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现在像魏书生和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不多了?看到一些学校糊弄式的跑操,这样糊弄校园学生的体育,将来会是什么结果_学生_老师_教育

本文目录

  • 为何感觉现在像魏书生和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不多了
  • 看到一些学校糊弄式的跑操,这样糊弄校园学生的体育,将来会是什么结果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为什么,你怎么看
  • 魏书生教出的学生怎么样
  • 如何评价魏书生和李镇西等教育思想
  • 魏书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你怎么看

为何感觉现在像魏书生和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不多了

像这样的老师并不少,而是很多很多,他们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老师的代表,许多许多的老师,他们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为祖国培养着一代一代的接班人,而魏书生、张桂梅正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代表。

看到一些学校糊弄式的跑操,这样糊弄校园学生的体育,将来会是什么结果

要问我当年上高中最头疼的事儿是什么,绝对不是熬夜看书、做题,而是早上的跑操!
每天五点多宿舍楼的喇叭就开始放音乐,这是叫我起床下楼跑操。音乐一响赶紧爬起来速度快的能洗刷一下,速度慢的只能等跑早操回来洗刷。各班一通整队、点名然后开始依次跑一公里。
当时最为仇视的就是现在边上查人数的人,简直不要太潇洒!
跑操结束基本上就六点了,这点回宿舍换衣服、换鞋,对了,我们跑操还要求必须穿校服……所以完事儿后回宿舍该洗刷的洗刷还收拾的收拾(还会查宿舍的内务),然后去吃饭,六点半除了值日生之外,所有人都要坐在教室上早自习。

除此之外,高三的时候每天的下午都会被强迫到操场上运动运动,虽说是运动,但是基本上大家都是待着书出去的,只有个别同学真的能去打打球什么的。

虽然讨厌,但是不得不承认,每天的除了下雨会取消的跑操(问题是下雨虽然跑操不跑了,但是音乐继续放……)的确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坚持三年的跑步的确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高二、高三之后大家都明白,各种副科被占、做不完的题已经让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活动的时间了,所以学校这种强制跑操的安排虽然“不得人心”,但是客观上却真的帮助了我们。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为什么,你怎么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与“课上不讲课下讲”堪称是睁着眼说瞎话的典范!是教育界最大的两个神言论,是对教育的不尊重,也是对全国教师的不尊重,这两句也是老师们最痛恨的两句话,宣扬这样言论的人是现代教育的罪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出自老教育家陈鹤琴,陈老是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主要面对的是小学的低年级学生!陈老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的激励自己,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一点是值得任何一个老师学习的!

本身是激励的一句话,现在却变成了教育界的一颗毒瘤,这句话之所以全国闻名,是因为另一位教育大家---魏书生。魏书生,教师出身,成绩优秀,擅长教“掐尖的”学生,就是把全校最好的学生给他教,他的成绩不错!他因为这些“成绩”而成为名人,然后把陈老的这句座右铭拿出来大肆宣扬,到处演讲,最后这句话全国闻名。各位可以百度一下魏书生,到处都是!

这就是魏书生,语文老师,自创了“六步学习法”,特别擅长演讲,在他的嘴里,处处都能体现出教育的智慧!他甚至要求他的学生每天跑5000米做100个俯卧撑!他的学生都能完成。他把陈鹤琴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点推广到全国各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了所有人都知道的名言!对于儿童成立的理论要无限放大!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对不对先不谈,家长们愿意听,不是我的孩子不行,是老师们无能!领导们愿意听,终于找到了管理老师的金科玉律!而实际上,所有的人,无论是领导家长,还是魏书生本人都知道这句话是不科学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前半句反应了教育学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后半句反应了教师观,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那么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呢?有,而且有很多!

所有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有着不同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现在这些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有相同的老师教,用着相同的课本,听着相同的课,做着相同的练习,有的学生听一遍就能掌握并灵活运用,有的听三遍才能掌握,而有的听上十遍还是一头雾水,(这时课上不讲课下讲这句名言又来了),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老师们恨不得多讲,甚至早到教室,拖堂,占用音体美课,就是让孩子学的更多,怎么会课上不讲课下讲!有些学生就是魏书生来了也白搭,当然魏专家只擅长教本身就很好不用学都很好的学生,给他一个学困生班试试!

我认为领导要求老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执业标准,去激励鞭策自己前进,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可以的,但是一味的去夸大,不考虑现实情况,而把学生学不会的原因一律推给老师,是不对的!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没有抓不过的小偷,只有不会抓的警察!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这个理论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需要行家的指点,而不是外行的指指点点!教育需要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实干家,而不是几天一个神言论博人眼球的专家。关心教育,从让专家们远离教育开始,教育领域不需要专家,只需要默默无闻的实干家!

