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存在感爆强的单身狗拉起了空巢经济你知道什么是空巢经济吗对此有什么想法)_空巢_老人_消费

本文目录

  • 存在感爆强的单身狗拉起了空巢经济你知道什么是空巢经济吗对此有什么想法
  • 有人说“如今社会,养老院,是大多普通老人最后的归宿”你怎么看
  • “空巢老人”这一现象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 哈尔滨为何成为全国空巢老人率最高的城市
  • 哈尔滨市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空巢达六成以上,怎样看待此事

存在感爆强的单身狗拉起了空巢经济你知道什么是空巢经济吗对此有什么想法

提到空巢经济,不得不先说一下空巢老人与空巢青年。“空巢青年”指在大城市独自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万年蜗居。这便是“空巢青年”的真实写照。

空巢老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21世纪的产物,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 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空巢人群不再是个体,而是城市的常态。无论是人生阶段还是社会阶段,都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空巢人群。而这些空巢人群,却创造出一种消费新势力。

一、空巢经济背后的推动力

1、人口结构的转变

空巢青年与空巢老人出现的背后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和近十几年来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尤其以80后90后居多,他们往往是一家三口,大学毕业后,留在故乡的父母成了空巢老人,而他们涌进大城市的人潮中成为了一个个空巢青年。

在我国,从出生率、老龄化率、单身人口数量等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个发展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再度创下了历史新低,而老龄化程度创下新高,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显然,我国已经成为了老龄化社会,而在未来几年,这个数量还会上涨。

此外,近年来,我国单身人口数量逐年上升。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达到2.4亿,年轻的单身群体数量庞大。

从其根源看,目前年轻群体漂泊的处境、工作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交际圈难以拓展等,都让“独身”成为常态,也让“空巢经济”迅速成型。而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中国独居人口占比16%,而这意味着有大量的衍生孤独经济市场。

2、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和数字化带来的消费推动力,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都在经历着方方面面的升级。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就可以体现出这一现象:我国的人均GDP从2015年的8280美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10276美元;在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一个人的活动似乎变得不那么难了。不想做饭,手机下单外卖点回家;搬家租房都有线上预约,线下服务选项;购票定旅社做好攻略,一人游在如今的出游人群中已经占有很大比例;淘宝很大幅度的降低了一个人孤独逛街的身影;就连逛超市,都有线上购物一个小时送达的快捷。种种生活便捷服务,一个人似乎可以生活的很舒适惬意。

二、空巢青年的消费偏好

1、外卖是本命

空巢青年们因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了许多自己独特的需求。不管是被迫选择的“空巢”,还是主动选择的单身,这个群体最大的特征是一个人生活。吃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生活需求,但做饭却让人觉得非常麻烦,特别是在孤身一人的时候,想想还要洗碗,不如点外卖吧。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有超过60%的单身人群,每周最少点外卖3次。据《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外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交易额由2018年的461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035亿元,线上拓展率将从2018年10.8%上升到2019年的14.2%。

2、萌宠陪伴

萌宠们对于人们的意义不再仅仅是宠物,更是家人一样的存在,陪伴着人们获取心灵安慰。对于空巢青年来说,缓解压力、提供陪伴、慰藉孤独是最主要的原因,养狗养猫的人则最为常见。除了宠物本身之外,猫粮狗粮、宠物玩具、衣服装备和医疗用品等,都需要一定的支出。

伴随着空巢青年群体的壮大,养宠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对宠物周边用品的消费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单身一族”也更偏爱养宠,宠物主中的单身人士占比达到了32.5%。年轻的90后成为中国养宠的“主力军”,其中,女性占比最高。这恐怕与单身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孤独感不仅仅在90后中,在未来,95后将挑起中国养宠消费主力的“大梁”。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宠物是“孩子”“亲人”般的存在。

根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24亿元,同比增长18.50%。2015-2019年五年内行业市场规模翻了2倍多,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宠物经济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在未来,宠物这门经济将在空巢青年中爆发开来。

3、乐忠于线上消费

空巢青年时代背景下,喜欢便捷的线上购物,更在意线下实际消费体验。线上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也成为空巢青年排遣寂寞的主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空巢青年们热衷于通过手机和屏幕另一端的主播进行互动,也愿意为自己在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充值消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游戏、网络小说等娱乐产业的市场规模仍然有着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三、空巢老人的消费新爱好

1、网购

提起网购,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走在消费前沿的青年人群。然而,网购大军已经不再仅仅有年轻人了,越来越到的老年人也渐渐成为了网购主力军。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老年人群在2019年6月移动互联网月均使用时长约为109个小时,同比上升28.5%;同样的高增速也表现在电商上,其中,1000元以上购物也在快速攀升。

