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汽车设计不在顶部设置太阳能板
- 油画写生是否有中国流派对此你怎么看
为什么汽车设计不在顶部设置太阳能板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也并非陌生技术,而且在纯电、插电式混动等以电驱动为主的交通工具推行大势下,能量回收都能起到电能的补充,那么对于大自然的光能馈赠,的确是个好主意。
其实太阳能在民用车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在1992年马自达929就配备置于车顶的光学太阳能电池,奔驰E级、奥迪A8、A6等车上都出现过太阳能天窗这项配置,别说豪华品牌,在2010年的斯柯达昊锐上就出现过类似的太阳能天窗。丰田混动普锐斯也出现过太阳能车顶,不过它并非天窗形式出现。不同形式的太阳能天窗只有一个用处,在太阳暴晒下可以通过天窗里的太阳能集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自动为鼓风机提供电能,以实现车内通风和换气。鉴于空调压缩机需要发动机运转带动,所以太阳能天窗并不能实现制冷,但却能适当的降低车内温度,相比实用性,它更大的缺点在于维修更换成本。
因为受制于普通天窗的玻璃面积,太阳能集电板所能提供的电能及其有限,如今全景天窗的出现可以提升照射面积以提高电能,但又有一个问题,太阳能电板会丧失玻璃透光度,对于无法开启的全景天幕,一个无法透光度玻璃跟没天窗有什么区别呢?目前有一个厂商宣称已研发出曲面、透明的太阳能板,可用于汽车天窗,但成本依旧是车企亟待商榷的地方。
受制于车顶面积和而且单元转换效率,面板所能输出的功率实在太有限了,甚至都无法带动普锐斯上那个电驱的压缩机,不过在2017款日规插电版普锐斯上还是出现了太阳能天窗,这个天窗可以提升车辆纯电续航里程,因为碰撞法规,这个太阳能天窗未能在全球普及。现代和起亚也决定为新车型配备太阳能车顶,随着转换率提升、安全条例的许可、成本的控制,这项技术有可能大量应用于民用汽车领域。(亚夫)
油画写生是否有中国流派对此你怎么看
油画艺术算起来也有500多年历史了,从中世纪油画到古典写实主义、新古典写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流派纷呈,风格迥异,不仅油画大家不胜枚举,更有大量经典作品流传于世。
从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那批留学欧洲的艺术家将油画艺术引入中国开始,至今不过百年而已。虽然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借鉴西方的绘画技法,以此改良中国的绘画艺术。事实上,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历程还是有诸多值得首肯之处,也涌现出了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陈逸飞、靳尚谊、杨飞云、冷军等一大批出色的油画家,但是要说中国的写生油画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和风格,似乎还为时尚早。
其实,当年的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虽然同样留学于欧洲,但是他们的油画风格和艺术思维差别很大。尽管由于徐悲鸿教学思想的影响,写实主义油画一直占据了中国油画界的发展主流,诸如赵无极等抽象派油画家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不能不说的是,中国当前油画界还有一个情况,现在的美院在校生对于今后油画的发展都产生质疑了,他们去搞观念、搞装置了。要知道,美院的师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中国未来的油画艺术发展方向的。美院油画系的学生都搞装置了,他的思维是将来油画不要画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发展油画,要不要画油画,已经是一个亟待商榷、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所谓的中国油画流派无异于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那些中国油画家,的确是很难有机会看到西方那些油画大师的原作的。包括靳尚谊、罗中立等很有代表性的中国油画家都提到过这样的经历,后来终于有机会出去了,零距离接触到了西方油画大师的作品,这才意识到什么才叫真正的好的油画作品。
惊龙轩看过菲钦和杨鸣山先生的油画作品展览,感觉可以用眼前一亮来形容。尤其是风景油画,空间关系表现得相当到位。其实这些东西并非其他画家不懂,而是没有这样表现的习惯。
论名气,杨鸣山似乎知名度并不算太高,但是他的油画作品的确尤其独到之处。他的色彩每一幅都不一样,空间、冷暖、天空、地、调子,全都表现得非常好。油画中的体积、空间、以及色调,是油画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些应该也算是油画艺术独特的审美态度和标准。
客观的说,学好了油画创作,对于中国人的审美修养、环境营造、生活格调的提高都大有裨益。但是,真的要形成中国自己的油画风格或者油画流派,仅仅注意这些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油画创作一定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尽管这个结合和相互借鉴的过程并不那么容易。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