魏书生教出的学生怎么样

魏书生教出的学生又能如何?如果都很成功的话,早就全国一直推广了。赏识教育对残疾儿童等有缺陷的孩子确实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对正常的孩子几乎不起作用。就我自己经验来讲:棍棒底下出孝子才是真理。

赏识教育一出,全国轰传。每个地方的每个学校的老师,特别是小学的老师,对孩子都要认真地发现他的闪光点,甚至是做错的地方也要用和气的语气去说去讲去安慰。

其它我没有什么大的印象,我只知道,那时我刚毕业没有几年,还在乡下教学。高中学生学校都要求我们写评语的时候必须都写学生的优点,不能写学生的缺点。

你能想象到四十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评语要自己深思才能写出来的难度吗?

你看:每次见到你排队时昂首挺胸的样子,就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老师心里很高兴,因为那样的你很自信。(其实就是“做操认真”四个字罢了)

当时写这些评语的时间,心里是万分的压抑和反感。我不清楚其它的老师是如何做如何想的。总之对我来讲,是一种苦难和磨难。永无天日那一种。因为期末工作本来就多,原来可以很快完成的任务,多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全部完成。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孩子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残疾,智力稍弱,缺少关爱。那么赏识教育是一把非常好的钥匙。可以让孩子走出自卑的心里环境。从而在某一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所长,再找回自信,获得成功。

但是如果孩子全部都是正常的,赏识真的好吗?天天处在表扬中的孩子会迷失方向,孩子有事非观吗?根本不太会有的。比如,孩子他根本不会理解为什么父母不做作业,而他要做作业。孩子做作业不认真,不想做作业,不愿意做作业,你能如何办?

据我自己的经验,说教,赏识是真的没有用处的。你越表扬,你越赞赏,最后你会发现接下来孩子的作业根本不会做好了。然后孩子就开始不做作业了。

我孩子高一的时候还被我打过,为什么?玩手机。小时有没有被打过?当然有。不听话,不打如何办?反正,我是不信赏识能识出有作为的孩子的。中国的历史中,孩子的教育就没有一直表扬能够表扬出来的。

再者

1、现在的学生,那么多学科,不是一个老师能够教得出来的

别的学校我不太懂得哈。但是教学是抬桥子的工作。小学初中的这生我不说了。因为我教高中,所以高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是一个教师能够教出来的。

抬轿子一个人是无法抬的。从高一到高三,多少老师投入了多少心血。那个教师敢贪天之功说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你语文行,你物理不要老师去教?或许说某一个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学生的思想工作就一定是一个人的功劳?

如果说是,就不会有人大骂专家了。

反正我们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配备许多老师。学生思想出现问题,得心理老师去解决。和家长的关系不佳,得班主任去联系家校解决,班主任解决不也,还得校领导出面解决。至于哪一科不好,就得用上科任老师解决。说一个人或者一种方法能教出一个或者多个学生,或者说学生取得的成绩和成就是某一个教师,某一个方法教出来的,这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

2、教师只起辅导作用,学生才是主导主体

教师起的作用真的很卑微,可以讲微不足道。有的教师说自己很强悍,一席话就可以感化一个学生的思想,让他奋起直追,然后成绩猛上,最终考到了什么什么好学校,出来后又如何如何成功。

对于这种说辞,我估计只能给他一个字“吹”。人家父母十多年都没有教好的,你一席话就可能转变?我之前一届有一学生,高三时思想崩溃,所有的科任教师去做思想工作都没有办法完全做好。我记得我都陪该生在操场走了四五次。

高三,所有的教师都认真的做该生的思想工作,配合其父母。最后好不容易熬过高考。注意,是熬过!

所以,说某个人教出的学生,真是非常搞笑,至于说该生怎么样,是这个人教出的吗?又是一个滑天下之大稽。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永远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可能起决定作用。

第三 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果教有定法,那么因材施教如何办?三千弟子,也只不过七十二贤人罢了。

我们现在教的学生只能算学生,根本不是什么弟子。更谈不上内门弟子了。中国古代的徒弟或者说弟子,那是真正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哪一个老师都不敢说你对每一个学生都付出了全身心的爱。教师也就是一个职业,如果说你对学生付出了所有,那么学生的吃穿用度你全考虑了吗?学生的前程未来你有给他规划了吗?

