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讽刺了什么(《百年孤独》第一次读完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_马尔克斯_百年孤独_中国

《百年孤独》第一次读完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百年孤独读后会让人觉得世事的无常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坚强,什么样的人生都是一辈子,努力了奋斗了折腾了,人的欲望人的好奇人的封闭,每个人走的都是与别人不一样的路,这段路或长或短、或崎岖或平坦、或孤单或荣耀,但人会最终走向同一个归宿。

马尔克斯说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为何食言了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可以算作是一部文学巨作。但作者马尔克斯为何会说出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呢?

其实版权问题在文学或者音乐领域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热议的话题,因为之前尤其是在当时流行音乐比较受欢迎的时候,盗版现象一度非常猖獗。后来我们对于版权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大家也开始愿意为维护版权提供更多的支持。

对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来说,之前也因为版权问题,在国内有过一段不是很光彩的故事。马尔克斯来中国做访问,去了北京和上海。

但是在这次中国之行当中,马尔克斯发现了书店里随处可见很多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孤独》,还有《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是这些书籍并没有得到马尔克斯本人的授权。所以当时马尔克斯在接受媒体的采访的时候,他就说出了这句话,他说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理解的。因为对于一个创作者或者作家来说,他创作出来的不管是《百年孤独》也好,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也好,这些都是他的心血之作。

所以,马尔克斯在第一次访华结束后,放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这部经典的文学巨著,自1967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这本书集合了欲望,权势,孤独以及爱情,通过七代人的家族命运和马孔多小镇的百年兴衰,“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不仅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许多知名作家如莫言,陈忠实都有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百年孤独》在中国的版权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主持人梁文道曝料说,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经典”)总陈明俊就是因为想要出版《百年孤独》这本书才进入的出版界。

2002年在新经典成立不久,他们就开始向马尔克斯的代理人卡门发邮件,真诚地表达了想要引进《百年孤独》中文版权的意愿,但是并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新经典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直与卡门保持联系,并且真诚地表达想要合作的意愿。

直到2008年,陈明俊总给马尔克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大师!”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样,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高喊着“大师”向您致敬。我们相信,如果您听到了,您一定会像海明威一样挥一挥手,大声喊道:“你好,朋友!”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对海明威的崇拜之情让马尔克斯体会到了陈的感受。这次的合作出现了转机,在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在2010年,新经典得到了百年孤独的中文版出版权,这对于很多热爱《百年孤独》的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2011年,由新经典发行,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这部《百年孤独》的简体中文版出版。我当时读完的感受真的是非常的震撼,而且这本书的翻译也翻译得特别好。你能够非常清晰地理解,马尔克斯在这本书当中想要表达的深刻的内容。

在读完之后,我马上写了一篇书评,当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曾经想到过或者说期待过,他为什么没有被拍成电影或者是电视剧。后来在2019年的时候,Netflix竟然买下了《百年孤独》的影视版权,这个让我一度兴奋的不行。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就在朋友圈兴奋地发布了这个消息。

虽然马尔克斯最终“食言”了,把他的经典作品《百年孤独》版权正式授权给了中国的出版社。这代表着《百年孤独》可以在中国合法的出版,而这背后的价值则在于肯定了我们对版权的尊重,肯定了对文学作品的尊重,肯定了对出版社的坚持。

你看过《百年孤独》么?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

《百年孤独》到底有多少人能读懂,对此你怎么看

《百年孤独》这本书,我是从各大网络平台力荐所了解到的。它是一部值得重复阅读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为什么很少人能读的懂?因为作品里每个人物的名字,人物的关系,其次就是每个人物故事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要读懂其内涵,如果没有经历一定的岁月沉淀,你很难去理解每个人物所蕴含的那种孤独感。

因为每天支配私人时间比较少,我只读了一遍。但我有一个阅读习惯,即便是读不下去的书,我都会死磕到底,无论收获多少,我都会这么做。故事内容不过多介绍,只说说某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带给我的感悟吧。

马孔多,一个第二代传奇人物上校,厌倦了战争,放弃了权利,还不被人理解,唯有自杀才把别人的误解消除,却自杀未遂,最后活着连唯一的精神寄托炼金术都失去了价值。这让我想起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因,因找不到心灵默契的知音,而远离浮世。

地铁里每个人捧着手机,那熟练的手指不停的按,重复,没有目的,连自己都不知道在找什么,等什么。这种内心的孤独似书中吃土的女人,压抑使她吃土,害怕使她吃土,我不知道作者表达的意思,或许因为小说类型就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但我隐约能感觉到她在平衡自己,就像你害怕黑暗时你会大声喊叫。

我看过一则报道,一位德国妇女无币生活了十四年,用劳动换取饭钱,生活所需,不接受任何货币,你能理解她为什么这样活着吗?小说中的美人蕾梅黛丝被人嘲笑为怪胎,因为她从不穿衣服,她属于最纯粹的孤独者,近乎于神,在她内心没有世俗,在嘲笑声中翩翩起舞,抓住一件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孤独的开始,很小的时候就受父母的爱,按照父母的方式成长。我们用哭、闹等方式来抗拒一切,长大后面对各种复杂的人心,不得不使自己带着多重面具来面对这个世界。

当然,这本书每个人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且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觉悟,如果你现在看不懂不要紧,慢慢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