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今天冬至,为什么叫冬至你们家如何过冬至节
- 冬至与立冬的区别是什么你们那里有什么习俗呢
- 冬至将至,老话说:“冬至不过辰,要饭跑断腿”,啥意思
- 2018年冬天何时“数九”“冬至”为何比年大2019年是“滑年”吗
- 今日冬至,您能用一幅图展示您所处的地方实时环境影像吗
- 今天是冬至日,为什么会把每年12月22日定为冬至日有何缘由
- 今天是冬至,你们都是怎么过的
- 冬至的由来是什么
- 冬至祝福语有哪些
- 冬至到了,俗语“冬至大如年”,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古人如何过冬至
今天冬至,为什么叫冬至你们家如何过冬至节
谢邀答!
今天午时12点2O分交冬至。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很特殊的四个气。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使南北半球阴阳平分,昼夜平分,夏至太阳落在北回归线上,是太阳北移极点,冬至太阳落在南回归线上,是太的南移极点。所以有夏至至长,冬至至短之说,也有夏至阳极阴生,冬至阴极阳生之论。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这是冬至三至。冬是冬天,冬季,相对于北半球说的,至是到,临,至于,极,最的意思。冬至是真正寒冷的冬天到来了,阴至极了,阳最南了,是北半球日最短,日影最长之时。
冬大如年。我这里是很隆重过冬至节的。冬至吃了面,一天长一线。冬至习惯吃粉面,饺子汤圆,象征阳气一天天长,人一天热情暖和团圆美好,热气腾腾,蒸蒸日上。还会买鱼,表示节节年年有鱼(余)还要敬天祀地,祭拜社庙神灵及祖先。冬朝年晚,中元午晏。过冬至祭祀要在上午做。
冬至与立冬的区别是什么你们那里有什么习俗呢
冬至与立冬的区别有很多地方。
立冬节气是秋天结束,冬天开始,气温慢慢的下降,立冬节气的大阳黄经到达225度,是入冬以来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开始缩短,天气还不是很冷。
立冬节气期间有两个重要的的习俗活动,那就是“寒衣节“和“丰收节”。冬月是祭祀亡人的节日,同时也是喜庆丰收的快乐节日。立冬以后,草木调零,蛰虫休眠,万物开始休止,人们也开始准备越冬,吃些温热补体的食物,储备热量,准备越冬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这时太阳黄经到了270度的位置,太阳己到达最南端的南回归线,北半球出现昼短夜长的现象。有一句俗语叫:“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就是形象的说明了冬至的现象。
冬至节气的到来,也说明冬季进入了隆冬季节,从冬至就开始进九了,民谚:“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治冰走……“,就是对隆冬的形容。
冬至节气的到来,说明了地球五行之气“阳”气就开始渐渐上生,有这样的俗语:“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奇门遁甲就是按照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而成的阴阳十八局。
冬至在我们北方地区,有着吃羊肉、喝羊汤、吃饺子的习俗。据说是吃饺子是纪念医圣张仲景的,如果到了冬至不吃饺子,人们的耳朵是会被冻烂了的。
冬至将至,老话说:“冬至不过辰,要饭跑断腿”,啥意思
冬至要到了,冬至和立春有什么关系您知道吗?老辈人说的,“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春打五九尾,老牛累断腿。”究竟指的是啥?
一般说节气其实都是和农事有关的,流传下来的节气谚语也大多都是农谚,我们可以通过节气来判断啥时候种啥,也可以根据节气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判之后的年景。我们现在感觉说得很简单,但这些简短的农谚却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经验总结出来的,可谓是字字珠玑,老祖宗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说起二十四节气不得不提一下七十二候,七十二候,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我们注意一词语“最早”,这里说的最早是整理出来的,也就是说,老祖宗在这之前已经开始研究了。
准确的说七十二候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而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共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具体啥意思,我之前文章解释过,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在古代冬至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即便家里再穷也会借钱给自己和家人们弄两套新衣服穿,再弄上一桌子好吃的和家人享用,就和我们现在过年一样,吃完饭后还要去祭祀祖先。
现在冬至这一天,像北方人会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还有的地方吃糍粑和羊肉汤以及台湾地区的糯米糕等等。现在冬至不放假了,但是在古代是放假的。比如,在汉代时,从冬至开始要放5天假,据《太平御览》记载:“冬至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礼。”就和咱们过春节一样,有法定假期的,这几天是不办公的。再比如,到了唐宋两个朝代,内外官吏是有7天假期的,也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的和新年假期一样长。所以,你看年假这东西不是现代才有的,在古代就有了。
今年的冬至是什么时候呢?今年的冬至是公历12月21日,农历的十一月(冬月)十八,数九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的。从这一天以后就正式进入“数九寒天”了。老话说:“冬至不过辰,要饭跑断腿”,到底说的是啥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年的冬至!
