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韵网创始人陈逸云: 打造互联网+诗词爱好者的桃花源_诗词_网站_诗人

陈逸云 号辰窗,粤东潮州人,1977年生,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现供职于微软亚洲工程院。于2009年创建搜韵网,为诗词创作者和学者提供辅助创作和研究服务。

他设计了看得见唐宋诗人行走的地图

2017丁酉年,四月天,一张“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在网上火了。上线两天,点击量超过220万。火爆了微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央广网等官方媒体纷纷转发推荐;蔓延到微信公众号,催生了许多抓人眼球的标题:《有人将李白杜甫苏东坡的一生旅行足迹做成地图,发现大事情了》、《唐代人去过的地方,为什么比你还多?》《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带诗歌的地图》……

人们点开地图,古代诗人不再是一个个名字,却像可亲的故人,正在时间的另一头,穿梭在今人行走和栖息的大地上。鼠标停留处,同步弹出时间、地理、诗人、历史事件和作品,五个维度立体展示跨越唐宋的诗词文学风貌。有知名自媒体评说这一创新:“学诗不但学韵律、意境之美,还可以把历史、地理、逻辑玩转一遍,变得很酷很科学”。

惜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被反复引用的足迹地图,在传播中往往只有不注明来源的截图,而地图的创意合作方、技术设计方、被诗词爱好者视为“中国最好用的诗词门户网站”——搜韵,却在这次全网病毒式传播中,罕被提及几近潜形。对此,搜韵创始人陈逸云并不太在意。他观察到,网站虽然没有迎来爆发性的访问增长,但有心人还是会按图索骥而来。他更高兴的是,这个“网络爆款”正在让更多人关注古诗词,搜韵这个强大且免费的诗词工具库,正静静等待被发现,如待鞘中的宝刀。

陈逸云,广东潮州人,1977年生,现中国微软工程院O365首席研发工程师(Principal Software Engineer)。自称“诗词狂热者”的他,利用业余时间,于2009年创办搜韵网。截止到2018年12月14日,搜韵网已收录古今诗词850907首,其中包含先秦至当代的4万多位诗词作者。他独立开发的“韵典”,“诗词校验”及“诗词检索”成为众多拥趸用以创作的卓越工具。此外,搜韵还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古籍图书馆,在线收录了多达七千多本的珍贵古籍影印本电子版,供自由免费阅览。搜韵的诗词地图,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创了进行文献数据图像化的互动模式。其最初研发的“历代诗人地域分布图”,以强大的大数据整理挖掘能力,吸引了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寻求合作,联合设计推出“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及后,又和中华诗词研究会合作推出“丝路诗路”。

展开全文

诗词桃花源,仿佛若有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陶潜的《桃花源记》名句,来形容笔者打开搜韵网的感受,甚感契合。

设计基调像一张泛黄诗笺的搜韵网,布局俨然,文献资料像良田,诗词韵表若美池,诗文集便似蔚然桑竹,而怡然自得的诗社酬唱中,吟者推敲犹如劳者种作。这里的诗词文韵古色古香,让今人有穿越时空之感。

“有华人处就有诗词,看这里,非洲赞比亚,这个月也有人访问过。”陈逸云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开关网页,一边不断在网上整理输入新资料,思维和敲字一样快:“说不定,是位远在他乡出差的同胞”。搜韵网站管理后台的一张用户地图显示: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亚、非、拉、欧、美、澳,皆有搜韵用户的身影。过去一年里,经由198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一亿三千多万的用户访问量,经年累月,搜韵的用户数曲线,一直都是呈稳步上升趋势。这样巨量的数据颇令人意外:一则笔者未料当今传统诗词爱好者如此多且广,二则亦未料搜韵在诗词的垂直领域已经深耕至此。

来自知名学者的评论,更能让人感知搜韵在学界的重磅地位。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今年77岁的陈永正教授直言,对搜韵网“相见恨晚”。“如果早些时候使用这个网站,我的工作会更顺利些。网站使用十分方便,几年来,我作陈恭尹诗的补笺,撰《陈献章诗编年笺校》,特别是作《骚屑词笺注》一书,都检索搜韵,一些僻典得以查出,词中活用前人诗词之处,也可从网站中觅得线索。搜韵这个网站,受到诗词界的重视,不少诗人从中领略诗艺,汲取诗料,今后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搜韵》对于我帮助很大。我使用得最多的是《搜韵》中的《影印古籍》和《类书集成》两部分,所录书籍均版本精良……许多在《现代汉语大词典》或《辞源》中查不到的典故,大都能在(搜韵上的)《渊鉴类函》里找到答案或线索。”江西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熊盛元介绍说:“我最近正在讲屈原的《离骚》,记得在年轻时曾读过清代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觉得颇饶卓见,但手头一时找不到此书,遂查《搜韵》,在《影印古籍》栏里查到此书,是《四库全书》的影印本。”

