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从正月到十二月你知道几个?古今流传的农谚有的正在逐渐消失,你还知道有哪些农谚的故事_农谚_节气_是说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农谚 农谚 节气 是说

本文目录

  • 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从正月到十二月你知道几个
  • 古今流传的农谚有的正在逐渐消失,你还知道有哪些农谚的故事
  •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 关于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你知道多少,含义是什么
  • 你知道哪些农谚呢
  • 写两句你知道的农谚

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从正月到十二月你知道几个

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记住了,你就是村里的“神仙”!看看你知道几个!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在古代元宵节是非常隆重热闹的,全城都会张灯结彩,全民一起欣赏圆月、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去百病、送孩儿灯,舞狮子等,是非常热闹的一个晚上。

这天天气如何呢?老祖宗早已经告诉我们了,老话说“中秋云遮月,雪打上元灯”,上元节就是元宵节,我们今年可以验证一下老辈人说的对不对。那么正月十五这天天气情况对年景有什么影响呢?老话有“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的说法,具体什么意思,我之前文章详细讲过,就不在这里重复讲了。

元宵节一过,很快就到雨水节气了,这里的雨(yu)读四声,是动词,也就是从天上落下来水的意思,如果读三声就是名词了。“雨水”顾名思义就是到了这个时候该下雨了,但是,我们知道老祖宗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在黄河流域,那个地区几乎每年都会春旱,那么为什么老祖宗要把下雨很少的这段时间称为“雨水”呢?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期待您的分享!

老祖宗留下来关于判断年景的农谚很多,分享几个给大家,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一下,看看有几个是您听过的!

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飞是旱年,但得立春一日晴,农夫不用力耕田。

“岁朝”指的是农历新年交节,也就正月初这段时间。“蒙黑”好理解,指的是阴天或者雨雪天气,“四边天”就是四面八方,指的是天空四面八方的意思,也指天空被阴雨雪天。“立春”指的是立春节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月里下雪下雨天气多,比较寒冷。早春降水比较多,预示着后期可能就变少了,会出干旱的年景。但是,如果“立春”节气这天要是一个晴天,这一年还会是风调雨顺的,农民劳作也不费力。

今年“立春”这天是晴天吗?这句话也是有地域性的,不是每个地区都准的,简单了解一下就行。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

“惊蛰”指的是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出现在每年的公历3月5-6日之间。到了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暖和了,下雨的时候时常也会听到雷声了,这个时候入土越冬的动物听到雷声而惊醒,已经到了春耕的季节了。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的意思是说,惊蛰节气这天听到雷声,说明大地阳气按时节正常启动了,也就预示这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的春指的是“春分”节气,意思是说春分时节下雨,空气比较滋润清新,人的身体就会少得病。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这里的“卯日”是用古代用来记录日期的“干支历”中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天干共有十个会和十二地支循环对应来记录日期和时间,而“卯日”就是地支为卯的日子。我们可以查一下,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每隔60天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所以,每年有5-6个相同的卯日。

明白这点,这句话就好理解了,月中指的是“二月份”,意思是说二月份要是出现三个“卯日”,那么这年就会丰收,棉花、豆麦都会过得高产。如果,没有三个“卯日”,粮食可能会欠收。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延春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这里的“初一 ”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一,风就是刮风,雨就是下雨的意思。 但是,这里的“瘟疫”可不是指疾病,而是指天气寒冷。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气,南起就是刮南风。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三月初一这天刮风下雨,把行人的头都淋湿了,那么这天就会比较寒冷。三月份还比较寒冷,说明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农作物受到低温侵袭,可能会发生冻害,影响后期产量,所以农民很忧愁和担心。但是,如果“清明”节气这天刮南风,气候就会比较温暖,那么,就不用担心了,肯定会是一个大丰收的年景。

四月:立春东风少病遭,时风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害虫成灾损稻禾。

立春就是“立春”节气,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立春节气这天要是刮东风,作物就会少有病害,作物就会多结果实。如果,春雷响在“甲子日”或者“庚辰日”,那么这一年就会遭受虫害,庄稼受损,造成减产。

