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月”是什么意思
拨云见月【bō yún jiàn yuè】
释意:指拨开云朵才能看到月亮。用来比喻消除疑虑后,心里顿时明白。
拨云见月近义词:抽丝拨茧、恍然大悟、潘然醒悟。
拨云见月反义词:大惑不解、百思不解、疑惑重重。
拨云见月造句:
1、遇到问题不要被眼前的问题所困,而是要拨云见月直接看透问题的本质。
2、解决问题要拨云见月,不要被外表迷惑。
3、老师带领我们拨云见月,做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怎样理解
意思是: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段落原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释义: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扩展资料: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转某网友翻译版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我看到明月在天,便坐了一个通宵没有合眼。我听见风声大作,便睡了一整天没有醒来。屋子里充斥着煎药的香气,手笼带着暖意,烘焙茶叶之时,看淡淡烟雾升起。
天气刚刚放晴,白鹤在地上觅食,天色刚刚黄昏,家鸡在惬意栖息。我拄着拐杖立在小池边,看着淘洗中的造酒的米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