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是什么意思
- 小满将至,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思
- 农历八月将至,农谚“六月初一看当年,八月初一看来年”,是什么意思
- “四月十五云遮月,丢下秧板去抢麦”,农谚预测年景,什么意思
- 农谚“大寒一日晴,明春暖得迟”,说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 “立冬萝卜,小雪菜”这句农谚是指的什么意思
- 农村有一句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 “春分一日雨,阴雨五月中”,农谚预测年景,有什么说法
- 农谚“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是什么意思
农谚都是农村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谚语,有的是关于天气的,有的是关于种植的,也有的是关于收获的。总之,这些谚语是长期以来人们的经验总结,对于后人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着借鉴作用。就像“头伏萝卜二伏菜”说的就是农村人种植萝卜和大白菜的时间,和“立冬萝卜小雪菜”是相对应的。“头伏萝卜二伏菜”说的是萝卜和大白菜的种植时间,而“立冬萝卜小雪菜”则是指萝卜和大白菜的收获时间。
不过,农村的一些农谚也有地域性,像南方与北方的一些农谚肯定就有所不同。因为南北地域不同,所以这温差自然不一样,南方可以种植蔬菜的时候,而北方的气温还没有达到蔬菜生长的基本要求。所以说,有一些农谚具有地域性,不能一概而论。
像我们北方农村还流行一种“头伏萝卜二伏芥”的说法,因为北方人过去在冬春季节的时候,储存最多的就是萝卜、芥菜、大白菜等蔬菜,所以种植这几种冬季易储存的蔬菜,是每年家家户户必须要提早准备的。而入伏之后的第一个10天为头伏,第二个10天则是二伏。而伏天过后,就到了立秋季节了,到那时秋风一凉,正是萝卜、大白菜生长的最佳季节。所以,掌握好种植时间十分关键。种的早了的话,夏天温度过高,蔬菜也很容易因为高温的危害而出现根腐病等。而如果种植过晚,则会在后期因为温度下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变暖,所以在种植萝卜、大白菜的时间上,比起以前人们种植的时间偏晚。有的时候,能推迟个十天半月的。像如今人们种植大白菜,都是在立秋以后种植,因为这样能够避开三伏天里的酷暑,使大白菜在合适的温度和环境下生长。
时代在变化,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这句“头伏萝卜二伏菜”的农谚放在当今,时间节点上就有些不是十分吻合了。人们种植萝卜、大白菜的时间也都往后推迟了半个月左右。所以有的时候,过去的农谚我们只能借鉴,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合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使其达到高产丰产的目的。
小满将至,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思
五月雪花飘进南方,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思?
最近这几天网上谈论小麦做青储的事异常热闹,农民有农民的苦,专家有专家的忧,单从各自的角度来看都是对的。另外,近日网络上关于欧美国家为了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禁止”中国种植水稻的的话题讨论的也挺多。再有,印度也宣布小麦禁止出口了。总之,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远,还是要有忧患意识的!
立夏节气已经过了一半了,马上将要进入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饱含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智慧,指导人们按农时播种和收获。虽然,现在的气候和古时候不太一样了,但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今年的小满交节时间是公历5月21日9点22分25秒,农历四月二十一,此时,太阳黄经刚好达到60度。
小满一到,意味着这个时候将要大幅降雨了。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另外,小满也表示北方大麦、小麦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小满,还未达到完全饱满。
小满后不只雨水增多,天气也将由温暖变为燥热,忙碌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充营养。
古人具有中庸思想,他们认为“满招损,谦受益”,对大满和太满。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也表达出“过犹不及,盛极必衰”的道理。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到了这个节气降水增多,要抓紧时间收获大蒜等作物,以免雨天增多,田间积水,影响收获。
《月令七十二候集》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诠释了小满的具体含义。意思是说,夏熟作物开始灌浆,直至饱满成熟。
古人用最细微的观察,最简短的话,把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总结出来,指导人们应该做什么。并把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小满三候分别为: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下面来看一下!
