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算民意吗你怎么看?当初希特勒仅仅就6七个人的组织,为什么后来能发展到数百万人_希特勒_德国_魏玛

本文目录

  • 希特勒上台算民意吗你怎么看
  • 当初希特勒仅仅就6七个人的组织,为什么后来能发展到数百万人
  • 希特勒为什么要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为什么说希特勒是战争疯子
  • 希特勒是怎样协调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
  • 希特勒演讲的特点有哪些
  • 希特勒是怎么上台的
  • 列宁和希特勒谁的演讲能力更强

希特勒上台算民意吗你怎么看

希特勒在今天被看作是大魔头,但是他和他的团队确实是通过当时的德国合法的方式,一步一步被上上下下民众选上台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924年5月4日,纳粹党获得选票1,918,300张,占总选票比例百分之6.5,获得合法席位32个。此时,希特勒因为搞啤酒馆暴动被监禁。

1924年12月7日,纳粹党获得选票907,300张,占总选票比例百分之3.0,获得合法席位14个。此时,希特勒出狱。

1928年5月20日,纳粹党获得选票810,100张,占总选票比例百分之2.6,获得合法席位12个。

可以说,在1930年以前,希特勒都是跟几个小伙伴小打小闹,越搞越差,德国公民也不怎么鸟他们。但是,他们的打闹并不是胡闹,是根据选举的游戏规则在闹。当然这个时候,希特勒还比较非主流和不成气候。24年不守规则,搞暴动,于是瞬间被法办,后来也是越来越不景气。

真正的变化,是1930年开始,这时候,全世界进入了经济大萧条的深秋,本来就是一战世界列强战败不服输的德国,在经济危机中,更是非常遭罪,我们再来看这时候的民意——

1930年9月14日,纳粹获得6,409,600张选票,占比百分之18.3,获得107个席位。

107个席位,国会第二大党。

这里就可以看到民意了,不仅仅是民众越来越多的参与和支持纳粹,德国高层玩政治的人也开始向希特勒摇摆橄榄枝。

1932年希特勒打算参选总统,获得了工业家的广泛的支持,然而作为奥地利人的希特勒连德国公民都不算。同年2月,有纳粹党参与的布朗斯威克邦政府任命希特勒为非主要的行政官员并因此在1932年2月25日给他发放德国公民权。几天之后,其它邦也给予了他公民权。

1932年7月31日,在此之前希特勒竞选总统败给了兴登堡。要知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搞街头运动的小胡子输给民族英雄,职业政治家,是很正常的,但是,有这一次的造势,纳粹党获得了13,745,800张选票,占比百分之37.4,获得230个席位,成为全国第一大党。

1932年11月6日,纳粹党获得11,737,000张选票,占比百分之33.1,获得196个席位。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兴登堡总统办公室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但是这一次,已经是大多数的纳粹党觉得自己还不够占优势,没成为绝对多数,于是2月27日,纳粹在国会放了把火,栽赃给政敌。

我们来看看,第一次希特勒只是砸了个啤酒馆,然后就被抓起来了,这一次,放火烧国会,还栽赃陷害,大家视而不见。所以说,你说不是民意,就只能是天意。

放完火以后,重新选举中纳粹党获17,277,000张选票,占比百分之43.9,获得288个席位,绝对多数。

完完全全合法的流程,完完全全合法的手段,完完全全,一年年,一票票选出来的元首。可不是希特勒拿枪逼着民众,或者拿钱收买民众的结果。

德国人民,为什么会把这个恶魔选出来?因为他承诺自己能负责,带领一战没有打服的德国人去抢,用刀尖犁取自己的土地。可以说希特勒只是一个不要命的代表,“把我们失去的抢回来”,才是德国当时的民意。

当初希特勒仅仅就6七个人的组织,为什么后来能发展到数百万人

当年家(嘉)兴的一条游船上,也只有十几个地区代表,照样能发展成为一个8000万人的执政党。这不奇怪,无论是封建专制的农民起义时期,还是民主化浪潮的政党政治崛起时期,成立和起步初期往往夜就是星星之火。

不列颠亚瑟王复国的圆桌骑士也不超过10几个人

刘季刘亭长初期也只带着不到100人

沙特开国国王伊本沙特带着百余人从科威特出发打下了自己的土豪基业

特朗普的老祖父当年只是推着手推车的商贩

乔布斯创业时的办公室设在自己家的车库

jack马当年也只是一间办公室几台破电脑的创业草根。

所以,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创业发展,人数和资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业者是否掌握当前现实利益正确性,以及未来发展必然性。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迎合了当时的德国思潮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迎合了当时德国人的思潮,其原先的名字是民族涩(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这种极左翼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帝国式的民族国家梦想;二是纯血式的民族血统主义;三是平权式的公民主义。我们可以看看纳粹纲领之中的几条典型和核心主张:

