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看待言情小说在中国文化中的教育意义的?杜十娘带着百宝箱找李甲,那个李甲为什么负了她的试探爱情_杜十娘_教育_百宝箱

你是怎样看待言情小说在中国文化中的教育意义的

言情非乱情

传说不自说

伊人勿烦人

倾心别花心

言情小说,越清晰了它的疆域和味道,越容易被误解为软绵绵的毒药。似乎说那种小说不过是女人的七七八八,小五小六的玩意儿,跟老爷们儿没关注。于是在男性话语权占上风的区域,言情小说言情剧是被拿来当笑谈的,这大大伤害了它的情感教育功能。甚至许多自称为硬朗汉子的人,把红楼梦也当做言情甜水笑嘻嘻泼掉了,他们更极端地,居然把除了武侠之外的差不多所有小说都当成软水泼了出去。在男人堆以及男生宿舍,谁捧本小说看,会被笑话比较娘,武侠小说除外,专业书,军事,财经,传记书籍不是娘的范畴。如果哪位男生敢公开看言情小说,则很可能会被群起嘲笑和边缘化。

言情小说的母情教育意义,一直被男性话题排除在外。母情教育其实就是柔美细腻委婉自怜和含蓄温存的人格教育。与父情教育的直接干脆,不行就比赛较量,崇尚力气技能人格完全不同。

男女有别,言情小说的教育功能似乎更倾向女性,这是无争议的,但是男人也需要委婉含蓄细腻的人格教育,这也是无争议的。硬汉侠客与粗鲁糙汉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总是谦虚含蓄很绅士,而后者则根本不具备这些,更贴近流氓化。

这时候,我开始怀念金庸大师了,他将侠客和言情糅为一体。让男人在打杀中也言情一把,不知不觉接受了些母情教育。于是在街上走,才不会动不动就操家伙打起来,有话好好说,陌生人也有三分感情。这跟言情教育的功劳分不开,但是言情不可乱情,不能总是哀哀怨怨,软软绵绵,这就不好了。还是金庸的武中言情比例合理,硬朗和柔美结合,郭大侠与俏黄蓉拍档,言情却不矫情,这就很好吗。

言情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意义,容易被理解为爱情教育,这就把它看小了,母情教育似乎疆域更大一些,它的作用也更深远。

杜十娘带着百宝箱找李甲,那个李甲为什么负了她的试探爱情

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强不屈,为了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她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

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文章原文,扫荡残胡立帝畿,龙翔凤舞势崔嵬。左环沧海天一带,右拥太行山万围。戈戟九边雄绝塞,衣冠万国仰垂衣。太平人乐华胥世,永永金瓯共日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在许多文学史上定义为,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小说,杜十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

很多人对杜十娘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和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行深刻的揣测和琢磨。但迄今为止,没有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如果杜十娘一开始就亮出家底,是不是悲剧就能避免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李甲就是个废物玩意,百无一用是书生,没主意,没定力,更没能力,不知道杜十娘为啥会对这样一个人死心塌地。所以,就是杜十娘一开始把自己所有家当都告诉李甲,也难逃自己的悲催命运。先是老鸨儿看见李甲是个穷逼,要赶他出去,幸亏十娘劝住。后来,十娘主动要求嫁给李甲,与李甲“议及终身之事”,李甲却说他囊空如洗,没有办法。十娘叫他去借,李甲一连几日没有借到钱,不敢回来,结果还是十娘叫他回来,并且是自己拿出一半的钱赎出身来的。后来,十娘问李甲到何处安身,李甲说:“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最后,还是十娘想法先到苏杭暂住,然后与李甲一起回家。一路费用都是十娘所出,连李甲自己也说:“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矣!”这些出自于一个男人之口,真是有点难堪。所以,后面的故事有了转折,盐商之子孙富惊十娘之美,欲骗归己有,于是,乘李甲思想动摇之际花言巧语:“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嫌,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又以一千两银子向他诱惑。李甲为了钱,心动了,回船故装不快而睡。这时,小说描写道:

十娘抱持公子于怀间,软言抚慰道:“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千辛万苦,历尽艰难,得有今日。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今将渡江,方图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夫妇之间,生死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十娘此情此意,令人肃然起敬!等到李甲将实情告诉了她,她知道自己看错了人,马上“放开两手,冷笑一声”。第二天,她把宝箱打了开来抛入江中,痛骂李甲说:“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自己也投水而死。

真是可惜了这样一位绝世美女啊。摊上李甲这么一块不成器的废物,只能认命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