阿里巴巴发布的报告还指出,银发族越来越喜欢移动支付,相比于2017年,使用移动支付的老年人翻了一番;使用指纹支付或刷脸支付等的银发族增长20%。

空巢老人在网购消费中,不再是众人印象中的只追求价廉,而是更加注重品质消费,逐渐走向中端消费。与健康、养生有关的产品,是老年人在网购APP中最多的搜索关键词。

2、出游

现在的老年人思想很开放,很懂得享受生活,在退休以后有大量的闲娱时间。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便利,出门游玩成了空巢老人新的消遣方式。

在据国家老龄委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比重超过20%,成为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旅游已经成为老年族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而老年旅游市场还在增长,预期可到达23%的市场增速,未来5年老年旅游市场将超7千亿元。

3、娱乐、视频

大爷大妈晚上吃完饭,没事了就下楼去跳一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有同龄人说话闲聊,老人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社交圈子。

广场舞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空巢老人特性,社交文娱在新时代老人的生活中占比很高,因此带动了空巢老人形象消费。比如舞鞋、运动服、抗皱护肤品、染发护发品等专属形象的品类很爆。

很多不起眼的小东西都是大市场,比如大妈们的标配丝巾——淘宝天猫1年卖1.5亿条,平均单价超过70,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令人吃惊。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涌现了诸多新兴产品,娱乐短视频火爆一时。看新闻、刷视频、朋友圈养生小文章逐渐成为了老年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更是二三四线城市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核心。

据QuestMobile发布《银发人群洞察报告:老人到底有多爱看新闻、刷视频、躁音乐?》调查报告显示,银发人群移动社交渗透率已经接近90%。此外,移动资讯攫取了15%的老人时长,是平均水平的1.8倍;浏览器、搜索时长也远高于其他人群。

空巢经济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时代产物,不仅仅是一种当下的社会现象,更代表着当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态度,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行为倾向。可以预见,“空巢经济”在未来必将越来越强劲。

有人说“如今社会,养老院,是大多普通老人最后的归宿”你怎么看

到哪儿说哪儿。过好当下最重要。

在自己能照顾自己,有点退休金,有个窝时你说了算。

在自己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时,就要和孩子商量着来了。

过一天,乐呵一天。明天的事明天再说。不想那么多。

“空巢老人”这一现象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空巢父母,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一半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空巢和独居老人已经接近一个亿,到2030年,将会达到惊人的2个亿。

忘记了是哪个周末,我去看望住在几条街外的母亲。

碰到了邻居张阿姨,才知道我母亲几天前在楼下散步的时候不慎摔倒,躺在地上迟迟动不了身,直到有人路过才把她掺回家。后来母亲挨个叮嘱身边的朋友,千万别把她摔倒的事情告诉我。

我总自认为理性、很有自控力,那天却在邻居面前潸然泪下。

我总自认为母亲身体健康,自然会长命百岁。

但做人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意外永远是突如其来,今天她在你面前无恙,或许明天就从你的生命里抽身而去。

“独居之殇”已不再是一家之悲,而是一个现实和沉重的社会难题。

子女们,请你们教会父母使用现代科技,比如微信和智能手机,已经老去的家长必然很难一次学会,请像当年他们教你识字那样认真耐心。

在家人面前,多重复几次,多打几个电话,多听他们唠叨几句,总是件好事。

而父母们,既然子女纷纷前往大城市,或者出国留学,那么试着主动走出去吧,与这个时代融合,不要一味依靠儿女。

如今的独生子女肩负重担,如此的压力之下,只有社会、子女、父母三方努力,才能逐步解决空巢父母的难题。

空巢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经常问候,还需要我们所有人与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这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极易空虚的时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曾说:“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

所有人终究是孤独的,如何才能摆脱?

首先得学会正视它,孤独并不可耻,惧怕孤独也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刻意嘲笑孤独的人。

其次,就是努力给身边的人,多一些关爱。

孩子的精神空巢,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时间。

外出奋斗者的空巢,需要的是学会独处和直面生活的勇气。

而父母老人的空巢,需要的是来自社会各方的包容和关怀。

如果说空巢是这个时代的趋势,那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更要拥有坚定的英雄主义,适应所有的改变。

不论如何,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定会的!

什么是空巢?