目前,小麦还没有成熟,到了“麦秋至”的时候,小麦就成熟了,就可以开始收割了。这里说的“秋”可不是指秋天,而是指成熟的意思。在《尚书•盘庚》里有:“若农服田力于穑,乃亦有秋”这句话,意思是说,农夫在田里努力劳作、耕种才会有收获。
但是,在古时候小麦还没有收获之前,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段,那么这段时间没有了余粮,新小麦还没有收获,那么吃什么呢?小满的第一候“苦菜秀”就是他们填饱肚子的食物。
苦菜是一种多年菊科植物,别名荼草、紫苦菜、天香菜等,是古人最早吃的一种野菜。古代谚语说“多吃苦,防中暑”,说的就是多吃苦菜能缓解上火。
现在我们把苦菜当成一种野菜来食用,但是,在古时候这种苦菜可是人们充饥的食物,有“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的说法,是古人青黄不接时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小满二候靡草死说的意思是,糜草枯黄死亡。糜草是春天最先长出来的草,和小麦的生长周期几乎一致,到了小满的时候,已经到了生长的末期,渐渐地枯萎死,也表示小麦也将快要成熟了。
古人留下的农谚“小满行冬令,必定有灾荒”,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小麦将要成熟的小满节气还出现下雪的天气,预示着当年的年景不会太好。也就是说,天气反常,对作物生长和收割都会有影响,会出现灾年景象。
今年5月份的天气变化还是很大的,冷热变化频繁,5月份的时候还出现下雪天气。例如,前几日受冷空气的影响安康、重庆、宝鸡等地就出现了降雪的天气,降雪最大的太白山积雪厚度近10厘米,这是在往年的5月份里是非常少见的。
从网上公布的一些数据来看,今年5月上旬,167个国家级气象站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冷的5月上旬。例如,山东济南地区平均气温(5月6-10日)为14.64℃,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也是60多年来最冷的“立夏”。
从发布的气象趋势来看,未来10天,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及河南、贵州等地气温偏低2~4℃,气温相比往年同期偏冷。
如果,冷空气持续影响,不排除6月份部分地区还会出现降雪的天气。不过,5月14日早上重庆城口县的黄安坝景区竟然下起了雪花,还是很少见的。
网上也有把5月份偏冷的天气和汤加火山暴发联系在一起,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汤加火山主喷发时间很短,喷发总量不足“皮纳图博火山”的十分之一、坦博拉火山的百分之一,并没有达到能够改变气候的能力。所以,还是不要去胡乱猜测得好,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不过,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冷空气持续时间较长的年份。例如,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喷发,最终导致第二年出现“无夏之年”。据一些资料显示,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1816年的6、7、8月罕见地出现了下雪、结冰和霜冻等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大批家畜被冻死,欧洲损失了至少二十万人。
咱们国家那一年的农历六七月份,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以及江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霜冻灾害。甚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下大雪的天气,据资料显示,安徽的一些地区7月份降雪厚度达到一寸多。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严重影响,粮食大幅减产。
当然,以上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历史事件,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农历八月将至,农谚“六月初一看当年,八月初一看来年”,是什么意思
八月将至,“六月初一看当年,八月初一看来年”,是什么意思?下雨好不好呢?
最近有多热?长江流域出现旱情,当地人们正盼望着下雨,河南受旱面积也超过了1000万亩,四川高温仍在持续,并且每天都有纪录被打破。截至2022年8月20日下午16时,四川最高气温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达州渠县43.6℃、泸州合江43.5℃和成都简阳43.2℃。其中,合江、简阳再次打破了当地观测史纪录。
今年除了咱们国内部分地区高温不断,国外也出现高温情况,例如,法国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干旱,农作物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好在咱们现在农业上的防灾手段比古时候高明得多,不然,损失将会比现在大得多。
咱们国家从古代时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天气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收成和生活质量,旱涝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饥荒。
例如、南宋嘉定年间,安徽江苏一带,大旱伴随酷暑。“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一钱,渴死者甚众。”;公元前1601年,华北地区遭遇连年大旱,伊、洛水干,农田绝收,饿殍遍野,天下动乱四起;清朝乾隆8年,堪称史上最热的夏天,“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1942-1943年春,河南发生特大旱灾加蝗灾,农作物大部分绝收,导致河南100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
因此,古人很早就有记录天气习惯,通过常年的记录总结出来很多经验,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例如,“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是根据“大雪节气”的天气变化来判断“三九”期间的冷暖。还有“中秋云遮月,雪打上元灯”,是根据中秋节晚上的天气情况,预判来年正月十五的天气情况。
类似的农谚还有很多,虽然已经很久远了,但有一些我们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毕竟,这些农谚都是古人和自然长期相处总结出来的,并不是随口一说,那样也不会一直流传这么久。当然,农谚是有地域性的,不是涵盖所有地区,我们笼统地来了解就行。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句过去民间老话,看看还有没有道理了,是这么说的“六月初一看当年,八月初一看来年”,是什么意思?下雨好不好?
一、先来看一下前半句“六月初一看当年”是什么意思?
