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
《农民日报》 头版头条
报道仙桃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沔彼流水,其流汤汤。”《诗经》中这句吟唱道出了湖北省仙桃市被称为“水乡泽国”的来由。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中心,北依汉水,南靠长江,2538平方公里辖区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
水是仙桃的“命脉”。“仙桃以水为魂,因时因势做大水文章,坚持放大水资源优势,补齐水利短板,以市场主体为牵引,打造特色富民产业。”仙桃市委书记罗联峰直入主题点出了该市以水兴城的核心要义。
走进这座“水乡泽国”,但见一方方河湖之上野鸟翻飞,一汪汪养殖水面渔获丰盈,一幅水美业兴的“施工图”“工笔画”扑面而来……
改善水生态,变“厌水”为“亲水”
地势低洼,这里是有名的“水袋子”之地,“十年九不收”,水患频仍,曾是仙桃人心中抹不去的痛。怕水、厌水,也使得不少当地人离开了这里。
如何变“厌水”为“亲水”?破题从转变思路开始。
“大力探索治水兴水新路径,建设碧水绕城清水润城的灵动水城,打造江汉平原治水兴水的仙桃样板。”仙桃市委、市政府锚定这一战略定位,上下联动持续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四水”共治行动。
50多岁的肖松祥是仙桃市排湖风景区密塘渔村人,过去一家人以捕鱼为生,起早贪黑,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村里人都到排湖里围栏养鱼捕鱼,排湖水质越来越差,鱼一年比一年少,收入也一年不如一年。”提起往日,肖松祥不住地摇头。
“我们推出十项行动,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以及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仙桃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光永红介绍,十项行动说白了就是“十个一”,“一河一策定方案,一条船只保清洁,一本证书护岸土,一大工程治源头,一个习惯减排放,一线岸绿伴风景,一项调度保水质,一笔资金促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份责任压到位”,每个“一”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靶向治疗水环境相关问题。
展开全文
按照上述行动方案,在仙桃各个湖泊、各条河流,治理、修复、管护同时进行。截至2022年底,仙桃投入2732台套机械、投入人力15.2万余人打捞水草810万立方米,清理迷魂阵拦河网603处、地笼13.9万个,疏挖河道2560公里,清理岸线垃圾1584吨,植树11.5万余株。
多管齐下之后,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开始持续向好,排湖也随之发生蜕变。围栏拆除了,河边的垃圾不见了,水变绿了,河边湖边处处栽满了绿树鲜花……昔日臭水湖,成了今日梦里水乡风景线。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仙桃开始大力推进水旅融合发展。原生态的水乡田园呈现华美蝶变——丝宝集团投资10多亿元修建了五乐台度假区,湖北正隆旅游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水乐园荆楚云天,湖北文旅集团投资100亿元分期打造沔阳小镇。2022年,仙桃市政府与长江环保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全域安全饮水、污水治理、城区防洪排涝等8大工程项目,投资规模约100亿元。
“对水利风景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在营造出优美休闲旅游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的重要作用。”仙桃市排湖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管黎明告诉记者。
行走在沔阳小镇,一幅水乡原野旅游图景铺展开来。游客也纷至沓来,在田园水韵、绿野芬芳之间,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流水门前过,绿树村边合。密塘渔村原本是一个渔民村,随着旅游开发,渔村变景区,渔民们也端起了新饭碗。如今,肖松祥和爱人在村里开起了小饭馆,肖松祥还同时在沔阳小镇打工。“一年轻轻松松就可以挣七八万元。”肖松祥说。和肖松祥一样,密塘渔村现有30多人在沔阳小镇有固定工作,月工资3000至4000元,而景区的清洁、绿化、安保等工作也大多由该村村民完成。
