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十大战略”进行时)_产业_我省_市场

□许贵舫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我省经济正在进入景气回升、企业生产经营好转、市场消费明显回升、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抢抓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强链补链,适应市场变化,寻求发展机遇,实现重点突破,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对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格局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组织方式的发展转变和国际产商行为的不断调整,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技术、市场、企业、规模、效益等产业发展的主要要素关系也必须随之改变,正在形成由单一到复合、由注重规模到重视效益、由单品对垒和产业链竞争的新格局。

技术是产业的灵魂。在创新驱动条件下,产业增长的决定机制和发展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技术和人才成为区域产业经济力的核心要素。省委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来,创新要素的集聚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动力源泉。通过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为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开了好头。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现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开发创新在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在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绿色食品等领域开发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新技术。产业链链主企业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协同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业科研机构要和企业需求实现有效配置、精准对接,推动企业建设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

市场是产业的坐标。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枢纽平台作用,市场各参与主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把属于市场的真正交给市场。市场是经济行为的试金石、检验场,通过充分有效的市场调节和市场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市场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业的竞争能力。物流、资金流、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和产业的融合程度对市场效率具有决定意义。必须对市场保持敬畏,尊重市场,才能适应市场,领先市场,永葆产业的竞争活力。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基本单元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动力源。要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快企业的产品提升和流程再造。加强质量管理,创建全国质量品牌示范区,积极打造一批名企名品,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降低制造成本。要建设具有市场调研、创新设计、研发试制、生产制造,交易展示、后市场服务等一体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坚持以法治企,防止用行政手段过多地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别对民营企业,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用法律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使民营企业“不躺平、不气馁、不收缩”。

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态势

我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比较完备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便利的交通地理条件以及相对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省委提出优势再造战略以来,上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河南,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百度迁徙地图看,我省在2023年春节后返工返岗的重要节点时间人口迁入规模进入全国前5名,从一个侧面表明我省市场机会加大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影响,河南正在成为一片创业兴业的热土,由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由内需规模优势向供需协同优势转变、由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的趋势正在进一步显现。

展开全文

从我省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看,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链突出、链主企业带动能力强、集群效应明显的态势更加迫切。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较高的行业市场占有率、较好可持续发展力,能主导行业生态和资源整合的链主企业,带动我省优势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供应链效率是形成产业链优势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原材料供应、生产要素保障、配件备件库存、运输成本的配置,实现单一产业集聚转向产业协同集聚,扩大市场规模,节约交易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

重塑重化产业的“老干新枝”。长期以来,我省在钢铁、煤炭、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石化等传统行业涌现出一批支柱企业,使这些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比如平煤神马、河南能源、安阳钢铁等大型骨干企业就在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基本盘要继续保持并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在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上下功夫,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打造成一流旗舰劲旅。

壮大轻工、纺织、汽车、电子等消费品产业的市场“铁粉”。发挥我省人口多、市场腹地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近市场消费品产业,在汽车、纺织服装、消费类电子、家用电器、现代家具、文教体育、陶瓷、日化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质量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壮大我省消费品产业的用户群体。

组好大食物观下食品产业的“高端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能够提供优质蛋白的食物更加受到欢迎。我省食品产业要根据需求变化,培育发展盈利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食品产业群。要以食品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为载体,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业、高效益农业。

培育数字经济产业云。我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来,积极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数字核心产业,全面提升数治能力,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要发展壮大先进计算产业、网络安全产业、卫星产业、智能传感器产业、5G产业、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领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特别要关注ChatGPT的发展趋势及在产业界的应用。

积极创建良好产业生态

良好的产业生态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投资和优惠政策为主导的招商引资将转换为以产业生态和地方品质为主要驱动力。我省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改善产业生态,提升区域城市功能、教育、健康、生态、文化、休闲娱乐、居住空间美学、安全感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对产业引入的吸引力。

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我省要不断优化区域功能,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功能协调、核心竞争力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郑州都市圈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集中布局高端产业、高能级平台、高效能财源,形成产业高地、科创高地、人才高地,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铝材、生物医药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县城是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衔接点,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人口集聚条件、功能定位,发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作用,在全省率先形成10个左右能够聚集50万人口的产业新城。

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破除各种隐性门槛,降低市场准入成本,加强公正监督,切实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权力,稳定市场预期,全面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作者系河南省项目推进中心研究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