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西发现“凤凰”,六旬老农坚持喂养4年,专家:立大功了_凤凰_锦鸡_大爷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文化中尊贵祥瑞的象征。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用。

这种身具五彩,花纹繁复的神秘鸟类,它的踪影似乎只出现在神话传说、古文典籍中。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的亲眼见证过这类神鸟的神姿呢?

然而在2015年的时候,一位来自山西运城陆县柳林河村的六旬老汉郭存锁,却信誓旦旦表示,自己曾在自家后山的土丘上,亲眼目睹到了三只凤凰的身影。

不仅如此,在老汉精心照顾下,这三只凤凰竟直接在这个小山丘上扎根,仅四年的时间里就又繁殖出了37只小凤凰。

2019年,老汉与凤凰的故事被来村里旅游的驴友发布在网络上,一时间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热议。对于老汉的离奇遭遇,很多看客们纷纷表示,莫不是郭老头昏眼花,错把山鸡当凤凰了。

毕竟且不说郭大爷单凭一己之力,在四年内将凤凰的数量翻了十几倍,凤凰这种生物究竟存不存在就足以让人心生疑虑。

展开全文

为了解除大众的疑问,2019年,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以及媒体工作人员专门赶到郭大爷所在的村子进行“打假”。

然而,还没等记者朋友们架好摄影家伙,在亲眼目睹这群“凤凰”后,专家就激动地拉着郭大爷的手直呼:你可真是为国家立了大功了啊!

明明是来跑来“打假”的,专家为何会对郭大爷说出这番话呢?难道说,这四年里,郭存锁养的生物真的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吗?

山沟里飞来三只彩凤凰

时间回到2015年,山西运城的冬天。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62岁的柳林河村村民郭存锁,一辈子都靠脚下的土地吃饭。壮年时,为了把几个孩子供出大山,郭大爷起早摸黑,在田地里勤勤恳恳。

后来,等儿女们都相继在城里结婚生子,老家也就剩下郭大爷和老伴相依为命了。

儿女成家立业后,郭大爷虽说没啥经济压力,但总归劳劳碌碌了大半辈子,他也不爱闲在家里,每日不是进山采药,就是牵着家里的羊满山丘地溜达。依山傍水,自给自足。

可以说,在这个小山村里,郭大爷倒是真如“桃花源”里的村民般,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郭大爷这个人平日里也没啥别的爱好,除了看山看水,就剩下养鸟了。不过和城里那些把鸟雀关在笼里逗弄的闲情逸致人士不同的是,他的养鸟法却更贴近人与自然返璞归真的风格。

不拘着它们的翅膀,也不过分打搅它们的安宁,只是在环境恶劣,不易捕食的时节,悄悄给予它们吃食和庇佑。像这种养鸟方式,倒是有种人鸟惺惺相惜的意味了。

这些年来,在这种和谐相处模式中,郭大爷倒是和后山上不少鸟兽建立了非一般的亲密关系。

像是杜鹃、麻雀、黄鹂,因平日里经常被郭大爷投喂,每次在林间见到郭大爷的身影,都会在树杈上高兴地啼叫个不停。

这天,如往日一样,郭大爷左手拿把斧头,右手牵着羊群,背上背着个篓,慢悠悠地往自家的后山走去。郭大爷本来寻思着,等把羊群打发在山丘上吃草后,自己就顺便去林间捡些草药。

谁料,还没等他往林间走上几步,就听见不远处的草丛里响起一阵悉悉索索的躁动声。

定睛一看,原来是三只鸟儿在觅食。而这一幕,却生生把郭大爷惊地整个人都不敢动弹了。

或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纳闷,这鸟儿在草丛间觅食有什么奇怪的,况且郭大爷一向是这个山林的“环保卫士”,别说鸟雀了,就连野猪都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可若是你仔细观察这三只鸟儿的外形,便会发现其中的蹊跷所在。

