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众武将中,哪个称得上“拼命武将”战斗勇猛无比?你的家乡话最逗的一句是什么可以翻译成普通话和大家共享吗_平仄_句式_平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拗断 平仄 句式 平平

本文目录

  • 《三国演义》的众武将中,哪个称得上“拼命武将”战斗勇猛无比
  • 你的家乡话最逗的一句是什么可以翻译成普通话和大家共享吗
  • 七绝里第四个字拗了能救吗
  • 上句为仄仄仄平仄仄仄格式,可拗救吗

《三国演义》的众武将中,哪个称得上“拼命武将”战斗勇猛无比

在整个《三国演义》里面,要说“拼命武将”,能够举出一大堆来。因为,勇猛是一员武将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果仔细算算,有以下这些人:

曹魏阵营,典韦和许褚,这两个都是曹操的近卫将军,统帅曹操的近卫军。他们两人勇猛无敌,多次在乱军中救出曹操。在张绣叛乱的时候,典韦赤手空拳,一个人独守寨门,为曹操脱险赢得时间。许褚救曹操于渭河之上,战马超于潼关之中。由于勇猛无比,被曹军称为虎侯。

张辽,此人在吕布手下就勇猛善战,归降曹操后,屡建战功。在讨伐袁氏兄弟的战争中,他在白狼山冲入敌阵,阵斩蹋顿,堪与关羽斩颜良媲美。在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的时候,曹军只有八千人,众寡不敌。张辽带领八百将士突袭孙权大营,杀得孙权丢盔卸甲,最后被迫撤退。在逍遥津又遭到张辽追击,险些被生擒。张辽八百破十万,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庞德,庞德原是马超的部将,后来马超入川,他因病留在汉中。曹操取汉中,他归降了曹操。在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他作为曹军的先锋救援。在和关羽的交战中,他为了表明心志,抬棺大战。他和关羽交锋不分胜负,还用计射中关羽一箭,如不是于禁嫉贤妒能,险些建功。后来关羽水淹七军,他被俘不降,为关羽所杀。

曹营中还有夏侯惇,单挑吕布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在眼睛中箭后,拔箭啖睛,诛杀仇敌,勇猛无比。夏侯渊,喜欢身先士卒,虽然曹操劝说但是不听,最后在定军山被黄忠所杀。曹仁在江陵城下率领死士直冲吴军阵中,几进几出。徐晃,在与关羽军队交战中,虽然关羽的营寨鹿角十重,徐晃依然冲入关羽阵中,打败敌军,夺取敌营。曹操夸他胆识兼优。

蜀汉阵营。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个个都勇猛无敌。首先是关羽,在万马军中斩颜良首级,这在战争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战例。在襄樊战役里,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在战役中仍然是身先士卒,多次冲锋陷阵。

张飞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整个《三国演义》里唯一一个,不但不怕吕布,还专门蔑视吕布,主动和他挑战的人。关羽说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在长坂桥头他独退曹操大军,在葭萌关前大战马超。在蜀汉阵营乃至整个《三国演义》,张飞的勇猛应该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了。

赵云,长坂坡救阿斗,在曹军中杀个七进七出。汉水边退曹兵,偃旗息鼓,刘备夸他一身都是胆。

黄忠,虽然发如霜雪,可是依然不服老。跟从刘备入川,屡建奇功。连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都死在他的刀下。

马超,曹操的劲敌。在潼关之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走投无路。曹操对此恨道,马儿不死,我无葬地也。

东吴的战将中,也有很多“拼命的武将。”孙策,他自诩为决机两阵之间,东吴无人可及。他志在中原,争夺天下,可惜被人暗算,壮志未酬。他因为作战勇猛,被人称作“小霸王”。

