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牛逼的人总是毁誉参半”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李鸿章的一生毁誉参半,他到底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_锦衣卫_米格_明朝

本文目录

  • 有人说“牛逼的人总是毁誉参半”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 李鸿章的一生毁誉参半,他到底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 马化腾是个伟人吗他对国家的贡献大吗
  • 米格-23为什么毁誉参半
  •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胡作非为的锦衣卫去哪里了
  • 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
  • 一个人究竟可以坏到什么程度,才算坏
  • 金星如果不变性,能有现在的名气吗
  • 毁誉参半的徐根宝,有何德何能获赠“中国足球教父”头衔
  • 126场比赛,16球6助攻,武磊三年多海外留洋生涯,你给打几分

有人说“牛逼的人总是毁誉参半”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牛逼的人总是毁誉参半”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但是同时缺点也是肯定存在的,再牛逼的人也不可能是完人,也是有缺点的,况且越牛逼的人在周围的环境中关注度就越高,被人议论的几率就比平常人要高得多,缺点自然非常容易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很多人都有一种病,被称为“红眼病”,不知不觉的就会放大牛逼的人身上的缺点,一方面来证明自己并不是混的太差,另一方面在拉低别人的同时找到心理安慰!

还有一个问题是切实存在的,就是那句话“山越高谷越深”,越高的山峰风景越漂亮,但同时山谷也就越深,峰顶的旖旎风光和山谷的悬崖峭壁是并存的!就好像人的优缺点一样,优点越明显的人,其缺点也可能越厉害,所以越牛逼的人身上,往往表现出来让人不认同的缺点,这也是牛逼的人往往是“毁誉参半”的一个原因吧!

朋友们,接受一个人优点的同时,也一定要同时接受一个人的缺点,把焦点放在对方的优点上,像原谅自己的缺点一样去原谅别人身上的缺点吧!

李鸿章的一生毁誉参半,他到底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李鴻章是清廷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海军。但也签署了卖国条约。真可谓一生毁誉参半,他到底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中国最后一亇封建王朝,因为闭关自守导致没落的江山摇摇欲坠,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不得不割让土地,丧权辱国。把李鴻章推到了风头浪尖上。搁给谁又能把没落的烂摊子能收拾呢?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最好的老师,国强则民安,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清朝不闭关锁国,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强盛了,难道还割地不成。

马化腾是个伟人吗他对国家的贡献大吗

马化腾是一个企业家,根本与伟人充号不沾边,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为民呕心俐血,做出了永垂不朽的贡献,那才是伟人

米格-23为什么毁誉参半

毛子航电技术太差,米格-23全毁在三档手调可变后掠翼模式上

首先米格-23其实并没有说的不堪,他是前苏联空军由守势空军向攻势空军转变的标志。该飞机也是米高扬一生最后一个项目,于1967年首飞,1970年服役。该机(取米格-23ML型)长16.7米,翼展7.78米(最小)至13.9米(最大),空重10.5吨,最大起飞重量20.1吨。最高飞行速度2.35马赫,最大过载8.5G。

前苏联空军之前战斗机都是走轻巧灵活线路,米格-17(歼-5)、米格-19(歼-6)、米格-21(歼-7)都是此类。这些战斗机主要是解决空军的基本需求—防空任务,灵活性很强而且易于操作,非常适合弱势空军进行打了就跑的掠袭战术。但是这些飞机是以牺牲航程、作战半径、对地武器挂载等性能为代价来实现轻巧的体型和高推重比。

米格-23则是前苏联第一款注重航程的战斗机,其空重10.5吨,内部油箱容量为4300升。对比米格-21的5.9吨空重,内部油箱容量2750升有了较大提升。并且挂点多可以挂3个800升副油箱,而米格-21一般只挂一个800升的中线副油箱,所以米格-23航程可以达到2360公里,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160公里,而米格-21只有1470公里航程。

但对于其他国家已经习惯米格机轻巧思路的飞行员来说,这种风格上陡然变化让其难以适应。而最大的坑点则是,米格-23设计较早,毛子自身航电自动化水平较差。其可变后掠翼的后掠角度并非自动调节,其设置了三个不同档位(起降和低速状态用的72°;亚音速空战用45°;超音速状态用16°),需要飞行员在不同速度、高度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调整。而不同后掠角下,飞机操控性能截然不同,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做好,飞行员需要适应三个后掠角不同飞行模式才能熟练操控。米格-23三个档位示意

这就导致米格-23对新手来说极不友好,跟米格-21的傻逼也可以开好完全不同。特别是主要实战使用者,一票中东阿拉伯飞行员,本身水平差、智商不足、接近战五渣水平,又碰上这玩意自然头大。

