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郭沫若(郭沫若和胡适谁的成就相对比较大有什么理由吗)_郭沫若_史学_鲁迅

本文目录

  • 郭沫若和胡适谁的成就相对比较大有什么理由吗
  • 如何看待郭沫若诗歌的变化
  • 在中国,你觉得鲁迅和郭沫若,谁更受欢迎为什么
  • 鲁迅和郭沫若谁的文学地位高
  • 历史上能跟郭沫若大师相提并论有哪些人
  • 鲁迅、郭沫若、莫言、胡适,你喜欢谁为什么
  • 你认为庞中华能被称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吗他的书法怎么样
  • 郭沫若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 头条人才多,出一上联:铮铮铁骨郭沫若求下联
  • 为什么说郭沫若先生的《屈原》中,“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里的这字点睛之笔

郭沫若和胡适谁的成就相对比较大有什么理由吗

郭老1926年参加北伐,任中将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年,“四、一二”事变前夕,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冒着白色恐怖,大肆揭露老蒋的罪行!

南昌起义,郭老是和周恩来起名的起义军将领,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郭老一生革命,心怀家国天下,铁骨铮铮!敢恨敢爱!就凭这一点,就甩死抱老蒋大腿的胡适几条街!

如何看待郭沫若诗歌的变化

郭沫若诗歌有一个变化,前期的代表作是《女神》 ,后期的代表作是《新华颂》。

最大的变化是从个人的抒情,到个人的隐退和集体的出场。在《女神》时代,郭沫若彰显的是个人的情感。他写《venus》,对个人的在热恋中的心情进行描摹。他写《夜步十里松原》《密索桑洛普夜歌》等等,对自己的个人情感进行抒发。但是在《新华颂》中,他不再抒写自己的心情,而是歌颂整个时代,歌颂时代的建设,歌颂工农业生产。比如,他写《防治棉蚜歌》,写诗教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如何防治这种虫子。他写十三陵水库,歌颂在十三陵水库中劳动的人民。

他的这个变化,很多文学史家不能理解。因为我们的文学史家认为,文学是要美的,是要个性化的,是要表达个人的心灵的深度,是要有比较美丽的词汇。在他们看来,就是用审美的态度看待文学作品。这种情况下,《女神》符合他们的审美观点。郭沫若虽然明白这点,但在50年代之后,他故意不这么写,他觉得个人要作为时代的一个成员,作为阶级的一个成员,要表现时代的发展,表现阶级的劳动和命运。所以,他故意写《防治棉蚜歌》这样的诗歌。如果从文学史家的角度去看,觉得这不是诗,但是,如果从农民的角度去看,从工人的角度去看,觉得这样的诗对他们很有用。

如何去理解郭沫若诗歌的变化,就看你是站在文艺青年的立场,还是站在农民工人的立场。如果站在文艺青年或者伪文艺青年的立场,你觉得《女神》好,如果站在工人农民的立场,你觉得还是后期的诗写的有用。(王可期)

在中国,你觉得鲁迅和郭沫若,谁更受欢迎为什么

鲁迅先生是被称为“民族魂“。他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故事新编》、《野草》、《阿Q正传》、《祥林嫂》等作品唤醒、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其“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等作品人物家喻户晓。

鲁迅有骨气,胸襟博大,视野开阔,中华文化深厚积淀,思想深邃,意志坚定。不向权贵奴颜婢膝,以辛辣的文风暗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吃人的制度,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他一生追求民主,“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骨气。

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在上海去世,终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为他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葬礼。10月21日下午,参加葬礼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写有“民族魂“的白旗。现场人山人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郭沫若……

当然,某个人对当权者是如何奴颜婢膝,如何做墙头草,见风使舵,没有做人的底线等都是其个人的事。

历史车轮往前走,留下的痕迹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鲁迅和郭沫若谁的文学地位高

当然是鲁迅啊

鲁迅的强项是散文和小说,郭沫若的强项是诗歌和戏剧。

鲁迅的小说,虽然只是短篇小说,但是文学史的定位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也是高峰。开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诗歌和戏剧没有这么牛。鲁迅的杂文,这个这个就不用说了吧,鲁迅杂文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了。其实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错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内涵有思想内涵的。

