大,自从彭老总担任国防部部长一职,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刘帅在职的军事学院自然是归他管。彭老总认为,刘帅办的军事学院,存在着“照搬苏联教材,请苏联教练”现象,有“教条主义”的嫌疑。

刘帅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同时也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他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不牵连更多的部下,他选择主动“揽下一切责任”,减少对下级军官们的伤害。很快,刘帅为了不让事情扩大,主动请辞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一职,应上级的要求,来到北京,拖着病体,到讲台上“做检讨”。

刘帅政治敏感度很高,他知道这件事需要立马解决好,拖一天会给下属带来更严重的打击,不顾病体,由护士搀扶,慢慢地走向大会的讲台,认认真真地做了“检讨”。

结语

革命时期刘帅存在感很高,参与的战事也不少,职务也很重要。建国后,刘帅身体不佳,主动退居二线做教书育人工作,他的热度和曝光度自然就下去了。1958年之后,刘帅受到错误批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在政治舞台活跃了。

值得一提的是,刘帅心态很好,即便被撤销了职务,生活中依旧保持乐观。十大元帅中,刘帅活到了94岁,算是高龄了。1987年,刘帅去世仅一年,当时环境已经大有改观,中央在处理五六十年代冤案的时候,为刘帅的“教条主义”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