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也喜欢用搜韵网。陈逸云指着一幅用户曲线图说:“我们观察到一个规律,每到新学期开学,访问量便会明显增加,根据很多高校学生反馈的信息,正和学生们返校学习的时间吻合,很多学生会用搜韵。”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洪正,是一名90后的潮州小伙子,从读中学开始便喜好诗词,他说:“我很早就是搜韵的用户,以前用过其他诗词网站,最后觉得还是搜韵最好用。比如查一些韵字,其他只有单个解释,在搜韵则有词首词尾,对创作帮助大。数据库的资源非常丰富,检索的技术也做得比较好,有时看到古人的句子有意思,用关键词来搜,就能看到古人怎样用这个词,很有启发。”

硬核工程师,出色赋诗人

笔者曾听闻微软中国的一件趣事:一位潮州籍员工入职,即有同事说起陈逸云,“那位在微软写诗词很出名的工程师,是潮州人。”

小时候的陈逸云,语文成绩欠佳,考试经常不及格,高考语文成绩也不例外。得以考取广东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全靠拔尖的数理化成绩。他笑称,虽对语文兴趣不大,但很欣赏古诗文的简洁,每回开学语文新书发下来,自己最先翻阅古诗词和文言文。在他眼里:“古文和数学一样,有一种简洁凝练的美”。

年少偏爱古诗词的美,多少受到父亲、诗词家陈振家的影响。陈逸云记得,上初中时,有一天,父亲呼儿近旁,尝试对对联。当父亲亮出上联:“上海造船厂船造海上”,小逸云脑子转得快,即刻对出:“中仓打谷场谷打仓中”。彼时父亲的嘉许,也许正在少年心中播入一颗诗词的种子。

2005年,生性旷达淡泊的父亲,在亲友的劝说下,将自己30年前下乡海南、漂泊天涯时咏志抒怀的十年诗作,整理结成诗集《天涯吟草》。首次拜读到父亲这些置于箧笥数十年的心血之作,点起陈逸云的诗兴,以前混迹于网络对联群的他,“开始觉得对联没意思,想写诗。”

想好好写诗的他,用软件研发工程师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当时传统诗词网站的生态:“诗词类网站虽多,但是技术都比较弱,未能发挥软件的长处来为诗词爱好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才有了创建搜韵网的想法。”

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网站上线之前,以一位诗词爱好者的同理心,陈逸云大量收集积攒诗词文献资料,根据自己学习诗词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陆续开发出之后被广为褒奖的一系列诗词创作工具,包括韵典,诗词校验及诗词检索。

他又以一位软件工程师的精确严谨,不断琢磨、修补、升级着这些诗词创作的网上“新式武器”。以“韵典”为例,整合了《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典故大全》、《历代诗词库》、《佩文韵府》及《词林正韵》等多种资源,为诗词创作者提供了详尽的用韵、遣词及造句参考。诗律校验,除了平仄校验,还能根据上下文,协助斟酌一字多音在不同词汇下的平仄情况,对于出律之处,为作者提供可供修改的参考词汇。词格校验,则不仅能校验各种变体,甚至词中缺字衍字、缺少或多出的句子,也能指出。诗词检索,既支持像百度、谷歌一类的模糊检索,还能按照各种体裁、朝代,甚至韵部,进行筛选过滤。

熊盛元说:“我所认识的诗词爱好者,几乎都使用《搜韵》……诗词创作都坚持‘诗遵《平水》,词依《正韵》’的原则。我问他们何以不用新韵,他们说,因为受《搜韵》影响,觉得新韵不正宗,因此每写一首诗词,均借助《搜韵》,或查找韵部,或检验格律,或对照词谱,或搜寻词汇......就目前来看,搜韵这个网站在诗词界的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再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了。在打磨这些诗词创作工具的过程中,陈逸云也把自己修炼成一位时有佳作的诗人。

有时他会出席一些线下诗会活动,与诗人们互相唱和。在陈永正教授眼中:“搜韵的创始人陈逸云先生是一位奇材,我心目中他首先是杰出的诗人,对古典诗词有纯真的感情、深刻的理解。”熊盛元则说:“逸云先生酷爱传统文化,诗词造诣亦颇高。但我觉得他最令人钦佩的是默默奉献的精神。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他焚膏继晷,兀兀穷年,蒐集许多珍贵书籍,加以影印,公于网上,任人下载,而又不计报酬。梁任公诗云:‘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殆逸云先生之谓乎!”