远远望去,只见这三只鸟儿虽和其他鸟类一样,有双强壮的翅膀和矫健的鸟爪,其形态样貌甚至气质神态却是非比寻常的。

它们头顶的羽冠呈金黄丝状,哪怕是在光线充足的白日,也让人恍惚间以为那是顶金灿灿的皇冠;身上覆着的羽毛颜色不似普通鸟类简洁单一,五花八门,炫彩夺目,但属红色最为突出亮眼。

而最抓人眼球的,莫过于它们尾部鲜红纤长的羽翼。尤其是在它们挥动翅膀的时候,其绚烂美观程度用一句“身披红裳,亦傅于天”来描述都不为过。

起初,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时,老郭还纳闷,这是从哪里飞来的三只标致鸟儿。而等他瞅见鸟儿的尾部,仔细一琢磨,不禁大呼:“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火凤凰嘛!”

老郭这个人虽说没读过什么书,像是《山海经》所记载的“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这类描绘凤凰的文字,也压根琢磨不懂。但是对于这种千百年来在民间传得神乎其神的“神鸟”,老郭却大致有些主见和想法。

传说中,凤凰是祥瑞的征兆。如今这山沟沟里突然飞来了三只彩凤凰,这不就是在暗示着老郭家即将迎来好运吗?想到这,老郭不禁内心狂喜。

为了更好地观察一下这三只凤凰,老郭屏声息气,蹑手蹑脚地悄摸向其靠近。可谁知还没等他走几步,原本在草丛间觅食的凤凰就有所警觉,扑哧了下翅膀就不见了踪影。

对于凤凰的突然离去,老郭倒是不气也不恼。好歹也算是常年和动物相处的农户,老郭心里十分清楚,凤凰哪怕是神鸟,其个性也应该与其他鸟类一样,极其谨慎细微,害怕陌生人的靠近。用心理学来分析,就是慢热。

当然,无论是人类的慢热还是鸟类的慢热,处理起来都很简单,那就是付出时间去陪伴。只有让它们对自己放下戒备,产生依赖心理,自然而然地,就能与其和谐相处了。

想到这,一心想和这群凤凰交朋友的老郭,不禁在心里暗自下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担任这群凤凰的饲养员。

凤凰的饲养员

在人类社会中,将猫狗当做宠物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有些艺高人胆大的奇人还热衷于把鳄鱼、蟒蛇放在家里饲养的。

但是,你听说过有人饲养的动物是一向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凤凰吗?年过六旬的农村老汉--老郭,便是这样的一位能人异士。

与三只凤凰自山间惊鸿一面后,老郭回到家中就兴致冲冲和老伴说起这件事。

不仅如此,为了让这三只吉祥物从此定居在自家后山,老郭甚至扬言以后凤凰们的伙食都由他包圆了。

听见老郭这番话,老伴不禁哑然,大声笑道:“先不说那日你莫不是头昏眼花,误把山鸡认作凤凰了。俺就问你点实际的,你又怎么知道凤凰爱吃啥,不爱吃啥呢?”

的确,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照顾其他动物尚且还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要想饲养传说中的凤凰,却是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无计可施。

不过说到底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在老郭看来,鸟类的吃食都大差不差,无非是玉米、小麦等粗粮。至于这“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用”的凤凰应当也不例外。

考虑到凤凰比较怕生,保险起见,老郭在第一次给它们喂食的时候特意扩大了喂食范围,且喂食时间固定在了早上7点和下午5点。

都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或许是发现老郭对自己并无恶意,在老郭的贴心照料下,这三只凤凰仅在一周的时间内就习惯了这位人类朋友的存在。

除了在野外寻觅豌豆、青蒿等小型坚果,渐渐地,凤凰们也开始主动享用老郭提供的粗粮大餐。

相传,凤凰是一种警惕性很高的动物。在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友好的情况下,它们通常会让族里的雄凤凰打头阵。

通过不断地试探与磨合,它们才会稍微降低自己的防备心理,步入人类为它们划定的生活范围。而为了这群凤凰能待在自己为它们划定的区域觅食,老郭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