节气是根据太阳黄道平分为24等份得来的,而黄道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的,这个咱不用去了解那么多,太深奥的东西咱也不懂。地球是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也就是说太阳在黄道上自东向西运转,一年一圈。
据相关资料显示,转这一圈大约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阳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文章前部已经说过了,24个节气共有72候,一候有5天,而一个节气有3候,所以,个节气共有15天。准确的说,1个节气等于黄道15度,24个节气正好360度。也就是说1度大于一天,一个节气实际上是大于15天的,大约等于15天零5个多小时。这块说的有点啰嗦,因为实在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解释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因为每个节气多出来5个多小时,才导致了每个节气交节的时间上有所差别。可能出现在早上,也可能出现在晚上,是以太阳黄经到达固定的度数为准的。
据了解,今年冬至的交接时间是农历的十一月十八日晚上11点59分9秒,也就是太阳黄经到达270度位置的时间。
每次提到冬至的时候都要说立春,那么冬至和立春有什么关系呢?
刚才咱们说了,每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零5个小时,而冬至到立春中间还有小寒和大寒,也就是说一到冬至再过45天零16个小时就到立春了。
按上面的算法,大雪和冬至交节的时间如果在早上10点之前,那么大寒和立春交节的时间就会提前一天;如果大雪和冬至交节的时间在10点之后,大寒和立春交节的时间就会往后推迟一天。也就是说,咱们进入冬至这天就开始数九了,数到45天就是立春,这个交接的时间在早上10点之后交接完,就是处在“六九头”,如果是在10点之前交接就是处在“五九尾”。
我们看一下今年的大雪和冬至的交接时间是在晚上,也就是立春在“六九头”,也是今年的正月初四。我们经常听到的“春打六九头”,就是这么来的。
在古代冬至这一天就开始“画九”和“写九”了,在古代“画九”和“写九”可不只是娱乐项目,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在“画九”和“写九”的同时纪录每一天的天气情况,经过多年的纪录,人们慢慢发现了一些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农谚来指导农事。这个规律后人总结时按30天的倍数来总结的,按现在的说法叫“大气的韵律活动”。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当天的天气情况,过了30天或者60天就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天气情况,也就是预测年景。
像老话说,“云遮中秋月,雪打上元灯”,我们自己算一下,中秋和上元相差的天数是不是30的倍数。我认为老祖宗在这方面的聪明才智是高于我们现在的,现在的人们做事比较随性,很少真正的动脑了!
老话说,“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春打五九尾,老牛累断腿。”
这句话从字面上的意思是,立春如果出现在“六九头”,寒冷的天气就会减少,也不会发生倒春寒,对农作物起身就是有好处的,粮食就会丰收,穷人也能吃饱饭了;如果立春出现在“五九尾”,说明寒冷的空气还没过去,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影响了越冬作物的生长,农民还得继续为了生活开始忙碌,把老牛的腿都累断了。这个有点夸张,总之是不好,粮食减产了,老百姓要挨饿了。
那么,老话说的“冬至不过辰,要饭跑断腿”,是啥意思呢?
“冬至不过辰”的意思就是冬至交节的时间在辰时之前,也就是在10点之前。刚才已经说了,如果冬至在10点之前交接,那么就是“春打五九尾”,冷空气还没走,容易出现倒春寒的情况,会导致粮食减产,老百姓都要过苦日子,何况叫花子,要跑很远的路才能要到一口吃的。
关于冬至的知识还有很多,一篇两篇文章也写不完,家人们可以到网上搜搜,了解一下,老辈人总结的东西不一般,每句都是智慧。马上进入“数九寒天”了,别亏待自己,吃点饺子,穿得暖和一点!
全文完,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2018年冬天何时“数九”“冬至”为何比年大2019年是“滑年”吗
2018年冬天何时数九?“冬至”为何比年大?2019年是滑年吗?
这个问题涵盖的信息量大,咱们分三个方面来探讨。
2018年冬天何时数九?
“连冬数着九”,这是老百姓的口头禅。不管是2018年还是哪一年,每一年的数九天都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这一天开始的,从第一天开始,每数九天就是一个九,总共九九八十一天,一共九个九。人们还总结出了一套数九歌,如下图。
“好吃的吃在伏里,好穿的穿在九日”,说的就是一年中最数数九寒天最冷,需要做最好的衣服穿。我国各地地处的经纬度不同,因而这句话其实是最适合中原地区的。中原地区是从前政治和文化中心,各种农谚俗语也是从这里出来的。
冬至为何比年大?
