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求古代“悬棺之谜”,斥资40万寻答案,老农给出破解之道_悬棺_龙虎山_老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时候,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之为“西域”。公元前一百三十九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出使西域,向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匈奴,但还是被发现,最后,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在这期间,他学会了匈奴话,默默记下了地形,终于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一路上,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西域各国。

在这颗巨大的星球上,有着许多的国家,而每个国家又有非常多的民族,每个民族之间的文明也不甚相同,这其中就包括葬礼文化。而在中国,一些不同的民族喜欢在死后葬在悬崖峭壁之上,这也就有了悬棺的来历。中国的专家为求古代“悬棺之谜”,斥资四十万寻找答案,最后一位老农给出了破解之道。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庞大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葬礼文化也并不相同,例如汉族人民讲究的是入土为安,但在其他少数民族中也还有天葬等充满着民族色彩的葬礼,而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上,则有着二百零二座悬棺群。

位于江西省境内的龙虎山,被世人所熟知是因为其道家发源地的来历,每一年中都会有很多人前往此山烧香,以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虎山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前去烧香祈愿的人越来越多,也就为这一座大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展开全文

龙虎山中所吸引世人的,不仅仅是那众多的道教建筑以及文化,还有来自其悬崖峭壁上的悬棺。在这面悬崖之上,密密麻麻排列了二百零二座悬棺,关于这些悬棺的来历,无论是当地人亦或是研究人员都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悬棺的历史距离我们非常久远,那么,面对如此险恶的地形,古人是如何将棺木放在洞中,棺中所葬的又是何人,为什么要将这里作为下葬的地点,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困扰着人们,为了能够解开这些谜题,龙虎山旅游局拿出了数十万元作为悬赏奖金,号召天下的能人志士前来解答。

其实不仅仅在龙虎山,在我国南方的其他省份也能够看见悬棺,但龙虎山的悬棺群是最为典型的,而所谓的悬棺葬法,就是在人尚未去世的时候派遣工匠,先行在悬崖上打孔植入钉子后再待人去世后将棺椁放入洞中的葬法,这是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丧葬方式。

而关于这种丧葬方式的考察,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七八年,在那个时候,江西省就为此成立了考古研究队,在一次次将自己的推断打翻之后,配合着几位经常攀登悬崖的采药老农,队伍最终做出了用毛竹搭架子来探索崖洞的决定。

顺利进入洞中之后,在悬棺比较多的十三号崖洞中,考古队搜索并带出了一些坛坛罐罐,随即将这些物品送去文物鉴定中心进行鉴定,而结果报告显示他们的主人是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越人。在破解了崖洞主人这个谜题之后,又有许多新的疑问来到了考古队员的面前。

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将这些成百上千斤的棺椁放入悬崖的,而即使放入了悬崖,又是怎么保证在往后前年之中这些棺木不再移动的呢?考古队再次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遗憾的是,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他们的猜想,事件渐渐走向未知。

在这个时候,一九九七年,龙虎山旅游集团以三十万作为悬赏,再次向社会请求帮助,但哪怕之后将金额提高到了四十万,也没有出现一个合理的答案。在专家对此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一位祖先世代都生活在龙虎山附近的老农给了考古队一丝启发。

凭借着手中掌握的文件资料以及老农所提供的消息,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仿照出了一种古代的吊装机器,亲自在龙虎山进行实地操作,成功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但吊装机器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在龙虎山山峰上,找不到任何一点前人使用它的痕迹,如此巨大的机器,哪怕是在几千年的风吹雨淋下都应该保有一丝印记。

除非两千多年前的百越人已经有更为先进的科技,能够在不留下痕迹的情况下将棺椁调入墓中,针对这个问题,在二零一三年龙虎山景区旅游集团甚至拿出一百万人民币悬赏能够破解的人,但时至今日,得到的大多是些没有根据的结论。

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人的创新能力着实让人们惊讶,无论是秦始皇陵的巨大工程,亦或是龙虎山之谜,每处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当面对这些不可思议的遗迹之时,人们能做的只有叹服。或许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未来会破解其中的奥秘。

参考资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