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避免提前还房贷成为风潮 应做到利率“一视同仁”_房贷_杠杆_提前

每经评论员 薛晖

近期,提前还房贷难、排队还房贷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单。然而,舆论场的声量虽然很高,但几乎都是现象描述。如哪个银行要排队还贷,哪个银行预约不上,哪些人还贷无门等。至于具体的还贷人数和金额,却没有权威数据。因此,相关分析,更多只能局限于个体感性层面。

尽管如此,相关各方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应该足够重视。虽然提前还房贷并非新现象,每逢银行利息下行周期,总会有人选择提前还贷款。但这一次,仍有一些新现象值得关注。

就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提前还贷者至少包括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是炒房客。

炒房客赢利是靠房价上涨后再高抛套现。近些年,由于“房住不炒”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炒房客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众所周知,从2022年开始,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企都是停涨或下降,一二手房成交量也明显下行。因此,前几年入场的投资客有了选择离场的理由。

第二类人是贷款置换者。

本轮房贷利率下行较快,两年前房贷利率还在5%甚至6%以上,而现在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做到3.7%。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了贷款置换的生意。金融中介公司向贷款人推荐低息的消费贷或经营贷(最长不超过3年),部分人将新贷到的资金提前偿还部分房贷。通过贷款置换,可以降低大约2个百分点的利息。虽然以消费贷和经营贷置换房贷属于违规操作,但在利益驱动下,仍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第三类是有降低杠杆率需求的人。

之前,部分家庭负债规模较大,杠杆率较高。近两三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承压,影响了部分人对未来收入、工作稳定性的预期。这种情况下,尽量减少负债就理所当然了。

不难看出,以上三类人的提前还贷,折射出了比较复杂的社会图谱。第一类情况符合国家“房住不炒”的要求,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二类情况,则属于套利行为。监管方需要做的,一是补漏洞,二要因势利导。至于第三类情况,则需要区分情况,认真研判。

去杠杆本是对房地产企业的要求。由于房企负债率偏高,危及金融安全,监管层多管齐下力促房企去杠杆。而对于住户部门来说,则需要区分对待。如果家庭负债率确实比较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前还房贷,降一降家庭杠杆率,也未尝不可。

但从整体来说,中国家庭的存款水平还是偏高的。尤其是去年以来,住户部门存款快速增加。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17.84万亿元)的约34.75%。

近些年,政策面不断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要让消费发挥经济增长主拉动力的作用。如果提前还房贷成为风潮,使得本没有降低负债率需求的家庭也跟风加入,将本来计划用于其他消费的资金,用来提前偿还房贷,那无疑是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

因此,对于第三种情况,监管方面应该审慎研究。按笔者的意见,大可以让之前房贷利率较高者享受如今购房者同等待遇。如此,银行固然会损失一定的利润,但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防范风险于未然。同时,也能够让居民家庭有更多资金用于消费,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