我们知道春节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而民间却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这是因为冬至是我国人民最早探测并制定出来的一个节气,我国地处北半球,冬至这一天,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以后的日子,白天时间逐渐变长。
此外,从这一天开始,阴极而衰,阳气开始萌动,“顺阳而长,健康长寿”是我国老百姓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向长辈敬谢鞋袜礼品,以示良好的祝愿。而且在我国古代社会,冬至这一天要祭天祭祖,连皇权至上的皇帝也要到南郊祭天,格外隆重。
凡此种种,人们在传统观念上边有了“冬至大于年”的认识和说法。在我们这里,冬至这一天和春节过年一样,“冬一日,年一日,骡骡马马歇一日”,这一天大家都要休息一天,以求平安,这一天大家都要吃饺子,以求吉祥,这一天本命年(下个年份属相同年)的人,都要穿踩小人的袜子和红色的内衣,祁求平安,但这一天不想过年那样,没有新衣服穿,所以也叫“亚年”。
2019年是滑年吗?
是的!所谓的滑年,是指一个农历年份中没有立春这一节气,民间也叫寡妇年,也叫“黑年”。
大家先看两份日历。第一个是2019年的立春日在农历2018年的大年三十。
在看2020年的日历,2020年2月4日立春日是在农历2020年正月十一。
所以说,农历2019年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期间没有一个立春日(大多在2月4日,偶尔会在2月3日),所以叫“滑年”。
民间有着许多有关滑年的传说,诸如寡妇年没有看不能结婚等等,这些没什么依据!生活中的滑年年份太多了,每隔三到四年就会有一个,也没见得这样的年份结婚的人怎么样,所以大家听一听热闹就行了。
今日冬至,您能用一幅图展示您所处的地方实时环境影像吗
今天是冬至,在北京最能反映冬至的影像不是北方在家包饺子、吃饺子,南方吃汤圆。也不是反映冬日里的晨练和在公园里的大合唱。我想,最能反映冬至的影像的就是在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洞拍摄的《金光穿洞”。
《金光穿洞》与冬至息息相关。每年冬至前后,落日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红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造园设计者的神来之笔。
冬至这一天在十七孔桥上、桥下,桥左、桥右,只要能见到桥的地方都会站着摄影爱好者,旅游观众,用人山人海都不能表达当时的境况。用一张照片也不能反映当时的盛况。这就是北京,这就是北京颐和园的《金光穿洞》。
今天是冬至日,为什么会把每年12月22日定为冬至日有何缘由
首先,问题本身有一点小小的错误,冬至日是每年12月22日左右,并一定是12月22日。冬至日像清明节一样是一个“活节”,并没有固定于特定的某一日,有的年份冬至日是12月21日(如2016年)。那么为什么在12月22日前后设立一个冬至日呢?主要有以下四点缘由。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大国,为了指导农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的运行情况,制定出了一种补充历法,那就是“二十四节气”。冬至日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商代,发展于周朝,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正是因为冬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员,所以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十分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重视也通过文化传承,流传至今。
特殊的天文现象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日中的“至”可以理解为“最”或“极”。冬至日这天,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处于北半球的我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影子的长度最长,得到的阳光照射也是最少的(比南半球约少50%)。而自这一天之后,一直到夏至日之间,我国的白昼会越来越长,黑夜则会慢慢变短。
正是由于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所以在天文历法先进的古代中国,古人们才把观察到出现这一现象的那天定位冬至日。
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在秦汉之前的商周时代,那时候的历法规定,每年的冬十一月为正月,而冬至日则成了人们庆祝岁首,过新年的时候。汉书里面写道: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消,故不贺。所以先秦时代的人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在冬至日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
秦汉之后,冬至日虽然不在作为过年日,但却成为了宫廷和民间祭天祀祖的日子,所以对冬至日的重视并没有减少。
各种契约的签订和履行之日
在中国古代,古人让渡田地、房产、物什等,都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商量约定好,并付一部分的钱财作为定金。而进行正式的交割,签订契约,补清尾款往往是在冬至日这一天。
为什么会在冬至日这一天进行呢?第一,经过秋收之后,冬至时气,家家五谷丰登,有足够的钱粮来进行买卖;第二,此时隆冬正盛,农事较少,进行买卖交易,时间上也是充足的;第三,冬至自古就有辞旧迎新之意,此时签订契约、交割物产,有良好开端之意,图个吉利。
正是因为冬至是契约的签订履行之日,所以这也使冬至日的地位更加稳定,以至于在以后的传承中不会消失。
(文/若木 图/网络)
今天是冬至,你们都是怎么过的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我们北方人冬至这天都会吃水饺,寓意吃水饺不会冻耳朵了,因为水饺和耳朵长的很相似。这都是民间从古至今留传下来的美好传说。
冬至这天,满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水饺,有说有笑,多么幸福啊。
我祝愿我的朋友们冬至节快乐,谢谢
冬至的由来是什么
提起冬至,我们其实并不陌生。在二十四节气里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被称为“冬节”,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节日的重要性,民间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
那么冬至到底起源于何时呢?它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以及人们在冬至日这天会进行哪些活动?
