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变法必须先卖国为何说以身殉国的谭嗣同是真正的民族罪人
- 希特勒为何要“以身殉国”为何临死还不忘继续战争
-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 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是以身殉国还是理想的破灭
- 你怎么样看待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的方式
- 良禽择木栖,战国士子就是如此,为何屈原、王燭会以身殉国
- 请问大家认同刘禅的明哲保身还是崇祯皇帝的以身殉国呢
变法必须先卖国为何说以身殉国的谭嗣同是真正的民族罪人
谭嗣同怎么卖国了?提这个问题的小编,其心可诛!小编你为了流量,编造谎言,危言耸听,抹黑变法英烈,应被扫入可耻的垃圾堆。
希特勒为何要“以身殉国”为何临死还不忘继续战争
事实上,希特勒是不是真的“以身殉国” 了,至今还有争议。
一般我们所了解的官方说法是,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29日,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在柏林的地堡举行婚礼。30日15时30分,希特勒用手枪自杀,她妻子爱娃·布劳恩则服氰化钾自尽。他们自杀后,为了避免尸体落入盟军和苏军手中,地堡里的纳粹士兵将尸体焚化。一些历史书上还写得十分生动,讲了士兵如何拿来汽油,如何点燃尸体,云云。
也有说法是,苏军发现了希特勒的尸体后,将其焚烧,掩埋。
5月8日夜,纳粹德国正式投降,苏联士兵在地下掩体附近发现了疑似希特勒的尸体。
如果说,尸体被汽油焚化过,那么,流传甚广的这张照片就是有问题的——
而且,瞄准太阳穴自杀也好,饮弹也好,弹孔都不应该在脑门心。而谁又会去选择打脑门星这么别扭的自杀方式。
然后,所谓的尸体,是一具经过焚烧的,疑似希特勒的尸体,经过苏联法医,专家鉴定,公布说就是希特勒。这只是苏联专家说而已。因为在战争末期,希特勒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美苏,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对立。拿到希特勒尸体,除了象征着对纳粹的征服,象征着胜利,则是招来战败国的恶心。
所以,希特勒是不是死了,从二战结束,美苏开始对立伊始,就成了一个谜。
2009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首席档案主管Василий Кристофоров将军对外宣布,曾有机密文件显示:前苏联克格勃的主管尤里·安德罗波夫,经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层同意,执行代号“The Archives”行动,专门负责销毁希特勒、其妻子爱娃·布劳恩,约瑟夫·戈培尔全家人的遗体,目的是避免其尸身下葬处成为纳粹支持者朝拜的圣地导致纳粹死灰复燃。
这个说法其实有点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都完了,一个个人能够翻起多大风浪?苏联至于对一具尸体这么上赶着折腾么?
苏联人说,希特勒的遗体是在5月2日及5日发现的,这个就和我们所了解的5月8日德国投降这个日期相矛盾。然后根据苏联人的说法,6月苏军将其埋葬于拉特诺镇外的森林中,1946年2月21日,秘密移葬到马格德堡的苏联的军事基地,1970年3月,苏军撤离,将尸体焚烧,丢入毕德瑞兹河,只留下了颚骨和头骨,额骨现存于俄国联邦安全局档案室,而其头骨残骸存于俄国国家档案室。
然而美国考古学家贝兰托尼对苏联保有的,所谓的希特勒的头骨不予承认,说这是女性头盖骨。
说实话这个档案如果要是是真的,能说明两点,第一点,历史书上说的,苏军发现了烧焦的希特勒的尸体,只剩下头骨,这个是一种缪传。
第二点,埋了挖,挖了烧,苏联人还是十分变态的。既然这么变态,那么完全可以为了政治需要,导演场景,编撰说法。
所以,我们今天能从史料里得到的讯息只有这两种说法——
前苏联方面:希特勒被我们烧了,只留下了头骨额骨的残骸。
西方:我们没发现希特勒什么尸体,苏联人扯淡呢,苏联整个这一坨就是扯淡!