太史慈,和孙策一战成名。他的武艺不在孙策之下,可是他敢于只带一个小将,就去挑战带着十员骁将的孙策,勇气上更胜一筹。

周泰,孙权的贴身将领。他多次救孙权于危难之间。后来在一次宴会中,孙权让他脱掉衣服,给大家看他浑身的伤痕。每指一处,说出受伤的经过,喝上一杯酒。结果周泰喝得大醉,孙权将自己的罗伞赐给他,以鼓吹送他回营,以是褒奖。

甘宁,原来是江上的强盗,号称“锦帆贼”。先投黄祖受尽歧视,后投东吴。在孙权手下,他带领一百骑兵,夜劫曹营,杀得曹营人仰马翻,归来不折一人一骑。孙权夸他说,曹操有张辽,我有甘兴霸,足以相抵。

凌统,逍遥津力战张辽,解救孙权。丁奉,雪夜奋短兵,大破曹军。这些都可谓东吴的猛将。

到后期,还有一员猛将,文鸯。此人是文钦之子。他们先是曹魏将领,参与了诸葛诞的叛乱。后因为文钦被诸葛诞所杀,文鸯归降了司马氏。此人在当时勇猛无敌,曾经单枪匹马,独退追兵。

以上这些都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猛将,都在战场上有着拼命的战绩。不管他们从属于哪个阵营,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精彩表现,才造就了三国那段璀璨的历史,也使得《三国演义》的故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你的家乡话最逗的一句是什么可以翻译成普通话和大家共享吗

自行车坏了,拿去修理铺。过了一天,你去取。

问:整正了吗(修理好了吗)?

修车师傅答:正整正(刚刚修理好了)。

正整正,是什么意思呢?前一个“正“是表时间的副词“刚刚“的意思。“整“,是“修理“之意。后一个“正“,则是“好了“、“完成了“的意思。

这三个字,都读dan,但声调不同。它们分别读dan(二声)、dan(三声)、dan(二声变调,或二声)。

这“正整正“三字,读起来特别有有韵律感、有意思,犹如唱歌一般一一即dan(二声)dan(三声)dan(二声)。你若是外地来的客人,乍一听,肯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以为这里说话真有意思,怎么说着说着就唱起歌来啦?

不知道各位条友,你们家乡话中“刚刚修理好了“怎么说?

(阁片来自网络)

七绝里第四个字拗了能救吗

问题:七绝里第四个字拗了能救吗?

能下句拗了用上句里相对应的字救吗?能用第三句救第二句里拗的字吗?

......

前言

救拗从大类上说分两种,一种是下句救上句,一种是本句自救( 平收尾的句式只能本句救拗,救的是孤平:仄平平仄平)。题主在这里说了三个问题,老街味道分别说一下。

一、七绝里的第四个字可以救拗吗?

上句第四个字是拗体的情况我们可以看看有什么句式

1中平中仄平平仄,

如果第四个字拗体,就是中平中平平平仄。这种句式不是律诗的拗体,是古体诗的句式,在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列为28a, 例如唐杜甫《冬狩行》的上句:

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

2.中仄平平中仄平

第四个字拗的的话是:中仄平仄中仄平。也是古体诗句式,类似于王力的12c:平仄平仄仄仄平如李白怀仙歌: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

3.中仄中平平仄仄

第四个字拗的的话是:中仄平仄平仄仄,类似于王力的26c、26a,例如韩愈的石鼓歌的下句: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韩愈的寒食日出游的下句:

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4.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四个字拗的的话是:中平中平仄平平,在王力的古体诗句式中是15a、15b、15c、15d四种,这里只举一个例子,杜甫的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二、能下句拗了用上句里相对应的字救吗?

没有这种救拗的方式,都是下句救上句或者本句自救孤平。

三、能用第三句救第二句里拗的字吗?

也没有。

第二句是拗体的话(孤平救拗是正格),整首诗就是古体诗了。

结语

大家认可的救拗只有几种,包括可救可不救的三仄尾和半拗体、必须救拗的:孤平救拗、五连仄或者四连仄等大拗。详见《老街诗词闲话11-格律诗怎么救拗?》

@老街味道

上句为仄仄仄平仄仄仄格式,可拗救吗

问题:上句为仄仄仄平仄仄仄格式,可拗救吗?