但在优秀王牌飞行员手里,米格-23是非常危险的武器,包括苏联驻东欧部队、东德空军、巴基斯坦(给中东国家当教官和雇佣兵)都给予相当高评价。不过前提是这些优秀飞行员能活到最后,因为米格-23属于单发战斗机,本身碰到发动机故障就要坠机,复杂可变后掠翼系统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更坑的是45度后掠角情况下,升力重心后移,配平力不足,低空低速极容易陷入危险的失速尾旋,所以平时训练坠机率一直相当高。米格-23玩的好是可以很可怕,比如最大后掠角模式超低空性能可以非常突出,可以这么玩……

相比较下在60-70年代可变后掠翼流行潮中,大部分机型是作为对地攻击机使用,例如美国的FB-111、欧洲狂风、苏联的苏-7等。这些飞机对于机动性能要求低,固定档位调节没有太多问题。唯一以战斗机姿态为主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则是F-14 雄猫,不过雄猫的成功则是归功于美国优秀的航电水平。

F-14的航电水平在70年代完全是领先一个时代水平,其使用了早期飞控技术,机翼后掠角由机载计算机自动控制,飞行员只需要想怎么飞,计算机自动进行调整,从而拥有当时可以说是为所欲为的超强机动性能。再加上当时牛逼的一塌糊涂的AN/AWG-9雷达系统和AIM-54不死鸟超远程空空导弹,F-14属于远战肉搏都很强力水平。
F-14雄猫飞控系统,甚至可以让其做出两边机翼不同后掠角进行飞行。

而苏联一直到80年代初,才在米格-23MLD上实现机翼后掠角交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不再需要让飞行员进行头大的手动调节。但时间太晚了,前苏联自己的米格-29,苏-27都马上要服役了。如果米格-23MLD早十年登场,那么可以有较好表现机会,但是走电子管死胡同路线的前苏联航电水平,只能说臣妾做不到啊。
米格-23MLD性能不错,但生不逢时,迟到太久了。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胡作非为的锦衣卫去哪里了

锦衣卫在明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崇祯时期,锦衣卫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十分庞大的规模,直到南明永历年间锦衣卫才彻底消失。但在明末抵抗清朝和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却很少见到锦衣卫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锦衣卫建立的初衷就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手中需要一支监督手下各级官员的队伍。这支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对这些人的第一要求就应该是“忠诚”,锦衣卫的世袭制度表面来看也有助于提升锦衣卫的忠诚度。

而一味追求忠诚的弱点就是人员素质越来越差,通过世袭得到锦衣卫身份的士兵多数并没有直接选拔的能力强。这种情况随着锦衣卫一代代的发展越演越烈,但锦衣卫又需要能办事的劳动力,一来二去锦衣卫人就越来越多。

按照明朝军制,锦衣卫原来就是一只亲军卫,编制只有五千人。由于地位的特殊和一部分工作需要,锦衣卫的人数一直只增不减,那个时期锦衣卫在众人看来,完全成为了明朝时期的一份铁饭碗。嘉靖初年(1522)的时候锦衣卫确实达到了十五六万人,虽然后来略有裁剪,但人数还是相当庞大。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不被约束的权势必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我们来看一看锦衣卫在明朝末年都做了什么。锦衣卫成立初期确实达到了预期目标,上下官员对锦衣卫怀着畏惧,各司其责,大家相安无事。但明英宗后,由于君主过分依赖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导致锦衣卫的权力太大,很多锦衣卫肆无忌惮的以各种方式掠夺财富,使得明朝律法崩溃。对此明代的遗民痛定思痛,甚至有“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的结论。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铲除阉党之余也没有忘记锦衣卫,在一番整顿过后,朱由检甚至希望依仗锦衣卫的特务来维持大明摇摇欲坠的江山。朱由检一定程度上非常相信锦衣卫的忠诚,一些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刑法侦缉的大权都放心的交给这些特务掌管。

锦衣卫也随着朱由检的重视,有了回光返照的局面,但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锦衣卫眼看大明江山即将倒台,不仅没有忠于大明的觉悟,甚至开始为自己在下一个朝代的未来做打算。李自成挥师东进,扼守宣府到北京数百里险要关隘的首将纷纷开城门迎接李自成,锦衣卫对京城内“奸细潜入,佣夫贩卒阴为流贼所遣,无一举发。”

锦衣卫的出现,既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极端强化的标志,又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极端腐朽的表现,也表明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已经穷途末路。锦衣卫维护京城治安,遏制腐败的功劳不能忽视,但明朝末年的锦衣卫不仅能力不行,关键对明朝的忠诚也无法保证,这样一直锦衣卫人数再多也注定无法把明朝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

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

正史姜维11次北伐,大胜2次(第2次,第8次),小胜3次(第3次,第6次,第7次),平手4次(第1次,第4次,第5次,第10次),大败1次(第9次),小败1次(第11次),实际上是胜多败少,然而由于汉魏国力差距太大,姜维未能动摇魏国根本。