第一条,我们要求基于民族自决的权利,联合德意志人为大德意志帝国。
第二条,我们要求德意志民族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废除凡尔赛条约和圣日尔曼条约。

第三条,我们要求国土和领土(殖民地)足以养育我们的民族及移植我们的过剩人口。
第四条,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资格;凡属德意志民族血统,不管其职业如何,方能为德意志国民。因此犹太人不能为德意志国民。
第八条,禁止非德意志人迁入德国。我们要求将1914年8月2日以后迁入德国的一切非德意志人应驱逐出境。

帝国式的民族国家梦想

,一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在凡尔赛条约之中并未获得相对平等的待遇,这一民族情绪深深地根植在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主义之中,加之工业革命之后,德国的钢铁工业和重工业等等产业,其产能和实际技术无论是前沿科技含量还是生产力结构模式,实际上都是优于英美的,故而复兴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希特勒点燃这一把火的基础,重新缔造德意志帝国的荣光,根治在诸多德国民众的心中。这是纳粹上台的核心口号和思想,这与今天的特朗普式主张没有区别。

纯血式的民族血统主义

不得不承认,日耳曼血统是高加索白人血系当中较为纯血的血统,相比于伊比利亚半岛混合了阿拉伯血系,而当时的法国高卢混合了拉丁血系和日耳曼血系,而英国人则是同时混合了北欧血系、凯尔特血系和高卢血系,东欧是与日耳曼其同等纯净的斯拉夫血统,故而在日耳曼人眼中,自己以西和以南的国家,都是名副其实的杂种血系,而正是这种情况下,加之犹太民族的大量进入,血统的反感成为国内民族矛盾的重要冲突之一,这也是纳粹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系能够在国内施行犹太大屠杀而却并未遭到民族内主流道义反感和谴责的原因。

【典型日耳曼血统】

平权式的公民主义

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结构的经济模式,德国如同英国一般,制造了大量的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一方面传统贵族阶层逐渐衰落,政治话语权低落,同时工人群体遭到资本家压迫生活举步维艰,产能过剩以及社会矛盾冲突尖锐的情况下,希特勒的纳粹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诱人的,那就是国土扩张和公民主义,国土扩张使得底层民众将新生活的向往聚集于蛮荒和殖民的扩张,而公民主义则继续巩固其血统思想,同时纳粹借助其反资本主义的旗帜,进一步截取民主的政治站边,直到民众醒悟过来,波兰已经沦陷,法国已经投降。

希特勒为什么要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了解一些世界史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是战败国。战败就意味着被侵略被瓜分,新势力代替了旧势力。

俗话说,打仗有两个作用:一是缓解内部矛盾,二是刺激消费。

西方的二战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而在二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发生了较大的经济危机,很快就席卷了西方世界,当然德国不会幸免。此时德国国内,生产过剩,然后人民又消费不起,通货膨胀应该非常严重。这就需要刺激国内消费,转移国内人民的不满情绪带来的矛盾。美国是通过罗斯福新政慢慢度过了,而德国在法西斯政党的带领下,为了转移人民的视角,将英美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当做德国苦难的源头,通过宣扬民族主义,短时间就把国内人民的情绪激昂起来,那就是打破这种国际秩序,争夺生存空间。

就这样,在国内和国外双重压力下,希特勒在1939年发起了闪电波兰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

但是,我们都知道,早在1931年同为法西斯轴心国的日本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东方,二战是在1931年发起的。日本同样是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危机带来的内部矛盾,才发动侵略战争的。

你有何高见呢?欢迎评论讨论。

为什么说希特勒是战争疯子

我是松头土豆,我来聊一聊这一段历史。喜欢的朋友请点一下关注,谢谢!

