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古诗(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我最喜欢☞虞美人)_虞美人_西湖_江南

本文目录

  • 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我最喜欢☞虞美人
  • 虞美人八大古诗全部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诗带拼音版

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我最喜欢☞虞美人

我最喜欢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他晚年的时候总共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风光的赞叹留恋之情,这首忆江南是其中的一首。

江南的景色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曾如此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的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的胜过蓝䓍,怎么能不叫人怀念江南呢。

  • 钱塘湖春行

诗是艺术是哲学,白居易内心对江南的念念不忘,在他的诗中不知不觉地表露无遗,诗中描写的景色,让人憧憬。

其实,白居易留恋江南赞美江南,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还因为他曾近水楼台身临其境感受到江南的美。

诗人曾做过杭州苏州刺史,西湖的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白居易对江南的热爱,从诗中可以感觉的到,在他全部三千多首的诗作中,其中描写西湖山水的诗两百多首,是写西湖最多的诗人,可见白居易对西湖的青山绿水的挚爱。

  • 游西湖

任杭州刺史期间,他主待政务,兴修水利整治西湖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西湖周围农田灌溉问题,让百姓可以近湖而栖安居乐业,更使西湖三山环抱水的格局得以呈现。生态的健康以及西湖三山环抱水的格局,使西湖周围成了候鸟的家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一幅万物友善,万物生灵逐水䓍而居的自然和谐景象。

在他离开杭州时,城中百姓十里相送依依不舍。忆江南,忆的是江南的美景,也是在忆这份与百姓水乳相溶的情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诗出唐时,风雅千年

曾几何时,在梦里,手捧着书读着千古留传的诗句,梦回唐朝感受诗人的情怀。跟随着诗的情节跨跃时空,与李白碰杯,同王维登高,和陆游对弈;跟随白居易的脚步,夜闻虫鸣朝踩晨露,回到令他魂牵梦绕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虞美人八大古诗全部

1、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南唐·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3、北宋·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4、北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5、北宋·苏轼《虞美人·述怀》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6、北宋·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7、北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8、清·纳兰性德《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诗带拼音版

拼音;虞美人yú měi rén;— 李煜 (lǐ yù) ;春花秋月何时了?(chūn huā qiū yuè hé shí liǎo);往事知多少。(wǎng shì zhī duō shǎo);小楼昨夜又东风,(xiǎo lóu zuó yè yòu dōng fēng);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gù guó bú kān huí shǒu yuè míng zhōng);雕栏玉砌应犹在,(diāo lán yù qì yīng yóu zài);只是朱颜改。(zhī shì zhū yán gǎi);问君能有几多愁?(wèn jūn néng yǒu jǐ duō chóu);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qià sì yī jiāng chūn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