才华上:姜维北伐打出了蜀汉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三国志),魏国雍凉一带守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战争使魏国一度失去了对陇右的控制(会值洮西之役,官兵失利,刺史王经困于围城之中。当尔之时,二州危惧,陇右懔懔,几非国家之有也。——三国志)

而即使在魏灭汉之战,姜维早就提醒后主要防守阴平(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只是后主没有听,才导致邓艾成功偷渡阴平)

姜维面对魏国三路伐汉(邓艾,钟会,诸葛续)姜维居然摆脱邓艾,晃过诸葛续,将钟会堵在剑阁,若非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国这次南伐差点就要以失败告终。

所以说不是姜维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姜维面对汉魏巨大的国力差距,依然能:降李简、斩徐质、破王经、断陇道,一时挫魏国之威。可见其强大的军事才华。

人品上:可以说完全继承了诸葛亮鞠躬尽瘁,不贪无私的精神(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所以连对手对姜维的评价都很高: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三国志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汉晋春秋

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三国志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三国志

希望喷子放过姜维也放过我,另外要跟我辩论,请拿出史料,别直接开喷。

一个人究竟可以坏到什么程度,才算坏

看看拜登上台后的所有表现就知道一个人可以坏到什么程度。

为消耗俄罗斯,为了乌克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不顾80岁的高龄东奔西跑,“南征北战”。但他必将竹蓝打水一场空!

金星如果不变性,能有现在的名气吗

假如金星没有变性,我认为不会比现在红。原因有三。

首先,金星变性的年代,变性手术是非常稀少的,医疗手段也不及现代,她碰到的困难和社会压力、家庭压力远远超过当今。变性作为一个“媒体爆点”有很大作用,功不可没。

其次,当时的金星的正值舞蹈事业巅峰,变性作为一个当时大众眼中的大新闻,也是一种“如虎添翼”。

最后,再占了“先机市场”后,金星凭借自己的内涵、勤奋、不怕困难的拼搏最终获得另一面的成功。

所以如果没有变性,至少不会在她现在的领域那么红。

至于你说她肢体动作有些僵硬,没有女性得阴柔感,应该是由于她争强好胜的性格,这其实是她好的一面,但是也是她需要改进改变的一方面,总之,她目前已经是成功人士了。

毁誉参半的徐根宝,有何德何能获赠“中国足球教父”头衔

他的教父头衔并不是因为他的执教履历,而是因为他在崇明岛十年磨一剑,在中国足球人才日益枯竭的时候不断出新秀。目前崇明基地还在提供球员,而其他青训除了鲁能绿城几个,还真的没什么人才能出来。如此坚持下去,以后徐根宝的弟子在中国足坛的比例还会越来越高,那么他自然而然就成为教父级人物了啊。

126场比赛,16球6助攻,武磊三年多海外留洋生涯,你给打几分

武磊126场比赛,16球6助攻,三年海外留洋生涯,可谓是毁誉参半,也就仅仅及格而已。

一 作为全村人的希望 武磊的坚守只为中国足球

武磊作为中国足球一哥,坚守西班牙甲级联赛三年,球迷看出了武磊的努力和坚持,为了心中的足球梦想,走出舒适区,到世界足坛区闯荡,体验,学习,表现了武磊的进取,让球迷看到中国足球进步的希望。

武磊是中国足球的赢家。在中国足球低迷时期,不放弃希望,勇于进取,追求 。困境中,为梦想,敢于坚守,是值得武磊自豪的地方。让中国球迷在世界足坛最高水平的舞台上,看到差距,并承认差距,奋进,追赶。从这点看,武磊值得十分。

二 虽为中国足球一个 实力差距不小

磊虽身为中国足坛一哥,但和世界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三年留洋生涯,126场比赛,进16球6助攻,尽管已是低迷时期中国球员的不一般的表现,却难以为俱乐部提供帮助,最后不得已,沦为板凳球员,以致回归中超。

在西甲比赛中,中国球迷看到武磊的进步和努力,也留下如打破巴萨球门等的难忘回忆。但武磊恩师徐根宝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武磊就是西乙水平。

在西甲高节奏,高对抗的比赛,武磊在中超所谓技术全面的优势尽失,只剩下跑位飘忽,速度快,一招鲜,门前把我机会能力又不高,防守差,和队友很难形成有效配合,自我创造机会的能力又不突出,场上作用单一。不似在中超的威风八面,高对抗,高节奏,让武磊的技术难以发挥,出现不适应。

最后的成绩也相应体现了这一点,126场比赛,16球6助攻,难说是一名合格前锋的表现。

作为一名前锋,武磊和西甲水平的差距明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