如果是苏军,很可能一定要希特勒死,挫骨扬灰。但是盟军就不见的了,留着希特勒,如果他愿意投降的话,那么随时可能死灰复燃的纳粹就是对西扩的苏联的最好的制约。二战末期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得不考虑新的两极世界的格局,他们的最终目标不再是整死希特勒,而是制约共产主义。
很显然,就算苏联掌握了希特勒尸体,面对今天掌握了话语权的西方世界,也是有口难辩的。同时随着苏联后来的动荡解体,事实的真相就更扑朔迷离了。
2017年,一位百岁阿根廷老人宣布他就是希特勒。
阿根廷当局查询资料过后发现,这位老人是1945年持假护照前往阿根廷的,他护照上的名字叫赫尔曼·琼瑟伯格。
当然,就希特勒的健康状况他是不可能长寿的,就他的个性他也不太可能苟延残喘隐姓埋名,但是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二战末期要从德国套到阿根廷是有渠道的。
关于“以身殉国”。其实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他殉的是被他自己搞残的德国。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希特勒是德国人在一战后选出来的,带领德国人成为强盗的人,一个性格张扬,好大喜功的人,肯定巴不得来当这个出头鸟,这种人也经历不起失败,出了事很可能玉石俱焚,但是如果是一个成功的,成熟的政治家,那么一定会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演戏作秀,什么情况下是真的拼命。
从技术上来说,希特勒其实并没有必要去死,完全可以金蝉脱壳地逃到阿根廷。
从性格上说,希特勒应该自杀,但是也不排除他当时逃跑的时候想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或者盟军并不想他死。
而从政治游戏的角度上说,希特勒只是一个政治赌徒,利用时机,暴动,选举上位,然后把德国人送上前线,自己享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限的崇拜。
希特勒不是军人贵族,不是商贾巨富,是一个草根,一个玩政治游戏的演员,很多资料显示,他的慷慨激昂的富有煽动性的演讲,也都是专门设计过的,就是在演戏。
那么在最后关头,演戏演爆了,制造一个以身殉国的假象,然后金蝉脱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历史的真相,从来都是扑朔迷离的,只在于环境、时代怎么需要,权力就怎么塑造。
马士英以身殉国,为何却被人说是奸臣
首先指出,奸臣和爱国是两个概念。
一个人被称为奸臣,关键在于他的种种行为严重危害国家——有没有主观故意是量刑因素,有的话从重惩处,没有则酌情减轻,但不是免责。
因此,当奸臣并不等于他就一定会去勾结外敌——自己制定政策自己捞好处不香吗?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分外敌一杯羹呢?所以说奸臣当然也可以爱国。
举个栗子:杨国忠可以说是公认的奸相了,可他又在安禄山叛乱时屈膝投降吗?至于说所谓勾结吐蕃,两唐书上说得清清楚楚,就是诬陷,只不过皇帝迫于形势不敢追究罢了——
《旧唐书·杨国忠传》:翌日,至马嵬,军士饥而愤怒,龙武将军陈玄礼惧乱,先谓军士曰:“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众曰:“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会吐蕃和好使在驿门遮国忠诉事,军士呼曰:“杨国忠与蕃人谋叛。”诸军乃围驿擒国忠,斩首以徇。是日,贵妃既缢,韩国、虢国二夫人亦为乱兵所杀。御史大夫魏方进死,左相韦见素伤。良久兵解,陈玄礼等见上谢罪曰:“国忠挠败国经,构兴祸乱,使黎元涂炭,乘舆播越,此而不诛,患难未已。臣等为社稷大计,请矫制之罪。”帝曰:“朕识之不明,任寄失所。近亦觉悟,审其诈佞,意欲到蜀,肆诸市朝。今神明启卿,谐朕夙志,将畴爵赏,何至言焉。”
《新唐书·杨国忠传》: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谋杀国忠,不克。进次马嵬,将士疲,乏食,玄礼惧乱,召诸将曰:“今天子震荡,社稷不守,使生人肝脑涂地,岂非国忠所致!欲诛之以谢天下,云何?”众曰:“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会吐蕃使有请于国忠,众大呼曰:“国忠与吐蕃谋反!”卫骑合,国忠突出,或射中其頞,杀之,争啖其肉且尽,枭首以徇。帝惊曰:“国忠遂反耶?”时吐蕃使亦歼矣。
顺便指出,一些所谓奸臣其实是看不清阻力过分坚持自己理想,不能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而被政治对手抹黑的,马士英算这种情况吗?
