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男宠都有谁,武则天传位于谁?为什么武则天要传位给李显而不是李旦_武则天_皇帝_太子

武则天男宠都有谁,武则天传位于谁

武则天的面首,主要有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沈南等。
最后武则天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中宗李显。也可以说不是传位,因为当时张柬之也有兵谏的情况。

为什么武则天要传位给李显而不是李旦

李显远离京城,眼不见心不烦;李旦长期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母子之间自然会发生不少矛盾。李显是有罪之身,武则天赦免其罪,把他升为太子,会因此对武则天感恩戴德;李旦本来就是皇嗣,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不会像李显那样有感激之情。

李旦住在京城,成了武家子弟打压的主要对象,武家人多次陷害他。如果李旦继位势必会对武家进行大清算。最最重要的是,李旦作为长期居住京城的皇嗣,朝中有众多大臣支持他。立他为太子可能威胁到武则天的皇权;而李显多年流放在外地,在京城没有力量,容易掌握。

而且李显继位后,为了制衡李旦的势力,需要借助武家的力量。这样就起到保全武、李两家的作用。为了婆家和娘家,武则天可是用心良苦啊!

扩展资料

武则天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时,只剩下两个儿子了,一个是被她废了皇帝之位,降为庐陵王的李显,另一个是禅让皇位给她的李旦。

从能力上来说,李旦本身通读诗书,性格内敛,有点象高宗李治,并且做过六年的皇帝,又做了多年的皇嗣,对朝政的处理不说是驾轻就熟,也足足能够胜任。

而李显因为是第三子,从来没有想过要做皇帝,当王爷时,整天想着吃喝玩乐,对朝政不管不问。被封为太子后,虽然李治和武则天给他安排了许多能臣,但是也没把他贪玩的性格掰过来。

虽然李旦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但是对于武则天个人感情来说,立李旦为太子,她有很多顾忌。武则天曾秘密杀了皇嗣妃刘氏和侧妃窦氏。

皇嗣妃刘氏的儿子李成器是嫡长子,李旦当皇帝时,李成器曾封为太子,现在自己杀了他的母亲。如果立李旦为太子,以后他们父子继承皇位,恐怕自己死后都不得安宁,可能会落到无人祭祀的境地。从私情上讲,武则天不希望李旦当皇帝。

武则天为了称帝,大肆屠杀李氏族人,而替她铲除李氏族人的就是武承嗣,以及其他武家人和酷吏。李氏皇族的累累血案,李旦自己的仇与恨,使他是不会放过武家人。

一旦李旦坐上皇帝宝座,估计第一个就会拿武家人开刀,不说斩草除根,也不会留下几根苗,这是武则天不愿意看到的。

武则天当政的这些年,一直打压李唐势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官为了自身利益,谁敢往李旦身前凑,躲避还来不及呢,所以朝廷官员对皇嗣李旦是远远的避着,甚至为了自已的利益,在武则天面前还要贬损、挤压李旦。

如果李旦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想着这些年受的压迫,受的冷遇,当上皇帝之后,报复他们怎么办?

或者李旦到时也来一个株连,只要与武家有牵连的人一概都不能免,那么这些年武氏当道,又有几个人与武家没有关系,这样算起来,人人都忌讳着李旦。或者李旦要来个搂草打兔子,把曾经有负于自己的官员都来一个大清洗,那可真是人人自危了。

因此,无论是武则天自己,武家人,还是朝廷百官,都不希望李旦当皇帝,那么剩下的唯一人选便是庐陵王李显了。

武则天传位给李显,李旦后来怎么当了皇帝

李显死后李隆基等人发动政变拥立李旦为帝。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立李重茂为帝 ,史称少帝。

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奢侈无度。

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

扩展资料: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驾崩(传说是被韦皇后毒杀)。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

她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

韦党决意将二人置于死地。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氏一党,因惧祸将韦氏阴谋密报给李隆基。

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

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当时,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

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听从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 

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