所以,我教了这么多年书,真正能记住我的学生多吗?真的不多。经常有教师在朋友圈晒说学生如何如何。我觉得很假,是真的很假。为了面子扩大,是真的可笑。

一千学生,有个二三十个学生能把你记在心里就非常不错了。学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未来。只有刚毕业的头两年的学生会记得你的好,后面几年后还会记得你的,几乎就没有了。

一年两个节,教师节和过年给教师发短信或者微信的有几个?如果一直有,那么这个学生真可以说是你的亲传弟子了,如果没有,也不能说该教师如何失败。

我这边就问一个问题:所有看到此篇文章的朋友们。

你还记得你高中班主任的名字吗?你还记得你高中所有科任老师的名字吗?

教师节,或者过年时有给你的老师,不要说所有老师,就班主任,你有发个信息给你的班主任吗?

如果说你每年都做到了,那么,你可以说是这个老师教出来的真传弟子。否则,你也只能算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所以,那个老师敢拍着胸说自己教过的学生都对他感恩戴德?那个敢?

而学生:

很多情况下,只有你教他时才是你的学生,你不教了,他见着了,连叫都不一定叫你。

做过老师的都会有这种体会。你付出了关心,当学生毕业之后,只会留下两个字:哈哈

综上:

1、哪个人教出的学生如何,这是贪天之功

2、教无定法,因材施教。一种方法永远不可能教出一种学生。

3、教师只是一种职业,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伟大。学生的成才,最主要的还是看他自己。

4、教师要学会做思想工作,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存在问题。但一定不要认为一次的思想工作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5、不要想着回报。学生出去会如何,真的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即使你是一个功成名就之人。

做好自己,做好工作,善待每个人,不贪功,不膨胀!

如何评价魏书生和李镇西等教育思想

老柯说教育今天借此机会谈谈对魏书生教育教学理念的看法。

1.首先看看魏书生的简介。

可以看出,对教师职业而言,魏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对教师职业是发自内心的真爱!

2.再看看他获得的荣誉。

应该说,在教师和教育领域你能想到的最高荣誉,魏老师都获得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其影响之大。

3.了解一下他的家庭。

常听人说,好的老师教出了很多好的学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往往无能为力,而魏老师却用事实改变了这一观念。这也是他令人信服的地方。

4.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

魏老师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全才,这一点,又给了我们当老师的很好的启迪作用。

5.他的育人策略举例。

以上是魏老师最为典型的记日记行动,不光自己记,还要求并带领学生一起记,并谓之道德长跑。

以下是魏老师在班级坚持的名人名言警句摘抄活动,他称之为:点亮心灯。

像这样的效果奇佳深受学生喜爱的教育教学策略,不胜枚举。

6.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是其班级管理理念的基石:人治和法治相结合。

其次,学生的自我管理持续而到位。

再次,系统思想让其班级管理有理有据。

总之,魏书生老师被称为现代孔夫子,语文教学一线名师四大天王之一等称谓,足见他的影响力之深远。但是,凡事需一分为二的看,我们研究他,应该还原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学习他更应该讲究策略,而不是全盘照抄。

最后留几个思考题,期待把对魏书生个案的研究引向深入。

至于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老柯说教育会找机会探讨,敬请关注。

老柯说教育欢迎大家参与交流!

魏书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你怎么看

魏书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

没有那么玄乎,更不是什么最高境界。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常识而已。

只不过教育家说的话,大家一般都喜欢揣摩和深挖,越揣摩越糊涂,越深挖越困惑。

而实际上,大道至简,魏书生说的这句话也并没有那么的深奥。

之所有说这是一个教育常识,原因是不管什么样的教育,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最终都要孩子自己去学,孩子不学,再先进的教育方式都是苍白的。

任何一种学习最终都要落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上”。

任何一种离开了“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教育都是不完善的教育。

我们可以想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的“教”和家长的“管教”,那都是外部条件,如果孩子自己内心就不愿意自我矫正,自我改进,自我转变,就不愿意自主学习,不愿意自发努力,那外部这些条件都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也就是说,孩子自己不变,不改,不动,老师、家长做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

只有孩子内在的进行自我矫正,自我激励,自我改变,自我激发,自主努力,才会真正的有效。

学习是“学”与“习”两部分,“学”就是看、听、模仿、尝试,“习”就是练习,反复、强化、加强。,古体字中的“习”,会意就是鸟在练习飞行。也就是,鸟要学会飞翔,那就必须要自己练习飞翔的本领。

学习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只有老师的“教”和家长的“管”,没有孩子自己的“习”,那是根本不行的。

比如:一个人学游泳,教练把所有的技术动作要领都给学员教完了,这个学员难道就学会游泳了吗?他还是不会的。

那他什么时候才能会?他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按照教练交给他的技术动作要领,反复的尝试,反复的实践,反复的修正,不断的揣摩,慢慢的才能完全学会游泳。

魏书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

其实,没有那么神乎其神,更不是什么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其实就只是一个教育基本常识而异,我们所做的一切教育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学生自育自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