马士英究竟为政功过几何呢?远的不说,单看在弘光朝的作为就可以知道,此人是个官场老油条,在政策上并无定见,未能在政治上起到什么好作用。比如明知清军大军压境,还调弘光四镇去跟左良玉打内战,你说他脑袋是被啥踢了呢?
这种只看重自家权位的庸人称他奸佞算冤枉吗?
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是以身殉国还是理想的破灭
一、怀沙自沉
一位满头白发的76岁的老人沿着小道踉跄走来。风声鹤唳,似乎还能听见远处的刀枪撞击声、呐喊声以及让人揪心的呻吟声。原本三湘大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谁知,楚国的灭顶之灾已在眼前。
这位老人便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他坐在汨罗江边痛哭流涕,发出一声粗重的叹息:“唉,整个世界已经浑浊一片,只有我才是清白廉洁的;这么多人都在犯糊涂,只有我才是清醒的。刚刚洗过头的人在戴帽子之前,总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洗好澡的人在穿衣服时,总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怎能容忍自己高贵洁净的人格,蒙受世俗的尘土和污秽?我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于鱼腹,也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那些尘土和污秽的肆意侵袭!
屈原早在楚国郢都陷落,还没有动笔写作绝笔诗之前,“怀沙自沉”的想法就已在心中成熟。
面对着汨罗江,屈原吟诵起他不久前创作的那首《怀沙》,之后毅然投江殉国。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二、自沉的意义
怀沙自沉,对于屈原来说,绝不是消极的放弃和极不可取的逃世避世。当他真切地感到,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由楚国统一天下的梦想,已永远不可能实现时,壮烈的殉身便是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警醒世人的惟一选择,这与普通意义上的自杀是完全不一样的。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huò)乎!”
这是屈原在回答江边渔夫有关生与死、随波逐流与坚守正直的问题时,所作出的铿锵铮言。是的,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鱼腹,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尘土和污秽肆意的侵袭!
三、屈原的人格精神
屈原的一生,始终坚守着这一为人的准则,这一理想的信条,这一追索的目标。壮怀激烈,不仅可以表现为勇猛厮杀、浴血沙场,更可以表现为以国家为己任,志存高远、维护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后来被定为端午节。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专门写下了屈原《离骚》中的一段诗句,这段诗句也代表屈原了人格精神和爱国主义,也值得与所有朋友共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怎么样看待屈原,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的方式
因为当时的楚国已经腐败不堪,国君昏昏沉沉,近小人,远贤人。导致国家每况日下,已经无可救药。正如屈原自己所说,别人都昏睡,独有他自己清醒,清醒的人不能同昏睡的人共事。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灭亡在小人手里,所以只有选择投江。
当时的楚国正如上个世纪的苏联一样,官场腐败,贪污盛行,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最终让美国和平演变成功,导致苏联解体,财富被西方国家瓜分。最可恨的是,苏联共产党人竟然向共产党总部开炮!可见苏联共产党昏沉到何种程度。
看看当时的苏联,就可以联想到屈原,屈原投江就是自己已经知道了楚国的未来!
良禽择木栖,战国士子就是如此,为何屈原、王燭会以身殉国
这就是我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初!总能把歪理说直!
古人教导我们“良禽择木而栖”。古人也教导我们“一臣不事二主”!
古人教导我们“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古人也教导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古人教导我们“知足常乐”。古人也教导我们不要“不思进取”!
古人教导我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古人还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古人还说,要“百事孝为先”。可是,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你真要按照古人谚语的说法做事,能把你累死。
我们不推崇屈原,难得要学习汪精卫之流吗?
“良禽择木栖”不适合屈原,当时楚国和秦国是独立的两个诸侯国。秦国的秦人与楚国的楚人可以说是两个民族。面对亡国灭种的为难,屈原投江而死,可以说是难得的忠烈之士。有人可能觉得他太偏激,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人是伟大的,是应该被敬仰的。正是这些爱国的人有骨气,华夏才有5000年文明史。
再看汪精卫之流,标榜自己当汉奸是“曲线救国”。其实不是就是“有奶就是娘”吗?翻译成文言文就是汉奸版的“良禽择木栖”!