卓别林式希特勒

我们先来说一说希特勒这个人,他矮矮的个子,留着卓别林式的胡子,有几分像小丑的样子,具有奥地利的国际,可是胜任了德国的总理,他创造的“帝国”虽然仅仅存在了 12 年零 4 个月,却给人类历史引起一次强烈的地震,造成人类文明的大震动。

他生于一八八九年四月二十日,卒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几乎正好活了五十六年,是比别人的寿命要短一些。

希特勒的生活

希特勒的生活,除了政治和政治热情之外,基本上再没有什么内容,爱情,家庭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生活是虚无缥缈的,无根基的且可以随时抛弃的。

他的政治生涯,在他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可以分为七个飞跃性的阶段:

  1. 早年便开始从事政治,政治替代了他的生活。
  2. 一九一三年从奥地利移民到德国。
  3. 一战之后决定当一个政治家。
  4. 发现自己有成为大众演讲者的演讲能力,且真的这么做了。
  5. 决定当一个领袖。
  6. 决定在有生之年完成政治时间计划(这也就是发动战争的决定)。
  7. 决定自杀。

他这七个飞跃阶段的政治生涯可谓是一个飞升又摔落的过程,表现出了他孤独的一生,最后一阶段的决定就是他在孤独绝望的时候做出的。

希特勒的战争生涯

希特勒一九三三年出任德国总理,从一九三四年至 一九四五年担任德国元首兼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将德国从民主共和国家转变为纳粹集权、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帝国。

他上台后,疯狂的扩张兵力,魔术般的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利用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巧妙周旋于英国、法国、苏联之间,为这些国家发动战争解除后顾之忧。

一九三九年九月,希特勒发动了有六十一 个国家、二十 亿余人参战,五千七百余万人死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推进了血泊,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和痛苦。

他疯狂的杀害犹太人,志在“消灭欧洲的犹太种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全世界的犹太人有一千五百万人,到二战结束的时候,犹太人的数量减少为九百万人,有六百万的犹太生命就被他给荼毒了。

他建立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从事活体医学实验、高空减压试验、冷冻实验、绝育实验等罪恶活动,屠杀战俘,其中前苏联红军就被他屠杀了四百多万。

最后的舞台谢幕

一九四一年底,希特勒的闪电战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粉碎。

一九四二年底到 一九四三年初,齐装满员的二十二个德国陆战师在斯大林格勒被全歼。

一九四四年六月,美英盟军实行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一九四五年四月底,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最信赖的希姆莱等人投美。

此时的希特勒已经众叛亲离,他和情妇爱娃匆忙结婚,然后双双在总理府花园的地下室自杀,随着他的自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就结束了。

从这些历史事件就可以看出,希特勒可谓就是一个战争疯子,他的思想世界中有一种错误行为的理论论证。他所建立的是一部战争机器,而不是一个国家。

我是松头土豆,为您解读历史事件,呈现历史故事。

这些只是个人的一些愚见,若有正解,请关注留言,谢谢!

希特勒是怎样协调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

希特勒能成为德国元首,其实背后有一个庞大自助、扶持、帮助、支持希特勒上台的资本大财团。

早在希特勒上台以前希特勒到处演讲,口才极棒,能激发民众的高昂斗志和积极性,有魄力、有组织能力、有大国的风采和风范。

德国资本家大财团一看希特勒以后能成为世界领袖人物,就自助、扶持、帮助、支持希特勒争当德国元首,但是希特勒也对这些资本大财团们许愿,如果他当上德国元首,那就给大财团们优惠政策和支持发财平台,最后希特勒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德国元首,也兑现了希特勒对资本大财团们的承诺。

从希特勒上台以后一直垄断着德国的资本市场。资本家和工人同时也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益。

在二战期间,希特勒每占领一个国家,这些大资本财团们就去抢夺别国的市场,占领商机,开拓业务,大力扩展,最后占领整个欧洲市场。到现在这些资本大财团们一直领先世界顶级的企业,最为典型的企业是,奔驰、宝马、西门子等。

希特勒上台以后,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一直想垄断掌控资本市场,他的理念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有优秀世界顶级的企业支撑。这样才能让日耳曼民族掌控整个世界。

随着德国资本企业的蓬勃发展,也随之希特勒贪婪侵略的欲望越来越强大,也尝到了战争屡战屡胜的骄人战绩。

在尝到战争的甜头以后,希特勒的野心更加膨胀,发起了更多的战争,比如,库尔斯特战役、爱沙尼亚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等战役,在后来几场战役希特勒纸上谈兵、指挥有误、战略有误、霸道独裁、只准前进,不准后退 ,这时的军队,物资匮乏,战斗力下降,元气大伤,打到自己军队已经精疲力尽,所以希特勒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至此以苏联为首的美国、英国联盟兵临城下一举拿下德国首都柏林。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反法西斯伟大的胜利!

