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的意思(《庄子》中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它所想阐述的是什么呢)_无用_之用_庄子

本文目录

  • 《庄子》中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它所想阐述的是什么呢
  • 如何解读《道德经》中“无之以为用”和《庄子》中“无用之用”
  •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什么意思
  • 何谓哲学的“无用之用”
  • 《道德经》说“无之以为用”,《庄子》里也说“无用之用”,到底何解呢
  • 结合自身实际,请大家分析一下“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 为什么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 庄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这个无用之用怎么用
  • 你怎样理解“无用之用”又是怎样看待它在生活和人生中的意义
  •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怎么理解这句话

《庄子》中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它所想阐述的是什么呢

以前看过一个寓言故事: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说:“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接着又问:“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回答。“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人都掉落水中。看着哲学家在水中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将失去整个生命”。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要说的是,你说是哲学、数学有用,还是游泳有用呢?

回到题目,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这主要取决于站在什么角度。庄子所属的道家主张保身、全生,认为人的生命由天所赐,人理应尽己所能享尽天命。从这个角度看,一棵大树枝干弯弯曲曲、树干松松散散、树叶有毒、树味道难闻,好像一无是处。然而其他有用之树要么被砍了当木桩,要么做房梁,要么被当棺木,总之全部中途夭折了,唯有这棵无用的大树颐养天年。岂不是无用反倒有大用了?人也是一样,在古代,有用之人都被人所用,終不免劳碌,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而各方面都不突出勉强糊口之人反倒平安一世。

在当代社会依然如此。时下什么样的人最有用?当然是明星、老板和网红了,名利双收啊。什么样的人没用?务农当兵搞科研啊,辛苦又没钱。可是如果有灾难袭来、外敌入侵,那么谁有用?不言自明嘛!

所以,无用反倒有大用的哲学思想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啊,您是否也这么认为呢?欢迎您指正

如何解读《道德经》中“无之以为用”和《庄子》中“无用之用”

谢谢邀请!

《道德经》中“无之以为用”和《庄子》中“无用之用”,虽然讲的都是道家思想“有用”之论,但表达的思想所产生的效果并不一样。应值得论述一下:

《道德经》中“无之以为用”实际上是反而有用,而《庄子》中“无用之用”,是一种放弃私欲形成的无用,反而自由自在快乐。

先来论述《道德经》中“无之以为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就是做人做事,以貌似消极的方法来达到最积极的目的。如果真以为“无之以为用”“无之”这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所说的无之,就是从“阴”入手,实际上就是以阴制阳,以阴胜阳,达到最大的阳为目的。

“常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这里指的“道”是无为的,但实际上还是无不为的,无不为就是没有什么不可作为,意思也就是有为。同样问题里面“无之以为用”,并不是没有什么不可作用,其实意思就是有用。“无之”其实就是不要乱用,不可滥用,而是按自然法则去做有用的人和事。

“弱者道之用。”做柔弱的人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柔弱,谦虚和忍让才是做人的法宝,才是取得成功的有用。

再论庄子的“无用之用”: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原文。

从庄子的这一论述中也就得知,人生在世有用或无用,过得好不好,自在不自在与物质体的大和小,多和少并没有什么关系。关健在于避免追求不必要任何私欲。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原文

什么才是真正的“无用之用”这就是庄子的最好回答,意思也就是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才是人生最大的有用,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总之,综上所述《道德经》中“无之以为用”和庄子的“无用之用”,都是道家思想自然而然做人做事的道德修养。只是两种做人做事的方式表达而已。主体思想意识就是教导人们做人做事不要一一高傲自大。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人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教育意义!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什么意思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的意思是没有太多能力的人或事物也可能是好事或者也是优点。

《庄子》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从哲学层面来讲,无用之“用”,既可以指科学知识的用途,但是科学知识本身是没有实用之处的,有用的只是技术;还可以指存在普遍道理但脱离具体事物的哲学,可是由于它脱离具体事物,所以是无用的,又由于它是普遍道理,所以是无所不用的。

无用是俗知的判断,并非真正的无用。有用也是俗智的判断,并非真正的有用。世人说无用就意味着可以去除,实际上无用是不可以去除的,一旦去除无用,有用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变得无用了。无用和有用语言本身就是暗含不确定性,即世人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庄子和惠施关于“无用和有用”的对话具有极高的哲理性,揭示世人的智慧是多么不可靠啊。

何谓哲学的“无用之用”