与凤凰相处的4年中,老郭算是将它们视作了自己的亲生孩子般照顾。除去每日雷打不动的6斤粮食的饲投喂,考虑到凤凰的饮水问题,老郭还在凤凰生活的区域凿开了一口泉眼,泉水清冽甘甜,一年四季,涓涓不息。

而在老郭的悉心下,这群凤凰的经过不断交配,也成功从当初的三只增长到了40只。

“这个老头子对这群小家伙简直比亲儿子上心呢。为了不让凤凰被旁人害了去,老头子甚至专门在那附近打了个窑洞,时不时就带张席子进去住上几天。”

尽管这些年来,为了喂养这个数量逐渐庞大的凤凰群,老郭家已经花费了上万元的资金。

但每每提起这个甜蜜的负担,老伴却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展露出笑颜,连连表示:“老头子之所以会在这群小家伙身上花这么多心思,还是因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他实在是太寂寞了。”

寂寞的老郭和这群美丽的天外来物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组合。每日,只要老郭一出现,这群胆小的凤凰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向他靠近,主动向他索要食物。

而在饱餐一顿后,一些小凤凰还会壮着胆子走上前去,冲着老郭撒娇亲昵。

老郭饲养凤凰的事情被村民知晓后,不少村民纷纷笑话他根本是闲得慌。

在他们看来,这群鸟类不过是比普通鸟儿漂亮些,根本就不是什么凤凰,也压根不值得老郭如此费心劳财地照顾。

对于旁人的嘲笑或是劝诫,老郭在饲养凤凰这件事上却依旧乐此不疲,微笑表示:“是不是凤凰我不知道,但看着这群漂亮的小家伙在我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这个小山村里,老郭和所有心怀怜悯的爱鸟人士一样,用心养育着这群凤凰,不谋名利,不求回报。

而在2019年,在一位来村庄旅游的驴友爆料下,这个温暖的人与凤凰的故事被大众知晓。

随着专家、媒体的接连来访,村民们才意识到,原来在这四年里,老郭饲养的动物真的就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

凤凰带来的幸运

“老郭啊,你这次可真是给国家立了大功啊!这些小家伙,可是我国的二类保护动物--红腹锦鸡。

当然了,就目前的主流观点来说,这种雉科锦鸡属的确就是“凤凰”的原型。

原本在1980年的时候,因为环境等因素,红腹锦鸡在我国秦岭地区总数也不过3000只,几乎到了灭绝的地步了。

没成想,今日你竟在这个山沟沟里闷声不响干大事,足足养活了40只。”

2019年,在媒体的报道下,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赶到了郭存锁所在的村庄进行“打假”。

毕竟在他们看来,红腹锦鸡是一种极其难养的动物。且不说它的繁殖能力十分有限,光是其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就足以让商贩和猎人狂热不已。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就曾侦破过一起猎杀红腹锦鸡的案件。在这件案件中,除去早已流向市场的红腹锦鸡的皮张,有关部门光是从商贩处截获的皮张就高达8000张。

8000张皮张,意味着曾有8000只红腹锦鸡因市场供需环境,死在了猎人的猎枪利刃下。

这种大规模的屠杀,对于红腹锦鸡这种珍稀的物种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2012年,在动物保护人士的努力下,这种濒临灭绝的美丽生物被正式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016年,中国正式将其归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范畴中。自此,“谁烧山谁坐牢,谁捕金鸡谁坐牢”的标语也逐渐在红腹锦鸡分布的秦岭地区流传开来了。

红腹锦鸡数量稀少,且郭存锁所居住的村庄是在山西境内,而非红腹锦鸡出没的甘肃和陕西等地。因此,专家会断定老郭养的并非凤凰,也是情有可原了。

然而,等真正见到凤凰的饲养地后,还没等媒体上前采访,专家便激动地拉起老郭的手直呼他这次可是给国家立了功。

此话一出,一旁看热闹的村民们纷纷惊呼,原来老郭这些年饲养的鸟儿,真的是传说中的凤凰!