最后希特勒精神分裂开枪自杀。(据说当时希特勒没死,自杀的是替身)。

本文是纵观世界奇闻原创,个人意见勿喷。

希特勒演讲的特点有哪些

首先气场强大,观点鲜明,直奔主题,说出了当时很多德国人的现时心里感受及强烈愿景,并及力扇动民粹主意意识,所以及具感招力,再加上他表现出的钢铁意志,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德国的精神象争与救世主!

希特勒是怎么上台的

希特勒当然不是民选上台的。在论证这个结论以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而要说明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最好的参照物就是1918年十一月革命所推翻的那个德意志帝国。

(1918年11月spd的菲利普-谢德曼宣布共和国建立)

德意志帝国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皇帝、帝国议会、帝国宰相。而其中帝国议会又分为联邦会议和帝国议会。虽然联邦会议日后被称作联邦院,看起来好像是帝国议会的上议院。但事实上按照《帝国宪法》,联邦会议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帝国的皇帝虽然拥有皇帝头衔,但他的职位实际上是联邦会议主席。德意志帝国的国家主权也归属联邦会议。德意志帝国皇帝实际上是享有皇帝尊号的联邦会议主席。所以严格的说德意志帝国的权力核心实际上是四部分组成的,也就是一个千方百计想要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和统治者的联邦会议主席、普鲁士国王。一个国家主权享有者的联邦会议。一个拥有预算权和立法权的普选的帝国议会。还有一个代表德意志帝国政府的帝国宰相。

(1918年是一场短促的革命,但德意志的道路还很长)

这四个机构经过十一月革命之后基本上都迈入了魏玛共和国阶段。首先是联邦会议,虽然《魏玛宪法》是一部追求中央集权的宪法,但还是保留了旧帝国的真正主权享有者的联邦会议,这个会议就是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参议院,只是这个参议院的地位更接近立宪国家的上议院,但人选还是由各邦任命。具体的权力差异我们到后边谈。

然后是皇帝和帝国宰相,他们一起作为总统和总理回到了柏林。。我们知道1918年11月的革命其实是一场意外。普鲁士军队因为寄希望于《威尔逊纲领》而默许了水兵起义和柏林的革命。也默许了皇帝的退位。但是当革命渐渐尘埃落定,德国支持复辟的保守派其实非常强大。威廉二世固然还在荷兰但威廉皇储在二十年代初就回到了德国。德国政府归还了三十多处庄园、城堡和宫殿来保证皇储的生计和霍亨索伦王朝的体面。

(魏玛共和国的总统扮演的其实是一个立宪君主的角色,魏玛的总统在权力上甚至比德皇还要大)

而1919年魏玛制宪的时候这些保皇党也参与设计了《魏玛宪法》,虽然《魏玛宪法》号称最民主最精致的宪法,但事实上在保皇党人看来《魏玛宪法》和法国的《1875年宪法》一样,是一部为立宪君主量身打造的宪法。德国总统掌握的其实就是稍作修改的德国皇帝的权力。只要对皇帝和宰相在立法问题上的权力和总统和总理在立法问题上的权力加以比较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而这种权力的比较也就说明了帝国议会和魏玛的众议院在帝国和共和国的权力体系中的地位。

首先德意志帝国议会和魏玛共和国议会都是普选的,魏玛共和国承认了女性选举权这是最大差异。第二两个议会都有立法权,也就是说德意志帝国和魏玛共和国的法令都必须得到议会的通过,德意志帝国皇帝和魏玛共和国总统都没有对立法的否决权。也没有向议会提出法案的权力,魏玛宪法为了避免这一点特地规定总统不得是议会议员。在旧德意志帝国时期皇帝拥有对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的认可权,虽然这种权利得不到宪法条文的支持,皇帝可以签署法令,但是皇帝的签署并不是法令成为法律的必要条件,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院和帝国议会的通过就可以形成法律。

(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复杂到了混乱的地步,对此身为铁杆俾斯麦粉的伊藤博文非常失望)

