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唐诗金缕衣中劝君惜取少年时和劝君须惜少年时哪句正确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古往今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唐诗金缕衣中劝君惜取少年时和劝君须惜少年时哪句正确
正确的应该是第二句:劝君惜取少年时。
请看原诗: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用金线制作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注意:不是“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达官贵人装裹尸体的衣服)。
诗文意译:
劝君不要贪念荣华富贵,劝君要珍惜少年时光。像那满枝头的鲜花,要及时采摘。不要等到春残花落,再想摘的时候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诗作者是杜秋娘吗?
杜秋娘,本名杜秋。晚唐诗人杜牧经过金陵时,见到杜秋“穷且老”的景况,感念她坎坷的一生,为赋长诗《杜秋娘诗》。娘,是杜牧加上去的,大概表示杜秋很有阅历,也表示一种尊重吧。诗前有小序介绍:
杜秋15岁时成为唐浙西观察使李锜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锜起兵造反失败被杀,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老师)。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赐归故乡。正如诗中所说: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诗后附了一段注: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
杜牧并没有说这首七绝是杜秋娘所作,所以这首诗在《全唐诗》中标注为“无名氏”,在《唐诗三百首》却署名杜秋娘。但从诗歌的来源上看未必是杜秋。而且从诗作者的语气上看,应该是经历过“无花空折枝”的人的感慨。当时还是青春年少的杜秋是体会不到的。如果是杜秋,白居易也没道理,不让她留名。因此,署名“无名氏”更准确。
诗歌的思想:
大概,杜秋与杜牧一见如故(恰巧都姓杜),相谈融洽。杜秋回忆起少年时的生活,不觉吟唱了这首乐府诗。而且说“李锜长唱此辞。”李锜当时有60多岁了(死时67岁),更能体会韶华已去的悲凉。
所以,这首诗有感叹时光飞逝,时不再来,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
但如果只是表达这种思想,格调有些低了,而且也流传不到今天。
其实从不要贪恋荣华富贵与珍惜年少时来看,此诗有劝诫年轻人珍惜美好青春,莫让年华付水流的意思。“花”可代表爱情,也可代表青春。
类似的诗歌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总之,这是一首隽永的小诗,在当时还可以谱曲唱和: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一定很动听。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古往今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中唐时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词,作者已经不详。有些地方说是杜秋娘所做,是不太确切的。杜秋娘出身寒微,却相貌出众,15岁时被李錡看中买入府做歌姬。
杜秋娘心高气傲,颇有想法与追求。一次在李錡的家宴上,表演了自己谱曲的《金缕衣》。李錡被深深打动,纳秋娘为妾室。后李錡反叛被杀,杜秋娘被籍没入宫,又沦为歌舞姬。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将《金缕衣》表演给唐宪宗看,宪宗被歌词吸引,又见杜秋娘姿容甚好,在得知《金缕衣》为秋娘所作之后,少年多情的宪宗喜不自胜,便纳秋娘为妃,并且给予了专房之宠,还与她商量军国之事,秋娘才智过人,慧心独具,和宪宗夫唱妇随,琴瑟和谐。
好景不长,宪宗驾崩,穆宗即位后,封秋娘为儿子李凑的傅姆。当时的唐朝,宦官专权,皇帝死于非命,有感于此,秋娘联合大臣想扶持李凑即位,但消息泄露,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娘被赐归故乡,晚年穷困潦倒。(可参见杜牧的《杜秋娘诗》)
这首诗通篇都在传递“莫负好时光”的主旨。劝诫少年人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要珍惜少年时光,珍惜青春年华。每一句都在重复,每一句又都有变化。有很强的韵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