在传说中,凤凰凤凰,雄性为“凤”,雌性叫“凰”,这个规律用在凤凰的原型--红腹锦鸡上同样适用。

就外形来说,与头顶黄冠,色彩张扬的雄红腹锦鸡相比,,雌红腹锦鸡的颜值实则还是暗淡了些。

黑褐色的头冠,棕黄色的羽翼,体型也不如雄红腹锦鸡庞大。但倘若没有雌红腹锦鸡的存在,这种珍稀的物种就无法继续在世上繁衍下去。

很幸运的是,老郭当初发现的那三只中红腹锦鸡,就有一只恰巧为负责育苗产蛋的雌红腹锦鸡。

在老郭精心的饲养下,凤凰一生二,二生三,最终才有了如今40只的凤凰的茁壮成长。冥冥中,这也算是命运的安排吧。

在了解到自己饲养近4年的动物竟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老郭不禁担心这些小家伙是不是要被专家们移交到动物园专业,进行专业的人工饲养。

倒不是说不愿配合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毕竟这些凤凰也算是老郭一手带大的,倘若突然天各一方,难免会心生伤感。

对于老郭的心情,专家们也是十分理解的。尽管老郭并非是养殖红腹锦鸡方面的专家,但考虑到这些年来他为红腹锦鸡的繁衍所做出的的努力,且在老郭的饲养下,这群几近灭绝的生物的确重新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最终专家们都一致认同,不如将这40只凤凰留在此地,继续交由老郭来照顾。

“出于对国家二级动物的保护,后续我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也会专门指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对您的饲养工作进行相关的指导。”

话音刚落,专家顿了顿,继续说道,“当然,就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您与这群凤凰培养出来的情谊,还是您在养殖红腹锦鸡时使用的技术手段,都是值得有关机构去借鉴和学习的。”

听见专家们的夸赞,老郭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表示道:“我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哪里懂得什么专业的养殖方法。

但老话说得好,草药尝多了,寻常百姓都相当于是半个医生了。更何况是对待有血有肉的动物呢?只要以心换心,自然能把这群凤凰给养活!”

老郭“以心换心”的养殖理念,不仅打动了在场的专家和媒体朋友,也让网络上无数的动物保护者心生敬意。

老郭和凤凰的故事登上头版头条后,不少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旅客们纷至沓来。

事实上,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除了想近距离欣赏一下传说中的凤凰,实则很多人也是想借此机会与老郭交个朋友。对此,热情好客的老郭和老伴自然是欢欢喜喜,热烈欢迎了。

不仅如此,在得知柳林河村存在大量的凤凰后,不少摄影爱好者也纷纷联系上老郭,想着给它们拍些相片,留作纪念。

为了保证摄影项目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平陆摄影家协会还专门出资,老郭家的后山上建立了一个摄影创作基地。用以确保摄影爱好者仅能在离凤凰的投食点50米远处才可进行摄影活动,避免对凤凰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恼。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驴友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接连来访,不仅给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带来了烟火气,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农家院、小商超甚至是观赏园,不断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兴起,为当地的村民们扩展出一面又一面的商业版图。

其中,作为凤凰的发现者和饲养者,老郭家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不过,据老郭的老伴透露,即使手头不再拮据,老郭却从不将这些恩惠留在自己身上。

“这个老头子,手头一旦有了钱,就又东奔西走的去给他的宝贝凤凰研究新吃食去了。像他这样一个靠土地吃饭的人,做事情又哪里在乎什么名呀利呀的呢?”

2022年,这个爱鸟如爱自己生命的赤子已经69岁了。在与凤凰相伴的第七个年头里,老郭的心愿很简单,那就是在自己有限的岁月里能多陪陪这些鸟儿。

时至今日,关于凤凰能给人类带来幸运的传言,老郭依旧是深信不疑的。

在他看来,这份幸运,无关金钱,也无关利益。它实则是一种缘分,一种人与自然的缘分,一种天地万物之间的缘分。

幸运到了,缘分就来了。把握住这份缘分了,整个天地也就平衡了。所谓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抵也说得这么个道理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