五月:芒种闻雷意美然,端阳有雨是丰年,夏至风若从南起,瓜果院内受熬煎。

端阳就是“端午节”,有雨就是下雨的意思,芒种就是芒种节气,闻雷就是听到雷声,夏至就是夏至节气。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是“芒种”节气这天下雨打雷是好的象征,有雷的雨下一阵就停了,不会阴雨绵绵,既能给农作物补充水份,又不影响后期劳作。端阳节这天要是下雨,预示这年会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粮食会获得丰收。但是,如果初夏刮南风,可能后期雨水就比较多了,瓜果可能会出现病害减产。

六月:三伏之中逢苦热,五谷风和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古代把农历十月称为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为季冬,这三个月就是“三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冬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三伏天应该是很热的,如果不太热,说明天气比较反常了,庄稼长势不好。如果,没出现灾害的情况,那么这年冬天就会降水比较多。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庄稼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尽管结实也难留。

立秋指的是“立秋”节气,无雨就是不下雨,处暑指的是“处暑”节气。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如果“立秋”节气这段时间不下雨,天气还晴朗,农民就比较担忧了,因为这样的气候,向来都会减产,只有往年一半的收成。如果,“处暑”节气禾苗急需雨水时不下雨,就算结了籽实也没有收成。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日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秋分指的是“秋分”时节,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秋分时节是丰收的时节,到处都是秋收劳作的农民,大家欢声笑语,非常热闹。但是,这个时候最怕刮风下大雨,造成作物倒伏,影响收割,要是稻米被水浸泡,就会影响收成了,也会影响后期粮价。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遭雷声菜价增。

初一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一”,飞霜就是下霜了,重阳就是我们说的“九九重阳节”,月中就是农历九月中下旬这段时间。“火色”指的是气温高,天气热。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一这天下霜了,对农民是百害无一利的。要是重阳节这天没下雨,那么接下来整个冬天都将会是晴天,降水会很少,冬天就会出现干旱的气候。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遭雷声菜价增”,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当中天气还比较酷热,那么人就容易生病。如果,出现打雷、下大雨的天气,那么蔬菜可能会被水淹,出现减产的情况,老百姓就要高价买菜了。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兼壬子日,遭殃预报损人民。

“立冬若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壬指的是干支历记年法里的“壬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冬”交节这天,如果碰上“壬日”,就预示来年会比较缺少雨水,地势高的地块,就会缺水影响作物生长,农民就白忙乎了。

十一月:初一东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阴无日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天刮东风,冬天就会比较寒冷,人们容易生病,如果这天不仅刮风还下了大雪,那么得病人就会增多,仿佛有灾魔出现。

如果,冬至节气这天阴天或者降水预示明年会风调雨水,不用担心庄稼长势,会有好的收成。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淌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次日天晴好,来岁农夫发大财。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大概意思是说农历十二月初一这天要是刮东风,那么六畜容易生病折损。并且,这天如果下大雪,那么来年可能会出现旱情。倘若这天天气晴朗没有风,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农民就能获得好的收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您认为这些农谚还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

古今流传的农谚有的正在逐渐消失,你还知道有哪些农谚的故事

農諺是農民先輩們在日常生活生産中總結得出的經騐并經過檢騐。用通俗昜懂又順口的一句或數句詩流傳下來。我記得的比如:二月清明谷在后,三月清明谷在前(按季節下谷种)

兩春夾一冬,十个牛欄九个空(天气惡劣)

正月犁金,二月犁銀,三月白忙人(農耕不失時机)田里有蔸,蘿里有收(种植密度)