郭沫若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神》了,也有“呐喊”的范儿(他的诗必须要喊的。。。)但是如果真的讨论诗歌的艺术水平,我觉得郭沫若不能称一流,只是在那样一个被禁锢的时代(诗歌形式禁锢、思想禁锢),他的诗显得比较有时代气息罢了,现在看看。。。现在我是不会看的。戏剧水平一般般啦,比不上曹禺。

鲁迅先生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文学运动的第一批领军人物,而郭沫若比之稍晚。总体而言,对整个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显然是高过郭的;在具体文体的影响力上,鲁迅的地位也是高过郭的;论及人品问题,这个就不用问了吧,鲁迅先生无疑是我们民族的守夜人和启蒙者,而郭沫若,建国前投机钻营,心术不正;建国后除了捧臭脚还是捧臭脚,这个你可以具体参阅他建国后的诗歌(真的会吐的)。我想对于一个文学家,没有了良心和critical spirit,他的文字是没有灵魂的

历史上能跟郭沫若大师相提并论有哪些人

郭沫若先生是解放后最有名的文化名人。在文化上他是新诗奠基人之一;在历史研究上,他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也有一定的造诣,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

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汉学家余英时先生曾这么评论他:“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我曾严厉批评过他袭用他人研究成果而不坦然承认,犯了学术研究的大忌,然而我并未对他一笔抹杀。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可见郭沫若有自己的报复“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他长期当然一些要职,诸如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文联主席等。

宋美龄在1982年写给廖承志的公开信就有一句“……此正如郭沫若宣称‘斯太林是我爸爸’,实无耻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呕。”对郭沫若的逢场作戏进行过如此痛析。

不过对郭沫若也有很多抹黑,诸如《MAO zhu 席赛过我亲爷爷》其实不是郭沫若写的?而是拜矮大紧那本杂史《鱼羊野史》所赐。

另外对郭沫若的抨击就是道德的抨击,他对爱人始乱终弃,下面看一张表。

其实郭沫若对不起原配的包办妻子,1912年他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结婚,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里,张琼华孤独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

其次对不起的是日本妻子佐藤富子,他逃离老家后去了日本,1916年与佐藤富子同居,佐藤富子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富子为他生有五个子女,后来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与其断绝了联系,她独自抚养子女可见其过得有多苦。

另外对不起的是回国后娶的妻子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他始乱终弃导致于立忱自杀。

最后回答问题上来,说历史上能跟郭沫若大师相提并论有哪些人?

我想到的好想就是徐志摩、胡兰成这些人了。

鲁迅、郭沫若、莫言、胡适,你喜欢谁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让我好纠结,迟迟下不了笔。其实,这四位文学大师的作品,我都或多或少地拜读过,我都喜欢,只是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要早一些,拜读的也更多一些,因而更喜欢鲁迅先生了!

当代诗人臧克家曾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了一首诗《有的人》,想必大部分人不会很陌生。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臧克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极其有高度、极其有深度的。这也恰是说明了鲁迅先生依然活在我们的心里。曾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鲜活的人物,不论是闰土、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阿Q,这些人,直到今天还形象地活着,可以这样说,乃至几百年以后依旧会活着。鲁迅先生对现实的认知绝对不是常人所能看得明白的。在我看来,鲁迅先生绝对是个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勇士,同时先生的睿智、认知和预见亦是超前的。

“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些经典名句,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因为我更喜欢鲁迅先生和先生的作品。

以上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喜欢请关注、点赞、分享。春风十里,评论区等你!祝大家天天好心情!::

你认为庞中华能被称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吗他的书法怎么样

?八说?说书法与书写的区别。

书法与书写是有区别的。书法不是简单的书写,同样凡是书写(不管用什么笔)不能统称为书法。

书法与书写虽然使用的工具相同,但是目的不同,作用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其隶属的范畴也不同。书法属于艺术范畴,书写属于技术范畴。书写可以教会,而书法只能悟会。不信你去看一看中国从古自今能称得起书法家的作品有一样的吗?