农历六月初一是“半年节”一些地区的民间会举行活动来庆祝丰收。这一天人们会用糯米磨成浆后,搓成团,里面放入糖馅,再用红麴染成红色,做成红白二色汤圆来食用。亲朋好友会一起敬拜天地、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并且,农历六月初一处于夏至和小暑节气期间,部分地区小麦早已收获完毕,夏季玉米等作物也已经播种完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来满足作物生长。
因此,作物新种的农历六月份,天气情况或阴雨对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并且,古人认为每个月初一的天气变化,能够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天气情况,所以,很重视月初的天气变化。
古人在六月初一这天也总结出来很多经验,例如,“雨打半年头,寡妇也发愁”, “六月初一雨,连阴小半月”,“六月初一动了流,七十二暴到中秋”,“六月初一洒一点,农人吃饭捞大碗”,“雨打半年节,秋粮必定结”,“六月初一晒破脸,田里干起锅巴片”,“六月初一晴,牛草搭凉棚”,“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等。
按古人的经验,六月初一这天下雨是比较好的,下雨的年份更容易获得丰收。所以,有了“六月初一看当年”的说法!
二、再来看一下下半句“八月初一看来年” 是什么意思?
农历八月份一般处于处暑和白露节气之间,是庄稼生长的最后阶段,这时候大多数作物已经不需要雨水了,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籽粒更加饱满,产量更高。所以,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初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不过,今年有点不同往年,干旱的地区较多,反而这时候需要更多的雨水来缓解旱情。
老话指出“八月初一看来年”,说明老辈人早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总结出八月初一晴雨对来年农事生产的影响。
例如,“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今年年成好不好,八月初一一场露”,“八月初一热烘烘,六十日无霜”,“烂了八月初一,天天溜路”,“八月初一晴,谷米白如银”,“雨淋八月初一,连绵细雨滴到冬”,“八月初一雷,遍地出盗贼”,“八月初一晴,百日无霜”,“八月初一晴,冬天暖”,“八月初一火烧天,麦子要种烂泥巴田”,“八月初一来了霜,滴滴答答十八天”,“八月初一晴,八八无水过田埂”等等。
总之,按古人的经验,农历八月初一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天气好坏,影响接下来的天气变化和粮食收成。
写到最后:
以上这些农谚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不要纠结还准不准了,毕竟,咱们国家地域广阔不是适合所有地区。加上气候环境也不能同日而语了,笼统来了解一下古人是怎么和自然相处的就可以了。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
“四月十五云遮月,丢下秧板去抢麦”,农谚预测年景,什么意思
四月十五云遮月,丢下秧板去抢麦。农谚是经验总结,预测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农谚受地域所限,不是放于四海皆准的。我国地大,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这句农谚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或许适用有灵,在华北,东北及我南方就未必灵验有准了。
在旧时,我国农村人常以月初一、十五来预测近段时间天气的好坏。常以初一晴则以晴测,初一雨则以雨测,即月初一有雨,近半月则多雨,晴则多晴。同理,中月十五有雨,则后半月多雨,晴则多旱。月是阴历月,阴历月以月亮朔望圆缺论的,月初一是朔,月中十五是望。四月十五云遮月,是说阴历的四月十五月圆日,云遮月,表示云多阴天雨多,预示未来半月雨水多。
阴历四月十五,是已月,节气在小满前后。小满是已月中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是交夏季后的第二个节气。以麦类作物而言,在中原一带,这时开始灌浆乳熟,小满不满,小得盈满,所以据此称小满。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合收麦插秧两头忙。如遇多雨天气,就要会分轻重缓急来干农活了。为了使成熟之麦收获好,就要先放下插秧农活而先干收麦的工作。不然就会因雨使麦减产或不收储霉坏有损失,收割麦是急事重要事,插秧也重要,但没有收割麦急。如果晴天无雨,则可以两头忙。
四月十五云遮月,预兆近段时间多雨,要急于争时抢收麦,防止因雨有失收。
农谚“大寒一日晴,明春暖得迟”,说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谢谢邀请。
大寒寄怀
唐广才
岁终节气已收官,转眼时光又大寒。
玉蝶纷飞妆绮丽,玲珑绽放夜阑珊。
举杯赏雪珠玑赋,煮酒吟梅淡雅观。
美景怡人迎瑞梦,春风扑面贺年欢。
