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怎样理解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 中国书法所说的“书归晋唐”,其核心实质指什么
怎样理解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人们习惯于把那些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流行较广的艺术作品称之为“大众艺术”,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什么是“高雅艺术”呢?似乎很难解释清楚。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无数的人们所熟悉,所喜爱,可以说已经是“大众艺术”了,但是谁又能说它不是高雅艺术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问世也有80多年了吧,知道的人也不能算少,但是谁又能说它是“大众艺术”呢?
一直以为,真正的艺术都是高雅的,都是大众的。艺术本身并无“大众”“高雅”之分。“大众艺术”未必就不高雅,“高雅艺术”也有很多是大众化的。大众艺术不一定都是“下里巴人”,高雅艺术也不一定都是“阳光白雪”。大众艺术和高雅艺术之间从来都没有严格的区分和界定。曹雪芹的《红楼梦》够高雅了,但我们能说它不是大众艺术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够“大众”了,我们能说它不高雅吗?
早年西方交响乐人们听到的很少,总觉得它很“高雅”,现在它经常出现于各种文艺晚会上,早已成为了大众艺术。我们的二胡在民间流行千百年,是典型的大众艺术,但是它同样又是高雅的艺术。
杨丽萍的《孔雀舞》婀娜多姿,如梦如影,是很高雅的艺术了。但这《孔雀舞》是根据云南傣族民间舞蹈改编的,是很通俗的大众艺术呢!
中国书法所说的“书归晋唐”,其核心实质指什么
中国书法中“书归晋唐”一说法,在寒柏看来应该是有这么几方面的含义:⑴中国书法中的“隶书”、“楷书”、“草书”及“狂草”等字体的发展演变,均与晋、唐有密切的关系。⑵晋、唐的书法大家很多,在书法的流派或风格特点上都有其作出的贡献和相当的地位,如钟(繇)王(羲之)字体、颜(真卿)筋柳(公权)骨等等。③另外,关于汉字书法人才的专门学校,也开设于唐代。下面,寒柏具体解释一下对上述几方面的总结和论述:
书法字体“隶书”、“楷书”及“草书”、“狂草”与晋、唐的关系
一. “隶书”与“楷书”的发展演化: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一种为适应急速书写的需要而产生的字体。
其始于秦代,经过汉朝的发展加工,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到了魏、晋,更是从中发展演变出“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代,通行到现在。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古文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因此说,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二. “草书”和“狂草”与唐代的关系:
“草书”是为书写方便迅速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是“草隶”、“章草”、“今草”和“狂草”的统称。
在汉朝初年,通行草隶,就是草率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名为章草;到汉朝末期,据传是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到了唐朝,又产生了狂草,不仅一字一笔而成,甚至字字钩联,很难辨认。
“狂草”,草书的一种,也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体。相传渊源于东汉张芝,开派于唐朝的张旭,得名于唐代怀素。其特点是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为中国书法艺术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唐朝中期的大书法家怀素著名的自叙帖,字体就属狂草。怀素融合篆书笔法而有所创新,字体刚劲有力而又宛转自如;在行款、字体结构上,那是大、小、斜、正互有呼应,整体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可比李白的诗歌一样,有一种古典浪漫主义艺术。但狂草不易辨认,故流行不太广。
晋、唐书法大家和“钟王颜柳”
一. 什么是“钟王颜柳”?
“钟王颜柳”,指这四人书法的流派或风格特点。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常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书法大家,世称“钟太傅”。
善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其长、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晋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其没有流传下来的真迹,宋以后的法帖所刻,都是根据晋、唐人的临摹本而来,有《宣示表》、《贺克捷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
【王義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其早年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见了很多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博釆其长,精研体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增损古法,改变了汉、魏质朴的书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
书法评论家以为其的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是千变万化,纯出自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刻本甚多,有《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等;存世摹本、填本墨迹有《快雪时睛》、《奉橘》、《丧乱》、《孔侍中》等帖。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今西安)人,唐代书法家。开元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等。
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是端壮雄伟、气势开阔,古法为之一变;其行书亦刚劲多姿,开创了“二王”(即父王羲之、子王献之)以外的新风格,世称其字为“颜体”。
遗著有《颜鲁公集》,墨迹有《祭侄稿》等,传世碑刻以《李玄靖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争坐位帖》等较为著名。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卿。
其善于工书,楷书尤其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书法遒媚劲健、自成一家,后世学他的也很多。
传世墨迹有《送梨帖跋》,碑刻有《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 颜真卿之字多筋,柳公权的字多骨,故曰“颜筋柳骨”。
范仲淹在《石曼卿》云:“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物神物。”二. 其他晋、唐著名书法大家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世称“王大令”。别创“破体”(新体),南朝宋、齐、梁期间的人,大多崇尚他的书体;唐宋以来的书法家,也大都受其影响,与其父并称“二王”。
【卫夫人】:姓卫,名铄、字茂漪,汝阳太守李炬的妻子,东晋著名女书法家,世称“卫夫人”。善工书,隶书尤佳,师从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年时,曾从师其学习书法。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唐初著名书法家。偏工行草,晚年习正楷,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初著名书法家。擅长书法,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禇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杭州)人,唐代书法名家。其正书丰艳,融会汉隶,行草亦婉畅多姿,自成一家。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
【张旭】:字伯高,吴(今苏州)人,唐代书法名家。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常常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时称“张颤”。
【怀素】:字藏真,为僧人,本姓钱,长沙人,唐代书法名家。初励律法,后精研勤学,秃笔成塚,以“狂草”出名。
另:唐朝还开办专门教习书法的学校,教授汉字书法的理论,称之“书学”。
——结语
综上所述,寒柏个人认为这几方面就是“书归晋唐”的原因所在。中国厉代都不乏书画大家,各体书法名迹也浩如烟海,只是在晋、唐更加人才辈出、发展更好而已。
注:参考资料有《米海岳书史》、《书后品》、《书史会要选编》等。
另:文中图片来源于自摄图。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文史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