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伏二伏三伏顺口溜(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应该吃点什么)_伏天_入伏_夏至

本文目录

  • 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应该吃点什么
  •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 有句谚语“头伏吃鸡二伏鸭”,那么三伏吃什么好呢
  •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煎鸡蛋伏天的顺口溜和习俗,你都知道哪些
  • 三伏天种萝卜是一伏种还是三伏种合适

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应该吃点什么

今年是阳历7月11日入头伏(10天),7月21日入中伏(20天),8月10入末伏(10天),三个伏共40天。

至于三个伏该吃啥?咱中国人较讲究,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暑热当头,人们一般食欲不振,再说各地食俗也很多,其中颇有讲究,为何头伏吃饺子,因为这是习俗,特别是北方人,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而南方人爱吃馄饨,这也是变相的饺子,因为都是有馅有料又有汤,吃了使人浑身流汗,排出身体内的毒素。二伏面(面条),三伏烙饼摊鸡蛋,和前所述道理都一样,既是习俗,又有营养,还有出汗排毒的科学道理。不过大家也不要忘记,吃些解暑去火,去毒素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苦瓜等,还可喝点饮料啤酒之类的降暑仙品。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但是按照老一辈的说法,真正的高温天气还没有来临。“热在三伏”,三伏天才是最热的时候。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即我们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热六邪之中“暑邪”。同时,“伏”有趴着的意思,就是说三伏天已经热到趴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了,由此可见三伏天的温度有多高。那么,2019年的三伏天什么时候来临?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对于三伏天,农村有什么风俗呢?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如何确定时间?

三伏天的说法,自古就有了,计算方法自然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进行计算。根据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可以明确三伏的时间是按照夏至的时间推算而来的。不像现在的日历,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庚是10天干中的第七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结合12地支就确定了每天的纪年。天干10天为一个轮回,地支12天一个轮回。所以,根据“夏至三庚”的说法,就是明确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别入伏的时间。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己丑日,6月22日即为第一个庚日,庚寅日,之后分别是7月2日庚子日、7月12日庚戌日。

那么,入伏的时间就是2019年7月12日,夏至三庚,庚戌日。

同时,根据入伏的时间继续推算,夏至三庚入伏,四庚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这里面,除了中伏(二伏)可能有10天或者20天,其他初伏(一伏)、末伏(三伏)均为10天。区分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就看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还是之后,如果在之前,那么中伏有20天;否则也同样是10天。而今年夏至五庚为8月1日庚午日,立秋在8月8日,五庚在立秋之前,所以中伏有20天。所以,根据推算,三伏的时间分别为: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有了这个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推算以后任何年份的入伏和三伏的时间,比如2020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6日,初伏为7.16-7.25;中伏为7.26-8.14;末伏为8.15-8.24,中伏同样也是20天。三伏天的时间确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可以知道今年的三伏天的时间间隔,还能明确指导农业生产,所以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掌握了这一套计算方法,下次自己就可以推算了。

三伏天有什么风俗呢?

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三伏天的计算方法,也明确了今年的入伏从7月12日开始,持续40天。同时,三伏天作为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对于农村农业生产还是非常重要的。农村有很多关于三伏天的风俗,比如在饮食上,北方地区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吃饺子既有“福气满满”的意思,又有夏季开胃的作用;其他地方,根据当地风俗不同,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上海有“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有“头伏火腿二伏鸡”、徐州“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等等。虽然,各地的风俗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表达同样的意思,就是在三伏天的时候要适当进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在饮食上,各地有所不同。但是在行为上,各地的风俗大致相同,就是三伏天要安神静气,避免过于焦躁。因为气温较高,身体内部虚火旺盛,容易躁动,加上饮食上丧失胃口,很容易造成内空外躁的情况。所以,在三伏天要重在养。养不是说一动不动,而是养气的意思,心态平和。

综上所述,今年的三伏天马上就要来临了,夏季的高温天气也即将袭来,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补。同时,夏季高温,要懂得规避躁动情绪,调气养神。虽然三伏天气温高,我们还要防止过渡“求寒”,避免吃的太过生冷、吹的太低空调、洗冷水澡,要尽量将身体热量散失,防止出现热感冒。

有句谚语“头伏吃鸡二伏鸭”,那么三伏吃什么好呢

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一大半。进入七月份以后,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炎热了。这几天虽然受到今年第一个登陆的台风“木恩”的影响,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降雨比较明显,但是气温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进入到七月份中旬以后,主要是闷热的天气为主,气温也普遍是在30℃以上。到了这个时候,天气也该炎热了,因为三伏天到了。

俗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而7月12日就是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这天开始炎热的三伏天也就来临了,这也意味着国内大部分地区要开启一年一度的“烧烤”模式了。进入伏天以后,因为气温高、闷热的原因,很多人这个期间也常没有食欲。那在入伏第一天吃什么好呢?俗语“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有道理吗?伏天饮食有讲究,南北方差异大。

在入伏以后,我们当地这边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鸡肉。在民间就有着“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的说法,其意思也比较通俗易懂,说的是在入伏以后第一天要吃一只“小公鸡”来进补,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少生病,会有健康的好身体。