你急我不急,桐樹開花最适宜(看季節下谷种)我記得有个故事,説是父母老了兄弟分家,分了家老父就講了一句諺語:正月犁金,二月犁銀,三月白忙人。于是老大就想,什么犁金,犁銀,我多放些家肥下去不照樣丰收。老二估計沒那么多家肥放,于是他在正月就早早地把豬牛糞撒地里再用犁翻了一遍。等到三,四月扦秧時老大才手忙腳亂突擊,又放肥又犁田,接著耙田。費了好大功夫才把秧栽到了田里。可起初發現禾苗不抓須,他再想辦法撒草木灰和石灰。才看見有起色,.因為急著摧苗,禾苗太嫩又容易招虫,因為殺虫兩夫妻整天在田里忙得不亦樂乎,但到了收割的時候,産量卻是他弟弟的一半。

他弟弟也沒他哥那么忙,那為什么會産量高呢?難道是那句,“正月犁金,二月犁銀,三月白忙人”靈騐嗎?不是的,因為犁田犁得早,土質疏松,就會産生許多微生物肥,再加拌上農家肥一漚,田就又有了很多的有机肥。所以他弟弟栽下秧苗后也不費什么力管,禾苗都很健壯,還不會招虫。所以産量就高。古時那句諺語是有道理的。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三月三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在古代对这一天非常重视?看完就知道了!

三月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意思是说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皇帝出生的日子。 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很多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会到“老家河南”的新郑,寻根问祖。

三月三是上巳节的俗称,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 。上古时代是以“干支”纪日,把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在古代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在古书《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到了魏晋以后,上巳节又改为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这天是有很多传说的,例如,传说三月三这天是上古时期伏羲的出生日,也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出生日,也有人把三月三称为中国人的情人节、女儿节等等。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古人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福未来美好生活的,也是想图个吉利。

在古代早期的时候,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淋水除垢,袱除不祥”,通过沐浴洗濯达到祈求去病消灾的目的。在古代每年这一天人们穿上新缝制的衣服,相约在水边嬉戏沐浴。在沐浴之前大家也会相互赠送兰草,在古人的认知里,兰草所释放出的香味,能够有驱邪的功效。

古时候上巳节这一天,一些相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也会借这次机会,表达爱意,赠予对方“芍药”,作为定情信物。这个芍药有啥特别呢?其实没啥特别,只不过是芍药的“药”字通“约”字,代表相约。古人谈恋爱和我们现代不同,还是比较含蓄的。所以,那个时候的芍药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这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有记载的,在《诗经•郑风•溱洧》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描述了老祖宗在上巳节这一天,在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

在杜甫《丽人行》中也有上巳节这天的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时至今日,这些活动其实已经很少有了,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三月三是古代情人节了,只记得“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了。

上巳节在唐代盛行起来,也被称为踏青节,变成了全民的狂欢节日,这一天官府会组织大型的郊游和饮宴活动与民同庆,历史上著名的《曲江宴》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上巳节作为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不可能只是吃喝了事。这一天在民间还会有像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射箭、彩舟竞渡等一些活动,是非常热闹的一段时间。

上巳节一般是清明前后,是农民春耕的大好时节,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影响到越冬作物的长势和春季作物的种植。所以,古人也非常重视这一天的天气变化,形成了很多农谚流传下来。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了解!

一、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

这句农谚原文是这样的“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冇人要”,这里面的“冇”可不是“有”的意思,是指没有的意思。所以,传来传去就直接写成“无人要”,表达的也就更直接了。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太阳高照,是个大晴天。预示当年是个风调雨水好年景,粮食会获得丰收。新粮足够吃,陈粮就没人要了,也就买不上好价钱。

关于三月三这天晴天是个丰收年,不只这一句农谚这么说,还有“三月三晴,树上挂金银”、“三月三青蛙呱呱叫,陈谷烂米冇人要”等等,都是说这天晴天是比较好的,会是个好年景。

古人的农谚都是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结合天气总结出来的,还有没有道理了,不好说,必定气候条件和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是,能够一直流传这么久,说明后人还是比较认同这句话的。

