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风俗习惯(当代满族和汉族的民族习俗习惯等是否越来越趋近)_满族_汉族_习俗

本文目录

  • 当代满族和汉族的民族习俗习惯等是否越来越趋近
  • 过去东北的满族在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 吉林满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 汉族男人娶满族女人,按照满族习俗,汉族男人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步骤
  • 满族人在春节过大年时,有什么风俗,民情,说道

当代满族和汉族的民族习俗习惯等是否越来越趋近

满族只是语言融合相对彻底,除了北京的满族文化人和东北偏僻满族自治地区存在极少数还会说满语的人,基本上从语言学意义上而言满族跟汉族没什么区别。但是,族群意识上满族还是存在比较强烈的自我认知,尤其涉及清朝定位问题,满族基本等同于清粉,这跟一般汉族是有较大差异的。

融合的标志最明显的是通婚率,六普的数据显示各少数民族中和汉族通婚率前几名的如下:赫哲族与汉族通婚率77.60%;俄罗斯族与汉族通婚率74.04%;高山族与汉族通婚率71.78%;鄂伦春族与汉族通婚率65.62%;锡伯族与汉族通婚率58.11%;畲族与汉族通婚率49.9%;满族与汉族通婚率41.94%……

满族仅在第七位,从融合程度算肯定不是最高的,通婚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有族群意识,像俄罗斯族本身是外来的,基本上和汉族没有太多历史纠葛,在地化比较彻底,而且城市化率高,属于真正融合程度高的,像赫哲族、鄂伦春族通婚率很高,但本身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形态比较孤立,跟汉族通婚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语言改变,习俗保持完整,还是存在民族文化特色的。

过去东北的满族在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谢谢悟空邀请:

记不清什么时候没收到问答了,突然收到此提问很疑惑,不是应景题材。因本人是汉族,生活在南方地区,对东北以前的元宵节习俗不是很了解。

在电视上看过,查看资料后,简单了解一二,大致上相同,多了几种地方民族特色。〈1〉猜灯谜〈2〉吃汤圆〈3〉放花灯〈4〉元夕占卜〈5〉打画墨儿〈6〉摆秧歌阵。

重点说下“元夕占卜“和“打画墨儿“二种。

(元夕占卜)是用十二粒黄豆泡水或蒸面灯,观看水份干湿多少情况来预测,一年之中哪几个月寒暖旱劳。

(打画墨儿)以前是一种违犯了家规做错事的惩罚,用锅底灰或黑墨涂脸示众表示无脸见人。到现在正月15、16两天互相涂抹脸上,转换成为平安、吉祥象征。

吉林满族人民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有非常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气息,下面根据我查阅的相关资料和与满族朋友相处的经历,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广义上说,满族人过年风俗习惯与汉族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就有许多不同之处了。我梳理了一下,大约有以下几种过年习俗:

  1、过小年。满族人和汉族人一样,小年是必须要过的,所谓冬大如年就是这个意思。这一天,满族人要做粘豆包、豆面卷子等粘食,而汉族人过小年不同,喜欢亲人团聚,燃放鞭炮,摆放酒席,吃团圆饭。

 2、除夕守岁贴春联。除夕做萨其玛是满族人传统习俗,还有张贴对联、窗花,挂笺(过去满族人按八旗所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男女之间还有互赠绣有“岁岁平安”荷包的习俗。

  3、祭祖。满族人除夕下午要摆供、祭祖。不常打开的祖宗龛,年三十中午就必须要打开。把擦得铮亮的锡供器摆上五件,主食摆上两摞馒头,一摞五个;猪头摆在正中间,猪鼻孔插上大葱,还有干米饭五碗。供菜也有讲究,第一碗是煮熟的“猪肉方子”;第二碗是过油鲤鱼;第三碗是炸粉花;第四碗是素菜大葱;第五碗是豆腐方块。这些习俗在年轻的满族人中已发生了不少变化,有的习惯已经逐渐淡化。

4、同食祭品。 满族人祭祖用的祭品,祭祀之后一般就由家人分吃。供方子肉为四时吉庆;供鱼为吉庆有余;供粉花是保佑后辈发家;供大葱要剪去葱根,扎成一把,标志着本家后辈聪明伶俐,光宗耀祖。