路有千万条,任你随意走。可是,民族大义不能碰;“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不能忘。是青史留名,还是遗臭万年,自有公论。
(文|勇战王聊历史)
请问大家认同刘禅的明哲保身还是崇祯皇帝的以身殉国呢
如果我生于朱家,肯定如崇祯皇帝以身殉国。
如果我出身刘家,刘禅的明哲保身是不二选择。
如果既不是朱家,又不是刘家,也得因势而定,二者的选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没有对错,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要赞同崇祯、刘禅亡国时不同的做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所处国家政权来讲,崇祯是全国政权,刘禅是地方政权。
崇祯皇帝所处大明王朝,是全国政权,北方有努尔哈赤政权,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各占据不同地方,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总的来讲,还是大一统的大明王朝。
而刘禅所处蜀汉政权,乃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在北魏、西蜀、东吴的三个国家中,蜀汉疆域最小,人口最少,仅仅占有益州一州之地,主要指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省南部,地盘最小。
二,崇祯皇帝的大明首都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而成都是地方政治文化中心。
明朝在历史上总共有过两个都城(不包括南明都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并取国号为大明,明朝建立。朱元璋也将应天府,即今天的中国南京定为都城。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顺天府,即今天的北京 。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殉国身亡
北京作为大明王朝首都存在223年。
而成都成为蜀汉政权的都城,始自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季汉政权。直至公元263年,刘禅投降,也就是诸葛亮死后29年后蜀汉灭亡。
成都成为蜀汉首都共有42年,但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仅仅作为一个地方政权的中心。
三,大明王朝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国,至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杀,一共存在共有276年。历经16位皇帝,风云变幻,国运绵长,历史久远。
而蜀汉从公元221先主刘备称帝到公元263年蜀亡共有42年。历经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二代,其中刘禅当了41年皇帝。
四,明崇祯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
自幼生活在帝王之家的崇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六岁登基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大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无奈家破国亡,最终城破自缢。
刘禅(shàn)(207年-271年),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自幼于战火硝烟中,颠沛流离,饱经磨难,加之天资平凡,从小调皮玩耍,耽误学业,也就一平常人儿。
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刘禅16岁,继位为皇帝,当了41年皇帝,继位后,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相父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
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邓艾兵临城下,虽有精兵良将,粮草充足,但无心应战,献地投降。
姜维复国计划失败后,后迁居到洛阳,被封为安乐公,于公元271年死去,活了64岁。
五,崇祯是勤勉和才学之人,一心想振兴大明,兢兢业业,立志成为有为之君。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同时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性格多疑,刻薄寡恩,但又勤勉治事,厉精图治。尽管如此,崇祯却赢得了后世人的普通同情,人们大多认为他不该是个亡国之君。
崇祯帝宵衣旰食,光《罪己诏》都写了六次,可最终也没有迎来大明王朝的复兴。
公元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自杀。
他留下了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可见,临死之时也惦记着黎民百姓,从容赴死,壮怀激烈!
而刘禅在蜀汉四相先后去世后,本就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他没有约束,宠信宦官,耽于享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当邓艾兵临城下,毫无主见,没有保家卫国的帝王气概,最后只有投降亡国。
只有自己第五子北地王刘谌,杀妻斩子,自杀殉国,给汉室先主增添了一丝悲壮色彩。
而刘禅也只有携带家人移居洛阳,并被封为安乐公,逍遥公,并老死在洛阳。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成为刘禅留传至今的经典名句。
总之,刘禅的明哲保身是一个平庸皇帝的本能,能保全一方百姓和汉室宗亲的平安,是顺其自然的不二选择,也是深受蜀中盛行的道教文化的影响。
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后的崇祯,虽胸有大志,厉精图治,但天命所归,无可奈何,作为大明皇帝子孙,不忍家破国亡,只能慷慨激昂,自杀殉国,悲愤而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