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研究会谁组织(阿拉卡塔卡的历史)_马尔克斯_百年孤独_拉丁美洲
本文目录
- 阿拉卡塔卡的历史
- 马尔克斯传的介绍
- 魔幻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 我眼中的马尔克斯
- 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什么要写《百年孤独》
- 如何更好地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阿拉卡塔卡的历史
马尔克斯本人在很多场合也曾提到,自己第一次听到马孔多这个名字是在年少时与爷爷一起旅行当中,而一些研究马尔克斯作品的学者认为,马孔多可能是当地一个种植香蕉的庄园的名字,或者是一种产自非洲的树木的名字。
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年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评语中曾说,作者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了出来”。
在《百年孤独》里,作者根据拉丁美洲的历史事实,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神话一般奇妙的世界。从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发展直到毁灭的百年历程中,活灵活现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兴衰,马孔多镇很像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
马尔克斯传的介绍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魔幻般的人物,一位令人着迷的作家,是他激起了人们的无限崇拜。 作者达索以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和从加博作品中学来的艺术手法完成了这部研究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创作的长篇巨著,通过这本书我们已经开始偿还这位伟大作家的精神债务。
魔幻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最早明确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概念的作家是委内瑞拉的乌斯拉尔·彼特里,他在短篇小说《雨》(1948)发表后明确指出,作品中老农在玉米地看到的裸体小孩就是雨的化身;在老农心目中这是百分之百的“真实”,是隐藏在日常现象后面更加真实的“现实”。他说,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概念加以界定,就先借用德国文艺评论家佛朗茨·罗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提法吧。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出现在拉丁美洲,是拉美作家长期探索本民族文学特色的结果。他们一方面在古老的印第安文化遗产中寻根,一方面借鉴欧美现代派作家的一些创作手法,探索表现拉美现实生活新的手段。欧洲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无疑给了他们以灵感,但他们发现,美洲作家不必像欧洲超现实主义作家那样,要刻意在小说中去营造神秘和梦幻般的气氛,因为拉丁美洲的日常现实和自然环境本身,就充满了神奇和魔幻般的因素,作家只需把它们如实地反映出来就行了。
1949年,古巴著名作家卡彭铁尔在长篇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的序言里,指出了“神奇的现实”的重要性,认为拉丁美洲日常现实本身所具有的“神奇性”,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危地马拉著名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更把印第安人中大量存在的传说、神话故事、民族观念和习俗等,当作社会现实的重要部分加以描写,该作品问世后引起强烈反响。1955年墨西哥著名作家胡安·鲁尔福发表了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他借助墨西哥农民的传统观念,在作品里打破了人和鬼魂之间、阳间和阴间的界限。这种生死无界的写法,使得人物可以自由往来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维空间里,把人们的信仰、观念和神话传说当作不可或缺的“深层真实”加以描写。1967年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出版,作品中除采用大量历史事件的资料之外,还虚构了小镇马孔多及布恩迪亚家族,并运用丰富的神话和民间传说,着力描述离奇怪诞、充满象征意味的人物情节和自然现象。作者强调这些“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到了1982年,智利女作家伊萨贝尔·阿连德出版长篇小说《幽灵之家》,这是一部家族史,讲述了三个家族四代人的兴衰荣辱和恩怨纠葛,作家非常重视人物观念中的魔幻因素,认为魔幻因素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心灵的变化和奥秘。西语文学评论界认为,这是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力作,称作者是“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这一批拉美作家,把观念、想像、神话、传说当中种种魔幻因素,很巧妙地嫁接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形成了一个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流派,开启了拉美文坛的一次重大变革,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我国广泛翻译和介绍拉丁美洲文学,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流派。1979年,沈国正在当年成立的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上,做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生平与创作情况的报告,随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戴际安等人,织织出版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1982年8月在西拉美文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赵德明的《拉美新小说初探》,孙家堃的《〈百年孤独〉艺术手法的分析》,以及丁文林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三篇论文,分别从文艺思潮、艺术手法和拉美新小说的总体情况,对魔幻现实主义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对于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1983年由沈国正、黄锦炎、陈泉翻译出版的《百年孤独》更在读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读者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热情,又进一步激发了西语翻译家们更多地译介魔幻现实主义的积极性。1984年在西安召开了加西亚·马尔克斯暨魔幻现实主义研讨会,从1984年到1994年,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如盛力夫妇翻译的《这个世界的王国》,黄志良翻译的《总统先生》,刘习良翻译的《玉米人》和《幽灵之家》,吴名棋翻译的《百年孤独》全译本,屠孟超翻译的《佩德罗·帕拉莫》等,都有了中译本。