从字义上讲,空巢是指小鸟离巢后,巢中无鸟。后来延伸为子女离开后,父母独自在家的寂寞状态。

但近些年来,空巢已不仅仅针对于老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陷入空巢,甚至一些外表阳光看起来无忧无虑的孩子,都处于空巢——他们不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就在身边,但他们依旧孤独。

课业繁重、竞争激烈以及未来的迷茫,他们的困难并不少,他们的生活也不轻松。

但家长都太忙碌,每天要面对数不清的工作和应酬,仅有的时间又大多被用来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作业是否完成。

极少数人会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需要精神关怀。

“孩子还小,能懂什么?”这是为人父母最常说的话。

甜甜原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个普通的初中生,唯一不同的是她有着关系紧张的父母。

她的家长争吵时从不避讳“年幼无知”的女儿,甚至会把糟糕的婚姻怪罪在甜甜身上。

久而久之,小女孩的精神状态越发糟糕,老师打来电话询问,父母竟说一切正常,没有提及婚变。

2017年2月15日早上,她的父母决定离婚,并且责骂了成绩严重下滑的甜甜。

当天晚上年仅14岁的甜甜从小区高层跳下,当场身亡。

“爸爸妈妈没有了我,肯定能幸福。”这是甜甜留在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

看起来孩子成长的花园甘霖不断,实际上一片荒芜。而我们所认为的年幼无知,其实也只是自欺欺人。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报告里说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也曾发布公告,身处变迁速度加快的社会,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生养之恩,生与养同样重要。在关心孩子的时候,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和情绪,耐心交流。

诚然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和我们的经历相比,只能算是小事。

但正是这种年岁所给予的优越感,使我们都忘记了单纯稚嫩的孩子还不足以独自处理好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既躁动不安又极度的脆弱敏感,有时候父母一句无心的话,对他们来讲就是毁天灭地的灾难。

对孩子加强心理上的陪伴和引导沟通,避免精神空巢,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福气。

如今90后秃顶了,油腻了,已经到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却依旧奋斗在外,空巢一人。

有读者曾跟我说起过自己的故事,她刚毕业就独自来到广东,在制造业做海外销售,走南闯北。

上个月她跳槽转行,新公司催着她尽快入职,但老东家一直拖着不肯放人。

一直到报到截至前一天所有手续才办妥,她上午离职,下午就带着家当颠簸3个小时从广州奔赴深圳,在出租车上睡着又惊醒,独自将2个大行李箱搬上6楼的合租房里。

等收拾好东西,她听到隔壁有夫妻正在做饭,热闹得不亦乐乎,在外打拼五年没有流过一滴泪的她竟埋在被子里失声痛哭。

“出门在外对家庭的渴望和焦虑空前强烈,但没有人会白白养着你,只能自己艰难走下去。”她用这样一句话做了总结。

还有一位读者,28岁的年轻小伙,一米八的个头,跟我聊起自己最崩溃的瞬间。

当时他为了公司项目连续加班2个月,因为长期熬夜抵抗力下降,整个人昏昏沉沉,到家已是凌晨一点。

洗澡时热水器出了问题,只能用冷水将就,打开冰箱想吃点东西,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于是半夜里他发着烧,跑出去买面包,回去时蹲在路边独自哭了起来。

“我很想有个家。”他语气平淡地说,“但现在还没房没车,拿什么结婚?人生真难啊。”

离开了家,没有了依靠,孤独和无助是空巢奋斗者的常态。

想要弥补这种空洞,只有不断的努力,用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持之以恒的积累打磨自己,找到自己无可替代足以立足的那一点。

学会独处,习惯焦虑,是仍旧空巢却不愿放弃的“80、90一代”唯一的出路。

空巢,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所有人最真实的写照。

哈尔滨为何成为全国空巢老人率最高的城市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夸大其词了。

哈尔滨这座老城市是共和国的长子,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曾经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身为50后60后乃至70后这几代人为国家的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才智。如今,这几代人逐步到了退休的年纪,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们不仅工资待遇低而且是年轻时加班加点的辛勤工作,是不讲报酬只讲贡献的几代人,身体健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退休了有人回老家去养老(山东半岛的人比较多)还有的人去了三亚,过上了候鸟生活,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儿。我个人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能与哈尔滨的城市发展的不好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老人乃然深深的爱着自己曾经奋斗过并洒下过热血的青春与汗水的城市!

这些人曾经是共和国建设的主力军,共和国的发展篮图中有这些人不可缺少的重彩一笔!

后辈们应对老一代人更加的尊重和敬畏。

大家认为我说的对吗?

谢谢!

哈尔滨市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空巢达六成以上,怎样看待此事

这个很普遍,也很正常。过去在农村,儿子成家后也是要分开居往的。现在城里也是给儿子买套店子结婚,不也是分开居住的吗。这个空巢的定义不知道是怎么下的,我认为农村往在一个村或三:五里远,城市同城,都不能算是空巢。现在通信发达,可以打电话,视频聊天来了解,有事交通很方便,应该不是问题啊。不能说不住在一个屋里就是空巢。农村的外地打工去了另当别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