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弱”和“反”该作何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有什么区别吗_之用_弱者_才是

本文目录

  • 老子讲“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弱”和“反”该作何解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有什么区别吗
  • 请高人解答,“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如何理解

老子讲“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弱”和“反”该作何解

谢谢邀请!

老子讲“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弱”和“反”该作何解?

《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要解读“弱”和“反”,就必须先作原文【解释】。

万物相反或反复都是“道”在运动所至,做人柔弱是“道”的功夫。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之中,有形生于无形之中。

“反者道之动”就是“道”运动变化形式其实就是“反”。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都是反向运动或反复运动。

“反”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是返回,反复,如宇宙运动变化规律都是循环复始,太阳东边出,西边落反复运行着。从学科理论说就是物质不灭定律。引伸到现实工作生活中,反复做一件事,越来越精最终成功。

第二个是反对,相反,相对。这也是一种反向思维,现实社会中也是一种会做人的表现,你好强,我就示弱,不理你就是,认为你高人一等,我就在下一点,反正我不巴结你,这不是一样痛击你吗!反向思维使人就不会有偏激行为,事情也就平和了并可得到圆满解决。这就是“反者道之动”最好的体现。

“弱”是柔弱是“道”的行为最大作用,就是“弱者道之用”。一般都会认为,强大才是最有用的,其实反过来柔弱才是发挥最大作用,以柔克刚也有这个道理。引伸到现实社会中就是骄傲自大,好出风头,有句俗话“枪打出头鸟”,争强好胜失败告终,柔弱,谦虚,忍让才是做人的法宝,必定取得成功!

总之,天下万物是从“有”里面出来的,但“有”是从“无”里面生出来的,是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进一步论述。也是现实社会中构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有证的论述。永恒不断的文明才是最有生命力,才是发展进步的途径,千真万确!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有什么区别吗

谢谢邀请!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体和用的关系。反者道之动是体,弱者道之用是用。亦如: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规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世界上任何事物,到最后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如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成,住,坏,空。

弱者道之用:顺着道的运动规律,无为而治,不要人为地去做强行的改变,人为谓伪。就如:饿来吃饭,困来眠。

反者道之动是因,弱者道之用是果,两者属因果关系。如五祖弘忍大师的偈句: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是谓:苦,集,灭,道。

请高人解答,“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如何理解

《道德经》《老子》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综合诠释

意思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而柔弱则是“道“的作用。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必须相互依赖生存,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把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规律。总的概括为“反者道之动,逆者道之用”。

总体来说,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例如:凡天下大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月盈必亏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