在出版译作的同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也十分活跃。1982年8月朱景冬主编和翻译的《拉丁美洲名作家短篇小说选》中,就专门开辟了“魔幻现实主义”部分,强调该流派的特点是“揭示存在于现实中的神秘。这神秘不是来自所表现的世界,而是隐藏和活动在其中”;1995年他又发表了专著《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巨匠》。已故段若川教授,以及陈光孚、林一安、陈众议等学者,或者开设魔幻现实主义专题课,或者撰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论及艺术特色,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社科院外文所及相关高校,还多次组织魔幻现实主义学术讨论会。所有这些,对帮助中国作家及读者认识魔幻现实主义,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包括魔幻现实主义在内的当代拉美文学在我国的传播,不仅使人们见识了一种新的文学理念和带有神秘感的作品,而且他们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也引起了许多中国作家的关注和研究。莫言、阎连科、格非、邱华栋、范稳等人,都认为对于拉美文学应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北京作家李陀曾呼吁“要重视拉美文学的发展模式”。他说:“把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介绍到中国来,恐怕是(译界)近几年中最大的一件事了。”“拉美文学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文学发生重大的影响。”“我们有理由寄希望于那些研究、译介拉美文学的专家们,因为在过去不多的日子里,他们已经取得了那样大的成绩——为了这,中国文学史应该记下他们的劳作。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正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年代里,他们曾经怎样以自己的辛勤和诚实推动了文学的进步。”
我眼中的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成为作家之前他是哥伦比亚的一位记者,或许这个身份然我们都吃惊,提起马尔克斯必不可少的就是他的《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也是凭借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主要还是他的写作风格,魔幻现实主义,和莫言有些许的相像,《百年孤独》的背后也有真实的事件,就是哥伦比亚的一个省份,叫乔科省,要被取消掉,以及当地人们的一些抗争,居住在这个省的大多是一些贫穷的人。所以,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你们说我写的是魔幻,但是在南美这就是现实。还有人说马尔克斯是深受卡夫卡的影响,甚至于发扬光大,但是还是有不同的,卡夫卡的写作是一种无因果。马尔克斯一直在做一件事,他一直再写战争,无论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还是《迷宫中的将军》,他一直坚持这件事,这也许就是他的初心吧,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他原本是一个内向的人,他是那种每天在实验室里研究金石铁块的人,但是由于战争,他被迫成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经历过多少次逃亡,躲过多少次暗杀,最后他也是害怕的,最后他还是成为了那个在实验室里连小金鱼的人,是战争让他迫不得已。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次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乘热气球,当气球飞到高空时,费尔明娜看到横尸遍野,她很疑惑就问乌尔比诺医生说,瘟疫不是稳住了吗,怎么还有那么多伤亡啊。乌尔比诺医生说,你看他们的头上都一个洞。乃至于《迷宫中的将军》,玻利瓦尔将军,推翻统治者,但是上位的依然是一个腐朽的统治者,这或许不是一个糟糕走向一种美好,恰恰相反,这只不过是一个个朝代的更迭变化,仅此而已,罢了。
所以什么才是他们所追求的呢?这个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一蹶而就的事情,更不是混水摸鱼,或许对于赞同的执着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具体的法律或者道德来要求我们必须坚守一个你所谓的一直要恪守的准则来规范你去独善其身,亦或洁身自好。
有的是人来标榜自己的艺术人生,平平淡淡才会出真知吧,就像谢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他不像朋友所说的江郎才尽,他是大智若愚。他一直恪守着他的那可真心。
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什么要写《百年孤独》
因为在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都显露出来,作者通过创作《百年孤独》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近乎绝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扩展资料
《百年孤独》简介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它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闻名于世,智利诗人聂鲁达曾称赞他是“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马尔克斯也因此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
因此遭到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何塞杀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如何更好地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讲述了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小镇的百年兴衰,再加上一张 A4 纸也画不完的人物关系图,在我们想象中,它绝对有两本新华字典那么厚。然而,事实上整本书翻译成中文也就 350 多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平均每天看 5 页,2 个半月就能搞定。放下对人物名字的执念,《百年孤独》好像并没有传说中的辣么可怕。
马尔克斯,不是由他父母抚育长大,而是在女人堆里长大的,外祖母和姨妈们轮流照顾他。这么多女人中,那个讲各种传说和鬼故事的外祖母对他影响最大。据说,小马尔克斯还亲眼看到外祖母和鬼魂说话。在外祖母的滋润下,马尔克斯创造的女性大多都拥有神奇的力量,比如和死去的人谈天说地,和隐形医生对话。
外祖母是马尔克斯灵感的来源,而他的妻子梅塞德斯是《百年孤独》背后的“作者”,甚至可以说,没有梅赛德斯,就没有《百年孤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