一首小诗奉上,再来回答问题。农谚“大寒一日晴,明年暖的迟”有没有道理?笔者认为还是有道理的。相似的农谚还有不少。例如“小寒大寒寒得透,明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大寒不下雪,明年夏天田开裂”等。这些农谚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与二十四节气一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比较准确。
象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大寒都是一种节气,而且从字面的意思就知道,这两个时节都是非常寒冷的,不过对于这一点,很多农民都喜欢在这两个时节,天气最好变得非常寒冷,即使下雪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对于老人来说农作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天气寒冷的话,就意味着在来年的春天,天气是比较暖和的,不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这样农民就不用担心农作物冻死了。
象“大寒一日晴,来年暖的迟”,“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等农谚,都是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该寒的季节不寒,来年的天气就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对于人类、动物和农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才能取得好收成。
所以,该冷的季节冷,该热的季节热,才符合自然规律,才有利于自然界万物生长。
“立冬萝卜,小雪菜”这句农谚是指的什么意思
对于农谚“立冬萝卜,小雪菜”,其实就是关于大田菜地里种的萝卜和大白菜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咱们国家地域广阔,并不一定适合各个地区哦!但对于山东等北方一些地区还是适用的。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立冬萝卜”的理解
对于萝卜来说,也就是咱们常见的青萝卜和白萝卜了,一般来说,萝卜会在夏天中伏前后进行播种,然后在冬初立冬前后进行收获!为此民间便有“中伏萝卜”和“立冬萝卜”等农谚俗语。
对于萝卜的最佳种植时间,应该是在夏季中伏时进行播种,比白菜要稍早一些,这是因为萝卜比较耐高温、抗病能力强一些。
而对于萝卜的收获时间,一般最晚应该是在立冬前后进行收获,然后放在地窖等地方贮存或者进行腌制储存,这样可以防止萝卜受冬天冻害影响而烂掉。就拿今年来说,今年立冬天气降温将影响全国八成的地区,足见到了立冬已经很冷了!
“小雪菜”的理解
这里的“菜”其实就是冬天常见的大白菜,毕竟过去冬天基本没有啥别的菜可吃了。对于大白菜来说,相比萝卜更耐寒不耐高温,因此一般是在夏天末伏至立秋前后播种,然后会在冬天小雪节气前后进行收获。为此,农村老话也有说“末伏菜”、“立秋前后大白菜”和“小雪菜”的农谚俗语。
对于白菜来说,现在的品种比较多了,使得具体的种植时间可以根据品种抗性进行选择,如果抗热性的可以早播种,而对于抗寒性的则应该晚播种,一般主要会在中伏至立秋为最佳播种时间!
而对于白菜收获时间往往可以比萝卜晚一个节气,也就是可以到冬天小雪节气时,也就是11月22日感恩节那天,一般对于白菜也是最晚的收获时间了。一般收获后的白菜可以进地窖、腌制以及盖草席等方式储存!
不过,现在由于蔬菜品种非常繁多,对于节气的把控没有以前那么精准了,毕竟现在可以进行人为调整,不是只靠天吃饭了!所以说,这句农谚应该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了!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观点看法!
农村有一句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我是广西梧州岑溪的,很少种麦,是插水稻。早稻惊蛰不留种,春分也秧起身了,到了春分,也进入春耕春种大忙了,也是刻值千金的。这一刻值千金是说春光时宝贵,别误了农时而错过时节。要抓紧大好时光春耕春种春育。
自立春起,就算进一年之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季节,对了农事是很重要的。从立春到春分正好占整个春季的一半。春分不但是阴阳平分,昼夜平分,还是春季时间的平分。春分把春季一分为二,春分前的春天受冬季影响,很有寒意,春耕春种还不忙,而春分一过就不同了,大地真的回暖,万物复苏,憩伏一冬的虫儿会苏醒,植物会突然发芽或拔节生长了,北方冬种的小麦,这时也抬头起身,节节拔高生长起来,意为进春耕春种春育大忙了,时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得赶快浇水施肥,别误了春光,错过了农时。春光难,切莫错过,错过春天,错过春种,就是误一年了。
万物生长靠太阳,春分后,太阳越过赤道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气温大大回升,万物快速生长,这就要利用好有限的时光春种春育不误时了,误了时就要后悔。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农谚预测年景,啥意思
三月三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在古代对这一天非常重视?看完就知道了!