说起冬至,它的来头可不小,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熟悉古代历法的朋友,就会知道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改正朔,易服色”的传统,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对之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上升到理论形态,进而提出“三统三正”的说法。“三统”,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还是说说“三正”吧。所谓的“正”就是指“正月”,我们今天将一月看作是正月,仿佛已经是常识了。
其实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夏朝就是以一月为正月,故而夏建寅;商代以十二月为正月,故而商建丑;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故而周建子。到了秦朝,则以十月为正月。而汉朝取代了秦朝以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否定,甚至否认其政权的合法性,认为自己直接继承了周代。而董仲舒则以“三”为循环,建立起自己的黑白赤三统的历史观,故而到了汉代,则又是一个循环,与夏朝的历法一样,都是以一月为正月。此后,两千多年一直沿用了这套历法,我们通常称之为“农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即“夏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周代以农历的十一月为正月,并且将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岁首,也就是说在商代,冬至就相当于新年。正如《汉书》所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而明确将“冬至”作为一个固定节日确定下来则在汉代,而后盛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周代的正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一月,因此过冬和贺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沿用夏历,正月变成了一月,这样冬至与新年终于区别开来,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因此,作为独立意义的“过冬”是从汉武帝以后开始的,其后一直流传到今天。
汉代对冬至极为重视,将之称为“冬节”。到了这一天,不仅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官员还要休假。这种庆祝仪式称为“贺冬”,而官员之间相互拜访则称为“拜冬”。正如《后汉书》所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朝野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到了魏晋时期,冬至又有了一个别称,即“亚岁”,每逢这一天,晚辈都要向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则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会在该日祭祀祖先与神灵。到了明清时期,就显得更为隆重了,皇帝要在这一天进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说。
冬至从周代产生以后,这三千多年中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之越来越重视,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民俗,使得冬至的节日氛围越发的浓了许多。《周礼·春官·神仕》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人们在这天礼敬鬼神,就是为了能够攘除灾凶,以求能有个吉兆。
到了唐宋时期,一度能和岁首并重。正如南宋时期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所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其实我们对冬至最为熟悉的还是“九九消寒歌”,这个我们小时候都曾背诵过,因此会显得分为的亲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也就是到了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后历经九九八十一日,天气逐渐复苏,就会变得越来越暖。
说起这个“九九消寒图”,其实也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种雅趣。民间的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书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共有九个字,每个字又恰好九画,因此从冬至日算起,每天钩一画,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恰好能够将这九个字涂满。当然,这个操作确实有点简单,不过是民间的做法罢了。而在文人士大夫那里,则另有雅图。文人们会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花开九朵。一枝则对应一九,一朵则对应一天。如此,每日据天气状况用相对应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则将这一情况描绘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古代的文人们真会玩,玩的都这么文雅、有水平!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遗忘了冬至要吃的食物。当然,这还用说嘛,每年的冬至日不都吃饺子吗?民间有一句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那么吃饺子又有何渊源呢?
传说饺子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在长沙当太守期间经常坐堂开诊,施药救人。后来辞官回乡途中,看到饥民流离失所,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于是,他灵机一动,将羊肉混同一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一起熬煮,然后将之切碎,并用面团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分给灾民们食用,就这样,灾民们在寒冬能够吃到如此暖胃的食物,再也没有出现冻坏耳朵的现象。由于这种食物酷似耳朵,故而人们称之为“娇耳”。后来,又有了“饺子”的称呼,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重要食物。
如今不光是冬至,每年的年夜饭还会吃饺子。或许这就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物了吧!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东京梦华录》《后汉书》《周礼·春官·神仕》《汉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冬至祝福语有哪些
今天冬至,感慨良多,一首七律,以示心意和祺盼。
冬至来临夜绪长,
临窗半月透祥光。
行襄磨白书香厚,
归岁流匆节味芳。
花甲少年心路远,
黄童牛犊笑声扬。
阳来阴去时光转,
风雨迎春壮美扬!
一一2018年12月23日
冬至到了,俗语“冬至大如年”,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古人如何过冬至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
北方吃饺子,
南方吃汤圆,
在古代巜后汉书》中有这样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