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本质是加强君主专权,削弱守旧贵族势力,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种变法,哪个君主不喜欢?
商鞅一共给秦孝公献了三策,即帝道、王道和霸道。头两次商鞅大谈帝道和王道,秦孝公听得快要睡着了,弄得推荐者景监都受到秦孝公责备。
当第三次见面,商鞅大谈霸道,秦孝公眼睛直发光,多次移动坐垫,靠近商鞅。君臣俩一连谈了三天三夜,丝毫不见疲倦。
双方交谈过后,秦孝公立刻以商鞅为左庶长,拉开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商鞅变法。在变法过程中,阻力重重,秦孝公坚定不移地做商鞅的后盾,强行推进变法。
果然,一个强大的大秦帝国,突然崛起于列国之间!
那么,商鞅变法到底变的是什么?为什么帝道、王道让秦孝公提不起精神,而霸道就能成功?
帝道和王道的没落帝道,是指三皇五帝上古时期的治国之道。严格意义上讲,那时候还没有“国”,只是部落联盟的生态模式。帝道治国,讲究无为而治,民如野鹿,上如标枝,原生态的治国方式。
王道,是指西周分封制下的,君主与贵族共治模式。天子分封,诸侯与天子共治天下,诸侯分封,诸侯与大夫共治邦国。
中国的诸子百家,孔子推崇的就是王道,儒家思想本质上就是恢复西周的治国理念;老子推崇的就是帝道,道家思想的本质,就是回归到三皇五帝时期的自治状态。
难怪儒家和道家治国不能成功,这两种理念,都是开了历史的倒车,而不是面向未来。帝道和王道,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发展出来的治国策略。
比如帝道,三皇五帝时期根本没有国家形态,黄帝、尧、舜、禹等,只是各大部落推选出来的联盟首领,行使的是部落让渡的部分权利,管理上是松散的,部落还保留了很大的自治权。
王道时期有了统一的国家机器,社会结构也由部落联盟,跨入城邦联盟。人口多、地盘大,是这个时期与上古时期的显著差别。王道既有帝道时期的联盟特性(只不过改成了分封分治的模式),也有帝道时期所没有的国家机器。
如果说,随着人口和经济水平的发展,由部落到城邦是必然,由帝道到王道也是趋势,那么王道为什么也不合时宜了呢?
霸道霸在哪里自周公设计分封制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形成一个“众星拱月”的模式。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完美,很牢固的结构,事实上,随着年代的推移,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法制,慢慢崩塌了,周天子对各诸侯国的授权治理,早已失效,天子号令如橡皮图章。
位于分封制结构最中心的部分失效了,外围的诸侯国结构还能稳固吗?不能,一样处于崩塌状态,只是表现出症状,要大大晚于中心部分。
按照分封制结构,各诸侯国的国君,也要分封自己的宗室子弟,即大夫,大夫的领地也叫“家”。西周晚年,诸侯国的君主视自己的“国”为私产,不再理会周天子的“天下”,于是“天下”的概念崩塌了。同样大夫视自己的“家”(封邑)为私产,不再理会国君的“国”,那么诸侯国难道不会崩塌?
这就是孔子痛心疾首,高呼“礼坏乐崩”的原因!只不过,老夫子方法比较粗暴,想把社会赶回到过去,而商鞅则看到未来,即法家的霸道!
霸道到底“霸”在哪里呢?一句话——彻底摧毁分封制下,君主与大夫的共治模式,实行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需要指出的是,商鞅所谓的“法”,其实跟我们今天的“法”完全不一样,它的宗旨就是为君主独裁统治服务,跟现代法律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驰。“法”是霸道的刀把,操控在君主手中。这样的变法,哪个君主不喜欢?秦孝公怎么能不两眼放光。
商鞅变法肥了谁商鞅变法无疑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他成功了。
变法首先让君主成为第一个拿到改革红利的人;
战国时期,由于分封制作祟,贵族阶层垄断了仕途,形成与君权分享治国权力的格局。君权分享的危害,最典型的就是晋国,结果导致三大家族分晋。同样的情况还有齐国的国、高,及鲁国的三桓。孔子说“君不君臣不臣”,就是指这个现状。
商鞅变法,剥夺了贵族的分治权力,国君成为独裁者,贵族成了打工仔,帝国的产权本上,国君是唯一的主人。
变法让平民百姓有机会改变命运
变法在废除了世卿世禄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军功爵制,这个制度的先进性,在于它不看门第出身,只看你砍了几颗敌人的人头。也就是说,帝国从此拆除了门禁,只要你手持“投名状”,就能进入帝国大堂,从此出人头地。
这就不是改革了,而是纯粹的革命,也是思想史上的一次地震。从此以后,大秦帝国的老百姓,不再按贵族、平民、百姓划分,而都是编户齐民,可以获得平等的机会,也完全可能一日间,从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从此,大秦帝国的臣民,眼不花了,腰也挺直了,砍起人来也有劲了,连走路都踩着鼓点。
变法让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商鞅变法让秦国重塑筋骨,它所焕发出的生命力,光耀天下。还有什么,比让所有人当主人所激发出来的动能还要大的呢?
大秦帝国就是人人自以为是主人,把一亩三地的小账扒得清清的,甚至连六国的人,也争着跑到秦国来当主人。
经历过从集体所有制,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人,都亲眼见识过那段时间,中国农民所迸发出来的惊人创造力。
此理相同。所以,秦国能兼并六国,其实是人家早就设计好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蓝本!
坚强的后盾
商鞅变法,皆大欢喜吗?要是这样,商鞅就应该被秦国人当神供起来,而不是被车裂。就在帝国大多数人,欢欣鼓舞地分享商鞅变法的红利时,有一个阶层,成了彻头彻尾的受害人,这个群体就是旧贵族阶层。
旧贵族阶层就是士族阶层,就是秦氏家族的后裔们。他们本来可以靠宗法制,当一条帝国的寄生虫,生下来,朝堂就有他们的座位等着他们,他们可以不劳而获,还可以与国君分享治权,并且将这种特权,代代相传。
现在这个特权被取消了,心情比被挖了祖坟还难受,反抗是必然的。
甘龙、杜挚、赢虔等就是代表人物,若无秦孝公这个坚强后盾,“挖祖坟”的商鞅,不被撕碎才怪。事实上,这股势力的强大,除了已经坐稳王位的秦孝公,能做商鞅的后盾,连惠文王嬴驷都做不到。这就是嬴驷即位后要车裂商鞅的原因,并非他反对变法,而是必须抛出商鞅,才能保住商鞅的变法成果。
幸运的是,秦国并不是旧贵族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因而反抗力量有限,倘若变法是在齐鲁这样的诸侯国,恐怕是寸步难行。
但即便如此,秦孝公能敏锐地认识到商鞅变法的历史价值,并且终其一生,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商鞅身后,为变法大业护驾保航,秦孝公不愧为千古名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