养大“一条鱼”,做强水产业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仙桃成为全国闻名的“黄鳝之都”。
“仙桃农业的关键是养好一条鱼。要做强做大黄鳝产业,就得向科技要动力,育品牌增活力,拓价值挖潜力,加快黄鳝产业示范带建设,不断推动黄鳝产业全链提档全面升级。”仙桃市市长孙道军表示。
一条鱼,在仙桃这个湖区,正茁壮生长……
进入10月,是黄鳝集中上市期,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每天都“醒得很早”。凌晨5点,先锋黄鳝贸易市场已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
“我们这里的交易额、发售量,直接影响华东乃至全国市场黄鳝价格。”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朱传宝介绍,“今天,一斤黄鳝最高卖到34元。”在先锋黄鳝贸易市场,记者看到鳝农们将“挤满”黄鳝的塑料盒一字排开,商贩们则满市场“转”,看品相、比质量,议价格。市场两端,各自摆着4台秤,过磅、报数、开票,一笔交易几分钟就完成了。
据了解,来自全国的30多个商贩住在村里“买江汉、卖全国”,最高峰每天向全国发售黄鳝20万斤,年交易额超过4亿元。
这样的火爆场面,先锋村村民熟悉了近20年。1998年,先锋村的农户们在水田里试行“无土网箱养殖”,一时家家养鳝、户户赚钱在田埂上风行。自此,先锋村有了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美誉,也拉开了仙桃市乃至湖北省黄鳝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
如今,仙桃已形成了成熟的一年网箱养殖、两年段网箱养殖、温棚流水囤苗技术、零排放高密度圈养技术,其中池塘网箱养殖模式被全国推广。制定了网箱养鳝和病害防治等地方标准及规范。
繁育加工瓶颈也取得突破。“过去,黄鳝苗种都是靠野外捕捞,野生苗种运进来的时候质量没有保障,存活率不高。”仙桃市张沟镇党委副书记卢华伟告诉记者。近年来,仙桃市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积极探索稻田有土仿生态繁育和工厂化人工繁育,取得了重大突破。洪渊泽水产养殖合作社、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相继成为全国技术领先的黄鳝苗种繁育基地。“鳝鱼在网箱里拱,钱往荷包里‘捅’。我们建设了工厂化繁育大棚,攻克了黄鳝苗种繁育、黄鳝苗旺淡季供应难题,提高了产能。”洪渊泽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童国兵说。
花开自有蜜蜂来。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仙桃,研发黄鳝加工制品,“顾大嫂”鳝鱼粉、“允泰坊”即食鳝片、“峰祥垸”速冻鳝筒等上市热销。
这两年,先锋村还打造出网箱养鳝景观+稻鳝农事体验,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
“一条鱼”贯穿整个仙桃市,从西流河镇到张沟镇,30公里的黄鳝产业示范带已经形成,一批细分行业领军龙头企业纷纷崛起。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黄鳝产地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苗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黄鳝物流中心、全国最大的黄鳝加工集群、全国最大的黄鳝饲料生产企业,黄鳝饲料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一条集黄鳝苗种繁育、生态养殖、交易物流、养殖材料生产、饲料加工、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已在仙桃生根开花,2021年仙桃黄鳝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
依托湖区优势,仙桃做强水产业的步伐远不止于此。在仙桃东,一个1.2万亩的名特优鱼类养殖基地已经建立,基地除了黄鳝网箱养殖外,还养殖了鲈鱼、鮰鱼、黄颡鱼、青鱼、大白刁、牛蛙等,“‘十年禁渔’后,满足了人们对鲜活名优水产品的需求,我们年产值2.8亿元。”基地负责人、仙桃市卫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卫祥说,“我们定期免费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发展鲈鱼苗、牛蛙苗繁育。”目前,合作社已联合周边水产养殖户和家庭农场一起发展养殖面积超过5万亩,带动500多人通过水产养殖脱贫致富。
兴于“一条鱼”,但不止于“一条鱼”。据农情调度,2022年,仙桃市渔业产值预计超100亿元,其中名特优品种占比83%。
仙桃,正围绕科技渔业、设施渔业再做水文章,朝着水产强市的目标阔步前行!