二、三月初三天若下,穷人卖妻富卖马

古人认为三月初三这天天气晴朗是比较好的,反之阴天下雨可能就不太好了。这句农谚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三月三这天下雨,预示当年年景可能不会那么好,可能会出现农作物欠丰收年的情况,人们生活困难,缺衣少粮,无法安居乐业。当然,这里的“穷人卖妻富卖马”,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生活困苦。

“三月三雨,鱼儿田沟死”,“三月三落雨青蛙哑,穷人卖妻富卖马”等农谚,也是表达三月三这天下雨,年景可能会不太好,会出现旱灾等自然灾害。

这也恰恰说明古代是缺乏科学的天气预判手段的,也缺少应对恶劣天气防范措施,只能是靠天吃饭。再有,那个时候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普通百姓家里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余粮,如果年景不好,造成减产或者没有收成,就会出现挨饿的情况。

所以,古人都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老天爷”的保佑。在我看来,农谚是古人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一种科学,具有通俗性、实用性、口口相传的特点。您认为呢?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关于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你知道多少,含义是什么

1.砖头瓦块也有翻身的时候。
这叫做瓦片也有翻身日,只争来早与来迟。(《梦笔生花·弦索乐府》)《通俗常言疏证·祸福》:今江北人云:城河里砖头也有翻身日。

2.挂羊头,买狗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后汉书·光武帝记》:“悬羊头,卖马脯。”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
《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
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四十五回)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剜了心头肉。
路过一家田地,把满田长的油菜,踏得来如牛耕一般。当下田主见了,好似心头剜去了一块肉,拼命的上前阻挡。(《官场维新记》六回)

6.骡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见河北《清河县志·风土志·方言》(1934年版)

你知道哪些农谚呢

题目有点大,农谚关系很广,农林牧副渔,节气时令气象等等,哪不有农谚?我农村长大,

爱好谚语,更喜收集农谚,现就以农谚中气象谚为题,提供一束:(仅限六字)

风不来,树不响。

南风尾,北风头。

热生风,冷生雨。

开门风,关门雨。

乡里风,城里雨。

大瓦风,小瓦雨。

单珥风,双珥雨。

大晕风,小晕雨。

半环风,圆环雨。

猪颠风,狗颠雨。

础润雨,月晕风。

雾沟风,雾山雨。

乌头风,白头雨。

南钩风,北钩雨。

云向东,发大风。

云向西,下大雨。

东风紧,雨儿稳。

东风起,大风雨。

南风暖,东风潮。

云跑北,等不黑。

云交云,雨淋淋。

云交叉,还要下。

云遮午,必有雨。

云走东,雨落空。

云走南,雨成团。

云走西,雨不齐。

云走北,地晒裂。

雾下山,地不干。

正月雾,雨水露。

五月雾,鱼走路。

六月雾,干死树。

春天霜,不露白。

秋天霜,白多露。

寅时雷,卯时雨。

午时雷,未时雨。

春打雷,春雨随。

雷鸣午,雨就到。

先打雷,后下雨。

雷声大,雨点小。

早晨霞,亱间雨。

傍晚霞,朝上露。

早晨烧,晚上浇。

月戴笠,雨淋淋。

晴不晴,看星星。

对日虹,不到明。

雨晚虹,准不晴。

水老鸦,早叫阴。

水至鸦,晚叫晴。

天将雨,鸠遂归。

母鸡斗,天安漏。

鸡下宿,要大雨。

燕低飞,遮蓑衣。

蛙屡鸣,难望晴。

。。。。。。




写两句你知道的农谚

对于农谚,知道三两句,与君共赏:

①“过了清明是谷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清明节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再过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由此而来;清明、谷雨勾勒出春景图,一年之际在于春。

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秋不躺地“。意思是冬季严寒,久坐石凳,寒气入侵,伤害身体;夏季酷湿,久坐木凳,湿气太重,可致伤病;春秋不躺地,也是说春季仍有寒气,秋季寒气上升,躺在地上,会给人造成伤寒之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农谚,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岀来的最朴素的人生道理、处事之道,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以上,释义如有不妥,敬请赐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