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送别上司陈襄的《虞美人》,为何说写出了最晶莹澄澈的江水?_诗人_瀑布_心境

感谢悟空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晶莹澄澈的不是江水,乃是诗人的心境。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看景不如听景”,相信在这方面许多人是深有体会的。别的不说,就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当我们读到李白的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会不会生发出到庐山看看瀑布的冲动呢?然而,我们一旦去了,会有读李白诗的感觉吗?看着那小小的瀑布,哪里有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怎么也联想不到它会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下来的。甚至有些人会忍不住想开骂:“靠,李太白也太坑人了,就这如一泡大尿一样的瀑布,他怎么写的那么夸张?”

其实这样的骂虽然不无道理,但也是心境不同的产物。太白同志爱幻想,喜浪漫,他就爱如此夸张的表达,并非真心想忽悠你,但由于有些人的心只能盯着眼前的现实,看到啥就是啥,不像李白那样有乐观主意的奇特想象,就算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他也未必感觉的到,也就只能说:这瀑布真大!

诗人的诗心都是很特别的存在,如果没有同样的心境,哪怕你本身也是诗人,也未必体会到作者的诗心。甚至同一个诗人,不同的时间面对相同的景物,也不一定会有同样的心境。

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知道,其实,诗人笔下的许多景物,都有诗人自己感性的附加。

苏轼这阕虞美人也不例外: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这阕词作于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七月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述古之请,东坡即席写下了此词。

上阕写览景兴怀。钱塘环以湖山,左右映带,秀丽奇绝。加上闽商海贾,风帆浪舶,自古繁盛。下阕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髙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述古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这句“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就是题主提问的话题,的确这句诗读来很美,把江波在夜阑风静之时,明月映射之下的状态,形容为碧玉琉璃。其实想来也不会如李白般夸张,毕竟是夜色之下,水波不兴,把江面如此作比,也很是贴切。

但这种贴切同样离不开苏轼本人的心境附加。在这里,他借「碧琉璃」喩指明澈如镜的江水、温婉静谧的江月,同时也是为了表达他和陈襄这位上司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之中结下的纯洁深挚的友谊。假如换陈襄为王安石,他还会如此表达吗?未必!

因此我说,所有被诗人写活了的风景,都是诗人心境的呈现,都是诗人心性的表达!

图片源于免费图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