书法源于书写,当书写达到艺术的高度时,才能称为书法。

所以,书法是以汉字为语言符号的美的艺术创作。

所以,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里独一无二的艺术门类。

不懂汉字的外国博物馆里为什么收藏书法作品?(请看官自答吧。)

绝不是因为纸上写了汉字。

书法的艺术标准,从古自今沒有很好的归纳和分类。只是用一些泛泛的形容。什么险、峻、奇、绝、屋漏痕、山上掉石头。

中国书法的形态,简单的分就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这么多的形态,书论家们对具体形态给出过具体的标准吗?没有,只是泛泛而论。这就象绘画一样,不能用工笔画的标准去评判写意画。

书法的主要工具~笔。笔是书法的工具,绝不能成为判断是不是书法的标准。据传毛笔是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秦朝以前没有书法吗?

因为临时答题,思路,逻辑,顺序必有不周之处。

先写到这吧!

以上两图是硬笔写。

郭沫若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文坛巨匠”郭沫若——中国 20 世纪杰出的①革命家、②诗人、③剧作家、④小说家、⑤翻译家、⑥文学家、⑦书法家、⑧政治家、也是著名的⑨历史学家、⑩考古学家和⑪古文字学家;拥有11实打实的头衔——“20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20世纪以前亦不多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瞿林东语)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

然而,郭沫若的“文学成就”与“史学成就”来比较,他的文学是新诗、史剧等项目上的——“单项冠军”,而他的史学成绩却是——“多项全能总分第一”。论及郭沫若在近、现、当三代史学界的史学成就,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他都是多项全能冠军,其总体积分遥遥领先于史坛同济。

人们总是习惯先把郭沫若看成一介文人,然后才称道其史学成绩。这其实是习惯性的一种误解。如果从成绩的分量和深远影响,郭沫若的史学成绩明显地高出于文学成绩

第一、史学成就——多项全能总分第一

  • (1)、郭沫若关于史学著述有700万字——首屈一指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的《郭沫若在史学上的贡献》(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黄烈所写)一文,从五个方面介绍郭沫若在史学上的贡献。一是关于创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二是关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三是关于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四是关于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五是整理古籍。介绍和评价都比较全面。

黄烈的文章统计了郭老关于史学著述有700万字。这个数字,是从新编的《郭沫若全集》来统计的。其中,历史编有八卷,考古编有十卷,文学编中也有好几卷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史学见解。在现代史学家中间,有如此丰富的史学著述的,郭老当然是首屈一指。单从著述的数量看,就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研究了。

  • (2)、1929年,《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与《史记》相提并论

论及郭沫若的史学成就,理所当然地要首先列举他那部开风气之先的、里程碑式的名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崭新的格局,开创了科学的章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在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有充分的理由同被郑樵誉为“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的《史记》相提并论。

  • (3)、其它众多“崭新水平”, “新天地”,“第一个”,“奠定基础”——综合成多项全能冠军

郭沫若在历史学、考古学、学、考古学、甲骨文金文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把中国传统的古文字学和古器物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并把这种研究同对中国古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遂为甲骨三筹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 “郭沫若是我国第一个用科学方法研究青铜器的学者”,“他是我国第一个自觉运用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者,特别是他对中国古代存在过奴隶时代的论证,为我国奴隶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些“崭新水平”, “新天地”,“第一个”,“奠定基础”综合起来便广l然形成一个多项全能冠军。

第二、史学第一号人物,文学第二号人物——史学的”天才“与文学的”不足“

在马克思主义义学界,无论是就对马克思主义自觉学习和运用的时间之早,范围之广,成果之多,影响之大,那一面看,郭沫若都是第一号人物。有人会说形成郭沫若在文学界为二号,在史存界为一号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外因,更有内因,那便是郭沫若写作两种文学时的才情,态度有所不同。若论态度不同则有之,郭沫若写作文艺作品常有.“即兴而成”的毛病,写作史学论文似不敢只靠 “即兴”。若论才情,则他从文,从史皆具有天才。或许可说从文靠天才时候多,这就是“即兴”,从史时靠力耕的时候多,这就是下功夫。且看这样一组有趣的对照,郭沫若写史剧时:

《屈原》10天写成,

《虎符》10天成,

《孔雀胆》5天成,

《蔡文姬》7天成。写作古典诗歌更快得惊人。

1938年,在长沙,一位茶房工人赞他赋诗“就象我们扫地似的”容易,郭沫若闻一言,遂大笑,笑毕一绝诗又巳成。

但这种天才式的敏捷火花,在他从事史学研究时照样存在,

亡命日本,他才白手起家钻研古史、古文字。可是仅在两个月之内他竟把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全部甲骨文,金文资料读完。这在常人是绝对办不到的。郭氏曾自述:“当我刚接触甲骨文的时候,是那样地一窍不通;一旦摸到了门径,几乎只在一二天内,就把它的秘密全解开了。”

在研究古史时,郭氏六天之内写成《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半月之内写成《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及其思想上的反映》。

一位日本学人对郭沫若这种史学天才惊叹说:“要弄清这些问题,或者多少弄清这问题,并对它作真正的研究,在别人是需要数倍于他的时间的,即使这样也还不能完成其量与质,而郭沫若则将它一举解决了。这种本事大概唯有郭沫若具备吧。在这件事情上,郭沫若怎么说也是具有天才风度的。”这位日本学人或许不知道几乎在他评论郭氏史学天才的同时,中国戏剧家曹禺对郭氏的文学天才也发出类似的惊叹。曹禺说:“郭老写戏常常在几天里一气呵成。这样的气派在写戏的大剧作家中是罕见的。然而,我相信他的腹稿是多的,我们远远望尘莫及。用一句专业的话说,他的底子实在是太厚了。”,“郭老真是一位少见的巨人,一位真正渊博的人。”

第三、郭沫若自我评价——”文学才情“和”史学成果“

郭沫若曾经这样自评过自己的文学才情和成果:

“我在文艺写作上,大抵是一个即兴诗人。连我写的几个多幕的史剧,也都是即兴式地写成的。趁兴之所至,几天功夫就写它一部。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时过境迁,自然连自己也都感觉不满意了。“

而提到史学成果,他却说:

“在日本亡命期间除了写些自传之外,主要的时间就用到历史研究上。我研究了中国古代社会,把甲骨文字和青铜器铭文通盘整理了一遍。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东西比起文艺上的写作来似乎要好得一点。”

郭沫若这番自白除了谦逊之外,恐怕确是真言。

结论:

由此可见“天才”曾经公平地惠顾过郭沫若的文学才华和史学才华,而为什么文学成绩反逊于史学成绩?还得从单项冠军与多项全能总分第一等原因上去考虑。从郭氏文学成绩的积分与史学成绩的积分上比较,文学成绩逊于史学成绩。因此,我们应该提醒人们首先注意史学家的郭沫若,而不应把郭沫若史学只当成郭沫若学的一个次要的附属部分。

(图片均来自网络)

头条人才多,出一上联:铮铮铁骨郭沫若求下联

谢邀!

才气横溢郭沬若,

铮铮铁骨周树人。

注:郭沬若先生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网络上搞笑:

铁骨铮铮郭沐若,

抗日英雄張学良。

一贫如洗王健林,

教子有方李双江。……

为什么说郭沫若先生的《屈原》中,“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里的这字点睛之笔

郭沫若所著《屈原》一书当中的一句对白“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原先用“是”后改成“这"。个人觉得,“你是"只是一般对某某人的指责或者批驳。而改成“你这”以后,更具有针对性,对于某人的某些作派或者某人的某篇文章,势头更加强烈,笔力更为锋芒。所以,郭沫若在本篇文章里由“是"改成“这",也是恰如其分的。

例如:民间有人骂个别懒汉二流子的口白:“你是永远养不肥的一头猪”,改成“你这是永远养不肥的一头猪",语气和份量要大的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