哲学的核心是本元不变的形而上学,它就像一个包含所有一切的超级压缩文件,在解压之前您能咋用?而一旦“解压”,哲学则立马烟消云散,登场的就是形而下那个家伙了。

《道德经》说“无之以为用”,《庄子》里也说“无用之用”,到底何解呢

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说,有形的东西只是实现某种功能,比方说杯子可以用来装水,碗可以用来盛饭。杯子和碗都属于“有”,但是这些有形的东西为什么可以实现自己的功能?则都是因为“无”,比方说杯子是空的,才能用来装水。碗是空的,才能用来盛饭。房子是空的,才能用来住人。所以有和无实际上是事物的两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庄子“无用之用”其实指的是“逍遥”,是一种不受某种特殊用处的解脱。他自己也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木匠和徒弟进山,看到了一棵巨大的树,但是木匠连看都不看径直走去,小徒弟十分不解,说是这么好的木材师父为什么不感兴趣。师父告诉他,这棵树看上去很大很直,其实是一株无用之木,因为其内部早已腐朽,所以“无用”。可是庄子确认为,对于树来说,没有用才是有用,正因为我没有用,才能躲过你们的砍伐。才能保持我自己的形态。

归根结底来说,道家讲有和无,讲道和德,都是辩证的,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来看。就像事物的阴阳两面“负阴而抱阳”,才能“冲气以为和”。

结合自身实际,请大家分析一下“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谢谢邀请。每次回复都是一次学习思考的机会。

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一下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我个人体会最深,N年前,我做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当时别人都在看我的笑话,我是军转干部,一是不懂专业,二是家庭教育不是工作份内的事,出力不讨好干了别人的活,别人认为我在做秀。私下非议之声很多。我当时的分管领导也是军转,劝我说,家庭教育活动别搞了,家里你孩子也大了,生活上不需要,工作上又帮不上你,这些公益课对你来说没有什么用,别折腾了。我当时也心有触动,只是我并没有听劝,因为我喜欢这项活动,坚持了八年,我硬是把笑话做成了神话,从一个公益讲课的门外汉,做成了全城响当当的知名专家,当年嘲笑过我的人,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了,也私下请教我应该怎么办。有用之用,无用之大用在我身上体味最深。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努力成长吧。

为什么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从小总是被问“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红楼梦》。”“读这有什么用?”

“我想学吹笛子。”“学这有什么用?”

“我想练毛笔字。”“练书法有什么用?”

是啊,文学、艺术,世间一切的美好,确实没什么用。正如莫言在诺贝尔晚宴致辞中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人与外界的联系是多维度的,很多维度是看不见的。这些看不见的维度被忽视,成为无用,一旦失去这些维度,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无用,才是灵魂安歇的地方

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意味着忠于本心。无用,才是灵魂安歇的地方。

有用之学关乎生计,关乎功名利禄,无用之事只关乎心灵。诗歌,远方,爱情,美好......这些无用之事,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这些都是无用之事,这些都是大用之事。

庄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这个无用之用怎么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虽不有用于此时此刻,但其作用,也不限于一时一地。

你怎样理解“无用之用”又是怎样看待它在生活和人生中的意义

题主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无用之用”出自于《庄子 人间世》:“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庄子借栎社树神托梦于匠石阐述了他“无用之用”的思想,这是庄子生命哲学中的重要内容,庄子所说的无用,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因为水平差能力小而没有价值的无用,庄子的无用是一种境界:从有用修炼到的无用(大用)。

三重境界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现象:郑板桥的糊涂——聪明——糊涂;佛家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书画等艺术的无法——有法——无法;日常生活的平淡——繁华——平淡……庄子的无用之用也属于这种情况。栎社树神说得很清楚,他是花了很长时间,历经艰难困苦,多次差点送了命,最后终于修到了“无用”的境界,自己因此而得以长生久存,奇大无比。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热爱生命的哲人,他很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希望个体生命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得到充分的尊重。庄子看惯了乱世中人们之间的倾轧、利用甚至奴役,对此极为痛心,他认为众生平等(若与予也皆物也),没有理由相互把对方当成工具和可以利用的对象(奈何哉其相物)。

对庄子的无用之用的理解,如果停留在第一重的无用上,那就是真的无用了,会成为一种消极和无能的借口。这是有用之后的一种境界,是对“相物”的一种批判,是庄子对那个病态时代所开的一副良药,就是今天,这副药还在有效期内。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怎么理解这句话

回答:为什么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句话是庄子说,意思是没有什么有用无用分别,第一“用”指的是智慧,第二个指的是笼统的称呼,第三个是作用的意思。如果你执着的认为某物无用话,你就会看不到它的用处而不能为你所用。唯有放下我见平等视物,方任自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