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2020届高三学生,每次语文考试都写不完,成绩也不高该怎么办
- 语文试卷上关于应用文,有哪些题型及解决办法
- 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应该怎么去分析阅读文章时如何对文章进行剖析和深层次理解
- 普通高中高考真的不如重点高中吗
- 高考语文模拟题应该怎么出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现在的高考题,你会出题吗
- 今年高考为什么这么难
2020届高三学生,每次语文考试都写不完,成绩也不高该怎么办
每次都写不完,你得了一种病,叫“做题蜗牛症”!这种病的症状是:阅读老卡壳,思考效率低,书写速度慢。也就是做题效率出了问题,需要调整答题策略,加快答题速度。
语文考试150分,答题两个半小时,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时间还是充裕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完了。这就需要我们对试题形式和试卷结构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答题策略。
语文试卷分两卷四大板块,要留一个小时写作,那么,其他题目时间大致分配如下:论述类文本需10-15分钟,文学类文本10-15分钟,文言文阅读需要15-20分钟,诗歌鉴赏10-15分钟,默写5分钟,语言基础运用20-25分钟。有些题目答题时间还可以加快。考前,可以按此评估时间,加强训练。《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算好时间,才有答题自信。
根据“蜗牛病”的症状的表现,老师还想强调几点:
一、养成阅读的专注品格。语文试卷阅读量9000-10000字,需要我们快速阅读。要高效率地阅读,就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对于长文章,要点面结合读,分段分块,迅速把握文意;对文言文,要整体把握文意,要学会跳读,对于个别不理解的字词句,可以暂时跳过去,或借助文意解说题来琢磨疑难。对于诗歌,要结合题目、注释快速进入诗歌意境,形成答题策略。专注认真就能提高效率,加快速度。
二、思考问题要精准到位。首先要认真审题,思考答题要点;其次要思考答题方法,组织答题语言。各类题型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比如论述类文本重的是逻辑思维,文学类文本重形象思维,文言文和诗歌鉴赏既有形象思维也有逻辑思维。有的语言基础运用题还需要推理,根据已知进行推理判断。思考精准高效,答题速度自然加快。
三、主观题要写得快而美。语文考试主观题包括简答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默写、语用题和作文,答题字数超过1000字。这就需要我们加快书写速度。比如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实际要写900),就要在审题的基础上快速构思,准确立意,合理布局。想好了再写比没想好乱写速度、质量都要好得多。写得快是一方面,还要写得美,注意答题规范,做到卷面整洁美观,这也是语文提分的重要因素。
考试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平时积淀工夫。距高考还有70多天的时间,只要认真备考,对症下药,在模拟考试中不断总结,语文考试中的“蜗牛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语文试卷上关于应用文,有哪些题型及解决办法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应用文试题首先从完成新课改的宁夏、海南两省开始,时间是2007年。从2007年一直到2016年,在全国统一卷中,题型一直保持不变。
应用文在高考试卷(全国卷)中只有一道节选阅读考题,设置了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分值9分,位置处于试卷的首题。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宁夏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参考答案】D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C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参考答案】 B
从2017年开始,全国卷应用文试卷改变了题型。这种题型到2019年保持不变。
A、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跪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B、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要想从这12分中多拿分数,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做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应该怎么去分析阅读文章时如何对文章进行剖析和深层次理解
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设计是阅卷老师预设的问题,他是有答案的,也许是先有答案,再有问题。当然他答案允许多样,他会考虑可能有的不同答案的出现。或者说语文阅读题是出题人精心设计的,是对文章充分分析研读之后,设计的对文章各方面理解的问题。那我们在做题时可先读下设计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文章阅读。读文章时,不受限制,怎么理解都是对文意的再创造,只要言之成理,就是答案。读文章时,要静下心,把文章的每层意思都归纳出来,然后得出文章最重要表达的意思。得出主题之后,它所有的写法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把握这一点,就好作答了。
对文章的剖析和理解,这需要更多的思考。文章意思的表达,与作者的情感心理密切相关,那他在写文章时,用词用语,以及景物的描写都暗含有特殊的含义,这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归类分析,寻找阅读深处的相似点,再做判断。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需长期积累。
普通高中高考真的不如重点高中吗
普通高中不如重点高中,这是人们的习惯认知!
可“三味”不太认同!我认为多数人在评价学校好坏时,只看到了“分数和升学率”这个表面结果,却看不到“提高和进步“这样一个实质过程。
这是人们对普通中学的一个极大的不公平!
“三味“在乡镇普通初中执教并任教务主任之职多年,一直在努力向社会揭示一个“内幕“,想为普通中学及老师争取应有的公平公正。
我们乡镇初中离县城近,当地优质生源自小学起就大量流入县城。剩下的生源中,在小升初考试后,其稍好的部分,又再一次流向了县城初中(如下图情况)。
“三味“参与了10多年的初中招生工作,每年的情况基本都是这样的:
全乡镇小升初考试招生时,按区域划片招生规定,本已被我校招生的学生,在开学时,前40名学生中,近30名被县城学校强行收留。而成绩差者,却全被县城学校拒之门外。
不公平的是:上级在下达中考升学任务指标时,却是按招生人数的比例确定的。因此,我们学校为努力完成升学任务,只能靠提升“差生“来实现。
我们拿中考成绩与入学招生时成绩比较,每年是这样一个铁的事实:
小升初时同等成绩的学生,转入县城重点初中的,很多在中考时成绩较差,甚至落榜,而在我校就读的,中考成绩相对靠前,更重要的是,一些中下档次的学生,也考上了高中,这在县城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事实说明:我们普通中学并不比重点高中差,因为在提升学生成绩这点上是大大强于县城重点中学的。普通中学的老师其实也很优秀,并不比重点中学老师差。
我是“三味聊教育“,感谢您的阅读、关注和点赞,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个问题。高考语文模拟题应该怎么出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现在的高考题,你会出题吗
谢谢邀请,初中的试卷倒是出过,高考没有。不过我觉得应该照猫画虎,既然历年来的语文出题资料那么多,参照今年的考试大纲,出题应该没问题吧。第二个问题,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就算是高考试卷的出题者,也得参照历年来的出题情况啊。
今年高考为什么这么难
难的目的有:
1.选拔人才。数学强则国强。
2.配合双减政策。难的试题告诉你:
靠机构补习刷题,没用。
靠学校周末补课,没用。
好好按作息时间学习,就可以了。
周末好好生活,好好锻炼身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