皇帝对立法权的干预体现在帝国议会的立法程序上,帝国宪法虽然剥夺了皇帝的立法权或者准确的说叫做立法表决权,也就是说皇帝对法案的签署只是一个仪式,作为皇帝他没有否决法令的权力。但是宪法把立法倡议权,也就是决定把那些法令交给帝国议会表决,而哪些不能被议会表决的权力留给了皇帝个人。之所以要加上个人这个词是因为实际上立法倡议权属于联邦会议而不是作为宪法设定的国家组成部分的皇帝。但皇帝虽然是联邦主席却并不是联邦会议主席皇帝掌握立法倡议权的形式是通过他兼任的普鲁士国王所掌握的普鲁士王国在联邦会议的那个17票。这17票完全掌握在普鲁士王国手中,而皇帝作为普鲁士国王在普鲁士王国享有比皇帝在帝国大得多的权力。所以皇帝实际上对立法依然保持着相当大的控制权,只不过是间接的控制权。

当然皇帝的这种控制权必须与帝国宰相分享。按照帝国宪法理论上帝国的全部行政事务是由宰相一人承担的。帝国宰相办公厅是帝国唯一常设官厅,所有各部的首脑都是对宰相负责的国务秘书。而帝国宰相只对皇帝个人负责,虽然帝国宰相的立法必须得到议会的通过,但是即使法案不通过宰相依然可以执政,只有皇帝对宰相不信任才是宰相辞职的必要条件。

(魏玛共和国的议会权力比帝国议会大了很多)

十一月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在《魏玛宪法》的体系中得到了相当大的扩充。魏玛的议会得到了立法倡议权,可以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甚至弹劾总统,不再是一个只有表决权,只能对帝国政府指指点点的机构了。但是在总理到底是对总统还是对议会负责的问题上,相比《帝国宪法》,《魏玛宪法》也只多走了半步,也就是说帝国宰相是只对皇帝负责的,而魏玛的总理是既要对总统负责由要对议会负责。魏玛共和国是从立宪君主走向了半总统半议会制。魏玛共和国的总理可以被议会不信任案推翻,但也不需要议会的选举。一个总统任命的没有议会多数票的总理,只要不碰到两次不信任案,就无需辞职。而他统治所需要的立法,虽然你得不到议会多数票认可,却可以得到总统非常法的支持。在这一点上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实际上比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还要大。议会的权力上升的同时,总统对立法的权力也从皇帝时代的简介干预变成了直接干预。《魏玛宪法》第四十八条甚至赋予总统以特殊情况下的非常立法权,而这项权力实际上就是希特勒上台的基础。

(总理在新共和国扮演的是一个更加从属于议会的帝国宰相的角色,但只要他愿意而且议会不跳出来推翻他,他也大可以依靠总统绕开议会)

如果我们了解了魏玛共和国的体制,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希特勒是不是民选上台的了。三十年代一个德国政治家想要民选的方式上台执政,实际上只有两个职位可以争取。一个是共和国总统,另一个是内阁总理。

想要成为总统很简单,第一轮选举就拿下过半数的选票,或者第二轮选举得票数最多。1932年希特勒参加了总统竞选,虽然希特勒连飞机也用上了可惜还是只拿到36%的选票。而八十多岁的兴登堡拿到53%的选票。所以这次选举断了希特勒当总统的念头。

那么总理呢?成为一个魏玛共和国的总理有三种办法,第一种完全符合民选的含义,那就是那就是自己组织一个党赢得议会大选过半数的选票,因此在议会里得到过半数的席位。这样的党的主席将毫无疑问的出任总理。甚至这样的党委派或者愿意合作的人也可以毫无争议的成为一个民选上台的总理。可惜1933年以前纳粹党的最好成绩也只有37.4%,巴本解散内阁再次大选之后跌落到33.1%。

(联合组阁在魏玛历史上的典范不在德意志国家层面而在普鲁士共和国层面,相比魏玛脆弱的大联盟内阁,普鲁士的“红色沙皇奥托-布劳恩”依靠组织政党联盟在普鲁士共和国连续执政十二年)

不过好在还有第二个办法,这个办法其实已经不符合民选的含义了,但至少还符合民主的游戏规则,那就是联合组阁。只要你的党的席位是民选的,而且其他民选的党愿意跟你合作,你们的席位过了半数,你们组成的联盟内阁的基础依然是公民的选票。所以你这个联盟内阁的总理还是民选上台的总理。可惜1932年的大选里三个铁杆反纳粹的党SPD、KPD和中央党拿下了52.3%的选票。

这三个党里希特勒唯一能争取过来的是中央党,但中央党只有15%的席位,加上纳粹的33.1%还是不能过半数。希特勒要拼凑联盟内阁还的去争取胡根贝格的dnvp,也就是德意志民族人民党那8.9%的席位,才能过半数。

