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业磨蹭,让她写她说不会,该怎么办?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_孩子_家长_磨蹭

本文目录

  • 孩子做作业磨蹭,让她写她说不会,该怎么办
  • 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

孩子做作业磨蹭,让她写她说不会,该怎么办

专职辅导一年级,在我的工作中,见过太多“作业磨蹭,一催就说不会写”的孩子。

怎么办,得先找出原因,才能想到办法。


学习存在困难,真的不会写

公立幼儿园不允许提前教,一年级学习进度又非常快。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时既要努力适应静坐学习环境、又要克服周边同学的干扰,听课效率本来就不高。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助,日积月累,学习困难就会积重难返。

这学期的拼音已经学了一大半,有的孩子连声母韵母都认不全,作业本的作业自然也难以完成,是真·不会做。


没有养成良好学习态度,拖拉磨蹭不想写

在这些孩子心里,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能免就免,能拖就拖;既不知道学习的好处,也不知道不学习的后果。学好学坏都不关自己的事。

家长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学习的好处,和不学习的后果。而不是催促监督,包办一切。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玩够再写作业

这种孩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拖着不写作业,但一旦开始写,能够很快完成,甚至完成质量还不错。家长真的不让他们写作业,他们反而会很着急。

这些孩子知道学习是重要的,但贪玩管不住自己。

家长让其形成先写作业再玩耍的习惯即可。


孩子的作业问题,是低年级学习中最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找对原因,总有办法可以解决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解决方法也会因人而异,家长得有耐心哦。

我是小谢老师,专职辅导一年级,不定期分享幼小衔接、一年级教育干货内容,欢迎关注:)

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

01

首先我要说的是,不是“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而是吼叫威胁恐吓这些根本就不能算是方法,如果家长这么做,不但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

我们必须从心理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是孩子是否有足够的专注力。我想题主的问题,也是想解决孩子的专注力的问题。但事实上,家长在一旁的吼叫威胁恐吓,包括监视,都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极大破坏。当孩子必须动用大量的注意力防御外面的“危险”——来自父母的打骂、责备等,就一定不会有良好的专注力。而一个孩子缺少良好的专注力,那么磨蹭和不专心,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所以,家长的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不但不能起到杜绝磨蹭和不专心的现象的作用,反而会起严重的反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家长长期使用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这种专注力的涣散会进入到潜意识——孩子会无时不刻不处于精神紧张的防御状态,那么所谓的磨蹭和不专心,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人格问题了。这基本上就很难矫正了。

02

事出有因,家长需要明确,孩子的任何行为,其背后都一定有其自身系统的合理性。请注意,我说的是合理,而不是正确。合理的意思是,他必然会这样做。

这依然源于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所以,家长看到的是磨蹭、不专心的现象,但是却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原因,这样的管教就会流于控制、惩罚,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家长面对孩子的任何一个现象,都需要找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认为孩子就是偷懒等。

一般来说,孩子的磨蹭、不专心有几种原因。一是不擅长,不会,有畏难情绪。二是不熟悉,不喜欢。三是缺少时间观念,缺少时间感和空间感。四是对目标不明确。五是隐性逆反。

有的人说孩子性子慢,这个性子慢里,有天生的基因,也有后天家长不恰当的养育模式,是共同影响的结果。

03

知道了原因,就需要对症下药了。

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看看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作业有难度,不想做。还是家长总是在写完作业后又布置新练习,所以故意拖延,又或者是总想做到最好,一旦没有做到,就对自己很失望,不愿意再继续做下去,或者是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目标不清晰),所以很容易被眼前的事情吸引等等。

根据孩子不同的原因,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合理的宣泄情绪,找到痛点,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认真,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共情和理解。

一般来说,孩子的这些现象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总是像一个警察一样在一旁监视,或者不断的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一会让孩子吃个水果,一会提醒孩子应该劳逸结合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或者是家长总是惩罚孩子,这些都会引发孩子的恐惧、防御和逆反。

所以,孩子磨蹭是现象,背后是心理机制。家长要做的,是提高认知,改变自己惯用的抚养模式,多和孩子沟通,启发孩子说出卡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