在平时的时候,吃鸡一般都是以小母鸡为主。不过在入伏第一天吃鸡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当地主要是吃小公鸡,重量在3斤半左右的最佳。在挑选小公鸡的时候,要选择鸡冠颜色比较深的,而且最好是当天现买现杀的,也就是活鸡最好。另外在烹饪的时候也有讲究,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炖着吃,但是不管怎么吃,有一种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生姜。因为老话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性温,在炖鸡汤的时候加入一些生姜,这样人吃了以后不仅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的内外温差,使得人体更适应外界环境,同时还有祛湿强身的作用。

在有些地方还有农谚“伏天六件事,头桩就是吃叫鸡”,说的是在入伏以后有六件事(吃鸡,吃姜、晒干姜、喝路边荆煮水、喝凉茶和贴三伏贴)很重要,其中第一件事就是吃小公鸡。其实不只是在湖南地区有入伏吃鸡的习俗,与湖南相邻的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在南昌地区就有着“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而在杭州地区有着“入暑三伏,一伏一对童子鸡”的民谚。

当然了除了吃鸡以外,有些地方还有吃鸭子的说法。这是因为在三伏天的时候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人的体能消耗也比较大,这个时候也容易没有食欲。而鸡全身都是宝,古人认为鸡肉有益五脏、补肾损、强筋骨、活血脉等方面的作用。在入伏的时候吃鸡,不仅能提升人的食欲,而且人及时进补对身体健康确实有益处。老辈人的说法是在伏天吃鸡还要趁热吃,越是吃得大汗淋漓,就越能发散体内的寒气,而排汗的同时也是在排毒,这样还能防止秋发寒病。

相比于南方的“重口味”,在北方地区入伏期间的饮食就要清淡很多了。在北方地区普遍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意思是在入伏第一天要吃饺子,而在二伏的时候要吃面条。这是因为伏天人没有食欲,而在这个期间做饺子吃,不仅开胃解馋,而且还可以缓解暑天胃口不好的情况。

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伏天的时候及时进补,既能解决食欲不振的问题,同时还能补充营养,达到发汗、驱病的效果。这是古人长期实践的结果,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是有道理的。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煎鸡蛋伏天的顺口溜和习俗,你都知道哪些

一、伏天的谚语:

丨、伏里有九,九里有伏。暖在三伏,冷在三九。

2,伏雷雨,三后晌。

3、处暑伏不来。

4、秋后一伏捂死牛。

5、早晨立秋秋,后晌凉飕飕。

6、头伏耕地一碗油,二伏耕地半碗油,三伏耕地没来由。

7、伏里有雨多稼麦。

8、头伏荞麦末伏菜,中伏萝卜用手拽。

9、伏里雨三场,秋地不用看,锄了打八斗,不锄打一石。

10、大暑前后,衣服湿透。大暑不热,五谷不鼓。

11、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12、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13、夏至无雨三伏热,夏至无云三伏烧,夏至鸣雷旱三伏。

14、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15、人在屋里热的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16、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17、五天无雨一小旱,十天无雨一大旱,一月无雨地冒烟。

18、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19、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二伏天的习俗:

1、伏天吃羊肉,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体内的毒和湿驱除出来。但应同时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

2、谚语有,伏天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吃鸡,能适当补充营养,起到发散体内寒凉,防止秋天发生寒病。

3、伏天吃三瓜,除了冬瓜、苦瓜、丝瓜,我认为还需加上西瓜。西瓜降暑降热,生津味甜。是夏日必备之瓜。

4、头伏饺子,饺子也叫福贴,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饺子是我国传统美食,人们伏天不思饮食,而饺子又营养又美味,是开胃食物的首选。

5、二伏面,夏天刚收的新麦子面,有麦子的纯香味,做成的面条,加上炒菜,很好吃,也是我们北方人们每天必吃的食品。至少,我们灵石人每天中午都吃面。大热天不吃面,好像少了什么似的。也可以做成凉面,加上各种调料和黄瓜丝蒜泥,又杀菌又美味。

6、三伏吃饼,末伏气候凉快了一些,家庭主妇又可以站在灶台前烙饼了,熬上一锅绿豆汤,摊上几个鸡蛋,拌上几个小菜,全家人食之,清爽味美,其乐融融。

7、据说三伏天,还有己婚妇女回娘家避暑的习俗。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夫妻房事,好使肾经内藏。

8、另外,从古至今,流行在三伏三九天贴三伏贴三九贴。伏天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我己经伏天贴药三年了,确实有一定疗效。

9、伏天应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睡眠充足。如外出,须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高热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农村的谚语文化,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直以来对于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前农民们就是根据这些农谚从事耕种和劳作的。

伏天的习俗,也是从古至今流传广泛深远,对人们安全渡过苦夏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联友们,大家还知道有哪些伏天的谚语和习俗呢?提供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伏天种萝卜是一伏种还是三伏种合适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菜上市药铺里取招牌,意思是说萝卜上市了萝卜菜,萝卜能医疗人类多种疾病,常吃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萝卜栽种期间三伏天为最好,尤其是幕阜山高寒地带天气凉爽后种出的萝卜又大又甜,又嫩水份多特好吃,地方群众称为小人参,萝卜吃法多样晒干后的萝卜片,丁,絲炒腊肉更上一层楼是百姓餐桌上的佳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