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图片微信头像(《道德经》第八章怎么理解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_之人_道德经_老子

本文目录

  • 《道德经》第八章怎么理解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 你的微信昵称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呢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怎么理解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道德经》,也叫《五千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所著,它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是老子对管子思想的归纳总结出来的。

管子,名管仲,周穆王之后代,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关于水的阐述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水,至柔,至钢。柔,惠泽万物;钢,无坚不摧。

《周易》第二十九卦为《习坎卦》,上坎下坎,坎,为泽。坎:有孚,维心享,行有尚。意思是重重险阻,要像水一样奔流不止,有坚强的胸怀。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动善时”。这一连串的善我概括为:

环境幽雅,心静如水,讲诚守信,与时俱进。

如果这些都能做到了,做人又低调,那就没什么了。

你的微信昵称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呢

我的微信名叫梦醉小村是故乡,主要搬出老家进城后经常梦见故乡的原故。时常想起家乡般小河,桥旁柳荫,岸边做野花绿茵,河里鸭鹅戏水,飞乌啘啭。每每想起就对家乡一种思念。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这既是老子对于人的评价,更是老子对于水的评价。

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上善之人,其性如水。”

老子认为,上善之人的人格,如同水的性质。那么,水到底有哪些让人敬重的性质呢?

老子认为,水最大的优点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水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水的这个无私奉献的精神,决定了水的性格的伟大,决定了水的品质的崇高。

水的这种崇高品质,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停留在别人厌恶的地方,而从不表现出报怨、烦恼、忧愁,反而竭尽所能,满足万物的需要,以自己微薄之力,奉献他人,满足社会,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只有付出,没有索取。

上善之人,如水之德。那么,上善之人,就是像水一样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他不为平凡而抱怨,不为低贱而伤感,非但不如此,在这种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平和,执著前行,用自己的奋斗和汗水,为其他人铺就平坦之路,为他人甘心作嫁衣。

所以,上善之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上善之人,居于善于选择之地,内心保持平静,待人真诚而友爱,说话算数,信守承诺,为政则善于化繁为简,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而行动,则善于把握时机。

从来不与人相争,所以从不怨天尤人。在奋斗中快乐,在快乐中奋斗,简单而不复杂,简要而不罗嗦,勤奋而不表功,奉献却很快乐。

无私奉献,但很快乐,这是水的特性,上善之人,就符合这种特性,这种特性,最符合道,所以,老子说:“水最接近于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