三月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意思是说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皇帝出生的日子。 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很多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会到“老家河南”的新郑,寻根问祖。
三月三是上巳节的俗称,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 。上古时代是以“干支”纪日,把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在古代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在古书《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到了魏晋以后,上巳节又改为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这天是有很多传说的,例如,传说三月三这天是上古时期伏羲的出生日,也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出生日,也有人把三月三称为中国人的情人节、女儿节等等。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古人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福未来美好生活的,也是想图个吉利。
在古代早期的时候,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淋水除垢,袱除不祥”,通过沐浴洗濯达到祈求去病消灾的目的。在古代每年这一天人们穿上新缝制的衣服,相约在水边嬉戏沐浴。在沐浴之前大家也会相互赠送兰草,在古人的认知里,兰草所释放出的香味,能够有驱邪的功效。
古时候上巳节这一天,一些相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也会借这次机会,表达爱意,赠予对方“芍药”,作为定情信物。这个芍药有啥特别呢?其实没啥特别,只不过是芍药的“药”字通“约”字,代表相约。古人谈恋爱和我们现代不同,还是比较含蓄的。所以,那个时候的芍药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这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有记载的,在《诗经•郑风•溱洧》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描述了老祖宗在上巳节这一天,在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
在杜甫《丽人行》中也有上巳节这天的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时至今日,这些活动其实已经很少有了,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三月三是古代情人节了,只记得“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了。
上巳节在唐代盛行起来,也被称为踏青节,变成了全民的狂欢节日,这一天官府会组织大型的郊游和饮宴活动与民同庆,历史上著名的《曲江宴》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上巳节作为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不可能只是吃喝了事。这一天在民间还会有像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射箭、彩舟竞渡等一些活动,是非常热闹的一段时间。
上巳节一般是清明前后,是农民春耕的大好时节,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影响到越冬作物的长势和春季作物的种植。所以,古人也非常重视这一天的天气变化,形成了很多农谚流传下来。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了解!
一、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
这句农谚原文是这样的“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冇人要”,这里面的“冇”可不是“有”的意思,是指没有的意思。所以,传来传去就直接写成“无人要”,表达的也就更直接了。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太阳高照,是个大晴天。预示当年是个风调雨水好年景,粮食会获得丰收。新粮足够吃,陈粮就没人要了,也就买不上好价钱。
关于三月三这天晴天是个丰收年,不只这一句农谚这么说,还有“三月三晴,树上挂金银”、“三月三青蛙呱呱叫,陈谷烂米冇人要”等等,都是说这天晴天是比较好的,会是个好年景。
古人的农谚都是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结合天气总结出来的,还有没有道理了,不好说,必定气候条件和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是,能够一直流传这么久,说明后人还是比较认同这句话的。
二、三月初三天若下,穷人卖妻富卖马
古人认为三月初三这天天气晴朗是比较好的,反之阴天下雨可能就不太好了。这句农谚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三月三这天下雨,预示当年年景可能不会那么好,可能会出现农作物欠丰收年的情况,人们生活困难,缺衣少粮,无法安居乐业。当然,这里的“穷人卖妻富卖马”,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表达生活困苦。
“三月三雨,鱼儿田沟死”,“三月三落雨青蛙哑,穷人卖妻富卖马”等农谚,也是表达三月三这天下雨,年景可能会不太好,会出现旱灾等自然灾害。
这也恰恰说明古代是缺乏科学的天气预判手段的,也缺少应对恶劣天气防范措施,只能是靠天吃饭。再有,那个时候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普通百姓家里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余粮,如果年景不好,造成减产或者没有收成,就会出现挨饿的情况。
所以,古人都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求“老天爷”的保佑。在我看来,农谚是古人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一种科学,具有通俗性、实用性、口口相传的特点。您认为呢?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春分一日雨,阴雨五月中”,农谚预测年景,有什么说法
春分细雨来,
毛病远离怀,
麦喜三月下,
丰收不变卦,
地瓜炕上架,
耕牛田里耙,
年景基础好,
粮食作物发,
旱涝保收获,
仓库存量大。
农谚“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农村有很多的谚语,也有很多的俗语, 基本都是农耕传统留下的顺口溜。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这是一句关于四季农耕种植的农家谚语(因地理气候的差距,有些地方性俗语和谚语的意思也有不同之处)
在我的老家蓝田是这样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前后,下秧种花。而立夏前后该种的农作物必须子种入土。秋季收获一年的农产作物。
清明麻:以前,麻是农民生活必用之作物(拧绳子用的麻,麻子可压油食用)。麻的最佳种植期就是清明前后,成熟期在秋季。
谷雨花:棉花(花生)适谊播种期就在谷雨前后,还有,谷雨前后必须播种秧苗(水稻的幼苗),生长到立夏左右就能插栽稻秧了。
立夏前后也是芝麻种植的最佳时期,问题里只说了~麻,花,稻,芝麻,其实:夏季是所有农作物播种的最后一季,也是农民最辛苦的一个季度。对农民来说,一年四季在于秋!因为秋天才是真正收获的季节,接下来就到金秋十月秋播期,冬小麦开始播种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