前言

先回答这位诗友的问题,这种句式一般不被认可为格律诗(近体诗)的拗句,古人有专门的论述,王力先生介绍拗句时,这个句式也被归为古体诗的句式。

不过在唐诗中也有这种句式的用法。

一、平平平仄仄的变格三仄尾

仄仄-仄平仄仄仄,是由“仄仄-平平平仄仄”变化而来。前面两个仄仄没有问题,不需要考虑,我们只看后面五个字:仄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有一个常用变格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仄,三仄尾在唐诗中被认为是格律诗句式。但是前两个字必须是平平,如果第一个字是仄,就被认为是古体诗的句式了。

大家在《唐诗三百首》中可以看到这种使用句式的“五律”,例如《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只应守寂寞:第七句”只应守寂寞“,仄平仄仄仄。

在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有不少出律的律诗,切不可作为格律诗的依据。有兴趣的诗友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学习诗词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诗三百首》里的12种奇怪的律诗》。搜索文章题目即可看到。

二、古人对于“仄平仄仄仄”的评价

1、清朝咸、同年间诗人董文涣在《声调四谱》中便说:

“唯上句三字拗仄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

平平仄仄仄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仄尾,董文涣认为这不是古体诗的句式,属于拗体律句。另外他所说 ”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是指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平平仄仄仄,不是仄平仄仄仄,所以“无夹平”。

如果这里“夹平(仄平仄)”,很明显是犯了孤平,孤平是律句的大忌。清朝大家王士祯关于孤平的说法是:没有连续两个平声就是孤平。

2、康熙时期地赵执信曾经求教声调于王士祯,王士祯不肯教他,于是

“执信乃发唐人诸集,排比钩稽,竟得其法 ”。

赵执信《声调谱》中也讲到: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3、刘颁的《中山诗话》关于 三仄尾

唐朝有些字的发音,到五代、宋朝已经有了变化,宋朝刘颁的《中山诗话》中有这样一个记录:

白乐天诗曰:「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今人不用厮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声,陶谷云「尖檐帽子卑凡厮」是也。.....................二公诗自非语病

刘颁说,请,在唐朝是平声,所以”请钱不早朝“是符合律句的三仄尾:平平仄仄仄 ,所以说白居易这句诗”自非语病“。可见宋朝人已经很明确地认为“仄平仄仄仄”不是律句了。

三、常见的格律诗变格与拗句

1、平平平仄仄

这种句式有两种变格,三仄尾:平平【仄】仄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鲤鱼翻波:平平【仄平】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刚才说的仄平仄仄仄,就是不是格律诗句式了。

2、仄仄平平仄

1)半拗体 仄仄【仄】平仄

这种句式有一个变格:仄仄【仄】平仄,这种叫做半拗体,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拗,救拗的方式是对句平平平仄平,第三个字一定要平声即可。

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第一句“静夜四无邻”,“四”半拗。对句“荒居旧业贫”,“旧”是仄声没有救拗。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张籍《没蕃故人》中“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长“救拗”断“,这是对句救拗。

许浑 《早秋三首》”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也是对句救拗。

半拗体救拗与不救都行。

2)第三字变成仄声 拗句必救 仄仄平【仄】仄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平仄仄【仄】仄,救拗:中平【平】仄平。第三个字一定要平声即可

3)第三四都变成仄声 拗句必救 中仄【仄仄】仄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中仄【仄仄】仄,中平【平】仄平。第三个字一定要平声即可

七言律诗的例子有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这种句式的第一个字平仄不拘,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属于一种。

结束语

古人关于救拗,流传下来的理论散见一些诗话中。 今天我们关于拗体与救拗大多参考王力先生的理论。

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格律诗的拗体与救拗 唐朝人称为讦调 宋朝称为拗句》。

@老街味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