5、子夜吃饺子。除夕子夜时分,满族人会团团围坐,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同时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馅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然后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家家院内竖等灯笼竿,高挑红灯(这在现在汉族人和鲜族人中仍然有相同的习惯,如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等地,仍然有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挂红灯笼的习惯)。

6、拜年。大年初一,一般就要早起,穿戴一新,互相拜年,恭贺新春。但是过去(现在有些地方还存在)满族妇女必须要要等到初六才能出门拜年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满族人拜年的习惯已经和汉族人拜年习惯没有多大差别了。

7、剃头。过去满族人正月是不剃头,一般要等到二月二这天,才肯剃头(汉族人也有相类似的习俗,老辈人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当然是迷信的说道,没有科学依据)。满族人还有“领龙”的习俗,用草木灰从水缸一直撒到井旁,撒出的灰要弯曲如龙,然后在院中举行祭祀,以祈求一年能够风调雨顺。

8、杀猪与“龙抬头”。满族人一般腊月杀猪,三十祭祖用猪头,过了初六,将猪头放到“哈什里”(仓房),这个猪头一直要放到二月二才拿出来煮熟了吃,满族人叫“龙抬头”。

9、满族秧歌。满族人素来就有“扭秧歌”的习惯,他们叫做“鞑子秧歌”。满族秧歌除以走阵式来表现生产、生活和打仗外,还通过人物的扮相、服饰、道具、舞姿动律来反映。

妇女、儿童在正月还会在火炕上玩“绷绳”、“抓嘎啦哈”,还有踢毽子、打冰嘎、藏猫猫、放鞭炮等游戏。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春节许多传统风俗习惯一直被传承下来,成为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汉族男人娶满族女人,按照满族习俗,汉族男人有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步骤

在时下当今,一般情况下,汉族男人娶满族女子为妻,百无禁忌!

满族,历史上,生活在东北、外东北,在明朝末年,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帝国后,大量的随之入关,散居全国各地,杂处生活在汉人中间,几百年历史进程中,已经基本汉化。

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满语、满文,已经基本消亡,据说,现在能掌握使用满族语言、文字的满族人,全国仅十余人而已。

满族女子身著“旗袍”,很有民族特色,也早已经为广大汉人女子普遍穿著使用,成为“国服”之一了。

满族,原信奉“萨满教”,没有什么严格的教规教仪,巫师、巫婆为宗教人士,俗称“跳大神”者,意既能与神仙鬼怪沟通的人士,现除在满族聚居的、不太开化的偏远乡村地区,已经很少见到了。

满族,生活习俗,原来最有的特点的,不杀狗,不食狗肉,不使用狗皮制品,据说与狗曾救主---满族汗王,既后来的清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有关。

满族,其他生活习俗,住房烟囱在山墙外另外砌出,室内匚形火炕;儿童、尤以女童,喜欢抓“嗄拉哈”游戏。

(“嗄拉哈”,羊后腿膝盖骨头,猪腿的亦可;可染成不同色彩,四个为一组,手中持一个,抓取其余,抛向空中,伸手接住,以手背接住为高,多者为胜等不同游戏规则,可加小布口袋增加乐趣)

清初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赫图阿拉城,次都辽宁省辽阳市,三都辽宁省沈阳市,图为沈阳清故宫大政殿,清帝办公室,具马背民族蒙古包特色。

满族,以上的种种生活习俗,除在偏远乡村地区,尚偶有残留。

另外,可以在沈阳故宫满族习俗展馆见到满族历史、生活习俗,节假日满族风情表演。

城市中生活的满族人,除户口本、身份证民族项填写“满族”以外,已经根本上与汉人无异。

所以,汉族人娶满族女子为妻,没有什么禁忌可言。

仅供参考。

满族人在春节过大年时,有什么风俗,民情,说道

满族人过春节和汉族基本相同。过去满族人过春节,糕点一一萨其玛,张对联,窗花,挂笺,分旗居分,红,黄,蓝,白色。除夕接神,接神后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掛门神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