前路莫愁知己,尚需众人拾薪

“经常有人跟我说,因为有这个网站他才会写诗,如果网站关掉就不会写诗了;有人告诉我,有些国学培训班,第一节课就是教学生用搜韵;我女儿说,她看见学校老师打开搜韵查资料”陈逸云哈哈一笑:“我爸的朋友也向他推荐搜韵,他就告诉人家,那是我儿子做的网站。他现在都不用我大哥送的大词典,直接用搜韵。”

随着搜韵的影响力日渐扩大,近年,陈逸云经常被相关领域的研学界邀请出席各类学术研讨会。2018年3月,他受邀参加“中国历史研究的网络基础设施国际研讨会”,为大会作8分钟的独立演讲,探讨当下深度挖掘诗词数据、利用网络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应用机会。演讲得到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及清华、北大、复旦、中山大学等诸多名校学者的共鸣。主办方中的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Peter Bol (中文名:包弼徳)则特意告诉他,在哈佛,他们也有不少人在用搜韵。

目前,搜韵还是坚持免费分享的原则。长期以来,搜韵的资料来自陈逸云多年善用公共资源的不倦收集,网站的运营成本则由他自己投入支撑。虽然,陆续有热心的诗词爱好者义务协助搜韵工作,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庞大用户群,他决定组织专职团队运营网站。“以前搜韵仅以一人之力支撑,一人停、网站停。所以需要一个团队,一个能让网站自力更生、更有创造力、可以持续发展的团队,就算我不参与,网站还能自己往前走。”而提升技术功能和扩大应用范围,也需要更多资金支撑,他希望通过团队的能力解决生存问题,为搜韵的发展输血。

去年组起的搜韵团队,陈逸云集合了和他一样的跨界人才,他笑说:“一个学中医,一个学电子,一个学高分子材料,一个学历史,四个年轻人没有一个中文系。”毕业于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洪正,去年加入搜韵专职团队。以前他利用业余时间为搜韵兼职工作,现在负责搜韵线上课程的市场推广。他说整个团队非常认同陈逸云免费学术分享和不用搜韵工具赚钱的理念,“这是一种情怀”。他表示有信心开拓搜韵的周边产品来打开市场:“搜韵在诗词领域是做得最好的。中国的诗词教育匮乏,目前还没人去研究如何进行诗词写作教育。我们就在做这样一套系统性的教程。一旦这模式做得通,诗词创作课程是可以有市场的。现在已有优秀诗人教师和我们合作开设网上课程,未来还将和国学书院之类培训班合作。我们都有共识,课程必须是可复制可实操,后面的路才能走下去,否则一直小作坊,是走不长的。”

“用户对本站的每一分喜爱,便是本站继续往前发展的最大动力。往后本站还望在训诂,细致的诗词分类,诗词的传播,诗人词人的艺术作品传播方面,有所建树,敬请期待。”搜韵网上的“关于我们”一栏,陈逸云挂出搜韵未来的蓝图。一如既往的真诚和热爱,他继续一点点为之努力。

历经九载,开荒和守护一处诗词桃花源,虽然有一支志同道合的小团队,陈逸云现在面临和未来可预见的困难依然不少。包括业界的知识分享壁垒、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等,都是一道道有待跨过的坎。像搜韵这样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力量,无疑需要各界多加珍惜、支持。

注:转载于时代潮人公众号

搜韵网建站于2009年2月12日。创始人陈逸云先生既是诗词狂热者又是软件设计者,感于诗词类网站虽多但技术都比较弱,未能发挥软件的长处来提供更好的诗词服务,所以有了创建搜韵网的想法

搜韵网利用计算机技术,深度挖掘整合相关人文数据,开发出众多诗词工具,并通过网络技术传播诗词文学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搜韵网已发展得规模完备、功能齐全。凭藉诗词方面的专业和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搜韵网得以立足于数字人文领域最前沿,在全球诗词界影响广泛

搜韵网共收录约90万首古今诗词作品,其中近现代及之前的诗词作品约83万。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精准检索诗词库,还可以有系统地参阅历代诗词评论、韵典、类书集成等等,以构建诗词知识图谱。

搜韵网集诗词资料类平台与诗词工具类平台于一体。借助与时俱进的技术和新媒体,利用多角度、多层面(字、词、句、篇、集)的内容组织与匹配,搜韵网将不断发展数字人文,研发诗词项目和产品,通过灵活、有关联的、有组织性和娱乐性的方式,帮助广大诗词爱好者和诗词内容生产者更好地学习、研究与创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