但是中央党跟spd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即使为了分享政权加入内阁要价也肯定非常高,而且中央党仇恨背叛者巴本,自然也就厌恶支持巴本的胡根贝格。而胡根贝格作为一个红果果的保皇党也不愿意跟中央党合作,尤其在中央党投了巴本的不信任票的情况下。想把纳粹、dnvp、中央党拼凑成一个右翼大联盟内阁几乎不可能。所以希特勒知道这条路也走不通。

(这不是拉尔夫费因斯这是魏玛共和国第二个总统内阁的总理巴本,也是魏玛共和国四个没有议会多数的总理里,唯一一个被议会通过了不信任案的)

于是希特勒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上台了。这条路既不符合民选的含义,也不符合民主制度的游戏规则。在很多民主国家根本就不存在这条路,比如今天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就没有这条路。那就是抛弃什么民选首脑的头衔,去组织一个“总统内阁”。想要成为总统内阁唯一的条件就是总统的任命,不需要有支持你的政党、不需要你有民众的支持、甚至不需要你是议员,其实宪法里连总理必须是德国公民的要求都没有。也就是说如果希特勒想当总理他甚至都不需要得到德国国籍。他参加总统竞选才需要。

而在希特勒以前已经有三个这样的总理了。首先是布吕宁内阁,他是中央党的首脑,而且得到了社会民主党的容忍,所以议会始终没有对他投不信任案,把他的合法性搁置不理。而他颁布的所有法令也都没有依靠议会多数票支持,他依靠的是总统的签署。但是当他试图把议会对自己的容忍变成议会对自己的支持,转而依靠议会多数票执政的时候。兴登堡认为他背叛了自己抛弃了他,于是布吕宁只能辞职。接替布吕宁的是也属于中央党的巴本,但中央党把他出任总理视为背叛,所以中央党和布吕宁执政时期的联盟党都视他为叛徒和敌人。他试图争取纳粹党的支持,但希特勒要价太高,希特勒只愿意自己当总理,而巴本当副总理。于是谈判失败以后纳粹党也反对他。所以1932年秋天召开的那届议会上,巴本遭到的不信任案得到了议会90%以上票数的支持,是魏玛共和国历史上最高票数的不信任案。但是巴本仰仗总统非常法解散了议会。这就说明成为一个总统内阁的总理其实根本不需要议会的票数。但这还不算完,下一个总理还要证明想成为这样的总理甚至不需要是议员。

(施莱歇尔踢走了巴本却间接的替希特勒打开了总理府的大门)

《魏玛宪法》规定解散议会三个月内必须举行新的大选,但是再次大选巴本也一样要吃不信任案,所以巴本试图说服总统修改选举法。但巴本让兴登堡总统身边的另一个亲信施莱歇尔产生了自己执政的欲望。他向总统表示巴本的修改宪法势必导致内战,但是军队无法同时镇压左翼和右翼的共同暴动。所以兴登堡退缩了收回了对巴本的支持,表示不会取消选举和修改选举法。于是巴本只能辞职,施莱歇尔自己出来组阁。施莱歇尔是一个军人,虽然和政治家关系密切,但他没有自己的党,也没有自己的议员团。他寄希望于施特拉塞能够推翻或者架空希特勒,从而组成一个容忍自己的议会联盟。但是施特拉塞失败了,而另一个失败者巴本却转而和希特勒谈判,愿意在希特勒内阁里当副总理。

(在总统府1933年的副总理巴本其实比总理希特勒自在的多,因为他才是兴登堡信任的人)

于是巴本为希特勒打开了总统府的大门,兴登堡最终抛弃了施莱歇尔授权希特勒和巴本组成联合内阁,之后希特勒上台执政。所以希特勒即使拥有议会第一大党的支持,即使拥有一千多万德国选民的支持,但是按照民主制的游戏规则他依然不是一个符合民主制度的总理,更不是一个靠选票上台执政的总理。希特勒是一个依靠总统非常法执政的总统内阁的总理这就是结论!。

列宁和希特勒谁的演讲能力更强

要说列宁和希特勒谁的演讲更强?我认为旗鼓相当,只是走的路线不同,列宁十月革命彻底推翻了沙皇帝国的永久统治,走的是马克思社会主义道路,影响了欧洲各国,同时给我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造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个能改变世界格局影响世界伟大的政治家,自然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或演讲口才能力超众的天才。而希特勒能让老牌帝国德国人民能达到史无前列狂热的水平,并能成功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与希特勒统制能力或演讲水平有直接关系,同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上的规模或影响力是史无前列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