一田多获,亩收万元不新鲜
一亩田的水资源优势,在这里也被最大化开发。
11月底,正值新稻上市之际,“我们的稻谷价格好,稻菇综合种养效益高,一亩水田收入超过万元啦!”在仙桃市郭河镇河堤岸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基地,刚刚卖完稻谷的公司负责人王卫斌喜滋滋地说。
过去,单一种稻比较收益低,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仙桃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30万亩。水稻田在这个湖区之地究竟演绎出了啥新故事?记者在仙桃一路走一路看。
11月底的江汉平原,水稻已经收割,但仙桃市郭河镇的农户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在枯黄的稻草中,点下菌种。在稻田内起垄,再覆上稻秸秆。覆膜、保湿、控温……经过一个冬季的细心呵护,来年3月,一朵朵大球盖菇便可以生长出来了。“一亩地产3000斤,按均价5元来算,就是1.5万元。”王卫斌介绍,1亩菇可以循环利用15亩的稻秸秆,而采完菇后的菇床,又成了水稻播种前的有机底肥。
2022年,仙桃市郭河镇的部分水田试行“稻鸭菇”种养模式,即水田栽稻、田垄放鸭、稻秆种菇。为了保证养好鸭,水稻就不能打药,而飞过来的蚊虫正好是鸭子的“口粮”,粪便又滋养了水稻。这样一来,不打药、不施肥的水稻还远远高于市场价,放养的麻鸭最高卖到100元一只,就连鸭蛋也成了俏销货。据村民们保守估算,除去成本,亩纯收入超过5000元。
“这样就既保证了粮食产量,又实现了低碳种养,高效产出,水田价值实现最大化开发。”仙桃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科科长葛永虎说。
在仙桃,记者看到,一亩水田不仅可以稻鸭菇种养结合,还可以稻鳝共育、种养稻鳝菇、稻菇、再生稻。
“多亏了稻鳝共育综合种养模式,我们合作社培育的‘一品稻鳝米’卖到了每斤20元。”仙桃市伟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军告诉记者。在仙桃稻鳝共育基地,记者看到,农户们按照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在水田四周挖出标准化围沟,种植水草,每亩投放50斤本地“大黄斑”优质鳝苗。为了给黄鳝一个良好生态环境,种下水稻后,基地不喷一滴农药、不撒一粒化肥。田埂四周还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诱捕器等生物防虫设施多达7种。灭杀的蚊虫,正好成为黄鳝的天然饵料。黄鳝也会“投桃报李”,在田间游动,为水稻生长疏松土壤。2022年秋收,在稻鳝共育基地,不仅黄鳝味道肥美,水稻亩产超过900斤,“由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稻米品质更高,谷价是普通稻谷的两倍,稻田黄鳝也贵出网箱黄鳝很多,测算下来亩均收入比仅种水稻多3000元。”陈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因为大米品质好,“仙桃香米”知名度极高,在全国大米交易市场中非常“吃香”,全市年加工稻谷76万吨,年产各类包装大米47万吨。
当前,仙桃以科技为支撑,向稻田挖潜力,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积极实施优质稻工程,大力创建“稻+”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发展出“稻鳝共育”“稻鸭菇”“稻鳝菇”“稻菇”“再生稻”等系列高效模式,实现一田多获、一水多用、一季多收,并在东荆河沿线形成示范效应。
如今再看仙桃,以水治水、以水生财、以水富民,从一湖景色到一条鱼、一亩稻,“水文章”精彩纷呈。2022年,仙桃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顾大嫂”鳝鱼粉、“允泰坊”鳝片、鱼头、贤哥鹌鹑蛋、鸭蛋、一品鳝稻、仙桃香米等琳琅满目的“仙”字号农产品摆满了园区货架。电商赋能,“仙”字号农产品正飘香海内外……
来源:农民日报记者李炜 何红卫 李丽(见习)
编辑:殷明
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